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液系统肿瘤

血液系统肿瘤

血液系统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771647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五届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肾脏病会议、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春季论坛、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学术年会、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等;血液系统肿瘤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宝安、焦丽、程坚等。

血液系统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6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71647 占比:99.99%

总计:3771845篇

血液系统肿瘤—发文趋势图

血液系统肿瘤

-研究学者

  • 陈宝安
  • 焦丽
  • 程坚
  • 夏国华
  • 王椿
  • 鲍文
  • 何爱丽
  • 侯健
  • 刘华胜
  • 刘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传奇生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CAR-T细胞疗法--西达基奥仑赛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获FDA批准。CAR-T细胞疗法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表现不俗。然而,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由于靶点选择困难、CAR-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困难、进入肿瘤组织之后易被其他免疫抑制性分子或细胞阻挡,因而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进展并不顺利。在这种情况下,CAR-M细胞疗法应运而生。
    • 陈文杰; 孙勇虎; 刘永霞; 刘红; 张福仁
    • 摘要: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erythema elevatum diutinum, EED)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其病因不明确,认为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有关,因此除单纯的皮肤表现外,既往报道39.4%的EED伴发HIV、病毒性肝炎、链球菌感染、副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现报道我院诊治的持久性隆起性红斑伴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伴发其他系统性疾病的EED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EED与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关联性。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石汉平; 李薇
    • 摘要: 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诊治过程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化疗作为血液系统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进一步加剧患者的营养不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及摄食减少。诱导治疗后C反应蛋白的显著升高,提示感染发生率及炎症水平均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干扰机体代谢、加剧营养状态的恶化。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表现为体质指数异常、人体成分异常、整体/综合评估异常和生化指标异常。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原则与其他肿瘤类似,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为辅。但是,需要注意补充特殊营养剂:(1)谷氨酰胺;(2)针对“粒细胞减少”的饮食;(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4)牛初乳及大豆饮食。通过营养筛查和评估,为处于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及时、恰当地进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预防营养不良及相关并发症,降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风险,提高耐受性、疗效及生活质量。
    • 王慧; 冯四洲
    • 摘要: 由于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肿瘤(hematological malignancy,HM)患者的治疗,使得这些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IFI通常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诊断困难,是威胁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泊沙康唑属于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抗菌谱较广,被广泛用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预防,极大地减少了患者IFD的发生。由于多种因素可影响泊沙康唑口服悬液的吸收、分布、和代谢和清除,导致泊沙康唑血药浓度不能达到预防目标浓度,故仍常有患者发生真菌突破感染。如何预防和治疗泊沙康唑口服悬液预防后突破性真菌感染,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共识,本文拟对泊沙康唑口服悬液预防后真菌突破的发生及防治策略做一综述。
    • 钟亮; 陶娟; 车恒英; 吴俊; 余正芝
    • 摘要: 目的 探讨及分析预防性护理改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行PICC术的96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6例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试验组50例在此基础上还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试验组无1例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出现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39%;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系统肿瘤患者PICC术后应用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
    • 唐丹婷; 贾飞宇; 谢晓丽; 石远维; 王丽娟
    • 摘要: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抵御异常细胞攻击人体提供了第一道屏障。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工程是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研讨热点,它改变了血液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这种新颖的治疗方式已经在血液肿瘤中显示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然而,CAR-T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各种副作用的限制。NK细胞由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现成”生产的可行性和强大的细胞毒性激发了人们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CAR工程NK细胞(CAR-NK)的兴趣,CAR-NK有望取代CAR-T成为更有前景的抗癌方法。本文中我们描述了当前CAR-NK的构建策略和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陈碧琪; 陈宝安; 程坚
    • 摘要: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TIM家族免疫调节蛋白的成员,因与自身免疫及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相关而备受关注.TIM3在肿瘤微环境中主要通过抑制辅助性T细胞、诱导CD8+T细胞衰竭、促进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扩增等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作者就TIM3的生物学特征、TIM3与髓系肿瘤及淋巴系统肿瘤关系、TIM3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方案.
    • 黄梅; 王诗雨; 郝正栋; 郭晓嘉; 楚松林
    • 摘要: cqvip: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为(8~12)×10^(3)的趋化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属于其中之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8+T细胞、肿瘤杀伤细胞和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等多种细胞均可产生IL-8[1]。IL-8可通过细胞膜上的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1和CXCR2激活多个G蛋白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脂酶C(PLC)/蛋白激酶C(PKC)、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p38途径(但不包括c-Jun氨基末端激酶的磷酸化)、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等多条信号通路[2],参与多种与肿瘤相关的活动,包括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的血管形成、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3];IL-8还与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其不仅能通过CXCR1或CXCR2募集MDSCs来增加肿瘤内血管的生成及调节免疫微环境[4],而且还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5]。NETs是中性粒细胞坏死或凋亡后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不仅参与了机体的抗菌免疫过程,而且还可能具有增强肿瘤侵袭能力并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及肿瘤免疫逃逸的作用[6]。IL-8作为一种趋化因子,在多种疾病中高表达。近年来,关于IL-8与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对近年来IL-8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屈晨雪; 王建中
    •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目前,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是CNS受累的金标准,但其灵敏度较低.多参数流式细胞分析(MFC)显示出比CSF细胞学更高的灵敏度.CSF细胞学检查阴性而MFC阳性的隐匿性CNS累及,同显性CNS累及一样,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高风险相关.然而,由于CSF标本的特殊性——细胞数量少、活性低、干扰细胞多等因素,使得CSF的MFC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亟须规范血液系统恶性肿瘤CSF的MFC检测.明确标本运送、抗体选择、阳性阈值设定等方面的标准措施,并规范报告分析、加强人员培训.这些措施将大大提高MFC在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CNS累及中的作用.
    • 冯尽意; 邢苗
    • 摘要: 目的 探究血细胞分离术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分离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细胞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8.45±1.35)×109/L、血红蛋白计数(138.31±16.82)g/L、红细胞计数(4.63±0.31)×1012/L以及血小板计数(438.71±48.62)×109/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7.52±9.31)×109/L、(187.61±23.61)g/L、(6.48±0.71)×1012/L及(901.21±103.0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系统中的肿瘤疾病患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血液指标值,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应该得到临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