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报模型

预报模型

预报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33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8篇、会议论文227篇、专利文献150646篇;相关期刊483种,包括浙江气象、气象与环境科学、气象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163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3届过程控制会议等;预报模型的相关文献由3609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彦林、侯显达、刘书田等。

预报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8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227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50646 占比:99.20%

总计:151861篇

预报模型—发文趋势图

预报模型

-研究学者

  • 侯彦林
  • 侯显达
  • 刘书田
  • 尚可政
  • 王铄今
  • 贾书刚
  • 王式功
  • 高苹
  • 唐熠
  • 郑粉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陆鹏程; 孟翠丽; 赵辛慈
    • 摘要: 为了探讨武汉市分层水温的变化特征及预报方法,本文以武汉市金银湖为例,利用2019—2020年地面观测和分层水温资料,分析了气温、气压、蒸发量、地温、日照及辐射等气象要素对垂向水温变化的影响,建立了武汉地区基于拟牛顿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20、40、60、80 cm等层次水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拟牛顿法BP神经网络的水温预报模型能够表达水温和气象要素的非线性关系,平均预报准确率超过90%,具有比较高的预报精度。
    • 孙大明
    • 摘要: 本文基于Matlab软件对大连地区独流入海的季节性河流污染物扩散进行模拟,并以挥发酚为例进行水污染动态时空可视化展示,结果发现:污染团在降解过程中随着水流向下游漂移,污染范围有所增加,但浓度也在不断降低,并且汛期污染物浓度降低与扩散范围远大于非汛期。对污染源下游1000m处应急入连取水口处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发现:该处污染物浓度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并存在最大峰值,由此可得到此处污染物预警的开始与解除时间。该研究能够为山地丘陵地区季节性河流发生的水污染事故水质安全预警预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促进水生态友好和行业科技的进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谢雯; 寇卫利; 王秋华; 徐伟恒; 谢长波
    • 摘要: 基于2000—2014年楚雄州的历史森林火灾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借助ArcGIS 10.2软件,融合地表可燃物、地形因子及人类活动等森林火灾风险因子,构建楚雄州森林火险综合预报模型,并利用森林火灾综合火险指数(FFCDI)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及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楚雄州森林火灾呈季节性演变规律,集中发生在1—5月的冬春季节,楚雄市、禄丰县是楚雄州森林火灾频发地区,且分别在距离居民点3 000~4 000 m、距离道路600~1 000 m、海拔1 000~2 500 m、坡度5°~25°、阳坡和半阳坡的森林火灾分布最多。楚雄州森林火灾的发生受到可燃物、人类活动、地形等因素复杂的相互耦合作用。据此建立的楚雄州森林火险综合预报模型,预报结果空间分布精细程度更高,可以有效控制约88.21%的火点。综上所述,楚雄州森林火灾风险综合预报模型可为地区合理布置森林防火力量和设备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楚雄州森林防火水平。
    • 刘淼; 邱春霞; 杨贵军; 杨浩; 蔡淑红; 朱耀辉
    • 摘要: 以临猗、洛川和栖霞3个富士系苹果主产区为研究区,基于2019−2020年各地调查样点的1km格网气象数据、实际始花期数据以及冷小时模型(Chilling Hour Model,CHM)和生长度小时(Growing Degree Hour,GDH)模型,利用网格搜索法得到苹果始花期最优冷/热需求量;然后将日气温特征值(日最高温T_(max)、日最低温T_(min)和日平均温T_(avg))划分为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7种日气温特征因子组合方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构建3个地区不同日气温特征因子组合下的日冷/热积量模型,以筛选最优日气温特征因子;在此基础上,基于最优日气温特征因子,利用RF构建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并通过独立实际始花期数据对预报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临猗地区的苹果始花期最优冷/热需求量分别为730CH和7350GDH,洛川地区分别为345CH和4950GDH,栖霞地区分别为520CH和4450GDH;(2)7种日气温特征因子组合中,T_(max)、T_(min)和T_(avg)三因子组合下的3个地区日冷/热积量模型在估算日冷/热积量时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日冷积量估算值与基于CHM模型得到的日冷积量间的RMSE为0.97~2.50CH,日热积量估算值与基于GDH模型得到的日热积量间的RMSE为1.73~15.76GDH;(3)利用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估算日冷/热积量,日冷/热积量估算值与基于CHM/GDH模型得到的日冷/热积量间的RMSE分别为1.08~1.14CH和2.03~3.74GDH;当利用该模型进行苹果始花期预报时,预报值与实际值R^(2)为0.92,RMSE为3.44d,其精度与基于真实逐小时气温数据的精度整体一致,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可以有效将输入气温数据从逐小时尺度转换为日尺度,这在后续苹果始花期预报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 易振; 柴琳; 刘惠康; 杨磊
    • 摘要: LF炉是钢铁冶炼中的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对钢水中合金成分进行调整,然而目前实际生产中大多仍使用人工经验来对合金成分进行调整,而且已有的合金加料模型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为了使添加的合金更加准确、成本进一步降低,设计了一种基于天鹰优化器(AO)来优化Elman神经网络(ENN)的合金收得率预报模型。首先根据相关性分析出对合金元素收得率影响较大的因子,然后利用AO优化后的ENN建立合金元素收得率预报模型,最后通过预测的合金元素收得率来计算所需加入的合金量。利用实际生产中的真实数据来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AO-ENN模型相较于BP模型和Elman模型,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对实际生产中的合金加入问题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白宇; 李源; 郭瑞; 孔君; 刘彬
    • 摘要: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期间的臭氧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天津市臭氧污染的特点,讨论了不同气象因子对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O_(3)-8h)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津市臭氧浓度超标主要集中在4—9月,夏季污染最严重,且有污染发生时间点提前、时段加长的趋势。日最高气温可作为O_(3)-8h浓度预测的气温因子;相对湿度与O_(3)-8h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风速为1.0~2.5 m/s时O_(3)-8h浓度较高,小时浓度高值集中在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正南风和东南风的天气。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不同季节臭氧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预报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预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变化趋势一致,对每个季节内O_(3)-8h浓度的上下波动均有较好的预判。
    • 杨杰; 范俊红; 段宇辉; 王宏
    • 摘要: 利用1986—2016年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承德市强降雪的环流背景和物理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出承德市强降雪特征及预报方法。结果显示:强降雪集中发生在11、2和3月;最早发生在10月,最晚结束于次年3月。承德市南部的强降雪过程多于北部。过渡季节的强降雪过程常伴有降水相态转换,降水量级明显大于冬季。强降雪类型可以分为回流型、地面低压型和弱流场型3类;当出现前两种天气形势时,且水汽含量>8 mm,700 hPa比湿>2 g/kg,对流层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值<-0.2 g/(hPa·cm^(2)·s),承德很可能发生强降雪。
    • 李怡; 陈仲榆; 柳艳香; 鲁亮
    • 摘要: 基于2014—2016年京津冀地区学龄前儿童流感发病人数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学龄前儿童流感发病与单个气象要素以及综合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学龄前儿童流感发病人数与一周以内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综合气象条件指标—大气环境人体感知度(BPWI)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大气环境人体感知度与学龄前儿童流感具有更稳定的暴露-反应关系:当BPWI≤-11或0≤BPWI905 hPa,随着气压的升高,流感发病人数增多;当本站气压达到1007 hPa时,流感发病风险达到峰值。在厘清暴露-反应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预报建模,发现超前3天的BPWI对流感发病人数贡献最大。通过历史回报检验,得到了较好的学龄前儿童流感发病回报效果,为流感的分类人群干预提供了预报依据和科学参考。
    • 陈培济; 俞慎
    • 摘要: 水力侵蚀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土壤特性、地形、植被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驱动下,在地球表面呈条带状或区域化分布.然而,在人类活动(农业活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表剧烈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下,水力侵蚀模式会发生转变.本文综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的水力侵蚀机制.土壤母质决定了土壤的本质属性,其中包括土壤可蚀性;通常,水力侵蚀速率随着坡度、坡长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升高,而植被因子负反馈调控水力侵蚀过程.自然水力侵蚀过程是缓慢的;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土壤、地形、植被和气候发生了巨变,极大加速了自然水力侵蚀过程.人类对陆地表面的改造,引起全球土地利用格局的巨大变化,导致植被锐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人为的植被破坏成为全球水力侵蚀加剧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水力侵蚀模式,导致极端水力侵蚀事件频发.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可降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流域尺度的水力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水力侵蚀的预报、预警和防治.
    • 李楠; 张振华; 宋扬
    • 摘要: 德州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对德州市小麦、玉米和棉花3种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进行试验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利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评价土壤墒情,将蒸散发量、降雨量、土壤含水率作为模型输入因子,以农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作为模型输出因子,建立BP神经网络农作物灌溉需水量预报系统模型。实践证明,所建立模型预报结果良好且便于应用,可以为农业灌溉提供可靠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