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楼
杨小楼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0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政府法制、文史博览、文史春秋等;
杨小楼的相关文献由6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运、张森奉、萨苏等。
杨小楼
-研究学者
- 王永运
- 张森奉
- 萨苏
- 金宝山
- 傅学斌
- 刘乃崇
- 刘新阳
- 杨文颖1
- 苏全有
- 蒋健兰
- 赵永祺
- 么书仪
- 何伯恭
- 俞冰
- 刘嵩崑
- 刘洁
- 刘淑兰
- 刘继兴
- 北海翁
- 周慰曾
- 姚秦川
- 姜常红1
- 宇仙
- 安毓恒
- 常立胜
- 张义1
- 张勇
- 张垣
- 张楚翘
- 张铁成
- 张驰
- 张鸣
- 成喻言
- 支英琦
- 曹明
- 曹隽平
- 月笼绡衣
- 朱云鹏
- 朱家溍
- 李军(文/图)
- 杜卓霖
- 杜启龙
- 杨蒲生
- 江海
- 沈鸿鑫
- 洪烛
- 王晶晶
- 田有亮
- 祝行
- 穆守荫
-
-
-
么书仪
-
-
摘要:
其实,我研究戏曲谈不上是什么“选择”,而是一种境遇使然。我1963年进入北大中文系,学制应该是五年。我一二年级是在读书,三年级奉命去农村“搞四清”(清理农村干部的“四不清”问题。“搞四清”的内容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当时北大和工业大学、北京的两个工厂(似乎是电子管厂之类)还有一些部队军人混合编队,工人和军人是各级领导,学生多半是经受锻炼的意思。
-
-
张义1
-
-
摘要:
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班,以其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培养学生最多为特点,成为京剧艺术教育的典范,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富连成班能成功培养700多名戏曲演员,除了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重视基本功训练和艺术实践外,广纳梨园名师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所在。
-
-
-
姜常红1
-
-
摘要:
陈正薇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1948年,14岁的陈正薇从北京来到上海拜师,成为梅兰芳先生门下年龄最小的入室弟子,梅兰芳对她既关怀备至,又严格要求。1952年,陈正薇加入上海华东试验京剧团不久,团里要排练传统剧目《长坂坡》,便派了王金璐扮演赵云,让她扮演糜夫人。
-
-
姚秦川
-
-
摘要:
杨小楼名三元,是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在民国时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杨小楼不仅是艺术大师,而且也是爱国志士。1935年,在卢沟桥的炮声还未响起之前,北京、天津等地虽然尚未沦陷,可是冀东24县已经被日本侵略者所组织的汉奸政权把持,近在咫尺的通县理所当然成了伪冀东政府的所在地。1936年,冀东区亲日派主席殷汝耕在通县举办盛大的宴会。为了给自己撑门面,殷汝耕打算邀请一些戏剧界的名流前去演出助兴,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声誉极高的杨小楼。
-
-
李军(文/图)
-
-
摘要:
色彩,有人曾说,无论是艺术色彩还是语言色彩,都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象征性的语言符号功能,都能反映一定的民族文化心态。每种色彩都有各自不同的表情象征。黑与白是两个极色,色彩学称它们为无彩色系。它们是两种最常见、最简单、最原始、最永恒、最纯粹的基色(有别于所谓原色),同时也是与传统文化渊源最深的颜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