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补体C3

补体C3

补体C3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9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93823篇;相关期刊342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三届肾脏病专业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等;补体C3的相关文献由1868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进胜、陈惠文、于常英等。

补体C3—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8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3823 占比:99.85%

总计:394415篇

补体C3—发文趋势图

补体C3

-研究学者

  • 余进胜
  • 陈惠文
  • 于常英
  • 刘永铭
  • 刘爱学
  • 周显青
  • 孙儒泳
  • 梁晓慧
  • 牛翠娟
  • 万建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金娘
    •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患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个体差异较大,其中部分患者的血液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特征[1].本文旨在分析SLE累及血液系统时,外周血细胞变化的特点及抗双链DNA抗体(dsDNA)与补体C3的改变,以期为SLE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何丽娜; 蒋琼; 朱佩君
    •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男,23岁,于2016年8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C,伴头晕、乏力,逐渐出现面部、前胸、后背红色皮疹,遂至我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WBC 1.67×10^(9)/L,PLT 57×10^(9)/L;补体C3为0.36 g/L;抗核抗体(ANA)颗粒型1∶1280,包浆型1∶40;抗SM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598.7;24小时尿蛋白定量220 mg。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口服甲泼尼龙片24 mg、硫酸羟氯喹片0.2 g,均每日两次治疗。1周后患者皮疹消退,无新发皮疹,体温降至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后甲泼尼龙片规律减至每日12 mg维持。
    • 王坤; 赵玉荣; 陈瑞; 冀肖健; 高艳红; 燕文敬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补体C3、清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53例SLE患者(SLE组)及同期60例健康查体人员(对照组)的残余血清标本,检测血清DD、补体C3、Alb、SOD水平,比较SLE组和对照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74例)和中重度活动组(79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SLE组血清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Alb,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LE中重度活动组患者血清DD水平高于轻度活动组(P<0.05),补体C3、Alb、SOD水平低于轻度活动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血清DD水平升高,补体C3、SOD水平降低是患者中重度活动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95%CI 0.866~0.955,P<0.05),灵敏度为0.785,特异度为0.892。结论 血清DD、补体C3、Alb、SOD与SLE患者病情进展有关,且在患者病情活动度上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王萌; 宋维鹏; 刘秀娟; 孟蕾; 赵丽坤
    • 摘要: 目的 探讨补体C3和DD在肠源性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肠源性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发病严重程度,将其随机分为脓毒症患者组(n=46)、严重脓毒症患者组(n=37)以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组(n=27)。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DD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BNⅡ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补体C3。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血清补体C3及DD水平、不同预后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血清补体C3及DD水平。结果 (1)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感染性休克患者组及严重脓毒症患者组血清补体C3及DD水平均分别显著下降,组与组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经Origin8.0软件对APACHE II评分与DD及补体C3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与肠源性脓毒症患者血清DD及补体C3之间呈正相关性(P均<0.05);(3)经随访1年,入选的110例肠源性脓毒症患者中,存活60例,死亡50例。死亡组血清补体C3及DD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存活组(P均<0.05)。结论 补体C3及DD可作为肠源性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 张拓; 彭亚宇
    • 摘要: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和补体C3、C4联合检测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研究者分别为我院收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非系统性红斑狼疮健康体检者,分别将其划入应用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5例。两组研究者均在我院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方法检测血清中的C4和C3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研究者的免疫球蛋白G(immune 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e globulin M,IgM)及免疫球蛋白A(immune globulin A,IgA)水平。分别比较两组研究者补体C4、C3与免疫球蛋白在不同活动度的水平。结果应用组补体C4、补体C3低于对比组,IgM、IgA、IgG水平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活动度补体C3、补体C4水平值要远高于中度活动度和高度活动度,不同活动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度IgA、IgM、IgG水平值要远高于中度活动度和轻度活动度,不同活动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当中的补体C3和C4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且与免疫球蛋白关系密切,故C3、C4联合自身抗体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 马庆华; 马菲; 李雪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病人血浆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表达与补体C3激活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无过敏史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Ficolin-3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3水平,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变应性鼻炎病人严重程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Ficolin-3、C3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变应性鼻炎病人Ficolin-3、C3水平相关性,及Ficolin-3、C3水平与VAS评分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族史、吸烟史、C3水平[(1.36±0.32)g/L、(1.03±0.24)g/L]均较高(P<0.05),Ficolin-3水平[(11.72±2.24)mg/L、(15.69±2.86)mg/L]较低;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变应性鼻炎病人Ficolin-3与C3水平、VA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7,r=-0.55,均P<0.05),C3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吸烟史、C3高水平均是影响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Ficolin-3高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病人血浆Ficolin-3水平与补体C3激活及病情严重程度均相关,可能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评估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 李佳; 王玉; 刘怡彤; 周路路; 孙杰; 魏善斋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联合血清补体C_(3)水平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32例MH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AC分为钙化组(n=165)与无钙化组(n=67),根据AAC评分将钙化组分为重度钙化组(n=48)、中度钙化组(n=55)、轻度钙化组(n=6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GNRI,采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补体C_(3)。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钙化组GNRI和血清补体C_(3)水平与AAC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ACC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GNRI和血清补体C_(3)水平对MHD患者发生ACC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钙化组比较,钙化组年龄增加,体质量指数、白蛋白、GNRI降低,透析时间延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补体C_(3)水平升高(P均<0.05)。轻度、中度、重度钙化组GNRI依次降低,血清补体C_(3)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钙化组AAC评分与GNRI呈负相关(rs=-0.827,P<0.01),与血清补体C_(3)水平呈正相关(rs=0.77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透析时间(OR=1.009,95%CI:1.001~1.018)、血磷(OR=1.034,95%CI:1.003~1.065)、iPTH(OR=1.019,95%CI:1.007~1.032)、补体C_(3)(OR=2.332,95%CI:1.136~4.789)是MHO患者发生ACC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OR=0.910,95%CI:0.835~0.992)、GNRI(OR=0.782,95%CI:0.708~0.865)是MHD患者发生ACC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NRI、补体C_(3)、GNRI+补体C_(3)预测MHD患者ACC的AUC分别为0.793、0.795、0.868,GNRI+补体C_(3)预测AUC大于GNRI、补体C_(3)单独预测(P<0.05)。结论GNRI降低和血清补体C_(3)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ACC的独立危险因素,与MHD患者ACC程度有关,二者可作为MHD患者ACC预测指标。
    • 曹洁琼; 裴晓艳; 胡红艳; 金国玺
    • 摘要: 目的探讨人血清纤维蛋白胶凝素-3(ficolin-3)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38例,周围神经病变(DPN组)5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ficolin-3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浓度,采用常规方法检测一般生化指标。结果DPN组ficolin-3、补体C3低于T2DM组和NC组[ficolin-3:(19.19±3.37)ng/mL、(25.53±4.17)ng/mL、(24.57±4.19)ng/mL;补体C3:(0.95±0.39)g/L、(1.27±0.52)g/L、(1.24±0.28)g/L,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icolin-3与补体C3呈正相关(r=0.223,P<0.05),与CRP、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254、-0.774,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colin-3(OR=0.686,95%CI:0.541~0.870)、补体C3(OR=0.205,95%CI:0.043~0.988)、糖尿病病程(OR=1.158,95%CI:1.022~1.312)与DPN的发生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Ficolin-3可能通过激活补体途径、加重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参与DPN的发生。
    • 李艳; 裴依菲; 刘玲
    • 摘要: 目的了解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90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观察组)和9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尿酸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与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尿酸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观察组给予激素+他克莫司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上述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异常,与病情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患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可显著改善。
    • 张昊; 李宁宁; 邓瀚文; 戴冰冰
    • 摘要: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与多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风湿科住院的结缔组织病患者240例,明确不同结缔组织病合并多关节炎的发病率。通过对比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多关节炎组,明确不同结缔组织病与多关节炎的相关性;另外对比不同疾病合并多关节炎患者炎性指标及补体C3水平,明确多关节炎与疾病活动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24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伴多关节炎者108例(45.00%)。结缔组织病有多关节炎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63.27%),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53.13%),脊柱关节病(45.7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0.00%),炎性肌病(26.67%)系统性硬化症(20.00%),干燥综合征(11.11%);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多关节炎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以及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炎性肌病组合并多关节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缔组织病患者中伴多关节炎者血清中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补体C3与不伴多关节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易伴发多关节炎,与发病率最高的类风湿关节炎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炎性肌病合并多关节炎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有无多关节炎与结缔组织病的病情活动度可能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