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发性膜性肾病

原发性膜性肾病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4297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黑龙江中医药、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临床肾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肾脏病前沿论坛、第十三届华北地区暨北京市肾脏病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肾脏病会议、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春季论坛、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等;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由336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明好、马东红、傅秀兰等。

原发性膜性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4297 占比:99.20%

总计:14413篇

原发性膜性肾病—发文趋势图

原发性膜性肾病

-研究学者

  • 郭明好
  • 马东红
  • 傅秀兰
  • 刘云
  • 姚素花
  • 张文
  • 徐耀文
  • 杨林
  • 许清玉
  • 陈晓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虹洁; 白长川; 刘璐; 赵杨佳宁; 周悦; 关卿; 王大鹏
    • 摘要: 膜性肾病(MN)是肾内科难治疾病之一,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MN)。肾活检显示,MN发生率达到了22%左右。目前尚缺乏对MN的具体诊断,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生物标记物。本文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方面探究MN的发病机制。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甘露糖受体家族的跨膜糖蛋白成员,他在人类肾脏中表达最强烈。尽管抗PLA2R检测MN的特异度基本上是100%,但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PMN和SMN疾病的区别。因此本文除了着重综述PLA2R以外,还综述了其他几种新发现的生物标记物,旨在进一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 王媛媛; 周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MN的患者137例。根据血清PLA2R-Ab滴度分为抗体阴性组(52例)和抗体阳性组(85例),2组的临床基线特征、临床缓解率及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白蛋白(ALB)、血肌酐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并进行PLA2R-Ab与各临床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PLA2R-Ab阳性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较高(P<0.01),总蛋白(TP)和ALB较低(P<0.01),缓解率较低(P<0.05)。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蛋白尿均显著下降(P<0.01),ALB显著上升(P<0.01),肾功能维持稳定水平,PLA2R-Ab水平随疾病的缓解显著下降(P<0.01)。PLA2R-Ab与TP、ALB呈负相关(P<0.01),与C4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PLA2R-Ab阳性的PMN患者临床表现较重,临床缓解率较低;PLA2R-Ab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缓解情况密切相关,监测PLA2R-Ab变化对PMN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李艳; 裴依菲; 刘玲
    • 摘要: 目的了解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90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观察组)和9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尿酸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与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尿酸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观察组给予激素+他克莫司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上述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异常,与病情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患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可显著改善。
    • 郑佳旋; 杨丽虹; 张腊; 刘娟; 梁星; 王荣荣; 包崑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以系统整理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临床专家及方法学专家意见,制作原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专家调查问卷,采取线上发放问卷、线上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文献调研发现膜性肾病多为本虚标实证,本证以脾肾阳虚证为主,标证以湿热证居多。专家调查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71份,回收率为98.61%(71/72),常见证型本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标证以水湿证、湿热证、湿浊证为主。专家所在单位按照地理干湿区域划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两组水湿证和湿热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润地区湿浊证频率(77.97%)高于半湿润地区(50.00%),水气证频率(22.03%)低于半湿润区(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虚以脾肾气(阳)虚证为主,实以湿证为主,在湿润区尤以湿浊证为典型表现,提示了三因制宜的重要性。
    • 陈怿鹏; 何颖; 高鹏丽; 张嘉倩; 邢广群
    • 摘要: 目的:建立原发性膜性肾病血栓栓塞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2018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测定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滴度的原发性膜性肾病病人119例,以D二聚体是否发生异常为分组依据分为血栓栓塞组(n = 39人),非血栓栓塞组(n = 80人)。利用差异性分析与单因素逻辑回归筛选患者合并血栓栓塞并发证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预测模型,并对临床预测模型进行评价以及验证。结果:差异性分析后,血栓栓塞组与非血栓栓塞组患者在性别、血清白蛋白、血清PLA2R抗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这4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上述5项均有意义是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P < 0.05),其中经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血清白蛋白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认为是原发性膜性肾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随后我们以这4项指标构建临床诊断模型并以列线图呈现。其有较好的评价性能。结论:基于性别、血清白蛋白、血清PLA2R抗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这4项指标,构建的原发性膜性肾病并发血栓栓塞的临床预测模型,对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区分度较高,有利于血栓栓塞并发症早期的防治。
    • 梁玉枫; 付丽芳; 黄彬三; 邱莉; 蓝梅金; 丘美兰; 陈勇平
    • 摘要: 目的探讨PMN患者的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水平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肾活检确诊为PMN的患者89例,根据sPLA2R-Ab检查情况,分为sPLA2R-Ab阳性组和sPLA2R-Ab阴性组。两组患者初始接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治疗,一些患者根据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随访过程中收集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清清蛋白、血清蛋白胆固醇、血清sPLA2R抗体滴度。对sPLA2R-Ab与随访观察指标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比较抗PLA2R抗体滴度和传统的24 h尿蛋白对PMN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能力。比较sPLA2R-Ab阳性组和sPLA2R-Ab阴性组的治疗方法与随访结果。通过ROC分析,判断血清sPLA2R-Ab滴度预测PMN患者临床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sPLA2R-Ab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0.234,P=0.027),但是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r=-0.277,P=0.009)。sPLA2R-Ab滴度降低的最大斜率出现在开始随访的3个月内,而24 h尿蛋白下降的最大斜率出现在开始随访6~9个月,明显滞后。sPLA2R-Ab阴性组因为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欠佳需要进一步更换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发生率较低(P<0.05)。sPLA2R-Ab阴性组PMN患者的临床缓解(包括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sPLA2R-Ab阳性组(P=0.024),并且sPLA2R-Ab阴性组患者的自发缓解累积发生率亦明显高于sPLA2R-Ab阳性组(P=0.000)。通过ROC分析,基线sPLA2R-Ab滴度预测12个月临床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3,0.81),P<0.001],灵敏度为86.52%[95%CI(77.90%,92.12%)],特异度为71.91%[95%CI(61.82%,80.19%)]。结论基线sPLA2R-Ab可作为预测PMN预后的无创标志物,动态监测sPLA2R-Ab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PMN患者。
    • 陈怿鹏; 田芬; 高鹏丽; 陈丽丽; 李远; 张嘉倩; 邢广群
    • 摘要: 目的:探索在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患者中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水平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膜性肾病血栓栓塞并发症独立预测因素的可行性。方法:临床数据集为2019年07月—2021年03月初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并做过PLA2R抗体水平测定的pMN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122例,以影像学血栓栓塞事件为分组依据分为血栓栓塞组(12例)与未发现血栓组(100例)。按着血栓栓塞组与未发现血栓栓塞组1∶1的比例,以临床数据为蓝本扩增数据命名为SNOTE扩增数据集(200例)。先用临床数据集确定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的截断值,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在两组数据集中使用单因素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pMN患者经过受试者工作曲线我们确定了PLA2R抗体水平的截断值为231.85 RU/ml。在临床因素的比较中收缩压、高血压史、血清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D二聚体异常、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中高血压病史、D二聚体异常、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在两组数据集都被证明是pMN血栓栓塞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对原发性膜性肾病血栓栓塞事件有预警价值。
    • 朱国强; 杨淑芬; 张雪琴; 陆晨
    • 摘要: 目的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ous nephropathy,PMN)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高,检测PMN并发VTE患者与未并发VTE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DAM metallopeptid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 13A,DAMTS13)的血浆活性水平及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0位PMN并发VTE患者做为MN血栓组、30例PMN未并发VTE的患者作为MN非血栓组、3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入组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其特异性裂解酶ADAMTS13的血浆活性水平,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1)PMN患者ADAMTS13的血浆水平较健康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膜性肾病血栓组血浆ADAMTS13水平低于非血栓组,vWF及vWF/ADAMTS13比值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ADAMTS13诊断PMN并发V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P<0.001),最佳临界值为65.95%(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53.3%),vWF/ADAMTS13比值诊断PMN并发V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P<0.001),最佳临界值为2.63(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66.7%)。结论PMN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下降,并发VTE时下降更明显,其下降可能与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血脂水平、高凝状态相关,可能与PLA2R-Ab无相关性,且ADAMTS13可能对PMN并发VTE有预测价值,vWF/ADAMTS13比值预测作用可能更强。
    • 朱鹏宇; 高喆; 王耀光
    • 摘要: 目的:分析王耀光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王耀光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处方(共578首)的药物使用频数、药物关联规则和药物网络社区划分。结果:578首处方使用药物共275种,其中使用频数>200次的药物共14种;药物关联规则共1675条,其中两药间关联规则共76条;药物网络社区共6个。结论:本研究显示王耀光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基础方为黄芪、炒白术、地龙、防风、泽兰、丹参。其体现了内蕴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之“温利结合”的治疗原则。
    • 孟园园; 石岩; 李瑾; 马东红; 郭明好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PMN)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和肾穿刺病理活检诊断为PMN的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ACI分为PMN并发ACI组(n=30)和PMN未并发ACI组(n=63)。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应用抗凝药物史、病理分期、24 h尿蛋白定量、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血尿酸(UA)、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血小板、总胆固醇(TC);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N并发AC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应用抗凝药物史、病理分期、24 h尿蛋白定量、抗PLA2R抗体滴度、UA、Alb、TC与PMN并发ACI无关(P>0.05),LDL-C、D-二聚体、血小板、TG水平与PMN并发ACI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高血压混杂因素后,高水平血小板、LDL-C和D-二聚体是PMN并发ACI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008、1.208、1.290,P<0.05)。结论高水平血小板、D-二聚体和LDL-C是PMN合并ACI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早期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ACI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