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方绘画

西方绘画

西方绘画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2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286篇;相关期刊521种,包括美术、美术大观、美术观察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亚洲色彩论坛等;西方绘画的相关文献由1269位作者贡献,包括旷小津、崔振宽、张伟等。

西方绘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7 占比:24.5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286 占比:75.38%

总计:5686篇

西方绘画—发文趋势图

西方绘画

-研究学者

  • 旷小津
  • 崔振宽
  • 张伟
  • 殷双喜
  • 郎绍君
  • 陈传席
  • 陈绶祥
  • 余辉
  • 吕澎
  • 吴晔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国飞
    • 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语境下,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涌入,我们的思维、表达方式、思想、生活发生激烈的变化。站在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中间,大多时候我们先接受西方,然后考虑“传统”“古今”等问题。国人用了100多年的时间消化、吸收西方以科学技术—工业—商业为价值核心的哲学体系。中国画学也在这样的境况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学习方式、价值取向有别,西方以认知、科学、实证为标准的体系之下,故以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其研究对象,而中国画的学习从来不以科学认知为最终目的,近代以来试图用西方素描、造型、图式等方式来解决中国画问题的过程中,似乎我们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中国画看似多元的今天,“笔墨精神”却每况愈下,当代山水画转型应该通过研究人文和自然来重新接续山水画的文脉,而如何研究人文与自然的关系,对中国山水画自然观的再认识、整理、研究。我们首先要从山水画的观照方式去梳理。
    • 欧阳红
    • 摘要: 西方在创作绘画作品时,色彩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形状和线条等方式能够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色彩也是最为直观地表达艺术家想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塑造了形体,同时还给予画面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西方绘画不同于东方,东方绘画更喜欢轻描淡写,富有东方气韵,而西方绘画热衷于浓墨重彩,用鲜艳的色彩和特殊的技法来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西方绘画经过了几千年的变革,色彩作为重要元素之一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多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增添了作品的画面,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视觉上的追求。对西方绘画色彩的理论基础和表现特点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的运用,为以后的绘画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 杨晓文
    • 摘要: 在世界绘画领域,东方绘画以及西方绘画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前者中又以中国绘画作为代表。不管是中国的绘画还是西方的绘画,都是源自精神层面的创造活动,所以存在着一些相同点,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绘画之间又有着很多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在文化、哲学、思维以及审美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入手探讨中西方在绘画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文章中,作者首先对中西方绘画彼此间的不同点进行了探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类差异背后的原因,在文章的结尾,还就中西方绘画融合与彼此借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本研究能给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人以及从事这类研究工作的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 王鑫
    • 摘要: 《蒙娜丽莎》是西方绘画史上的著名作品,在西方众多的油画作品中,这件作品的知名度与普及度都很高,如今已经成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然而从源头上来追溯,这件作品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处在一个“历史叙述”的过程中。其中,名人效应、技法突破、过度挖掘解读,甚至恶搞都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最终使《蒙娜丽莎》成为广为人知的世界名画。
    • 李曼妮
    • 摘要: 水彩画在中国历史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间,随着近代西方绘画技术的引进,与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相融合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艺术。以水为媒介的绘画方式使得水元素成为水彩画的特色与重要媒介,由于水的流动性与透明度,使得水在画面运用上能够产生十分奇妙的反应,水与水彩相互交融,色彩之间相互晕染,水元素的表现力决定了水彩画的特色与张力,因此,对水的驾驭能力和表达能力成为考验作画者的重要标准。
    • 郭艺
    • 摘要: 印象派绘画作为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转折点,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是印象派绘画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印象派中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她站在女性视角下对印象派绘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既将印象派绘画的创作理念发挥到极致,又发展了印象派绘画的创作领域,增加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浪漫,展现了19世纪法国女性的生活面貌,也侧面表达了莫里索对于女性的自我认同。
    • 张鹏
    • 摘要: 西方绘画中对光色、光影的表现是追求对画面观感再现和视觉重建的实践,在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形式论概念体系中即涂绘的和追求纵深的。而对光影和光色的弱化和消解是对古典主义的回归或对主观意志的显现。在从巴洛克艺术到后印象主义艺术完善的美术史中,这种在对待光影与光色的态度上的观照和博弈,伴随着美术发展的进程,体现了对待"客观地再现"与"情感地再现"的沿革。这表明了文艺复兴之后的艺术重新建立了"心"与"象"之间的路径,光与色就是这条路径上的"车辙"。
    • 梁庆阳
    • 摘要: 中国近代历史从衰落到复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动。从晚清的洋务运动派遣第一批留学儿童开始一直到民国出现留学高潮。大批的留学生归国,他们向国内引进和介绍西洋绘画,还兴办美术院校,创办美术刊物,改变传统呆板的美术教育模式,引进西方先进的绘画观念,从而掀起了中国美术的大变革。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直至今日,西方绘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一些以“艺术救国”为己任的留学青年们带着超越传统和对艺术新纪元的渴望,成为中国近代美术的最早拓荒者。
    • 袁学君
    • 摘要: 近现代山水画写生,一般采用“对景”图绘的方式,它重在训练眼睛的观察能力,解决景物的造型问题,因而,写生中多采用固定视点,选取具有现场感的自然风景入画,并多以焦点透视组织画面结构,以形成既有较强景深空间又呈现出一定组织变化的画面效果。总体而言,对景写生的方式主要源自西方绘画。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并不强调“对景”,而是提倡 “游观悟记”,其真正诠释了中国画写生的真谛。
    • 邹美容
    • 摘要: 在西方绘画发展演变的进程中空间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主要围绕西方绘画中空间观念从模仿到介入的转变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