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6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97731篇;相关期刊51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结缔组织病的相关文献由269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小峰、李梦涛、张奉春等。

结缔组织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6 占比:1.26%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7731 占比:98.70%

总计:99022篇

结缔组织病—发文趋势图

结缔组织病

-研究学者

  • 曾小峰
  • 李梦涛
  • 张奉春
  • 李明
  • 潘解萍
  • 王迁
  • 张卓莉
  • 张晓
  • 张烜
  • 李小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美玲; 高卫星; 丁春晖; 黄芳
    • 摘要: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世界卫生组织(WHO)将PH分为原发性PH(PPH)和继发性PH(SPH)两种,SPH中,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CTD-PH)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1],可能是因为女性CTD患病率远高于男性,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H)相比,CTD-PH患者预后相对较差[2-6]。CTD-PH已经逐渐成为内科医师治疗难题[7-8]。现笔者将采用传统经方配合西医治疗CTD-PH医案1例介绍如下,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种治疗新思路。
    • 李凤芝; 郭靖; 张倩; 王东
    • 摘要: 例1.男,87岁,因“间断发热、咳嗽、咯痰1个月余”入院。既往无关节疼痛病史,曾有全身皮疹,未在意,后自行消褪。查体:双下肺可闻及Velcro音。实验室检查示抗核抗体ANA阳性,着丝点型1∶1000、核膜型1∶320、胞浆颗粒型1∶100,抗Scl-70弱阳性(+),抗CENP-B阳性(+++),抗AMA-M2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无异常。血κ轻链12 g/L,λ轻链7.47 g/L。胸部CT提示双肺下叶间质性肺炎,右肺上叶、左肺下叶背段多发钙化灶,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粥样硬化、双侧胸膜增厚,见图1。
    • 高睿; 秦朗
    • 摘要: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是一组异质性较强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至少1种结缔组织病的症状或体征的存在,同时伴有自身抗体检查的异常,但不满足任何其他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1-4]。
    • 王源; 黄东晖
    • 摘要: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引起CT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肺微循环病变是CTD-ILD最主要病理特点,是肺纤维化、肺血管重塑及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的危险因素。肺微循环作为肺部最小的功能单位,与中医“玄府-肺络”有相对应的生理病理基础。CTD-ILD各期气郁、痰阻、血瘀、神失的病机与“玄府-肺络”构效异常密切相关。临证治疗顺应“玄府-肺络”贵于通利的特性,立足于“开玄通络”治则,不离辛药,重视通补,对CTD-ILD各阶段进行分期论治,初期以“宣肺开玄、畅通气机”为主,中期以“化痰祛瘀、搜风通络”为宜,末期以“扶正固本、转复神机”为要。
    • 王佳琦; 舒强
    • 摘要: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常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多种CTD如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等易累及肺脏,表现为不同病理及影像学亚型,进展速度和预后有显著差异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且某些亚型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多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一线治疗方案,但其使用时长、维持和减停标准未见明确指南,且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欠佳。另一方面,靶向抗纤维化及抗炎药物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在我国开始尝试应用于多种CTD-ILD患者,但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桥接时机、使用时长值得探讨。本文将结合近年临床指南和学科进展,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述评,总结PFD联合免疫抑制剂在常见CTD-ILD使用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杨子玄; 刘圣; 亢玉; 张庆
    • 摘要: 目的利用新型动脉僵硬度指标动脉波速指数(AVI)和动脉压力容积指数(API),对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中心动脉与外周动脉僵硬度进行评估,并探索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4—7月连续纳入住院CTD患者作为病例组(n=150),按照3:1同期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CTD患者为对照组(n=50),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AVI和API的差异。在CTD病例组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VI和API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探究AVI和API与LVDD的关联。结果病例组收缩压[(120±18)mm Hg vs(113±16)mm Hg,P=0.009],AVI(17±6 vs 15±4,P=0.005),API(25±6 vs 23±4,P=0.007),以及LVDD(+)占比(24.7%vs 8.0%,P=0.0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病例组内,AVI和API均与年龄和收缩压呈独立正相关(P<0.05),此外,AVI还与C反应蛋白独立相关(标准化β=0.131,P=0.042)。经矫正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和CTD病程,AVI与LVDD(+)独立相关(OR=1.129,P=0.015),而API与之无相关性。结论CTD患者的新型动脉僵硬度指标AVI和API高于非CTD患者,且C反应蛋白增高、AVI升高以及合并LVDD之间具有相关性。CTD如何导致AVI和API升高以及其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 李江蕾(综述); 何芸(审校)
    • 摘要: 1前言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生肌炎等疾病[1]。因肺脏含有丰富的血管、胶原蛋白以及纤维结缔组织等,使其成为CTD最易受累的器官,有研究指出80%的CTD患者均会发生肺部受累,其中以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最为常见[1]。ILD指肺间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最终进展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1]。
    • 王甜甜; 曹俊杰; 刘旭辉; 范峥; 裴仁治; 陆滢
    • 摘要: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继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结缔组织病继发的TT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8例TTP患者均为首次诊断结缔组织病,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vWF金属蛋白裂解酶(ADAMTS13)活性均为0,ADAMTSI3抑制物阳性。所有患者临床诊断TTP后立即给予血浆置换、甲泼尼龙1~2 mg/kg治疗。1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后放弃治疗。其余7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中位时间为12(4~18)d,ADAMTS13活性在治疗后1个月均恢复至100%,ADAMTS13抗体转阴。7例患者后期加用环孢素、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患者每3个月加用100 mg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7例患者持续缓解,其中2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常规监测ADAMTS13活性下降至30%,抗体再次阳性,加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1个月ADAMTS13活性恢复至正常。结论结缔组织病继发的TT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临床高度怀疑或确诊TTP,应尽快完善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测定,并尽早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期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减少复发。
    • 王怡然; 张伟
    • 摘要: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致病因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中医理论认为肺脾两脏关系密切,共同主导宗气生成,水液代谢相互为用,共同参与形成卫气抵抗外邪;五行理论存在相生关系,从脾补肺符合虚则补其母的理论思想。应用培土生金法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不仅可以减少久病和激素、抗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还可缓病以图本,减少痰浊瘀血产生,延缓病程发展。
    • 万甜甜; 于文成
    • 摘要: 目的:评估维生素D水平在IPAF患者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初诊IPAF的患者共63例。记录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数据等,用1,25(OH)2D3的水平评估维生素D水平。应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血清25-OH-D水平分别和D二聚体、IL-6、CD4细胞绝对计数、二氧化碳分压、空腹血糖、血钙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 0.05)。与BMI (r = 0.265, P 0.05)、氧饱和度(r = 0.327, P 0.01)、FEV1/FVC (r = −0.373, P 0.01)、TLC (r = 0.357, P 0.01)、肺动脉压(r = −0.367, P 0.01)水平之间为弱相关性。与血沉(r = −0.587, P 0.01)、氧分压(r = 0.580, P 0.01)、六分钟步行距离(r = 0.507, P 0.01)、FEV1 (r = 0.537, P 0.01)、FVC (r = 0.580, P 0.01)、mMRC评分(r = 0.588, P 0.01)之间为中等程度相关性,与DLCO (r = 0.686, P 0.01)为强相关性。结论:IPAF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DLCO水平越低,提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PAF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