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失血量

失血量

失血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76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09篇;相关期刊35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临床骨科杂志、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辉瑞骨科镇痛高峰论坛等;失血量的相关文献由204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敬东、华政哲、韩文锋等。

失血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0 占比:69.6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1.22%

专利文献>

论文:309 占比:29.10%

总计:1062篇

失血量—发文趋势图

失血量

-研究学者

  • 张敬东
  • 华政哲
  • 韩文锋
  • 高鹏
  • 何勇
  • 孙保飞
  • 侯晓玲
  • 刘丽丽
  • 姜磐
  • 张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建军; 丁亚; 董磊; 潘檀; 李兴龙; 于海洋; 王宏亮
    • 摘要: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氨甲环酸可降低围术期失血量,但对于氨甲环酸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的最佳选择仍然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61例,男61例,女200例,年龄(68.0±7.1)岁,其中85例手术切开皮肤前与缝合切口时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静脉组);115例手术切开皮肤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术后缝合切口时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联合组);61例不使用氨甲环酸(空白组)。记录患者失血量,收集术后血液检验学检测结果,统计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个月。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相比,静脉组、联合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明显降低(P 0.05);(2)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静脉组、联合组输血率低于空白组(P <0.05);(3)静脉组、联合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 <0.05),静脉组、联合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计数高于空白组(P <0.05);静脉组、联合组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低于空白组(P <0.05),静脉组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低于联合组(P <0.05);静脉组、联合组术后第1天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 <0.05),静脉组术后第1天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联合组(P <0.05);(4)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静脉与关节内腔注射均为氨甲环酸有效使用途径,静脉与关节腔内注射不具有协同效应。
    • 曲鹏飞; 王慧声; 李锡
    • 摘要: 背景:即使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大部分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会在术后短期出现低钙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因此有必要探究其发生原因及其预警因素,从而实施早期干预,尽量避免上述并发症造成的消极影响。目的:统计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总失血量及置换后低白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的罹患率,并且进一步探究手术失血量与置换前、后白蛋白及血清钙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1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ross公式计算手术失血量;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置换前、后血清钙、白蛋白变化量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失血量与手术时长、白蛋白变化量、血清钙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以置换前、后白蛋白及血清钙变化量为自变量,以手术失血量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最后以置换前、后白蛋白和血清钙变化量为自变量,以手术失血量为因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结果与结论:(1)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罹患率为59.8%,置换后低钙血症的罹患率为76.6%;(2)非大量成分输血对置换前、后白蛋白、血清钙变化无影响;(3)置换前、后血清钙及白蛋白变化量与患者年龄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手术失血量与置换后白蛋白变化量、置换后血清钙变化量均有极显著正相关性;(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理论失血量与血清钙变化量的关系:Y=41.294+2313.383X。R^(2)_((调整后))=0.459;理论失血量与血白蛋白变化量的关系:Y=57.084+59.392X。R^(2)_((调整后))=0.406;以手术失血量(Y)为因变量,以血清钙变化量(X_1)、白蛋白变化量(X_2)为自变量,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Y=-30.91+1548.931X_1+30.029X_2,R^(2)_((调整后))=0.511;(5)提示对预计手术失血量大的高龄患者可依其身体状况在围术期施行维持白蛋白和钙离子稳定的干预措施;置换前检验白蛋白结果低于42.44 g/L、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应加强营养,制定相应膳食方案或口服/静脉补充白蛋白;置换前检验血清钙结果低于2.398 mmol/L、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有必要口服或静脉应用钙剂,以防患者置换后出现低钙血症及低白蛋白血症。
    • 曲鹏飞; 王慧声; 李锡
    • 摘要: 背景:即使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大部分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会在术后短期出现低钙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因此有必要探究其发生原因及其预警因素,从而实施早期干预,尽量避免上述并发症造成的消极影响.目的:统计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总失血量及置换后低白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的罹患率,并且进一步探究手术失血量与置换前、后白蛋白及血清钙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1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ross公式计算手术失血量;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置换前、后血清钙、白蛋白变化量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失血量与手术时长、白蛋白变化量、血清钙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以置换前、后白蛋白及血清钙变化量为自变量,以手术失血量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最后以置换前、后白蛋白和血清钙变化量为自变量,以手术失血量为因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结果 与结论:①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罹患率为59.8%,置换后低钙血症的罹患率为76.6%;②非大量成分输血对置换前、后白蛋白、血清钙变化无影响;③置换前、后血清钙及白蛋白变化量与患者年龄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手术失血量与置换后白蛋白变化量、置换后血清钙变化量均有极显著正相关性;④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理论失血量与血清钙变化量的关系:Y=41.294+2313.383X.R2(调整后)=0.459;理论失血量与血白蛋白变化量的关系:Y=57.084+59.392X.R2(调整后)=0.406;以手术失血量(Y)为因变量,以血清钙变化量(X1)、白蛋白变化量(X2)为自变量,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Y=-30.91+1548.931X1+30.029X2,R2(调整后)=0.511;⑤提示对预计手术失血量大的高龄患者可依其身体状况在围术期施行维持白蛋白和钙离子稳定的干预措施;置换前检验白蛋白结果低于42.44 g/L、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应加强营养,制定相应膳食方案或口服/静脉补充白蛋白;置换前检验血清钙结果低于2.398 mmol/L、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有必要口服或静脉应用钙剂,以防患者置换后出现低钙血症及低白蛋白血症.
    • 左瑞吉
    • 摘要: 目的:观察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治疗中应用氨甲环酸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具体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通过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中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PFNA治疗);并将另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氨甲环酸辅助PFNA治疗),比较不同组别失血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总失血量相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显性失血量相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隐性失血量相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长相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红细胞比容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氨甲环酸辅助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既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患者围术期失血情况,同时也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利于患者恢复,值得应用。
    • 陈留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在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B组患者在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并且在7 h后再次给予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在术前20 min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 d、术后5 d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和对照组,A组患者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前单次给药比较,术前20 min、7 h后2次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可有效减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减少血红蛋白丢失,降低输血率,且安全性较好。
    • 谢明华; 卢政好; 欧军
    • 摘要: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在单节段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观察组各45例,静脉组于术前15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在行椎管减压前15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观察组术前15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另外在行椎管减压前15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关闭手术切口前再次给予1 g氨甲环酸配置100 mL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浸泡5 min,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D-二聚体(D-dimer)变化,输血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静脉组(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总量少于静脉组(P0.05)。结论不同途径给予氨甲环酸能够对单节段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失血情况产生不同影响,在术前、行椎管减压前以及关闭手术切口前均予以氨甲环酸的效果最好。
    • 黄景星; 张民; 庞俊耀; 闫裕冰
    • 摘要: 目的比较关节腔注射(articular injection,AI)、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jection,II)联合关节腔注射(AI+II)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及未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患者失血量(blood loss,BL)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探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行UKA治疗内侧OA的患者120例,其中男35例,女85例;年龄51~88岁,平均(69.2±7.7)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I组(40例)、AI+II组(40例)以及未曾应用TXA的空白对照组(40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术后Hb浓度、Hb下降程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i)。结果AI组术后Hb浓度、Hb下降程度、术后Hct分别为(124.8±4.1)g/L、(11.2±3.6)g/L、(39.1±2.4)%,AI+II组分别为(126.0±3.8)g/L、(9.3±4.4)g/L、(39.1±2.2)%,对照组分别为(120.7±4.4)g/L、(15.5±6.1)g/L、(37.8±14.2)%,AI组与A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AI+II组术后Hb浓度、Hct均高于对照组,且Hb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组和对照组术后APTT、PT都高于AI+II组,且术后D-Di均低于AI+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UKA术中,相比联合组应用TXA,AI组应用TXA在减少相同失血量的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更低,且与对照组相似,更加安全。本研究认为在UKA术中单纯通过AI应用TXA,可以使患者在围术期拥有更少的失血量,且更加安全。
    • 杨天翔; 张晋宁; 张博文; 巴基斯坦Muhammad Saad; 程萌旗; 陈德胜
    • 摘要: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UKA组(28例)和TKA组(49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凝血相关指标及围手术期失血量。记录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UKA组术后1 d、手术前后差值及比值低于TKA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KA组术后1、3 d低于UKA组(均P<0.05)。UKA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显性失血量少于TKA组(均P<0.05)。UKA组DVT发生率低于TKA组(P<0.05)。结论: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减少围手术期对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降低失血量及DVT发生率。
    • 陈兢思; 张丽姿; 梁景英; 陈敦金
    • 摘要: 妊娠期凝血系统的适应性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作为围产期生理上的“安全网”,以维持胎盘功能,减少分娩时失血量;但同时也增加了孕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风险,如妊娠丢失、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静脉血栓形成。有数据表明,高凝状态导致的孕妇相关风险会延续至产后12周;。正确识别妊娠期高凝状态的风险,是有效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基础和保障。1 妊娠期高凝状态正常妊娠过程中血液系统多个方面发生适应性生理变化。
    • 徐志浩; 董乐乐; 陈婷; 李宝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置管与否及不同置管时间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接受TKA治疗的患者220例,剔除中途丢失病例,现将200例接受TKA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A、B、C、D、E 5组,每组各40例,E组术后不放置引流管,A、B、C、D 4组分别夹闭引流管1、2、3、4 h后开放引流,5组均在引流量0.05),术后1 d和术后3 d,E组血红蛋白高于A、B、C、D组(P0.05);(7)术后第1天和第3天,E组患肢的膝关节评分(HSS)评分低于A、B、C、D组(P0.05)。结论:TKA术后早期夹闭引流管3 h与其他组相比,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维持Hb,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