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 International Sinology(季刊),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摘要:为推动中法两国学术交流,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法国汉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国际汉学》编辑部与法国墨兰出版社(Edition Charles Moreau)共同合作,在法国巴黎创办了以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为内容的法文汉学期刊Cahiers de la Chine(《中国学刊》),期刊编辑部分别设在中国北京和法国巴黎。《中国学刊》创刊号于2021年9月正式出版。以下是创刊号目录。
摘要:暨南大学叶农教授点校整理、金国平教授选编翻译的《耶稣会士熊三拔著述集》,于2022年由澳门文化公所、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出版。熊三拔(Sabbathino de Ursis,1575—1620),字有纲,意大利籍耶稣会士。万历三十一年(1603)到澳门,万历三十四年(1606)到北京,万历四十八年(1620)卒于澳门。利玛窦去世之后,熊三拔主持北京教务,积极译介西方科学著作,为明代后期“科学传教”的代表人物之一。
摘要:罗明坚在其书信中写道,他于1581年秋在广州为一本中国蒙童读物进行拉丁文注音和翻译,随后将之寄往罗马。然而,这部作品不知去向,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现存双语《千字文》(ARSI,Jap.Sin.,I,58 A 2)是后来重做的一个版本,写作时间大约从1582年底到1583年初,主要作者是罗明坚及其汉语“师傅”Phelipe Méndez,利玛窦在上面留下了少许笔迹,或可视为他师从罗明坚学习汉语的证据。
摘要:2021年4月,大流士·托马斯·莱比奥达(Dariusz Tomasz Lebioda)著、张振辉译的《永不熄灭的火焰——吉狄马加诗歌评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莱比奥达是波兰诗人、作家、文学教授、译者、出版人,波兰诗歌新生代(1950年代)中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此书是其撰写的关于中国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