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经历
学术经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文学、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专利文献502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文史知识、经济学家茶座、时代经贸等;
学术经历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林海、许丹东、徐铁祥等。
学术经历
-研究学者
- 吕林海
- 许丹东
- 徐铁祥
- 朱思雅
- 王小盾
- 石国强
- 袁新文
- 郭文倩
- 钟敬文
- He Yuhong
- Tian Shu
- Yang Weitao
- 万俊人
- 书雨
- 付成双
- 何美兰
- 何金俐
- 何雨晴
- 余应敏
- 余贤红
- 余银芳
- 余静寒
- 侯建新
- 傅道麟
- 关红实
- 冯志伟
- 凯伦·路易丝·乔莉
- 刘仁山
- 刘伟
- 刘俊
- 刘冬梅
- 刘子平
- 刘子龙
- 刘明
- 刘石
- 刘祝言
- 刘起林
- 南力丹
- 南帆
- 南星恒
- 卢头
- 吕松林
- 吴文俊
- 吴晓东
- 吴联生
- 周婷
- 周平远
- 周楷唐
- 商慧辰
- 喻彪
-
-
-
-
摘要:
王节祥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零告管理专委会成员、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学术经历201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省部级课题多项。入选西湖学者培养计划、浙江省之江青年和浙江省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商贸平台、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商贸平台和数字创新相关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
-
王晓丹
-
-
摘要:
《文明互鉴--世界著名汉学家访谈录》于2021年9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正如编者杨慧玲所言,“此书的根底在《国际汉学》的‘汉学访谈录’栏目”。《国际汉学》自创刊以来,已刊载了来自世界各地近50位汉学家的访谈。此书从中选取31篇访谈,涉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捷克、保加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国的31位汉学家,他们分别是: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何碧玉(Isabelle Rabut)、彼埃·卡赛(Pierre Kaser)、蓝莉(Isabelle Landry-Deron)、郎宓榭(Michael Lackner)、卡尔·约瑟夫·库施尔(Karl Josef Kuschel)、顾彬(Wolfgang Kubin)、马西尼(Federico Masini)、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爱德华·卡伊丹斯基(Edward Kajdañski)、马丁(Marcin Jacoby)、李福清(Boris Lyvovich Riftin,1932-2012)、白若思(Rostislav Berezkin)、高奕睿(Imre Galambos)、高马士(Josef Kolmaš)、高利克(Marián Gálik)、韩裴(Petko Todorov Hinov,1972-2022)、沟口雄三、田仲一成、村山吉广、川原秀城、金文京、崔溶澈、巴萍(Prapin Manomaivibool)、艾朗诺(Ronald Egan)、康达维(David R.Knechtges)、司马懿(ChloëStarr)、汪荣祖、田菱(Wendy Swartz)、白亚仁(Allan H.Barr)、寇志明(Jon Eugene von Kowallis)。尽管对汉学家的访谈,记录的是个体汉学家的学术人生,但将多个汉学家在不同国家、各个时期的学术经历与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读者或许可以捕捉到汉学发展的某种趋势。
-
-
刘子龙
-
-
摘要:
学术经历2011年获东北财经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20152016年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年为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在管理学、信息系统、计算机等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Decision Sciences》《Informnation Systems Jourmal》《Information&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Tourism Management》《ACM transaction on CHI》《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数字零售平台的治理问题、流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零售服务补救等。
-
-
-
-
摘要:
杨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消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学术经历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科研课题。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中国农村观察》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2部。
-
-
周婷;
花冯涛
-
-
摘要:
以2008年—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薪酬水平对其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学术经历高管会抑制企业金融化,但在薪酬水平的调节下,会偏向金融化投资。
-
-
汤小琼
-
-
摘要:
成本粘性的存在反映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较低,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11—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学者型高管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学者型高管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成本粘性,这种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和外部宏观环境较好的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实现降成本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事实证据。
-
-
南星恒;
田静
-
-
摘要:
文章选取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学术经历有助于CEO强化道德自觉、增强道德自律,进而抑制其所在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企业内外部治理水平相对较差的企业中作用更明显,表明CEO学术经历作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的一种替代机制来影响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盈余管理动机更为强烈的非国有企业和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CEO学术经历对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活动的作用更为明显。
-
-
田宇
-
-
摘要:
文章利用文本分析获取了公司短视主义指标,并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9年的样本,研究了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短视主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短视主义显著负相关,且这种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更明显。文章的研究不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拓展,对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长期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曲安京
-
-
摘要:
我是一名数学史家。这个特殊的、小众的身份,使我有机会接触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术领域--数学与人文。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有几次不同的学术经历,与“语言”的使用和定义有关,令我在接到这个专栏的邀请时,觉得确实是有话想说。大约25年前,我解决了一个非常小的数学问题,照猫画虎地撰写了一篇短文,投给了一家数学杂志。不久,收到了编辑部转达的审稿意见。审稿意见很长,审稿人首先肯定了拙作的结果,然后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引入了一些专业术语和符号,以此为主要语言工具,几乎重写了整篇文章。实际上,编辑与审稿人所建议的这些术语与符号,并不是数学界广泛通用的语言,因此,需要在文章的开头给出专门的定义。就可读性而言,我的文章使用的是非常通俗的数学语言,数学专业的学生理解起来毫无障碍。不过,这在数学家看来,首先是不够专业,其次,也不够简洁准确。
-
-
郭令秀;
吕松林
-
-
摘要:
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学术经历、研发投入和权益资本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管学术经历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研发投入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在非国企更显著。从作用机理上看,研发投入在高管学术经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