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8年北京呼吸专业学术年会
2008年北京呼吸专业学术年会

2008年北京呼吸专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11-08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8年北京呼吸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为少见病,成年人主要见于30岁以上。成年男性发病约为女性的2倍[1]。该病特点为不明原因的肺泡毛细血管反复出血,渗出的血液溶解后,珠蛋白部分被吸收,而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肺组织,造成一系列临床病理改变。本文对14例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进行回顾分析。rn IPH最常见的症状为咳血,14例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咳血,其中以咳血症状起病者有7例,其余2例咳血发生在咳嗽之后。不同病例及同一病例在不同的时期咳血的具体表现不同,分别表现为咳血丝痰、痰中带血、咳血痰、咳血块、咳鲜血,咳血量最大者每日可达200ml。除这9例不同程度咳血表现外,有2例表现为反复咳铁锈色痰,所有14例中仅3例无明显咳血、咳铁锈色痰表现。rn IPH作为一种特殊的少见疾病,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牛乳过敏、遗传、肺泡毛细血管结构异常、铁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IPH现在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尤其是呼吸内科和儿科医生的重视。随着认识的深化,诊断例数逐渐增多。临床医生逐渐认识到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除外诊断及病情分期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明确诊断的病例稀少,对该病治疗及预后的评价存在困难,随着诊断例数的增加,临床上应重视对这类患者的随访。rn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为少见病,成年人主要见于30岁以上。成年男性发病约为女性的2倍[1]。该病特点为不明原因的肺泡毛细血管反复出血,渗出的血液溶解后,珠蛋白部分被吸收,而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肺组织,造成一系列临床病理改变。rn 现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2月以前诊断的所有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共14例,进行回顾分析。
  • 摘要:目的:估计我国司机群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rive Sleep Apnea-hypopneaSsyndrome OSAHS)的发病率,探讨OSAHS与交通事故发生的关系。rn 对象和方法:问卷调查北京市某运输局车队男性专职司机289名,问卷内容包括白天嗜睡、打鼾、既往史等情况并进行ESS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对有白天嗜睡、夜间打鼾>2级及ESS≥9的男性专职司机进行PSG检查,估计司机群体OSAHS的发病率。入选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曾在北京友谊医院睡眠监测室做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yaphy PSG)监测的男性专职司机42名,将完成PSG检查的司机分为OSAHS组和非OSAHS组,比较OSAHS组与非OSAHS组间ESS评分、高血压病发病率、交通事故发生率、PSG监测数据的差异,分析OSAHS与交通事故发生的关系。
  • 摘要: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栓塞面积大小与合并的基础疾病的相关性。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栓塞面积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对影响栓塞面积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rn 结果: 50~70岁为PTE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女性50岁以后发病要高于男性。FIE患者常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HBP)(58.9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47.29%),高脂血症(30.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71%),冠心病(CHD)(20.93%),房颤(AF)(10.85%)等。56.59%的PTE患者合并2个以上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种类的多少与PTE栓塞面积的大小无相关性。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40岁、≥1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及DVT是大面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n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年龄(≤40岁、≥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AF及DVT是大面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基于HRCT 征象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间质性肺炎(COP)的HRCT表现,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与其它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相鉴别的特征性HRCT表现。rn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HRCT表现,其中UIP19例、NSIP14例、COP13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25~76岁,平均59.53±11.80岁。评价几种常见异常影像学征象的出现频率、累及范围、分布,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rn 结果: IPF组蜂窝影、细支气管扩张出现的频率和累及肺实质的范围高于NSIP组及COP组(P<0.05),COP组实变影出现的频率和累及的面积高于IPF组(P<0.05)。IPF组与NSIP、COP组比较,细支气管扩张的肺段均较多(OR值,1.782),实变影累及的范围(OR值,0.742)较少,诊断临界值分别为5.5、2.85%。NSIP组与IPF、COP组比较,细支气管扩张的肺段均较少(OR值,0.843),诊断临界值为5.5。COP与IPF、NSIP组相互区分的HRCT的特点为气腔性实变影累及的范围(OR值,1.522)和支气管扩张累及的肺段数(OR值,0.781),诊断临界值分别为5.0%、2.5。根据相关影像学指标为基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三种疾病进行判别的灵敏度分别为(0.842,0.857,0.692),特异度分别为(0.926,0.875,0.912)。rn 结论: IPF最常出现的征象是细支气管扩张、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蜂窝影;NSIP的影像学征象有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COP的主要影像学征象有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气腔性实变影。磨玻璃影、细支气管扩张累及的肺段数与病变以外周分布为主对于IPF具有阳性诊断价值,对于NSIP和COP具有阴性诊断价值;气腔性实变影对于COP具有阳性诊断价值,对于IPF具有阴性诊断价值。综合多个指标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于IPF、NSIP和COP的判别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 摘要:临床上如何正确评估COPD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临床疗效观察、病情预后等意义重大,圣·乔治呼吸问卷(n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是一份标准的评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健康状况的调查表,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我们根据已公布的计算公式,独立开发了SGRQ中文版电子软件,初步评价了SGRQ是否适用于中国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应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中文版SGRQ电子软件,选择了86例COPD稳定期患者独立完成SGRO,并由固定医师输入SGRQ中文电子版得出最后分值;同时采取临床相关资料以及肺通气功能检测。rn 结果 SGRQ各项分值均与FEVl呈负性相关(r=-0.280~-0.308,p<0.05),另外SGRQ总分、对生活影响分值与FVC/pre%、FEVdpre%均有负性相关(r=-0.222,r=-0.263,p<0.05;r=-0.352,r=-0.365,p<0.01);对活动影响分值与FEV1/FVC%存在负性相关关系(r=-0.303,p<0.01);并且SGRQ 各项得分均与患者年龄、病史无相关性(p>0.05),症状一项分值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321,p<0.01);逐步回归分析(Forword)表明,SGRQ总分、对生活影响与FEV1/pre%相关性最强(r=-0.417,p<0.01;r=-0.421,p<0.01);对活动影响与FEVl/FVC%相关性最强(r==-0.440,p<0.01):而症状与吸烟关系最密切(R=0.309.p<0.01)。
  • 摘要: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障尚不完善。为了解我国广大城区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和疾病的认知程度,对近年推广规范化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并为进一步开展全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哮喘联盟在全国(华北、华东、华南、华西、华中、东北、西北地区)10个省市的三级医院的门诊哮喘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 摘要:皮肤过敏原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来检测患者对多种过敏原的敏感性。皮肤过敏原试验可作为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寻找病因的临床常用方法。为了解北京地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对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状态的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回顾性分析了三年来的3712例行皮肤点刺过敏原试验患者的病例资料。
  • 摘要:病例报告:rn 患者男性,72岁,内蒙古包头市人,教师,主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半月于2007-1-12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量不多,体温达38.6℃,在当地给予头孢唑啉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平素体质健康,吸烟450年支,入院查体;体温38.2℃,一般情况良好,头颅五官正常,双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无杵状指,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1.7×109/L, N%71.5;胸部CT可见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右肺上叶可见片状高密度阴影,呈网格状,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 摘要:目的: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一类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本文分析了肺肉瘤样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rn 方法:对17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肺肉瘤样癌患者发病年龄44-80岁,中位年龄65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4.7:1。发病部位以右肺上叶多见(8/17)。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改变与其他类型肺癌相似。17例病人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肺肉瘤样癌,其病理类型:10例为肉瘤样癌伴上皮癌成份混合组成,其中上皮癌成份包括腺癌,大细胞癌,鳞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其余7例为单一肉瘤样癌。免疫组化示:11例Vimentin阳性(11/11),8例CK阳性(8/11),4例AE3阳性(4/5);3例AE1阳性(3/5),2例EMA阳性(2/3)。rn 结论: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改变无明显特异性。58.8%患者病理组织表现为多形性癌,即肉瘤样癌伴上皮癌成份混合组成,41.2%患者为单一肉瘤样癌。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
  •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rn 方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容量、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检查,并进行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分,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SGRQ中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三个能区分值与总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838和0.942,P<0.01)。深吸气量(IC)占预计值%、残气量(RV)占预计值%、残气量/肺总量(RV/TL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l/FVC)%、呼气峰流速(PEFR)及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Vmax50、Vmax25、MMEF25%-75%)和SGRQ总分均有相关性。其中,IC占预计值%和SGRQ的三个能区分值和总分相关性最好。SGRQ三个能区分值中呼吸症状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最不显著。rn 结论:肺功能检查包括肺容量测定、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都与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IC占预计值%应当和FEV1占预计值%共同协同在临床上作为评价COPD患者的客观指标。
  • 摘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P)为弥漫性肺实质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其中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相对常见。rn 本组疾病预后差异较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不同细胞类型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相关研究有限,结论报道不一。rn 目的总结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特点,探讨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类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不同细胞类型与预后的相关关系。
  •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以及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急性肺血管反应特性的异同。rn 方法:对连续收入我院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9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22例、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7例,均完善检查明确诊断。通过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所有患者雾化吸入依洛前列素20ug,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肺动脉压力、阻力、心排血量等血流动力学的急性变化。rn 结果: (1)基础状态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分别为66.27±22.03 mmHg、55.45±rn 11.41 mmHg、54.57±11.40 mmHg,三组患者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以及心排血量无统计学差异;(2)吸入依洛前列素后,三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分别降至51.22±6.55mmHg、48.95±13.24mmHg、44.43±9.41mmHg,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心排血量无明显变化;(3)三组患者之间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的变化程度均无显著差异。rn 结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以及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均存在一定的可扩张性,急性血管反应试验对三种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病情评估和治疗选择均可能有一定价值。
  • 摘要:无创正压通气(NPPV)与有创正压通气(IPPV)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而两者的正压通气原理则是相同的,故NPPV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功耗和改善气体交换。因此,可将机械通气的治疗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人工气道的治疗作用(引流气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和呼吸机的正压通气作用。由于NPPV技术引入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使建立人工气道和行正压通气不再必然联系在一起。即可认为:对于以人工气道需求为主或通气疗效难以保障的患者,以IPPV为宜;而对于具有一定气道保护能力而自主呼吸能力尚不足仍需要正压通气支持患者,以NPPV足以替代IPPV。因此,NPPV与IPPV在机械通气和人工气道管理方面相互补充,两者的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可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实现更快、更有效的治疗,并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rn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指接受IPPV的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改善且具备一定的气道保护能力,即脱离IPPV,继之施行NPPV。
  •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与支气管镜在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CTD-ILD)诊断中的作用。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CTD-ILD的96例病人HRCT 及气管镜相关检查资料。rn 结果: (1)共获得46例胸部HRCT资料:其中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改变占(19/46,41.3%),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隔增厚占(18/46,39.1%)。UIP样改变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及类风湿关节炎(RA)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17,47%)、(5/9,55%);机化性肺炎(OP)样改变、淋巴细胞性问质性肺炎(LIP))样改变在PM/DM(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及干燥综合征(SS)中分别各占(2/4,50%)(2)3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显示:AASV-ILD均有中性粒细胞比例(10/10,100%)增高,其它CTD-ILD中淋巴细胞比例(14/22,63.6%)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者(18/22,81.8%)基本相当,且多为淋巴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同时增加(12/22,54.5%);其中13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进行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10例(76.9%)表现为CDMCD8降低,3例(23.1%)表现为CD4/CD8增高,均与SS有关。(3)15例同时进行了HRCT和BAL检查,影像表现为UIP样改变者7/7例(100%)均有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非UIP样改变者5/8例(62.5%)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4)24例病人进行了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检查,仅3例获得了较为明确的病理诊断。rn 结论: (1)UIP样改变和小叶及小叶内间隔增厚是CTD-ILD最常见的两种影像表现,前者在AASV及RA中最常见,OP及LIP样改变分别主要见于PM/DM及SS;(2)AASV-ILD BALF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为主,而其它CTD-IID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加的比例相当;CTD-ILD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主要表现为CD4/CD8比例降低,CD4/CD8比例增高者与SS-LIP有较强的相关性(3)影像学表现为UIP样改变病例均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非UIP样改变则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4) TBLB对诊断CTD-ILD的病理类型作用有限,但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摘要:目的:提高对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rn 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的方法。rn 结果:本组12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68.4岁。2例发生脑血管栓塞,2例右房、右室及左房同时存在血栓,2例胭动脉栓塞,2例肾动脉栓塞,跨卵圆孔血栓、脾和肝动脉栓塞、脾动脉栓塞和脑膜动脉栓塞各1例。2例发现卵圆孔开放合并右向左分流。确诊矛盾性栓塞是发现嵌顿于动静脉的栓子,其余均为临床诊断。本组5例临床诊断。3例溶栓及抗凝治疗,1例手术摘除术,抢救成功;1例仅予抗凝治疗,死亡。7例生前未做出诊断,未予溶栓及抗凝治疗,经尸解确诊。rn 结论:矛盾性栓塞临床并不少见,应加强诊断意识。对于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合并体循环动脉栓塞或不明原因的体循环动脉栓塞应考虑矛盾性栓塞的可能;临床诊断后及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疗效显著;有溶栓禁忌症可考虑手术清除。未予溶栓治疗,死亡率高。
  • 摘要:K-T综合征(Klippel-Trenauna Syduome,KT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国外报道只1500多例;而KTS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者更是少见,国外仅有20余例报告。目前国内文献报道KTS约数百例,但尚未发现KTS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报道。现报告一例KTS合并肺血栓栓塞症,并复习有关文献。
  • 摘要: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冠心病(CAD)关系密切,长期患有OSAHS人群中CAD发病率较单纯鼾症和健康人群高,CAD患者中OSAHS的并发率也较健康人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分析OSAHS与CAD的发病情况、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rn 设计和方法:本试验是临床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rn 1 研究对象所有于2007年6月-12月确诊为冠心病,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病房的患者。rn 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第二天早晨6:00-7:00之间空腹肘静脉抽取血液标本,部分患者在多导睡眠监测一周内行择期冠脉造影术,部分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术。对所有患者行睡眠问卷调查,量颈围、腰围、臀围。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非OSAHS组(AHI<5次/小时,N组)和OSAHS组(AHI≥5次,小时,S组),根据OSAHS病情轻重又进一步将S组分为轻度OSAHS组(5次/小时≤AHI≤20次/小时,S1组)、中度OSAHS组(20次/小时40次,小时,S3组),对N、S1、S2、S3组夜间缺氧情况、ESS评分、冠脉Gensini积分进行比较。rn 结果:rn 1 一般情况分析共有131例临床诊断CAD的患者完成本试验,其中87例冠脉造影阳性即CAG(+),62例诊断为OSAHS,25例未诊断OSAHS,OSAHS的伴发率为71.3%。44例冠脉造影阴性即CAG(-),伴有OSAHS的31例,OSAHS伴发率为70.5%。CAG(+)患者中,OSAHS组与非OSAHS组相比,颈围更大、BMI更高,两组之间性别比例、年龄和腰臀比、高血压、空腹血糖、高血脂患病率、目前用药情况没有差异。rn 2 OSAHS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分析S组与N组相比,因为夜间胸痛急诊入院的患者比例、急性心梗患者比例更高。S3组的夜间SpO2mean、SpO2mini明显低于N、S1、S2组,S3组的T90/T、Tah/T明显高于N、S1、S2组,S2组和S3组的ESS评分明显高于N组,Gensini积分在S3组明显高于N、S1、S2组,Sl、S2组明显高于N 组。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显示:AHI和BMI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AHI和BMI共同可以解释46.1%Gensini积分的变化。rn 结论: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中,OSAHS的伴发率高,伴有OSAHS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夜间胸痛,冠脉狭窄程度更重。确诊冠心病并且体重指数高的患者,应注意排查OSAHS,冠脉造影结果阴性或者冠脉造影结果不能解释临床频繁发生胸痛症状的患者应更加注意是否合并有OSAHS。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体内炎症因子与内皮细胞凋亡相关性。rn 方法:自2007年6月-2008年3月门诊病人,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OSAHS患者67例(男56例,女11例),中位年龄43(20-60)岁。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540)32例。正常对照组(AHI<5)行PSG筛查除外OSAHS 18例(男15例,女3例),中位年龄42(18-59)岁。各组均于PSG监测后采空腹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1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度、重度OSAIlS组血清IL-6、INF-α、内皮细胞凋亡水平及重度OSAHS组血清CRP水平增高,中度、重度OSAHS组血清IL-10水平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SAHS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与内皮细胞凋亡水平正相关(r值分别0.583、0.567、0.337,P值均<0.05),血清IL-10与内皮细胞凋亡水平负相关(r=-0.600,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AHI是影响OSAHS患者内皮细胞凋亡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2=0.750,P=0.001)。rn 结论:OSAHS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失衡可能通过间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rn 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NGF干预组,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并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大鼠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模型。测量各组大鼠肺功能;分析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以图象分析软件分析气道壁厚度、气道平滑肌厚度以及上皮下胶原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GF在气道壁的表达。rn 结果: (1)哮喘组气道呼气阻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干预组气道呼气阻力较哮喘组明显下降(P<0.05)。哮喘组肺顺应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较哮喘组有显著提高(P<0.05)。(2)哮喘组、干预组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而且干预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较哮喘组减少(P<0.05)。(3)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干预组大鼠的肺组织的气道炎症较哮喘组轻;对照组大鼠气道炎症不明显。哮喘组及干预组平滑肌、气道壁、上皮下胶原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干预组改变较哮喘组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GF主要在气道壁上皮细胞表达,炎性细胞有少量表达。哮喘组强阳性或阳性表达,对照组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干预组则介于哮喘组与对照组之间。rn 结论: 1.NGF与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相关。2.抗NGF治疗可以抑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改变。
  • 摘要:目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VEGFR-1又称fms-样酪氨酸激酶 1,主要分布在新生血管较丰富的肿瘤的边界,人类多种实体瘤均有VEGFR-1的过高表达。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清VEGFR-1及其它肿瘤标志物对诊断NSCLC、鉴别肺部良恶性疾病及预测疾病状态的临床价值。rn 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及胸外科收治的NSCLC患者和良性肺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其中,NSCLC患者73例,男51例,女22例,均为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初诊患者。经病理学分析证实为NSCLC,包括腺癌49例,鳞癌24例。良性肺疾病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包括肺结核球及肺门淋巴结核10例,结节病5例,炎性假瘤6例。正常对照组16例,男、女各8例,平均年龄(62.6±8.1)岁,均来自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晨起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2 mL;利用ELISA方法和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分别测定三组受试者血清中VEGFR-1、CEA、NSE、CA125和CA19-9的水平:利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各组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三组之间的差异,并分别比较上述指标与NSCL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rn 结果: NSCLC患者血清中VEGFR-1、CEA、NSE、CA125和CA19-9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组(P<0.05);而上述指标在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NSCLC患者在血清VEGFR-1及四项肿瘤标志物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VEGFR-1水平在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显著高于肿瘤体积较小者;Ⅲ-Ⅳ期患者的血清VEGFR-1也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VEGFR-1的水平还随肿瘤体积增大以及NSCLC临床分期进展而显著升高(P<0.05)。血清CEA、NSE、CAl25及CA19-9在不同疾病状态的NSCLC患者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血清VEGFR-1与CEA、NSE、CA125和CA19-9对诊断NSCLC及鉴别良恶性肺部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Ⅲ-Ⅳ期NSCLC患者血清VEGFR-1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表明VEGFR-1在NSCLC的生长浸润及疾病的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VEGFR-1增高与NSCLC更差的疾病状态相关,其增高提示NSCLC患者的预后不良。血清VEGFR-1的升高不仅可以作为支持NSCLC诊断的有力证据,其水平还可作为提示肺癌侵袭、转移的指标,高水平的VEGFR-l大多表明NSCLC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对于CEA、NSE、CA125和CA19-9等指标,血清VEGFR-1因可预测NSCLC侵袭及疾病状态,而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和慢性过敏性肺炎(HP)的临床诊断依据。rn 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亚急性和慢性H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诊断过程进行分析。rn 结果: 4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平均起病年龄(48.4±14.1)岁,12例(30.0%)有可疑致病抗原暴露史。胸部CT 出现斑片渗出影24例(60.0%)、磨玻璃影18例(45.0%)、网格索条影18例(45.0%)、小结节影13例(32.5%)。肺功能检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14/32),肺弥散功能下降17例(17124)。27例(67.5%)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均为淋巴细胞(中位数42%)升高为主。23例(57.5%)行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10例(25.0%)行外科肺活检。12例(30.0%)患者病程中出现自发缓解。29例(72.5%)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5例病情迅速改善。
  • 摘要:目的:比较肺炎、间质性肺炎、肺结核和正常人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血浆中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o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in myeloidcells.1,sTREM-1)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IL-8)的水平,探讨sTREM-1在细菌性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rn 方法:三个实验组共80例患者:肺炎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11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21例;间质性肺炎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3岁;肺结核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3岁。正常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34±2岁。对普通病房患者,在利多卡因或地卡因雾化吸入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则在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情况下,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并BAL。将BALF11000rpm离心30分钟,取上清-70℃保存待测,同时抽取4mL 静脉血并肝素抗凝,3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层血浆-70℃保存待测。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BALF及血浆sTREM-1、IL-8的水平。rn 结果: 1、肺炎组BALF中sTREM-1的水平明显高于间质性肺炎组、肺结核组及正常对照组(中位数121.7lpg/ml vs.49.03±5.89pg/ml,50.44±4.53 pg/ml,35.60±2.97 pg/ml,P均<0.01),间质性肺炎组和肺结核组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ALF中sTREM-1的水平在CAP和HAP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肺炎患者血浆中的sTREM-1水平显著高于间质性肺炎组、肺结核组及正常对照组(149.64±19.95pg/ml vs.56.59±4.96pHml,51.18±8.03pg/ml,43.36±6.29pg/ml,P均<0.01);间质性肺炎组患者和肺结核组患者血浆中的sTREM-1水平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血浆中sTREM-1的水平在CAP和HAP两组患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肺炎组、间质性肺炎组、肺结核组BALF中的Ⅱ,8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中位数487.19 pg/ml,中位数63.53 pg/ml,中位数498.61 pg/ml vs.27.15±4.97 pg/ml,P均<12.01),肺炎组BALF中的IL-8明显高于间质性肺炎组(P<0.01),但肺炎组和肺结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肺炎组、间质性肺炎组血浆中的IL-8的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36.77±5.76 pg/ml vs.中位数14.96 pg/i~vs.10.05±0.05pg/ml,P均<0.01),肺结核组较正常对照升高(中位数19.24pg/ml vs.10.05±0.05pg/ml,P<0.05),且肺炎组血浆中的IL-8分别和间质性肺炎组及肺结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 sTREM-1可以作为细菌性肺炎的有意义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测定BALF和血浆中sTREM-1的水平可以协助鉴别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sTREM-1的临床价值在于,临床怀疑细菌性肺炎尚未得到病原学依据或病原学检查为阴性时,高水平的sTREM-1能够进一步支持细菌性肺炎或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以指导临床及时合理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