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化酶

转化酶

转化酶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2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93101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西北植物学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转化酶的相关文献由1618位作者贡献,包括单倍、徐希平、曹琼等。

转化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7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3101 占比:99.67%

总计:93406篇

转化酶—发文趋势图

转化酶

-研究学者

  • 单倍
  • 徐希平
  • 曹琼
  • 沈文彦
  • C.T.金
  • C.梅林
  • D.E.皮佩尔
  • J.C.Y.陈
  • N.P.C.沃克
  • R.R.克彻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文杰; 辛曙丽; 黄哲瑞; 祝志欣; 司成成; 陈艳丽; 朱国鹏; 刘永华
    • 摘要: 蔗糖分解酶在马铃薯和胡萝卜等块根/块茎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甘薯块根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2个在块根数量和鲜重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甘薯品种‘高系14’及其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30、60、90、120 d)块根中的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淀粉含量、蔗糖分解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以明确调控块根数量和大小的关键蔗糖分解酶及主要基因家族成员。结果表明:(1)阐明了4种蔗糖分解酶活性在薯块根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细胞质转化酶(CIN)和液泡转化酶(VIN)活性的整体变化趋势呈现‘u’形曲线,即块根发育早期、晚期活性相对较高,发育中期最低;细胞壁转化酶(CWIN)和蔗糖合成酶(Sus)活性整体变化趋势呈‘n’形曲线,与前者正好相反,即在块根发育早期、晚期较低,发育中期最高。(2)和突变体相比,具有较高块根数量和鲜重的‘高系14’在块根发育早期(30 d)具有较高的Sus和CIN活性,而高Sus和CIN活性可以促进蔗糖由叶片向块根转运,从而提高块根中的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最终为块根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碳骨架以增加块根数量和鲜重。(3)从甘薯基因组中共鉴定出9个Sus基因家族成员和12个CIN基因家族成员,其中有1个Sus基因(IbSus6)和5个CIN基因(IbCIN4、IbCIN6、IbCIN8、IbCIN10和IbCIN11)的表达水平在30 d时表现为‘高系14’显著高于突变体,同时IbSus6和IbCIN4、IbCIN8、IbCIN10、IbCIN11分别为30 d块根中表达的主要Sus和CIN基因家族成员,因此上述1个Sus基因家族成员和4个CIN基因家族成员可能是调控甘薯块根发育的主要蔗糖分解酶基因。总之,Sus和CIN在甘薯块根早期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键基因家族成员的阐明可为优异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马立晓; 李婧; 邹智超; 蔡岸冬; 张爱平; 李贵春; 杜章留
    • 摘要: [目的]探讨免耕和秸秆还田措施对我国农田土壤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为有机物质转化和土壤健康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搜集,获得了目标文献56篇,建立了翻耕清茬(CT,507组)、翻耕+秸秆还田(SR,305组)、免耕(NT,291组)和免耕+秸秆还田(NTS,122组)处理对土壤碳循环酶(转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Meta-analysis)和增强回归树(BRT)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碳循环酶活性的差异,并量化气候特征、土壤特性和种植制度等因子对其影响程度.[结果]与CT相比,SR(28.0%)、NT(13.7%)和NTS(23.2%)处理显著增加(P7.5)土壤中,SR和NTS处理下转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2.3%和28.7%.对于不同黏粒含量的土壤而言,黏粒含量3.5)时,SR(29.1%和20.5%)、NT(13.4%和17.0%)和NTS(9.0%和36.9%)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转化酶活性.对于轮作种植制度而言,SR和NTS处理促进了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4.0%和29.4%;而在连作种植制度下,SR处理下转化酶活性提高了29.4%.对于不同试验年限而言,NTS处理对转化酶活性的提高幅度表现为:长期(>10年;39.9%)>中期(5—10年;31.7%)>短期(7.5)、黏粒含量低(3.5)、轮作和持续年限长(>10年)的土壤中较小.BRT分析结果表明,黏粒含量和土壤pH是影响SR处理对转化酶活性提高的主要因素,而SOC含量和干旱指数是影响免耕措施(NT和NTS)提高转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我国实施免耕和秸秆还田措施,尤其是在SOC和黏粒含量较低或干旱指数较高的地区,对于转化酶活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边彩燕; 姜寒玉; 朱永永; 陈超; 熊春蓉; 赵贵宾
    • 摘要: 以采自甘肃紫轩葡萄酒业葡萄园的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对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赤霞珠葡萄果实的生长,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显著上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赤霞珠果实中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力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整个发育期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9、0.726、0.719;葡萄糖、果糖、蔗糖与中性转化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活性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 闫冬梅; 仪慧兰
    • 摘要: 以本地产玫瑰香葡萄果实为材料,研究SO2对鲜食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糖含量及相关代谢调控的影响.结果 发现:SO2保鲜剂能够提高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的好果率,抑制果实的自溶软化,延长果实保质期.贮藏期间,对照组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果糖含量变化不明显,而SO2组蔗糖、葡萄糖含量降幅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贮藏初期水平,果糖含量升高,致使贮藏后期SO2组果实的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具有蔗糖分解功能的蔗糖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先升后降,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活性先降后升,SO2处理组果实酶活性始终低于对照组.基因转录检测发现,贮藏后期检出的编码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12个基因中9个在SO2组下调表达,与酶活趋势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O2能够从转录水平调控蔗糖代谢相关酶,抑制采后葡萄中糖的分解代谢,有效保持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稳定,从而维持果实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 王凤华; 李光远; 贾亚莉; 蒋燕; 王少先; 陈双臣
    • 摘要: 以"白玉春"萝卜为试料,研究了硼酸处理对萝卜幼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处理提高了萝卜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且以0.6%硼酸效果最明显.在处理第4 d,0.6%硼酸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其它组高12.21%(0.4%硼酸)、21.59%(0.2%硼酸)和29.90%(对照).0.6%硼酸处理下萝卜叶片的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以及果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第4、6、8 d,0.6%硼酸处理组的蔗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31.50%、52.49%、27.40%;在第6、8 d时,处理组的葡萄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1.48%、12.80%;在第2、4、6 d时,处理组的果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7.31%、33.14%、25.34%.同时0.6%硼酸处理下萝卜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在第6 d,0.6%硼酸处理组的中性转化酶活性是对照的3.04倍;而在第4、6 d时,处理组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3.32和1.22倍.0.6%硼酸处理对萝卜叶片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却有显著影响,对前者起抑制作用,对后者起促进作用.说明硼酸通过影响萝卜相关酶的活性来调控蔗糖及淀粉代谢.
    • 周洲(摘译)
    • 摘要: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9021),来自曼苏拉大学农学院果树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外源ATP对"Grand Nain"香蕉果实货架期淀粉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香蕉在不同剂量的ATP(0、0.5、1.0和1.5 mM)中放置10分钟,处理过的果实在(25±1)°C和相对湿度(63±2)%的贮藏条件下放置12天,并检测了果肉中α-淀粉酶(AMY,EC:3.2.1.1)、转化酶(INV,EC:3.2.1.26)和磷酸化酶(PH0,EC:2.4.1.14)等淀粉降解酶(SDEA)的活性。
    • 高花兰
    • 摘要: 人工饲养蜜蜂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蜂产品,而蜂产品又大致可分为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事实上很多人弄不清楚这些蜂产品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来源不同蜂蜜:工蜂采集蜜源植物的花蜜酿制而成的蜜是蜂蜜。蜜蜂在找到蜜源后,会将花朵中的花蜜吸出并带回蜂巢,然后由内勤蜂加入转化酶并反复酿制(主要是蔗糖的转化和花蜜的浓缩)。
    • 叶红霞; 吕律; 王同林; 海睿; 汪炳良
    • 摘要: 为了解不同类型甜瓜糖分积累及糖代谢特点,选用厚皮甜瓜品种X228、普通甜瓜品种B154及越瓜品种H227为材料,定期取样测定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不同变种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及相关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授粉15 d至果实成熟期间,3个甜瓜品种的果实葡萄糖与果糖含量的变化均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3个甜瓜品种果实蔗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H227果实几乎无蔗糖积累,葡萄糖和果糖是果实的主要糖组分;B154和X228果实蔗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而快速增加,蔗糖积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蔗糖是B154和X228这2个品种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组分,且果实蔗糖含量提高的同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上升、酸性转化酶(A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的活性与蔗糖含量关系不显著。根据蔗糖含量的差异,可将甜瓜分为蔗糖积累型和低蔗糖积累型两类,前者果实蔗糖含量的上升被认为是SPS活性上升与转化酶(特别是AI)活性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果实内极低的蔗糖含量被认为是SPS活性较低导致的。本研究结果为甜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甜瓜果实糖分积累调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