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演体系

表演体系

表演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舞蹈、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199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剧作家、四川戏剧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表演体系的相关文献由22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其兴、马少波、任明耀等。

表演体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199 占比:99.49%

总计:48447篇

表演体系—发文趋势图

表演体系

-研究学者

  • 陈其兴
  • 马少波
  • 任明耀
  • 刘玉来
  • 刘雪艳
  • 张林
  • 朱凌珺
  • 李向阳
  • 李文才
  • 李树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路清
    • 摘要: 表演是指戏剧、舞蹈、杂技等表演性艺术,在演出时,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用对应表演艺术特有的示范性动作展示出来的一种符合艺术审美的行为。在真人戏剧中,表演则是演员先通过观察和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经典,做出的带有一定共鸣性的行为与举动,然后根据剧情和导演的要求,提炼并展现出一种具有说明性的行为。真人表演是以演员个人意愿为主导因素进行表演的,是理念指导行为的表现。而动画的“表演”是通过动画人对现实生活中举动的提炼,加以符合动画制作与艺术审美的特性,绘制出具有说明性的行为。动画表演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的,是理念与技术配合而成的表演。
    • 戴渊
    • 摘要: 近几十年间,戏曲表演等舞台艺术不断发展,传统艺术与现代舞台理念不断结合,音响、灯光等现代设备大大提升了舞台的观赏性,随着舞台表演愈发多样化,舞台监督这个职务必然是越发重要,难度也随之上升。舞台监督是整个表演体系中的节拍器,确保舞台表演能够高效的进行,在舞台上需将场面管理的井井有条,在舞台出错时能够及时纠错,确保表演正常进行。舞台监督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便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现象,提高表演的艺术效果。
    • 杨勇
    • 摘要: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为江苏地方代表剧种之一。它在古老剧种香火戏“大开口”、花鼓戏“小开口”基础上吸收说唱音乐扬州清曲而形成,主要流行于江苏省扬(州)泰(州)镇(江)地区、安徽南部及南京、上海等地。1950年,正式命名为“扬剧”。扬剧音乐非常丰富,唱腔由三个系统约二百支曲牌组成。在一百多年的传承发展中逐渐形成“高派”(高秀英)、“金派”(金运贵)、“华派”(华素琴)三大流派,这些流派的形成极大推动了扬剧的发展,是扬剧艺术成熟、完善的标志。其中,“高派”[1]、“金派”[2]唱腔及艺术贡献已有专文论述,唯独“华派”关注较少,研究薄弱,然而“华派”恰恰是将扬剧表演艺术推向高峰不可或缺的流派之一。“华派”唱腔善于在传统曲牌中推陈出新,能够贴近角色及剧情需要对曲牌进行设计、改良,在唱腔上不断加工,构建起扬剧“华派”唱腔范式与表演体系,对扬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表演与演唱还受到了梅兰芳、荀惠生等戏曲大家的赞赏:“她的唱腔很美,不仅音色甜润清丽,吐字行腔很见功力,而且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 张阳
    • 摘要: 在戏剧与影视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语境下,在推进当代中国戏剧影视“高峰”创作建设背景中,如何让表演教学更具跨学科性、前沿性、规律性,如何在秉承“斯式”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兼收并蓄戏曲表演、镜头前表演的形神特点,如何针对行业现象反观教学本体,从理论经验转化实践创作,是本文旨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 王珊
    • 摘要: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是高度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表演体系。新时代随着现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文化也是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精神源泉之一,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品质,更多的是精神文化上的追求。这是新时代对戏曲文化的期许,戏曲文化应不负众望,将承载了千年的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传递给新时代的中国人。新时代,在新媒体视域下戏曲文化的传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粉丝,他们几乎生存在网络世界里,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戏曲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受到了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更需要让他们优先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想在高职院校传播戏曲文化,必须牢牢抓住新媒体这一重要传播平台,才能符合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心理趋势。
    • 柳春林
    • 摘要: 俗话说“无丑不成戏”,可见丑角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在昆曲艺术发展的600余年中,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都形成了各自严谨规范的表演体系。丑行所表现的人物阶层繁多杂乱:有热情率真、心直口快的社会较低层人物;有表里不一、刁钻奸猾的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物;也有身怀残缺但心地善良的残障人士等等。这些身份地位迥异的人物,虽同属于丑行这个范畴。
    • 张捷诚
    • 摘要: 戏剧是剧场艺术,剧场的中心是舞台,舞台的中心是演员的表演,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是"为上演而设"的;剧场的核心是演员,是演员的表演.所以对戏剧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对表演艺术的研究.而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舞台艺术的成熟与否,就是看是否建构或形成了能够代表本民族或本国家艺术最高成就的表演体系.中国话剧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曾提出民族化的问题,经过以焦菊隐、于是之等北京人艺为代表力量的努力下,中国话剧初步形成了以自己本民族审美为底基,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方法的表演体系.但时至今日,今天的中国话剧,经几十年的积累,随着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观众对话剧审美的需要日益增长.显然,以往提出的中国话剧民族化问题,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众多剧目的实践,已经基本完成了它所属的历史阶段的艺术使命.中国话剧在当今审美多元化的时代,在坚持和巩固已经形成的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基础上,探索并研究建立以现代性为核心理念的表演观念,是我们今天这个伟大时代为推动话剧表演的发展而向话剧提出的时代命题.
    • 张林
    • 摘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是一个科学的演剧体系,但在斯氏体系中也有欠妥的地方,“下意识”“忘我”就有唯心成份。我以为称表演均为有意识的体现活动。即使具有熟练技能技巧的演员,在台上千百次的重复某一动作,哪怕是习惯成自然的东西,似乎成为演员“下意识”的动作,似乎“忘我”但实质上是有意识的表现活动。
    • 周航
    • 摘要: 当一个非名校出身的大学教师,渴望成为最好的老师,他总要面临更多困难。疫情将课堂绑在网上,许多学生却像追剧一样,迷上了一门文学理论课,它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文系的年轻讲师杨宁。这是一位看过《贤者之爱》,体验过孟京辉沉浸式戏剧,研究过耽美文学,能讲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做得了"UP主"的老师。听他的课,学生们很难描述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就好比很难描述"停电夜晚摇曳的烛光有多浪漫"。
    • 李想; 冯华
    • 摘要: 2021年初,一档以戏剧为主题的节目--《戏剧新生活》在网络平台播出并引发热议,戏剧相关研究者也因此产生了一些相关的思考。以一些戏剧作品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作为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全览样本—分类—数据分组—整理数据)对样本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根据样本探寻现代戏剧创作者演剧观念的走向与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