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4篇、相关期刊793种,包括政府法制、书摘、紫禁城等; 慈禧太后的相关文献由1520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王龙、郭龙等。

慈禧太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4 占比:100.00%

总计:1904篇

慈禧太后—发文趋势图

慈禧太后

-研究学者

  • 佚名
  • 王龙
  • 郭龙
  • 傅国涌
  • 刘诚龙
  • 沈义羚
  • 游宇明
  • 胤凌
  • 陈明远
  • 马勇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骛哲
    • 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东渚翁所绘的《兰竹图》卷,卷中以墨笔绘竹、兰、石两段,后有明代文徵明、谈相、陈梦鹤三人所作题跋。「东渚翁」应是别号,并非画家的姓名,他究竟姓甚名谁呢?其生平经历乃至书艺、画艺又是如何?是否有其他作品存世?有关这些问题,前人并没有研究和定论,本文结合文献试对此图作者身份及其艺术价值进行探讨……
    • 黄益群
    • 摘要: 在安阳以西21公里处的蒋村乡西蒋村,有座气势恢宏的马氏庄园,那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占地2万多平方米。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至民国年间,前后营建近50年,是中原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官邸建筑群。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返京途中曾下榻于此。解放战争时期,马氏庄园是刘邓大军的司令部所在地。
    • 夏吉平
    • 摘要: 曲艺艺术博大精深、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曲种如繁星点点、熠熠生辉。双簧就是其中之一,它别具一格的艺术表演形式和另辟蹊径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开创之初便技惊四座,广为流传,继而薪火相传,绵延至今,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喜爱。双簧本为“双黄”,其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不过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脉络。第一种是个传说。说的是咸丰帝皇帝驾崩之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至同治帝时,慈禧太后大权独揽,闲暇时常以看戏听曲为乐,常宣召一些当时有名的艺人进宫表演。这其中有个叫黄辅臣的,以唱单弦出名,不过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这天太后懿旨到来,恰逢他嗓子有疾,难以演唱,可是抗旨不遵,是为死罪;但一旦入宫却唱不了,更是罪不容诛。黄辅臣正左右为难之际,正巧他儿子进来请安,忽一下,他灵机一动,穿上一件大袍子,然后拉着儿子便走。所谓虎父无犬子,他儿子也是个能弹能唱的高手,待得演出开始,由于戏台离着慈禧太后有一段距离,因而黄辅臣上台时悄悄把儿子也带了上去。
    • 赵敏
    • 摘要: 祥义号绸缎店创始于1896年,由当时浙江杭州著名丝绸商贾世家冯氏家族传人冯保义联合慈禧太后手下太监总管“小德张”(本名张祥斋)共同创办,店址在大栅栏东头路北。清朝末年在京城里经营绸布的大商家,旧军孟家稳占魁首,其他各地的绸布商人只能在其淫威下吃一些残羹剩饭。唯有来自杭州的冯氏家族,开办了“祥义号”,能与孟家的“瑞蚨祥”一争高下。
    • 王庆
    • 摘要: 1900年庚子国难后,清皇室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统治危机。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发生了转变,慈禧太后被迫举出改革大旗,试图进行变法图治。1901年4月21日,清政府设立政务处,作为议商变法条陈、制订新政措施的机关,清末新政正式拉开了帷幕。新政期间谣言泛滥、各种负面舆论充斥媒体,社会舆论几乎到达失控地步。这使得清政府意识到抢占舆论主导权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之下,1904年3月(光绪三十年二月)《四川官报》由成都官报局在成都创刊。
    • 张海荣
    • 摘要: 在晚清史上,位仅七品,职非言官,却心怀天下,一再向君主犯颜直谏的,密昌墀是个少有的例外。光绪戊戌有《应诏陈言疏》,己亥有《仪鸾殿奏对》,庚子有《行在对恭记》,前二者关乎戊戌政局,后一次关乎庚子事变。尤其己亥、庚子年间的两次奏对,他当着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面,公然揭发官场黑幕,大胆抨击当朝权贵,甚至慷慨纵论帝后、新旧、满汉矛盾,言辞之犀利,内容之劲爆,为晚清政坛所仅见。这样耿直敢言的“强项”人物,虽然勤政爱民、政声卓著,却最终官不过知州,且因得罪岑春煊诸权贵,两遭革职。此后密昌墀绝意仕途,但仍热心公益,惠及桑梓,在湖北教育史、铁路史和灾赈史上都留下自己的独特影响。
    • 荣梦静
    • 摘要: 烧鸡品牌千千万,河北刘美名声佳。刘美烧鸡产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起源于大明永乐年间,而后在清朝光绪年间迎来鼎盛时期。1906年,慈禧太后金口称赞:“天下烧鸡,刘美第一”。刘美烧鸡自此声名远扬。如今,作为乐亭的特色名食,刘美烧鸡开创了我国烧鸡整形之先河,彻底打破了过去烧鸡两爪两翅支楞、脖耷拉甚为不雅的难题,促进了我国烧鸡行业整鸡外形工艺的发展,享有“唐山名食”之美誉,并被载入《乐亭县志》。
    • 墨菲鱼
    • 摘要: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词,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往往令人百思不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穿越时空,找找这些"名不副实"的词源自何处了。玉米你知道吗,我们现在常吃的玉米,其实是明朝时才传入中国的。玉米最初的名字叫"棒子"。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在逃难途中吃玉米和玉米面窝窝头充饥。
    • 苏生文; 赵爽
    • 摘要: 关于“玉米”这个名字,有一个传说和“老佛爷”慈禧太后有关。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的时候,路过一片玉米地(未成熟),手下人就是掰下玉米,混合着肛豆,煮熟了给老佛爷和光绪帝充饥。这是西逃出京的第一顿午餐。据说“玉米”这个名字,就是老佛爷起的,老佛爷当场赐名“御米”,又根据谐音转成“玉米”。
    • 郁林兴
    • 摘要: 1928年夏,时任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的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在地处河北遵化县境内的清东陵方圆30里内实行戒严。他们先用炸药炸开了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又掘开乾隆皇帝的裕陵,将两个陵墓中无以计数的稀世珍宝洗劫一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