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培
谭鑫培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580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0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文史知识、紫禁城、琴童等;
谭鑫培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城北、苏移、刘乃崇等。
谭鑫培
-研究学者
- 徐城北
- 苏移
- 刘乃崇
- 曾昭安
- 和宝堂
- 董光宇
- 蒋健兰
- 钮骠
- 刘曾复
- 刘连群
- 和煦
- 王大正
- 翁思再
- 么书仪
- 任静
- 刘厚生
- 刘斌昆
- 刘琦
- 徐以礼
- 武仲平
- 王灵均
- 王省民
- 甄光俊
- 谷曙光
- 邓小秋
- 陈艳涛
- 高深
- 丁汝芹
- 于世文
- 于文青
- 于昭熙
- 于淼
- 佚名
- 傅谨
- 刘佳
- 刘新阳
- 刘松昆
- 刘谊影
- 刘谊影(整理)
- 劲梅
- 卫明
- 启暻
- 吴同宾
- 吴大徵
- 周斌
- 周简段
- 和熙
- 夏木
- 宇锦(词)
- 安志强
-
-
郑传寅
-
-
摘要:
1919年4月,梅兰芳应邀赴日本演出,获得出乎意料的极大成功,此事在国内也一度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此后不久发表的一篇小说对此有如下议论:当年的程长庚,虽然技艺绝伦,不过声闻京华,漫说外国人不知道,就是上海都许没有你那块招牌。谭鑫培便能名播宇内,装在话匣子里,不用他抬腿便可游历世界各国。
-
-
陈本豪
-
-
摘要:
2020年10月9日是一个格外令人心冷的日子,谭元寿先生走了……看到讣告,我的心一下子就拽不住地直往下沉,虽说知道老人总有要走的一天,但消息传来依然感到十分震惊,拍浪般的情感直撞心壁。我倚身窗台,无声地饮泣,视线一片模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当代谭派掌门谭元寿,永远是江夏的子孙与传说。闻此噩耗,江夏人相互转发讣告,好多人不约而同地走进谭鑫培公园。有一位老者坐在木廊亭下,操琴面水而歌,《定军山》和《洪羊洞》的唱腔自比往日多出一份沉重。
-
-
谭孝曾
-
-
摘要:
2020年10月9日,我的父亲谭元寿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的京剧舞台,离开了热爱他的观众朋友们。对于我而言,谭元寿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但对于广大戏迷观众朋友来说,他的名字却代表着一个京剧的时代。从我的高祖谭鑫培创立谭派声腔艺术开始,谭门中的每一代人都肩负起艺术传承的使命,一代代生生不息。
-
-
姚秦川
-
-
摘要:
谭鑫培是中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生活中的谭鑫培不但戏演得好,而且足智多谋,在戏班中的人缘极好。不满20岁时,谭鑫培便经常在京城的周边演出。一日,谭鑫培和剧班几十人在一村庄演完后,需要赶赴下一场演出。当时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逐渐变黑,众人疲惫不堪都不想赶路。
-
-
常立胜
-
-
摘要:
贾丽川以教谭派戏为业,谭鑫培曾说:"台上我唱,台下你教,是你的徒弟就是我的徒弟。"贾丽川教戏分剧目收银子,如某戏一两,某戏二两不等。他教的学生很多,有贾洪林(老先生侄子)、许荫棠、吴连奎、陈秀华、赵砚奎、高庆奎、王凤卿、刘砚芳、李鑫甫、贯大元、刘春喜、迟玉奎、陈嘉祥、高联奎、陈十六、陈葵香、张荣奎、朱小芬、刘四套、德少如以及迟月亭、姚玉芙等。吴连奎、陈秀华以教戏为业,学生众多,不祥述。贯大元在贾丽川的学生中独树一帜,世称老谭派。
-
-
马旭苒
-
-
摘要:
作为戏曲表演艺术的集大成者,中国京剧艺术自近代以来逐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戏曲剧种。而在京剧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也涌现了以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为代表的一代代表演艺术家,他们创造的众多经典剧目不仅展现了京剧鼎盛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对后世京剧的发展也产生着深远影响。他们的经典如何成为经典,这些艺术家何以养成,是我们探索中国文艺发展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的时代命题所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
-
-
刘易臣
-
-
摘要: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第一部电影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的谭鑫培戏剧《定军山》片段。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电影在艰难困苦中缓慢发展。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新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很短的时间内,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
-
柴俊为
-
-
摘要:
京戏有幸。上世纪初,唱片灌音技术传入中国。此时,京戏恰恰处在全面走向成熟的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老生"后三鼎甲"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的名字,都曾出现在唱片中。然而,不久人们发现,这些印着名伶名字的唱片并不都是他们本人所唱。早期来华灌音的唱片品牌克莱姆峰(Gramophone)、哥伦比亚(Columbia)、胜利(Victor,旧译"役挫""物克多")等,均有大量名实不符的赝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