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灌浆速率

灌浆速率

灌浆速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3235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作物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作物学科发展与粮食安全、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等;灌浆速率的相关文献由929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永静、刘亚西、张学品等。

灌浆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3235 占比:99.04%

总计:23461篇

灌浆速率—发文趋势图

灌浆速率

-研究学者

  • 倪永静
  • 刘亚西
  • 张学品
  • 扈光辉
  • 李国良
  • 李彩霞
  • 李春霞
  • 杨希兰
  • 杨建昌
  • 林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金虎
    • 摘要: 由于驻马店市受地理位置影响,常年旱涝交替发生,冻害、干热风和大风等自然灾害性天气,时常影响小麦产量、品质。小麦是该市的重要粮食作物,全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占全市粮食总面积60%以上。一、试验目的本文为掌握驻马店市小麦籽粒形成及籽粒质量对产量水平的影响,对小麦在不同播期对小麦生育时期及小麦后期灌浆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利用半冬性及弱春性品种进行播期相差较大的一次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认真总结生产实践,为大田生产增加籽粒质量、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 贾峥嵘; 郝佳丽; 郝艳芳; 刘勇; 白文斌
    • 摘要: 为探讨山西中部冬小麦生育期最佳施氮量,以晋麦84为材料,设置9个氮素水平(0(CK)、120、150、180、210、240、270、300、36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对不同氮肥处理的冬小麦灌浆进程拟合方程,计算灌浆参数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公顷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都显著高于CK,而千粒质量显著低于CK;210 kg/hm^(2)施氮量处理的冬小麦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不同氮肥处理的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S”型变化,灌浆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后21 d左右灌浆速率最大;150、180、210 kg/hm^(2)氮肥处理的冬小麦千粒质量相对较大,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进入快速积累时间较早,灌浆持续时间与其他处理的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千粒质量与籽粒的灌浆速率和持续天数呈正相关关系;产量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公顷穗数呈负相关关系;公顷穗数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150~210 kg/hm^(2)的施氮量可降低冬小麦越冬期分蘖数,提高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进而提高产量。
    • 徐伟豪; 白学峰; 王亮; 柳洪良; 朴雪梅; 朴成日; 杨林先; 韩云哲
    • 摘要: 研究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减量施肥处理对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为秸秆还田下水稻减量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1个常规栽培(CK),4个减肥处理,分别为减N、减P、减K、减NPK,水稻抽穗开始测定灌浆速率,收获后进行考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减N、减P、减K、减NPK处理上、中、下部穗灌浆速率呈前期渐增长,中期快速增长,后期缓增长趋势;最大灌浆速率为上部籽粒≥中部籽粒≥下部籽粒,减P≥减N≥减NPK≥减K≥常规施肥;减P、减K与CK产量无显著差异,每穴穗数和实粒数也无显著差异。
    • 刘利
    • 摘要: 选择在淮北地区有一定推广面积的7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灌浆速率测定试验,以了解这些品种在该地的灌浆特性,通过logistic方程模拟粒重增加的进程。结果表明,中麦578的粒重增加趋势远大于其他品种,千粒重在所有品种中也最高,其次是丰德存22和郑麦136;各小麦品种灌浆时间和千粒重呈负相关,且快增阶段(T2)和缓增阶段的灌浆时间(T3)都达到显著水平;各小麦品种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呈正相关性,除渐增阶段灌浆速率(R1)以外,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比较发现快增阶段是籽粒增重的重要阶段,它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的58.32%,渐增阶段和缓增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大致相近。
    • 陈军; 张海军; 韩明明; 蒋方山
    • 摘要: 为解决黄淮海夏直播玉米成熟期短、脱水慢、栽培密度高(≥7.5×10^(4)株/hm^(2))导致的冠层光温利用率低等因素造成的减产问题,以籽粒机收夏玉米‘迪卡517’为试验材料,利用2种生长调节物质与行距模式配置的综合效应,分析其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及脱水速率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机收夏玉米生产用调节剂的选择及种植模式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5×10^(4)株/hm^(2)密度下氨基酸水溶肥处理,无论等行距或宽窄行模式,均能以较小的叶面积指数、较低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授粉15天后随着高效的灌浆速率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及产量,相对于等行距模式差异不显著的脱水速率,宽窄行模式有利于将高效的籽粒脱水峰值提前至授粉后35天,且灌浆周期提前至花后45天,但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仍不低于32%;而甜菜碱处理受宽窄行模式影响,生物产能过大,虽然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仍显著低于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建议黄淮海鲁中地区夏玉米‘迪卡517’推广70 cm+50 cm宽窄行栽培模式,6叶期喷施富锌氨基酸水溶肥提高收获指数与产量,若要实现籽粒机收,需通过延缓收获期来完成籽粒含水率不大于26%的脱水指标。
    • 李万斌; 戴丽君; 李永平
    • 摘要: 研究作物生长特性、灌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期为宁南旱区谷子和糜子微膜覆盖穴播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5种覆膜穴播模式,包括渗水微膜、普通微膜、降解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不覆膜穴播(CK)。采用田区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试验。不同覆膜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排序为:渗水微膜覆盖>普通微膜覆盖>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覆盖>不覆盖穴播(CK)。与CK相比,谷子和糜子覆膜穴播分别增产48.4%~66.5%和53.9%~70.3%,水分生产效率(WUE)分别提升58.1%~80.6%和31.9%~55.9%。主穗灌浆速率分别为0.89~1.01 g/d和0.34~0.39 g/d,较CK增加41.3%~60.3%和36.0%~56.0%。覆膜穴播和CK穴播下,抽穗后进入活跃灌浆期的时间分别为24天和30天左右,灌浆终止期较CK早6天左右。综上所述,渗水微膜穴播和垄上覆膜+沟内穴播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南部干旱地区谷子和糜子种植,在水分亏缺背景下,重视拔节期和灌浆期水肥管理,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
    • 李万斌; 戴丽君; 李永平
    • 摘要: 研究作物生长特性、灌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期为宁南旱区谷子和糜子微膜覆盖穴播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5种覆膜穴播模式,包括渗水微膜、普通微膜、降解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不覆膜穴播(CK).采用田区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试验.不同覆膜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排序为:渗水微膜覆盖>普通微膜覆盖>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覆盖>不覆盖穴播(CK).与CK相比,谷子和糜子覆膜穴播分别增产48.4%~66.5%和53.9%~70.3%,水分生产效率(WUE)分别提升58.1%~80.6%和31.9%~55.9%.主穗灌浆速率分别为0.89~1.01 g/d和0.34~0.39 g/d,较CK增加41.3%~60.3%和36.0%~56.0%.覆膜穴播和CK穴播下,抽穗后进入活跃灌浆期的时间分别为24天和30天左右,灌浆终止期较CK早6天左右.综上所述,渗水微膜穴播和垄上覆膜+沟内穴播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南部干旱地区谷子和糜子种植,在水分亏缺背景下,重视拔节期和灌浆期水肥管理,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
    • 刘学锐; 于青松; 窦克磊; 郭雪云; 姚丹丹; 郝茹雪; 张萌; 杨晴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脱水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冀东地区春玉米高密度种植、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前期筛选出的立杆特性良好的宜机收品种(京农科728和MC812)进行耐密性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对灌浆、脱水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两个春玉米品种的穗数和产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均在9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达到最大值;籽粒在灌浆期间百粒重表现出"慢-快-慢"S型上升趋势,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且到达峰值的时间和变化趋势一致,峰值均出现在吐丝后26 d.茎秆和苞叶脱水速率出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最大脱水速率和灌浆速率出现在60000~75000株/hm2种植密度;随着吐丝天数增加,两个品种籽粒、茎秆和苞叶的含水率整体上均表现出"慢-快-慢"下降趋势,且60000~7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的含水率比82500~90000株/hm2种植密度低.[结论]为保证冀东地区春玉米高产,建议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
    • 王月萍; 郭丽琢; 高玉红; 李江龙; 刘宏胜; 夏张祥
    • 摘要: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覆膜、普通地膜和0.008、0.010、0.012 mm厚度的可降解地膜以及不施氮、单施化学氮肥(120 kg·hm-2)、化学氮肥与有机氮肥配施(120 kg·hm-2,2/3化学氮肥,1/3有机氮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胡麻生育期的差异较小(≤2 d),0.012 mm可降解地膜对生育进程的影响最接近普通地膜.普通地膜对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较可降解膜提高了12.88%~160.22%;0.012 mm可降解地膜对胡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接近于普通地膜,其干物质量较普通膜的降幅(11.41%~27.92%)低于其余2种降解膜(16.55%~61.57%);0.012 mm的可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灌浆速率无显著差异.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对胡麻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营养生长阶段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11.69%~16.44%,但对灌浆速率的提升作用较单施化肥小.3种可降解地膜具有与普通地膜同等的增产作用,覆膜后平均增产19.18%;施氮提高了籽粒产量,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和单施化肥间无显著差异.覆膜和施肥仅对干物质积累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试区胡麻生产上可用0.012 mm的可降解地膜代替普通地膜.
    • 卢伟鹏; 张龙龙; 杨建平; 刁明; 姜东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带配置对新疆滴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为材料,设置3种滴灌带配置:1管1行(TR4,对照)、1管6行(TR6)和1管8行(TR8),研究靠近滴灌带的第1(R1)、第2(R2)、第3(R3)和第4行(R4)行间植株产量的差异.[结果]TR6和TR8植株叶面积比TR4分别减少了5.80%和8.69%,其株高降低了1.03%和2.71%.各行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着滴灌带间距的增长而下降,R1和R2行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R3和R4行,其它各项指标也呈相近的趋势,R3和R4常处于水分亏缺状态.[结论]水肥条件下滴灌春小麦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为直接效应,千粒重为间接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