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家
诗论家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专利文献3289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写作:高级版等;
诗论家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珂、王英志、赵治中等。
诗论家
-研究学者
- 王珂
- 王英志
- 赵治中
- 陶文鹏
- 佚名
- 宁松夫
- 蒋寅
- 蒋登科
- 丁国成
- 万陆
- 于文斌
- 京
- 任丽青
- 任远
- 何旺生
- 佳睿
- 保鲁
- 傅勇林
- 傅宗洪
- 傅正谷
- 公木
- 冯铁
- 刘世南
- 刘学锴
- 刘强
- 刘志坤
- 刘畅
- 刘翔
- 刘连
- 古继堂
- 古远清
- 古远清1
- 叶润桐
- 吴兆路1
- 吴怀东
- 吴思敬
- 周裕锴
- 哲君
- 唐诗
- 姜广平
- 孔正毅
- 孙则鸣
- 孙占国
- 孙希良
- 孙星涵
- 孙晨
- 宁源声
- 宋星
- 尉迟慧丽
- 尹贤
-
-
田心
-
-
摘要:
胡应麟是明代的文学家、诗论家。他特别爱读书,很小就会作诗,后来中了举人,广结贤士豪杰。后来,胡应麟被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看重,作为接班人主持词坛。他一生爱书,藏书超过四万卷。胡应麟爱书可谓是“嗜书如命”。他评价自己:“饿了,我就把书当精神食粮;渴了,我就把书当水解渴。诵读书时,我把它当好听的音乐;浏览书时,我把它当美丽的西施来欣赏。忧愁的时候我靠它解忧,愤怒的时候我靠它抚平怒气,生病的时候我靠它缓解病痛。”
-
-
苏露锋
-
-
摘要: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集学者、诗人、古文家和诗论家于一身,对经、史、释、道都有深入研究。在学术上,他可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家并列,但受政治污点所累,后人很少提及。
-
-
-
刘志坤
-
-
摘要:
古人云:"言,心声也, 书,心画也。"换个大众熟悉的表达方式,就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种说法在后世很有影响力。比如,到了清代,诗论家叶燮依然指出:"诗是心声……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 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他评价潘岳(字安仁)说:"六朝诗家……最下者潘安、沈约,几无一首一语可取,诗如其人之品也。"(《原诗》)他的门人沈德潜也承继老师的观点,认为潘岳"人品如此,诗安得佳"。
-
-
朱燕涛
-
-
摘要:
朱子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东南三贤"之一。他大贤多能,既是南宋最伟大的理学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还是卓越的诗人。明著名诗论家胡应麟称:"南宋古体(诗)当首推朱元晦。"清《四库全书》总编纪晓岚也评价道:"宋五子中,惟文公诗学功候为深。"据统计,朱子创作并传诵至今的诗词达1400多首。其中乡愁诗占了相当的分量,《忆潭溪故居》是此类诗作的代表。《忆潭溪故居》是朱子迁居考亭晚年落泊失意的诗作,诗中抒发了他对五夫的无限眷恋之情.
-
-
-
-
王刚
-
-
摘要: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虽然最出名的"夕阳诗"可以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这首《乐游原》,但是在历史上很多的诗论家中,却有认为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慨叹,并引申来认为是"大唐帝国逐渐走向没落的象征"。但就此诗的本意来讲,笔者认为却并非如此。李商隐写此诗的目的是借落日时分的大好风光来排遣内心的烦忧的。
-
-
-
白炳安
-
-
摘要:
散文诗的内核是诗性的,而其外壳是灵活的散文书写形式。散文诗是从诗的发展而来,经创作者改良而自成一种特有的文体,归入现代诗的范畴。既然属性是诗的质地,千万别把散文诗弄成散文的特色,只见散文况味,不见诗味。在三十多年的散文诗创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散文诗必须具有三味:诗味、独味、回味,才能“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古代诗论家钟嵘语)。有了这三味,散文诗就像佳肴,品之,怡人心脾之后,渗出妙不可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