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味

诗味

诗味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1篇、专利文献15599篇;相关期刊299种,包括许昌学院学报、东坡赤壁诗词、名作欣赏等; 诗味的相关文献由449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立鞭、袁忠岳、刘章等。

诗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1 占比:2.93%

专利文献>

论文:15599 占比:97.07%

总计:16070篇

诗味—发文趋势图

诗味

-研究学者

  • 马立鞭
  • 袁忠岳
  • 刘章
  • 丁国成
  • 丁芒
  • 周啸天
  • 杨景春
  • 杨然
  • 熊东遨
  • 耿林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晓倩
    • 摘要: 古诗词诵读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读与理解,还应该注重让学生对“诗味”进行品读与感受,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把诗的意韵通过自己的声音生动地传达出来。然而现阶段有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读出“诗味”。文章对于当下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案例,就如何更好地实施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提出几点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质量。
    • 徐迅
    • 摘要: 紫笋茶在湖州,朋友送了一罐紫笋茶。喝着喝着,我忽然想起流传在家乡的《紫笋茶歌》:“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老翠看尘下才熟,搅时绕箸天云绿。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这首《紫笋茶歌》又名《采茶歌》,收录在《全唐诗》里。作者在诗里写了他获某太守赠送天柱山紫笋茶,由此生发出了天柱茶研制、烹煮、品饮的全部过程与感受。作者秦韬玉,字中明,唐时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史书上称他“少有词藻,工歌吟”。明代辑有《秦韬玉诗集》(以前各本《潜山县志》误他为明人或因如此)。现在手捧一杯茶,读这首诗,我知道我现在喝的茶己与他不同,喝法也大不一样了。
    • 熊东遨
    • 摘要: 再别成都。锦江月色满西川,流照峨眉万古寒。地北天南皆故土,多情能作普贤船。【评】人为造境,分寸失宜。文字没有问题,声律也没有问题,问题是过头话多,诗味不足。首句“锦江月色满西川”从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化出,形有似而意不如。春色来于天地,自然合理;说“满西川”的“月色”来自“锦江”,就不符实际了。月色,只能来于天上。
    • 李奇
    • 摘要: 通过"以读入题""推论揭题""示例寻味""建构方法""方法运用""深化探究"的序列诗歌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建构在"矛盾处""反常处"寻找"诗味"的有效方法,深入理解陶渊明的隐逸诗风格,从而深度解读本诗,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古诗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
    • 萧三
    • 摘要: 陶行知先生屡次自己声明他不是诗人。人们都说,这是陶先生的谦虚。我却认为这正是陶先生之所以为真正的诗人。陶先生之所以别于其他“诗人”的是,陶诗别有风格,非常通俗,大众化而又富有“诗味”,读了令人兴起,令人深思,这正是我们时代和我们大众所需要的诗。陶先生纵不愿意也就成为了大众的诗人。
    • 徐迅
    • 摘要: 紫笋茶在湖州,朋友送了一罐紫笋茶。喝着喝着,我忽然想起流传在家乡的《紫笋茶歌》:"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老翠看尘下才熟,搅时绕箸天云绿。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这首《紫笋茶歌》又名《采茶歌》,收录在《全唐诗》里。作者在诗里写了他获某太守赠送天柱山紫笋茶,由此生发出了天柱茶研制、烹煮、品饮的全部过程与感受。作者秦韬玉,字中明,唐时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史书上称他"少有词藻,工歌吟"。明代辑有《秦韬玉诗集》(以前各本《潜山县志》误他为明人或因如此)。现在手捧一杯茶,读这首诗,我知道我现在喝的茶已与他不同,喝法也大不一样了。
    • 陈萱子
    • 摘要: 移民文学一直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其中,东南亚华文文学受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颇深,这种与中华相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华夏文人移民定居。不同于第一代东南亚移民者,如今的移民更多是个人意愿的体现,他们因梦想、工作、婚嫁等原因远走他乡,定居海外。
  • 8. 诗味创作的心理学机制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杨晖; 李媛媛
    • 摘要: 诗人的心理体验在诗味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文艺心理学角度来说,创作主体的内觉体验帮助诗人追寻内心深处不易被觉察到的体验,是诗味创作的中介,而审美知觉能够帮助作者打开心灵深处的内觉体验,获得审美意象,进入创作的艺术世界.超越性感觉又能帮助诗人超越生理感觉,关注味觉的审美特性,以获得更多的诗味.关注诗味创作的心理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诗味”理论在文学活动中的生成性特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