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系统进化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850375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海洋科学、微生物学通报、疾病监测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中国蚕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一次全国鸭病防控高级研讨会等;系统进化分析的相关文献由15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海林、冯云、付士红等。

系统进化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50375 占比:99.99%

总计:3850677篇

系统进化分析—发文趋势图

系统进化分析

-研究学者

  • 张海林
  • 冯云
  • 付士红
  • 何雅青
  • 杨洪
  • 刘永华
  • 姚相杰
  • 尹小雄
  • 张改平
  • 张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美丞; 刁现民
    • 摘要: 谷子在约1万年前由青狗尾草驯化而来,我国是谷子的起源中心.谷子所属的狗尾草属在全世界约有125个种,其中中国有15个种,从二倍体到八倍体均有.目前利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鉴定出狗尾草属6个基因组,利用分子标记分析发现狗尾草属是多起源的,与其多样性的基因组一致.系统演化分析发现,青狗尾草和谷子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法式狗尾草和轮生狗尾草;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S.adhaerans的B基因组和S.grisebachii的C基因组与谷子和青狗尾草的A基因具有相对近的亲缘关系,而其他基因组和谷子亲缘较远.在野生资源的利用方面,谷子育种工作者已成功将近缘野生种自然发生的抗除草剂基因转育到谷子中,培育成功了可化学除草的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利用.本文对谷子野生种的分类、基因组构成、系统进化关系和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谷子近缘野生种在谷子起源与驯化、遗传育种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谷子近缘野生种在谷子驯化及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做了展望.
    • 肖琳; 乐易迅; 孙维红; 张培兰; 邹双全
    • 摘要: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能积极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为了解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HDACs基因是否参与非生物胁迫,对秋茄和桐花树进行了HDACs全基因组鉴定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秋茄和桐花树中分别鉴定出13和11个HDACs家族成员,分为RPD3/HDA1、SIR2和HD2共3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都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的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秋茄和桐花树HDACs进化均以纯化选择为主。启动子分析发现,秋茄和桐花树HDACs具有多种类型顺式作用元件,其中以激素和光响应相关的元件为主。对无规则卷曲占比高达65%的HD2亚家族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其序列N端都缺少保守五肽基序(MEFWG)保守区域,且多被酸性或碱性氨基酸包围。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HD2亚家族聚类紧密的KcHDT2和AcoHDT1基因在根和果实中高表达,而HD2基因多是参与植物调控耐盐、缺氧及抗强光等胁迫过程的基因。综合分析可知,秋茄和桐花树HDACs家族成员在结构及功能上兼具保守性和特异性,HD2亚家族成员在响应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潜在功能。
    • 王蓉; 李勇; 魏若凡; 陈炳蔚; 王天佑; 丁万隆
    • 摘要: 为调查我国太子参主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使用RT-PCR法对采自福建省柘荣县,贵州省施秉县、丹寨县和安徽省宣城市的71份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太子参样品进行检测,并根据CP氨基酸序列对不同地区病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RT-PCR结果显示,65份样品检出病毒,检出率为91.55%,其中,56份样品检出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49份样品检出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9份样品检测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检出率分别为78.87%、69.01%和12.68%。未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TuMV、BBWV2和CMV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相似度较高,核苷酸相似度分别为98.05%~98.98%、93.61%~94.25%和98.02%~99.1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6.14%~97.47%、97.33%~98.50%和98.00%~100%,分别属于World-B组、Ⅰ-a亚组和Ⅱ组。
    • 阮嘉雯; 胡鹏威; 蒋潘虹; 鞠长燕; 刘楚云; 袁梦; 段永翔; 陈辉; 俞慕华
    • 摘要: 目的了解2020年深圳市冠状病毒HCoV-NL63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特征和变异。方法对HCoV-NL63核酸检测阳性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生树重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4株HCoV-NL63全基因组序列,均属于B基因型B2亚型,株间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9.80%~99.98%(99.64%~99.93%),在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与广州2018年肺炎病人中获得的MK334046.1毒株距离最近。氨基酸变异分析表明结构蛋白中S、M蛋白变异性较大。与B基因型参考株对比发现,S蛋白中发现2处氨基酸位点变异:位于散发疫情毒株S1蛋白NTR区L196F和位于聚集性疫情毒株S2蛋白A946S。N-糖基化位点预测发现S蛋白N-糖基化位点有10个,M蛋白N-糖基化位点有2个。结论本研究中的4株冠状病毒源自广州毒株的可能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为HCoV-NL63防控工作提供生物学溯源依据。
    • 孟婕; 张明华; 杨晴; 张贝; 李可强; 张传生; 耿立英; 李祥龙
    • 摘要: 为了揭示鸡STAT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在线网站和软件对鸡STAT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从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及二级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鸡STAT基因家族有5个成员,分别命名为ChSTAT1,ChSTAT2,ChSTAT3,ChSTAT4,ChSTAT5A。它们都是酸性、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分布在7,27,33等3条染色体上。根据多物种STAT蛋白进化树分析该基因分为5个亚家族,分别含有1个STAT基因,不同亚家族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均有差异,分支较近的成员间相似性较强。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成员均含有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鉴定出鸡STAT家族包含5个成员,且成员间结构相对较为保守。
    • 杨利超; 郭銮英; 王妮娜; 马骏; 李国慧; 陈守义; 刘全
    • 摘要: 目的调查广州市鼠类动物中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情况和遗传特征。方法笼捕法捕捉鼠类动物,采集脾组织提取总DNA,通过PCR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16S rRNA和LipL32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采集褐家鼠170只、板齿鼠4只、黄胸鼠3只、黄毛鼠1只和臭鼩鼱22只,共200只鼠类动物,在褐家鼠中检测到钩端螺旋体阳性样本3个,总阳性率1.5%,系统发育分析显示,3份阳性样本序列与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位于进化树上的同一个分支。结论广州地区鼠类动物中存在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本地人群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 葛晓敏; 陈宋琴; 李才善; 郑会珍; 郭庆勇
    • 摘要: 为了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牛蜱传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情况,本试验采集吐鲁番、阿勒泰和伊犁州共3个地区356份牛全血样品,用PCR方法检测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MAGE 7.0软件进行相应病原靶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PCR结果显示,新疆3个地区蜱传绵羊无浆体、牛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21.9%(78/356)、37.4%(133/356)、41.6%(148/356);SPSS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区3种病原单一感染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测序分析显示,绵羊无浆体、牛无浆体的16S rRNA和环形泰勒虫的Tams 1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是98%~100%、96%~99%和95%~9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的绵羊无浆体遗传距离较近,与吐鲁番地区较远;阿勒泰和吐鲁番地区的牛无浆体、环形泰勒虫的遗传距离较近,与伊犁州地区较远。本试验所获得的新疆部分地区牛蜱传病原感染及分布情况的数据为其有效防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 刘成功; 李壑; 韩子超; 苏婷婷; 张月洋; 张尧; 李忠晴; 王爱英; 祝建波
    • 摘要: 蔗糖非发酵型蛋白激酶2(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2,SnRK2)是一类具有丝氨酸/苏氨酸特定结构域的蛋白质磷酸化酶,在ABA信号介导和非生物胁迫应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以甜瓜为研究对象,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甜瓜SnRK2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相关特征分析,包括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以及基因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及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分析、基因的上游顺式作用元件及转录组数据热图分析等,为甜瓜SnRK2基因的功能分析和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甜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9个SnRK2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定位在细胞骨架中,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分子质量为31.49~75.02 ku,等电点为4.42~6.21。其可分为3个亚族,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分析结果显示,在甜瓜SnRK2基因的调控序列中有多个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相关响应元件。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有些甜瓜SnRK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呈组成型表达,有些基因则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
    • 胡莎莎; 张冬群; 张苡芃; 韩鹏举; 兰利琼; 卿人韦
    • 摘要: 为了解肌动蛋白actin在轮藻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布氏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及表达分析.在布氏轮藻中共鉴定出16个肌动蛋白基因,将其重命名为CbACT1~CbACT16,其氨基酸长度为361~1182 AA,相对分子质量为39 886.71~117 256.72 Da,等电点介于4.68~8.93;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5个肌动蛋白基因位于细胞质中,1个位于叶绿体中;二级结构结果表明肌动蛋白基因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共线性分析中仅发现一对源自片段重复的旁系同源基因;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可以分为两个亚家族,结合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分析,同一亚家族倾向于具有相似的外显子分布,较多的共有基序;基于启动子顺势作用元件分析表明,16个肌动蛋白基因参与了许多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激素调节和光反应有关的生命活动.组织表达分析显示,16个基因在四种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性表达,表明它们在不同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可能参与了轮藻植物不同组织的发育过程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的过程.
    • 唐伟; 张成玲; 王芳; 杨冬静; 马居奎; 陈晶伟; 谢逸萍; 孙厚俊
    •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薯基腐病的预防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进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用菌丝培养法测定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温度、pH、氮源和碳源等环境中的生长状态,确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甘薯基腐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菌株,标记为RF-NH,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为甘薯基腐病致病菌。利用ITS、His3和Cal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菌株RF-NH DNA进行扩增,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579、480和537 bp;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RF-NH与Diaporthe batatas聚类在一起;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RF-NH鉴定为甘薯间座壳菌(D.batata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RF-NH在15~35°C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C;在pH 4~12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4;最适培养基是SPDA培养基,最适碳源是糊精,最适氮源是硝酸钠。菌株RF-NH孢子致死温度为50°C处理10 min,菌丝致死温度为49°C处理15 min或50°C处理10 min。【结论】甘薯间座壳菌是导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的病原,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窄,偏好25°C,适应的pH范围较宽,偏好酸性环境,最适培养基为SPDA培养基。根据甘薯间座壳菌的生长特性,在田间病害防治中可通过改变栽种环境因素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实现对甘薯基腐病的防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