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戏曲表演

戏曲表演

戏曲表演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9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05篇;相关期刊410种,包括文艺生活·文艺理论、黄梅戏艺术、文化艺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春华秋实 笔墨流芳——中国戏曲学院第二届研究生论坛、对接京津——借势京津 协同融合研讨会、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等;戏曲表演的相关文献由1393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文相、王静、宋凤丽等。

戏曲表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4 占比:48.1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705 占比:51.79%

总计:3292篇

戏曲表演—发文趋势图

戏曲表演

-研究学者

  • 朱文相
  • 王静
  • 宋凤丽
  • 胡芝风
  • 王好文
  • 陈幼韩
  • 余翠微
  • 叶涛
  • 孙丽萍
  • 李玉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志远
    • 摘要: “四功”指的是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四项基本技能,“五法”指戏曲表演的五种基本技巧,手、眼、身、法、步,通常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手、眼、身、法、步”原取自武术,所谓“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四功五法”指的是戏曲表演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没有“四功五法”的基础技能,就不可能在舞台上表现出完整的人物外在形象;没有对“四功五法”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人物就不可能表现得活灵活现,在精神层面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骆燕
    • 摘要: 说起木偶剧表演,过去很多人会把它和戏曲表演归为一类,认为木偶剧表演的创作元素和题材都来源于戏曲片段或折子戏,狭隘地认为木偶操纵者只需学习和戏曲相关的一些基本功,会些基本唱腔就可以了。其实则不然,木偶剧表演是一门深奥的艺术,集木偶、话剧、歌舞、杂技、音乐剧、哑剧和儿童剧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其他舞台剧种演员所不能的,它要求木偶剧表演者须具备较好的艺术素质。
    • 李志远
    • 摘要: 作为戏曲表演大师的梅兰芳,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一系列广受欢迎的戏曲作品,与他有着清晰的戏曲美学观不无重要关系。通过梳理他的有关戏曲美学的表述,可知其戏曲美学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注重戏曲艺术之饱蕴内神的外形美,注重戏曲创作手法与人物形象的契合,注重舞台表演的剧情规定性,注重戏曲舞台创作的适度与整一,追求戏曲表演的平淡、自然。
    • 蒋干忠
    • 摘要: 舞台艺术不外乎于灯光艺术、声色表演与道具使用等的舞美特征的综合。舞台灯光的表现力有三:一是基本的使用功能,即是视觉照明,视觉照明并非单纯指舞台照明,更是指针对剧目演变的“关键性”照明方式,也就是说灯光照明要体现出主次、层次及关键点的舞台场景变化分别;二是突出人物特征,在戏曲表演中,为突出人物特征,灯光的作用就非常关键,通过“打灯”或灯光色彩的渲染,可以在某一时段来突出某个想要突出的人物特征;三是加强美感的表现力,灯光艺术具有完整性的舞美表现力,这在于无论是色彩和光线上,都能够灵活调动,而在灵活调动的时候,就已经突出了舞美的特征。
    • 戴渊
    • 摘要: 近几十年间,戏曲表演等舞台艺术不断发展,传统艺术与现代舞台理念不断结合,音响、灯光等现代设备大大提升了舞台的观赏性,随着舞台表演愈发多样化,舞台监督这个职务必然是越发重要,难度也随之上升。舞台监督是整个表演体系中的节拍器,确保舞台表演能够高效的进行,在舞台上需将场面管理的井井有条,在舞台出错时能够及时纠错,确保表演正常进行。舞台监督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便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现象,提高表演的艺术效果。
    • 徐宝宝
    • 摘要: 中国民族器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的重要内容,在许多艺术表演形式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器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戏曲艺术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融合了唱腔、舞蹈、武术及器乐等多门技艺。其中,器乐伴奏是烘托戏曲气氛的重要手段,它是戏曲表演的灵魂,对整个表演的剧情推进和人物塑造有着深远意义。戏曲艺术中民族器乐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由最初的吹奏、打击乐,逐渐发展出弹拨、拉弦乐器,并且随着现代工业与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当前多元化的民族器乐大家庭。基于此,探讨我国传统戏曲器乐的丰富种类和独特价值,并结合新时期戏曲的多元化趋势提出了未来戏曲器乐多元化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卓越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对艺术的欣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戏曲艺术、戏曲表演本身的样式呈现,也随之这种“天翻地覆”悄然变化着。作为戏曲的教学,是否也应紧跟时代,去探索研究适应戏曲发展的需要,紧紧跟上时代的变革大潮?笔者认为戏曲教学要研究学生者对古老戏曲的欣赏、习惯、趣味和接受心理夫。特别是一些从事戏曲学习的年轻人,自身对戏曲存在着种种偏见,若不引起他们对戏曲的兴趣,何谈民族戏曲艺术会在他们身上繁荣发展呢?因此,素质教育就显迫在眉睫了。
    • 钱栋涛
    • 摘要: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问,正所谓唱腔做打、手眼身法步,而具体到剧中的每一个不同的角色,又涵盖了人物造型、外部形体、内心感受、内在感觉等方面。人们却总会以看戏来形容戏曲演出,台上演员们俊美的扮相、一招一式的功架、各种身段技巧,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相比这些,也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喜欢“听戏”,听得是声,品的是味。在这一部分观众看来,好演员的声音就犹如一盏香茗、一杯老酒那般,勾人心魄、令人回味。换句话说,如果戏曲演员过不了观众“听”的这一关,那么他的戏就一定好不了。
    • 梁瑶
    • 摘要: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戏曲的历史比较长,其内涵也十分丰富,并且它还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演员需要塑造人物形象。如果想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就需要经过刻苦训练,对表演技巧熟练掌握,简单来说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于此,本文就戏曲表演中的基本功训练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索。
    • 唐海鹏
    • 摘要: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表演艺术不断调整自身的表现形式,在不同阶段、时期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其中“唱、念、做、打”的技法与脚色行当的融合愈发深入,最终以如今丰富且精美的形态呈现给观众。“丑行”作为行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划分众说纷纭。本文将基于这一状况展开研究,以不同角度的学术观点为切入点,进而深化社会对当代戏曲艺术表演的认识与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