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著名汉学家

著名汉学家

著名汉学家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专利文献15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日本研究、唐都学刊、现代交际等; 著名汉学家的相关文献由13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丹、张国刚、张振辉等。

著名汉学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88.64%

专利文献>

论文:15 占比:11.36%

总计:132篇

著名汉学家—发文趋势图

著名汉学家

-研究学者

  • 王晓丹
  • 张国刚
  • 张振辉
  • 朱丁
  • 李梅
  •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
  • 蒋文燕
  • WANG
  • 万里
  • 严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丹
    • 摘要: 《文明互鉴--世界著名汉学家访谈录》于2021年9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正如编者杨慧玲所言,“此书的根底在《国际汉学》的‘汉学访谈录’栏目”。《国际汉学》自创刊以来,已刊载了来自世界各地近50位汉学家的访谈。此书从中选取31篇访谈,涉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捷克、保加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国的31位汉学家,他们分别是: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何碧玉(Isabelle Rabut)、彼埃·卡赛(Pierre Kaser)、蓝莉(Isabelle Landry-Deron)、郎宓榭(Michael Lackner)、卡尔·约瑟夫·库施尔(Karl Josef Kuschel)、顾彬(Wolfgang Kubin)、马西尼(Federico Masini)、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爱德华·卡伊丹斯基(Edward Kajdañski)、马丁(Marcin Jacoby)、李福清(Boris Lyvovich Riftin,1932-2012)、白若思(Rostislav Berezkin)、高奕睿(Imre Galambos)、高马士(Josef Kolmaš)、高利克(Marián Gálik)、韩裴(Petko Todorov Hinov,1972-2022)、沟口雄三、田仲一成、村山吉广、川原秀城、金文京、崔溶澈、巴萍(Prapin Manomaivibool)、艾朗诺(Ronald Egan)、康达维(David R.Knechtges)、司马懿(ChloëStarr)、汪荣祖、田菱(Wendy Swartz)、白亚仁(Allan H.Barr)、寇志明(Jon Eugene von Kowallis)。尽管对汉学家的访谈,记录的是个体汉学家的学术人生,但将多个汉学家在不同国家、各个时期的学术经历与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读者或许可以捕捉到汉学发展的某种趋势。
    • 摘要: 世界著名汉学家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1934—2021)先生于当地时间2021年2月18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逝世。施舟人出生于瑞典,祖籍荷兰。1979年他来到中国从事文化研究。2003年在福州大学建立了福州大学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他是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中国道教正一派道士,中国首家西方人文典籍图书馆“西观藏书楼”创办人。1985年获“儒莲奖”。
    • 摘要: 本刊学术顾问、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1928—2021)先生于当地时间2021年10月17日在巴黎逝世。汪德迈20世纪40年代在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学习中文、越南文,随后前往越南和日本学习和工作。20世纪60年代,汪德迈在中国香港师从国学大师饶宗颐,向他学习中国古文字学和语言学。1966年创办第一个法国外省大学的中文教学机构,随后担任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主任,1979—1993年在法国高等研究院讲授儒家思想史。1980年获“儒莲奖”。
    • 摘要: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1936—2021)先生于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6日逝世。史景迁出生于英国伦敦,先后毕业于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曾任耶鲁大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汉学家,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中西关系史、中国法制史等。2017年8月获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18年9月获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 摘要: 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1932—2021)女士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6日逝世。林西莉,汉学家、作家、摄影家。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同时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学习古琴。1971年起在瑞典担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曾数十次访问中国,潜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1989年出版的《汉字王国》和2006年出版的《古琴》,双双获得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
    • 戴拥军; 以色列尤锐
    • 摘要: 尤锐(Yuri Pines)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人文学部副部长,迈克尔·W.利普森研究所亚洲研究教授,也是中国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尤锐教授的研究重点是早期中国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史学起源以及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演进,尤其关注秦国的崛起。他的主要出版物包括《〈商君书〉:为早期国家权力的辩护》(The Book of Lord Shang:Apologetics of State Powerin Early China,2017)、《永恒的帝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持久遗产》(The Everlasting Empire: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and Its Enduring Legacy,2012)、《展望永恒的帝国:战国时代的中国政治思想》(Envisioning Eternal Empire: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of the Warring States Era,2009)、《儒家思想的基础:春秋时期的知识分子生活》(Foundations of Confucian Thought:Intellectual Life in the Chunqiu Period,722–453 B.C.E,2002)等八部专著,并在学术期刊中发表了100多篇文章。本文作者邀请尤锐·平内斯进行访谈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此只能通过Zoom视频会议方式,于2020年7月2日对其进行了深度采访。此文经本文作者翻译,并经尤锐教授确认。
    • 邢佳烨
    • 摘要: 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与别的国家进行交流往来的外交模式。清朝入关问鼎中原后在继承明代朝贡制度的基础上,又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朝贡制度在清代前期逐渐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并持续发挥着稳定周边关系的作用。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凭借繁荣的文化、发达的经济、强盛的军事实力吸引周边国家前来称臣纳贡,并进行回赐的一种外交秩序。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最早使用“tributary system”一词来描述朝贡体系,并于1941年和邓嗣禹撰写《论清代的朝贡体系》一文,从此朝贡制度成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主要话题之一。
    • 段崴(摄影)
    • 摘要: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人民画报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印智库云论坛"举行。本次云论坛的主题为"携手促进中印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驻孟买总领事唐国才、"新南亚论坛"创始人苏廷德拉·库尔卡尼围绕主题致辞。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印度著名汉学家狄伯杰,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陈利君,印度全球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普拉松·夏尔玛,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加力,印度《自由新闻报》顾问编辑巴斯卡,中国南亚学会原会长、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士海等中外专家参加研讨交流。
    • 金強
    • 摘要: 上世纪初,德国诞生了一位世界级翻译家,佛朗茨.库恩。1月22日是这位著名汉学家、中国文化荐译者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日。库恩终身未娶,殚精竭虑翻译了明、清时代以及包括茅盾的《子夜》在内的大量中文文学经典。库恩率先较完整地将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到了西方,他大部分的德文译本,诸如《红楼梦》《三国演义》《金瓶梅》《肉蒲团》《二度梅》等,在他译成德语后,以其德文本为基础转译成欧洲诸多文字,更成为后来整个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的底本,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
    • 张立朋
    • 摘要: 在学界以往有关基督教文本的学术研究中,传教士出版的著作和所创办的报刊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所在,与此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已不可胜数,在此自不待言。但有关《圣经》翻译在学术层面上的研究虽说已有一些成果面世,但较为零散,且涉及面较窄,有的甚至还存在较多失误,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足,缺乏整体性的研究著作。著名汉学家唐日安就曾指出:“中国学术界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传教士世俗出版物,对《圣经》和其他宗教文献的关注有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