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蔗糖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2172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西北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第四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第二届长江三角洲地区植物学研讨会等;蔗糖合成酶的相关文献由612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凤鸣、孙光明、张秀梅等。

蔗糖合成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2172 占比:99.94%

总计:242315篇

蔗糖合成酶—发文趋势图

蔗糖合成酶

-研究学者

  • 马凤鸣
  • 孙光明
  • 张秀梅
  • 杜丽清
  • 武红霞
  • 王松标
  • 谢江辉
  • 赵宏伟
  • 赵越
  • 俞嘉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文杰; 辛曙丽; 黄哲瑞; 祝志欣; 司成成; 陈艳丽; 朱国鹏; 刘永华
    • 摘要: 蔗糖分解酶在马铃薯和胡萝卜等块根/块茎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甘薯块根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2个在块根数量和鲜重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甘薯品种‘高系14’及其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30、60、90、120 d)块根中的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淀粉含量、蔗糖分解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以明确调控块根数量和大小的关键蔗糖分解酶及主要基因家族成员。结果表明:(1)阐明了4种蔗糖分解酶活性在薯块根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细胞质转化酶(CIN)和液泡转化酶(VIN)活性的整体变化趋势呈现‘u’形曲线,即块根发育早期、晚期活性相对较高,发育中期最低;细胞壁转化酶(CWIN)和蔗糖合成酶(Sus)活性整体变化趋势呈‘n’形曲线,与前者正好相反,即在块根发育早期、晚期较低,发育中期最高。(2)和突变体相比,具有较高块根数量和鲜重的‘高系14’在块根发育早期(30 d)具有较高的Sus和CIN活性,而高Sus和CIN活性可以促进蔗糖由叶片向块根转运,从而提高块根中的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最终为块根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碳骨架以增加块根数量和鲜重。(3)从甘薯基因组中共鉴定出9个Sus基因家族成员和12个CIN基因家族成员,其中有1个Sus基因(IbSus6)和5个CIN基因(IbCIN4、IbCIN6、IbCIN8、IbCIN10和IbCIN11)的表达水平在30 d时表现为‘高系14’显著高于突变体,同时IbSus6和IbCIN4、IbCIN8、IbCIN10、IbCIN11分别为30 d块根中表达的主要Sus和CIN基因家族成员,因此上述1个Sus基因家族成员和4个CIN基因家族成员可能是调控甘薯块根发育的主要蔗糖分解酶基因。总之,Sus和CIN在甘薯块根早期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键基因家族成员的阐明可为优异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张伟; 余方伟; 李建斌; 王神云
    • 摘要: 蔗糖合成酶(SUS)是植物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它不仅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基于已经公布的甘蓝全基因组数据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蓝BoSU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甘蓝全基因组共鉴定到7个BoSUS基因成员,系统进化分析分成3个亚组(Ⅰ、Ⅱ、Ⅲ).BoSUS蛋白氨基酸长度范围为805(BoSUS1a)~940(BoSUS6b)个,均是亲水性蛋白.在芸薹族特异的全基因组3倍化事件后,与拟南芥AtSUS4共线性的甘蓝BoSUS4基因发生了丢失,与AtSUS1、AtSUS6共线性的BoSUS1和BoSUS6基因均发生了扩张,出现了双拷贝(BoSUS1a、BoSUS1b和BoSUS6a、BoSUS6b).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oSUS1a、BoSUS1b和BoSUS3基因在甘蓝不同器官/组织尤其在花器官的蔗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库器官(花)的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耐冷甘蓝CT-923叶片中BoSUS1a和BoSUS1b基因表达水平在低温处理6、24 h后相比对照急剧升高,BoSUS1a和BoSUS1b酶活性增强,为甘蓝产生保护性反馈机制提供能量,使得耐冷甘蓝CT-923耐寒性增强.综上所述,本研究为解析甘蓝BoSUS基因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和指导甘蓝耐寒种质资源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 朱清娟; 陈美琪; 梁书利; 王登刚; 林影
    • 摘要: 本研究构建了UDP-糖基转移酶UGT76G1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GS115/pPIC9K-UGT76G1和绿豆来源的蔗糖合成酶(mbSUS)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GS115/pPIC9K/pPICZA-mbSUS.通过甲醇诱导产酶,制备UDP-糖基转移酶UGT76G1和蔗糖合成酶,并构建生物催化级联反应体系,生物催化甜菊糖苷(Stevioside,ST)合成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A),有效实现了级联反应体系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的循环利用.本研究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发现级联反应中的限速酶是糖基转移酶UGT76G1,添加酶活比例为U(UGT76G1):U(mbSUS)=6:1为合成莱鲍迪苷A的最佳酶活比例,在pH 7.0,UDP浓度1 mM,蔗糖浓度50 mM,MgCl2浓度3 mM的反应条件下,10 mM ST转化合成8.20±0.11 mM RA,RA的产率达到82.91%,与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相比,极大缩短了催化反应时间.利用体外偶联UDP-糖基转移酶与蔗糖合成酶催化合成RA为酶法高效生物合成RA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薛亚茹; 李莹; 李映志
    • 摘要: 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作为催化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之一,能够参与蔗糖的代谢和运输,调节细胞分化与细胞壁的形成,对调控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也有重要作用.克隆出菠萝蜜AhSS2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菠萝蜜AhSS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2436 bp,共编码811个氨基酸,其蛋白理化性质预测显示,相对分子量是92.583 ku,等电点pI为5.77,属亲水性酸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为Alpha helix(α-螺旋).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菠萝蜜AhSS2基因属于PLN00142超级家族成员,主要包括蔗糖合成酶结构域(Sucrose_synth)与糖基转移酶结构域(Glycos_transf_1)2个保守结构域.磷酸化位点预测显示,菠萝蜜AhSS2基因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主要是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菠萝蜜AhSS2基因在分类上属SSⅡ.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菠萝蜜蔗糖合成酶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依据.
    • 齐希梁; 刘聪利; 宋露露; 李明
    • 摘要: 【目的】明确甜樱桃PavSS基因家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7个蔗糖合成酶基因PavSS1~7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了蔗糖对PavSS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甜樱桃果实的VIGS技术分析了PavSS1与PavSS6基因影响果实成熟的功能。【结果】PavSS1和PavSS2基因在甜樱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均表达,且PavSS1基因表达量是PavSS2基因的10倍以上;PavSS1和PavSS2在果实发育前期表达量逐渐升高,后期表达量逐渐降低。PavSS3和PavSS5基因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均低表达,且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avSS4和PavSS7基因在果实发育前期表达量高,后期表达量低。PavSS6基因在果实发育初期低表达,随后表达量逐渐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外施蔗糖显著下调了PavSS1和PavSS6基因的表达,而PavSS2、PavSS3、PavSS4、PavSS5和PavSS7基因的表达变化不显著。沉默甜樱桃果实PavSS1基因抑制了甜樱桃果实成熟,包括果实硬度、ABA含量、花色苷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以及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而沉默PavSS6基因的甜樱桃果实与空载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结论】PavSS1基因可能是控制甜樱桃果实蔗糖代谢的关键基因,参与了甜樱桃果实成熟过程的调控。
    • 张丽; 赵岩; 张晋龙; 陈义; 冯加加; 渠云芳; 黄晋玲
    • 摘要: 本研究选用3个纤维颜色不同的棉花近等基因系—绿色棉、棕色棉和白色棉为材料,研究参试材料的主茎功能叶片在整个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变化,并对生理指标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2种彩色棉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白色棉;除吐絮期外,彩色棉总叶绿素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低于白色棉;净光合速率与单株铃数、单铃重及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叶绿素含量与单铃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单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彩色棉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唐小雁; 陈美琪; 林影; 梁书利
    • 摘要: 本研究构建经密码子优化后的UDP-糖基转移酶UGT76G1和蔗糖合成酶AtSUS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GS115/pPIC9K-UGT/pPICZA-AtSUS,实现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胞内共表达.利用共表达菌株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在体外进行催化反应,可成功将ST转化为RA,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最适反应温度、反应pH、底物UDP浓度与底物蔗糖浓度条件进行优化.重组菌株经甲醇诱导,对不同发酵时间菌体的催化能力进行探究,确定发酵120h菌体催化能力最佳,RA产量为0.58 mg/mL.对共表达菌株催化体系中全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催化体系为:反应pH7.0,UDP浓度1mM,蔗糖浓度70mM,MgCl2浓度3mM,ST浓度10mg/mL,将OD600为30的细胞与上述体系混合后在最适温度45°C下,200 r/min反应15h,重组菌可将10 mg/mL ST转化为7.46 mg/mL RA,为RA酶法生物合成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陈慧敏; 李敏慧; 冯送联; 杨泉女; 上官国莲; 钟希琼; 李国强; 汪跃华; 王蕴波; 吴富旺
    • 摘要: 【目的】克隆甜玉米蔗糖合成酶(Sus)基因ZmSus6和ZmSus7,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异性检测,为深入研究其在甜玉米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甜玉米品种佛甜10号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ZmSus6和ZmSus7基因,通过ProtParam、SOPMA、SignalP 4.0 Server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EGA 6.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组织表达特异性。【结果】ZmSus6和ZmSus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2550和2574 bp,编码849和857个氨基酸残基,对应的蛋白分子量为96.27和97.79kD,理论等电点为7.63和8.19,均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ZmSus6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叶绿体或线粒体;ZmSus7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ZmSus6和ZmSus7蛋白归属于PLN00142家族(Sus超级家族),具有Sus和糖基转移酶的两个功能域,分别与高粱SbSus6和SbSus7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其同源性对应为88.44%和96.62%,归属为单子叶植物III型Sus基因家族。ZmSus6和ZmSus7基因在甜玉米的根、茎、叶、玉米芯和籽粒中均有表达,但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以叶和根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ZmSus6和ZmSus7基因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可能在甜玉米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