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温度
路面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大气科学(气象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7186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干旱气象、气象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国际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学术研讨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路面温度的相关文献由506位作者贡献,包括亢阳、应军、应珏等。
路面温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1860篇
占比:99.94%
总计:171968篇
路面温度
-研究学者
- 亢阳
- 应军
- 应珏
- 朱建设
- 翟洪金
- 汤筠筠
- 田华
- 冯蕾
- 廖文洲
- 李长城
- 陈华鑫
- 严明良
- 何锐
- 吴文飞
- 吴昊
- 孙立军
- 张彦恒
- 景元书
- 曲晓黎
- 朱承瑛
- 朱永光
- 李丹
- 李蔼恂
- 林明宇
- 武书华
- 武辉芹
- 王帅
- 程承
- 苗蕾
- 郑木莲
- 井浩
- 付军
- 付献斌
- 仝龙飞
- 余岫云
- 冯德成
- 刘义
- 刘建国
- 刘文清
- 刘浩
- 刘清华
- 刘相儒
- 刘立斌
- 刘颖异
- 卢俊辉
- 向豪
- 吕晶晶
- 周勇帅
- 周悦
- 娄胜利
-
-
邹波;
廖光亮;
冉智文;
杨波;
彭小波
-
-
摘要:
汽车整车制动性能测试试验一般通过规定环境条件下的制动距离及平均减速度反映制动性能,但忽视了路面温度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更为直接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路面温度对整车制动距离的影响,通过理论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比不同路面温度下的制动距离试验数据,研究了路面温度对整车制动距离影响的程度及规律,提出了路面温度适宜试验区间,并就提高制动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提出建议。
-
-
朱强;
徐强;
付立
-
-
摘要:
为实现对路面结冰时间的准确预测,首先根据目前已有监测点路面传感器的历史数据,抽取结冰前一段时间的数据并剔除异常数据,形成数据标本。对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和归一化处理,将与路面结冰强相关的数据进行BP神经网络建模。然后,让模型对数据标本进行自学习,并自动调整模型内各节点权值,进行模型优化。最后利用其他监测点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2h之内的结冰预测结果较准确。并且预测模型对越接近结冰点的时间预测越准确,从统计结果可看出60min之内的预测数据和实际数据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可见,使用BP神经网络算法可实现对道路结冰时间的有效预测。
-
-
达海钰;
李宝华;
雷春苗;
郑玲;
孙芙荣
-
-
摘要:
本研究利用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京藏高速柴达木腹地路段新建的察汗诺收费站、乌兰小垭口和德令哈东收费站交通自动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春季路面最高(低)温度和最高(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3站春季各月路面最高(低)温度和最高(低)气温相关性方程。结果表明:京藏高速柴达木腹地北线3站春季各月路面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平均相关性系数约为0.86;采用统计方法建立的3站各季节路面最低温度和最低气温间的相关性方程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可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
-
-
孙斌祥;
黄尹泰;
沈航;
姜奕;
童玉英
-
-
摘要:
传统的沥青路面吸热、储热能力强,容易造成沥青路面车辙问题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发展.沥青热反射涂层的使用,可以保护沥青路面稳定性和作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分析沥青热反射涂层工作机理和研究方法,结合热反射涂层内外因素对其降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沥青热反射涂层对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折光系数越大,涂层对光的反射能力越强;填料的粒径、体积浓度和涂层的厚度均存在一定最佳范围,在该范围内它们越大涂层降温性能越好;涂层结构的改变可以充分发挥填料的作用,使其降温性能得到提高;着色填料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不同颜色涂层的降温性能不同;涂层运用在不同类型的路面上,降温效果也不同;在环境因素影响方面,热反射涂层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老化、磨损等问题,降温性能也随之降低.各种因素对涂层降温性能影响不同.
-
-
牛生杰;
王天舒;
吕晶晶;
周悦;
王元
-
-
摘要:
2009年起,研究组开展了电线积冰野外观测试验及道路结冰规律的观测研究,将电线积冰观测研究从传统的积冰气象条件和积冰厚度观测提升到了积冰气象条件、积冰厚度加积冰天气云降水微物理综合观测研究的新高度,揭示了积冰发生的微物理机制,研究积冰增长率及其影响因子,建立的积冰增长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积冰增长过程.对沥青、水泥、土壤三种下垫面温度进行了观测研究,观测高速公路和桥梁不同路基深度的温度变化,并对桥面比路面更易结冰的现象从能量平衡方面做了理论解释.本文以作者团队取得的成果为主线,不求大而全,学习梳理相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积冰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积冰天气微物理特征、积冰增长率及其影响因子、积冰气象条件、积冰增长模型构建、道路结冰及积冰数值预报等几个方面,并对电线积冰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
-
贾晓红
-
-
摘要:
利用G6高速公路乌兰察布到呼和浩特段卧佛山隧道出口和土默特左旗收费站两套交通气象站数据和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两站不同季节、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天空状况下的路面温度日变化特征,基于路面温度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预报效果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G6高速公路乌兰察布到呼和浩特段各季节路面温度在日出后快速升高,午后达到峰值后快速下降。白天气温先上升后下降,峰值滞后于路面温度,提前于路基温度(-10 cm)。夜间气温和路面温度要先于路基温度(-10 cm)达到谷值。较低海拔站点路面温度高于较高海拔站点,春季平均差值最大,冬季最小。与晴到多云天气对比,夏季阴雨天路面温度与气温的差值较小,日变化不明显。Elman神经网络模型对路面温度的预报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对路面最低温度的预报效果更为良好,对路面最高温度的预报模型还需进一步优化。
-
-
保广裕;
杨春华;
周丹;
马守存;
刘玮;
燕振宁
-
-
摘要:
利用2018年3月1日—2020年2月29日京藏高速柴达木腹地路段新建的伊克高里、宗加镇和大格勒3个交通自动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四季路面温度和气温逐小时变化特征,统计了路面最高、最低温度和最高、最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3站四季路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关性方程,旨在为路面温度精细化预报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京藏高速柴达木腹地路段伊克高里、宗加镇和大格勒3站路面温度和气温不同季节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路面温度和气温达到最低值和最高值的时间并不是完全相同。3站路面温度09:00后上升速度均比气温上升速度快,路面温度升温位相较气温均超前,10:00—18:00期间各站路面温度与气温差别均较大。伊克高里站平均路面温度始终低于宗加镇和大格勒站路面平均温度。3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冬季和秋季平均气温昼夜差异明显。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伊克高里、宗加镇和大格勒最高和最低路面温度与最高和最低气温相关性方程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可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
-
-
邢志军;
牛宇乾;
张昱;
樊兆董;
魏道凯
-
-
摘要:
以日喀则机场高速公路为实验路段,通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西藏高原地区高速公路沿线路面结冰状态的关键参数,获取西藏高原地区高速公路路面温度空间特征,对降低结冰风险路段交通事件的发生,提升和改善西藏高原地区高速公路交通气象信息的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
范永根;
邱文静;
朱春东;
顾兴宇;
梁晓龙
-
-
摘要:
为了降低夏季沥青路面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研发了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反射率和辐射率的新型路面热反射涂层.首先阐释了热反射涂层的降温机理;然后基于现有室内降温试验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室内降温试验方法,并通过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此室内试验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热反射涂层的室内最大降温幅度达到10°C,路表2 cm以下的最大降温幅度达到6°C.在浙江省一道路交叉口处铺设了试验路,现场测量结果表明:热反射涂层可将路表最高温度降低至52°C,最大降温幅度为8°C,夜间的最低温度仍比普通路面低2.5°C.热反射涂层对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可缓解路面车辙的发展.
-
-
曲晓黎;
齐宇超;
尤琦;
王跃峰;
吴丹;
李美琪
-
-
摘要:
基于METRo模型探讨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高速公路示范站(北京回龙观站)的冬季路面温度临近预报方法,采用大量样本数据迭代训练拟合的人为热参数作为前置参数加入METRo模型,拟减小METRo模型的系统性误差和人类生产生活对路面温度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人为热参数后,METRo模型的模拟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夜间,路面温度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可控制在1°C左右;(2)人为热对路面温度有白天负反馈、夜间正反馈的作用;(3)白天路面温度受气象模式对辐射预报能力局限性的影响,仍存在一定误差.总体上,使用前置人为热参数的METRo模型对冬奥高速公路示范站进行路面温度尤其是路面低温的模拟是可行的,能够支撑冬季高速公路路面温度及路面结冰的预报预警能力.
-
-
夏露;
安迪
-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采用能量平衡方程作为预报模型,利用实测气象资料和道面温度等观测实况,制作路面温度预报模型.路面温度预报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超过0.9,并通过了0.01的信度检验,预报效果较好.并且,预报值低于实测值的频率稍大.预报值误差在±3°C内.将全年四季进行讨论,各季节的绝对误差平均值的排列顺序为夏季>冬季>秋春季,但春秋季相差不大,表明模型在不同季节内均可以用于路面温度的预测,春秋季的预测水平优于其它季节,冬季小于夏季,因此模型尤其对冬季低温冰冻预报的应用价值更高,而对于夏季高温而言,其在业务中的允许误差范围本就比冬季要大,因此模式在夏季的应用也是相对可信的.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预报效果,给出了有、无降水时间段的绝对预报误差>2°C的频率,在无降水日的误差小于有降水日的误差.
-
-
王佳;
郭春燕
-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利用2014年11月到2015年5月G6高速内蒙古段沿线的交通气象监测站和所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路面温度的变化特征以及路面温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建立了冬季路面温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路面温度与气温、相对湿度显著相关.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报模型检验精度78.3%到91%,可以为路面温度预报提供参考.
-
-
舒斯;
成丹;
韩芳蓉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沪渝高速公路恩施一宜昌路段恩施附近的三岔口大桥(海拔708m)、黄石一黄冈路段蕲春附近蕲河大桥(海拔25m)西、东2套自动站监测2013年6月至8月(夏季)及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冬季)逐日逐时次的路面温度、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西东两路段夏季、冬季路面温度与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夏季路面最高温度、冬季路面最低温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路段建立夏季路面最高温度、冬季路面最低温度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路面温度的日变化不仅与季节、天空状况相关,还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夏季路面最高温度受多种气象要素的影响,与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前一日路面最高温度、前一日路面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日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冬季路面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呈显著性相关.恩施路段和蕲春路段路面温度模型预报结果与实况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该模型可为今后路面温度预报提供参考.
-
-
张彦恒;
武辉芹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根据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邯长高速涉县交通气象监测站和所在气象站资料对高速公路路面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路面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接近,多数情况下路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比最高气温提前1小时左右;路面温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间集中在9-12时,路面温度下降幅度最大的时间集中在16-18时;降水出现的时刻也是路面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刻,雷阵雨造成的路面温度下降幅度大于其它性质的降水;以权重法建立路面逐小时温度预报模型在1月的预报效果最好,其准确率为80%,其它月份稍差.
-
-
-
曲晓黎;
贾俊妹;
武辉芹;
张彦恒
-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1月京石高速公路沿线的逐分钟路面温度和气温监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京石高速路面温度与气温的特征.发现,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很相近,早晨达到最低值,午后达到最高值.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最低值在出现时间和数值上差异不大,但最高值的出现时间前者比后者早1h左右,并且数值明显比后者高.路面温度和气温也具有几乎相同的月际变化规律.由于地形、观测环境等的共同作用造成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分析路面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发现二者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可以选取气温为自变量建立路面温度的一元回归预报方程.
-
-
田华;
吴昊;
赵琳娜;
陈辉;
李坤玉;
杨晓丹
- 《2008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技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使用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梅村和仙人山站附近的逐分钟路面温度、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梅村和仙人山路面温度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路面温度和气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出至日落时段,路面温度与气温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梅村和仙人山最高和最低路面温度预报模型.得出:最低路面温度预报模型预报结果与实况的变化趋势接近,误差均在正负2°C内,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而最高路面温度预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预报偏差较大,实际应用中需进行适当的修订.
-
-
-
滕雅文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研究高速公路高温气象条件并及时做出准确的预报,一方面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疏通提供决策依据,以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使得这些道路行车更安全;另一方面可为交通调度和营运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以降低因高温天气引发的道路交通维护成本,保障道路畅通,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
-
滕雅文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研究高速公路高温气象条件并及时做出准确的预报,一方面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疏通提供决策依据,以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使得这些道路行车更安全;另一方面可为交通调度和营运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以降低因高温天气引发的道路交通维护成本,保障道路畅通,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