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方宗教

西方宗教

西方宗教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宗教、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专利文献129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现代哲学、科学与无神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 西方宗教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上官午夜、卓新平、庞清霞等。

西方宗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52.92%

专利文献>

论文:129 占比:47.08%

总计:274篇

西方宗教—发文趋势图

西方宗教

-研究学者

  • 上官午夜
  • 卓新平
  • 庞清霞
  • 张冰
  • 张英珊
  • 李小山
  • 王洪佳
  • Coco胡波
  • laowu
  • 丁峻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迪
    • 摘要: 源于西方绘画的"肖像画"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绘画界与之对应的词语是"写真""传真"等词。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他们对于艺术品的消费需求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出于祭祀的需求以及对肖像画的赏玩,使得写真画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因此明末出现了一大批写真高手及高质量作品,其中较突出者有《明人肖像册》。晚明时期西方宗教人物绘画跟随着耶稣会在华传教而传播.
    • 孙延宁; 方立亿; 裴延庆; 程少荣
    • 摘要: 安乐死是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选择困境之一。数千年来,西方各宗教对安乐死多持否定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明进步,各宗教对安乐死的态度也有所松动。笔者将西方宗教对安乐死认知的一个历程从传统观念到近代转变进行了清晰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代有关安乐死相关的研究调查数据,将这些转变给我国安乐死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国安乐死发展认知及立法研究尽绵薄之力。
    • 黄玉顺
    • 摘要: 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超越”是一个外来词,即“transcendence”的汉译。无可讳言,关于“超越”概念的一般性讨论,基本上就是讨论“transcendence”一词在西方宗教与哲学中的一般性用法。而它既然被译介过来,并且被广泛接受,即意味着中西之间在超越观念上存在着“可对应性”。
    • 孔维潼
    • 摘要: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充满皇权和宗教色彩的中世纪国家。拜占庭音乐在特定的历史和环境条件下诞生,音乐表现和发展趋于宗教化,作为追溯西方宗教音乐的起源,其对后世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拜占庭(Byzatine,公元330—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在皇帝君士坦丁的统治下,基督教得到迅速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正教体系"。拉丁化的西方礼拜仪式发展出了西方音乐最古老的遗存。
    • 钱穆
    • 摘要: 宗教为西方文化体系中重要一项目。中国文化中,则不自产宗教。凡属宗教,皆外来,并仅占次要地位。其与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亦均各有其不相融洽处。此一问题,深值研寻,加以阐扬。宗教重信,中国人亦重信。如孝、弟、忠、信,五常之仁、义、礼、智、信。惟西方宗教信在外,信者与所信,分别为二。
    • 吴越; 张春泥; 卢云峰
    • 摘要: 以修远报告为代表的“农村西方宗教热”观点认为,西方宗教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在北方农村占主导地位;农村地区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导致西方宗教更易于传播.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西方宗教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从农村内部传统宗教和西方宗教发展的对比来看,传统宗教规模更大,整体上不存在西方宗教独大的局面,只是由于两类宗教的管理制度、组织方式和习俗特点的固有差异,西方宗教的可见度更高,造成了“农村西方宗教热”的印象.从城乡对比来看,西方宗教在信徒的规模及其增长、宗教实践活跃度、组织化水平、对宗教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表现出在农村的热度高于城镇.从广东与河南农村宗教的对比来看,前者以传统宗教为绝对主导,后者是西方宗教与传统宗教平分秋色.整体而言,“农村西方宗教热”的说法是一个迷思而非事实.
    • 徐斌
    • 摘要: 《西游记》中有个经典桥段: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却依然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如来之手"相当于西方宗教里的"上帝之手"吧,凡人也好、神猴也好、妖孽也好,再聪明能干、再神通广大,也逃脱不了"上天"的控制。其实,这就是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伴随人类进步的,既有和平、幸福与发展,又有争斗、病毒与灾难。
    • 黄福玉
    • 摘要: 安乐死作为一种非自然结束生命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备受争议.西方宗教是安乐死的主要反对力量.依据《圣经》信仰,安乐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严重错误.生命是上帝的恩赐,痛苦有积极的意义,死亡是生命的转变,真正的临终关怀之道是信仰与爱.在今天看来,虽然西方宗教反对安乐死的论点有些拘囿与过时,但其对终极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思考,确保了对生命最根本的敬畏.安乐死是西方理性主义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从宗教的视角看,理性并不能解决人类实践领域中的一切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结束便不会复回,对待生命应该始终保持敬畏.%As an unnatural way to end life,euthanasia is controversial around the world.In the western world,religion is the main opposition to the legalization of euthanasia.In western religion,according to the Bible,the reason of supporting euthanasia is untenable.Life is the gift of God,and the pain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while death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fe.The correct way of hospice care is faith and love.Although,the arguments of western religion seem limited and outdated,its viewpoints on the ultimate value of lif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world ensure the most fundamental respect for life.Euthanasia comes from the rationalism of western world.From a religious perspective,reason cannot solve all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human practice,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faith.Man's only life will not revive once it is over.Therefore,the life should always be in awe.
    • 杜艾文1; 杰弗里·安斯卢斯2; 奥斯丁·强森1; 克里斯汀·福特1; 王碧燕(译)3; 谢中垚(译)4; 涂瑞娜(译)1
    • 摘要: 本文是对拜森(Belzen)的开创性著作《宗教的文化心理学:理论、方法及运用》所做的拓展思考。我们将仔细探究文化、心理学与宗教三个术语各自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首先,本文提出,在确立这些概念的定义时,我们是否无意识地以西方文化为基对之加以构建,并向非西方文化输出这些西方化的概念。"文化"一词之概念本身即可能带有西方化的偏倚。如果仅仅将文化的内涵视为抽象的概念、认为文化仅存在于可自我觉知的现代性之中、以文化之名强调"他者化"并用之服务于殖民,那么将其输出则可能有害无益。本文提出,我们应听取非西方学者对"文化"的见解,而不是假定"文化"之含义四海皆同。其次,本文简要考察了我们对宗教的理解是如何在世俗化的推定、宗教的意义、基督教对宗教定义的影响、西方殖民过程中宗教的运用以及抽象化定义宗教的程度等方面反映出西方文化的偏倚。再次,我们认为宗教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所利用的心理学研究是西方式的,其反映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个人主义和多元文化等内容在其他文化中并不常见,甚至可能是要刻意规避的。此外,纵观世界各地的文化,我们认为相较科学观察,心理学知识更多地源自当地本土宗教/文化传统。最后,我们考察了文化心理学如何与宗教彼此交互影响。本文提出了一套理论模型,即特定的宗教文化环境孕育出反映其特定核心价值的态度、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