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院校
航海院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教育、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039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航海教育研究、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首届“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等;航海院校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明霞、王玉潜、刘红屏等。
航海院校
-研究学者
- 王明霞
- 王玉潜
- 刘红屏
- 占毅
- 史春林
- 孙明霞
- 孙福胜
- 宋浩然
- 尹伶俐
- 朱飞
- 李西田
- 顾健
- 马建文
- 关业伟
- 冯仰平
- 刘军军
- 刘杰华
- 刘桂云
- 刘正江
- 吴兆麟
- 吴智林
- 张平
- 张晋莒
- 徐国庆
- 戚发勇
- 方泉根
- 李伟
- 李勇
- 李忠辉
- 李文
- 李红新
- 杨柏丞
- 杨郁
- 杨雁
- 梅雄
- 毛剑杨
- 王华容
- 王卫兵
- 王尧
- 王玉荣
- 瞿群臻
- 等
- 肖宝家
- 萧雪春
- 董丽梅
- 蒋祖星
- 袁炎清
- 袁铭
- 贾文武
- 贾雯
-
-
-
张涛
-
-
摘要:
程鹏是一位出身在贫困地区的远洋船长,他自幼丧父,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长大成人,并考进了航海院校。从学校毕业后,程鹏经过多年的奋斗,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远洋船长。
-
-
-
吴新波;
牛小兵;
许长青
-
-
摘要:
针对船员适任评估的新机制变化,论述评估考点院校应为船员、评估员提供保障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评估项目设施设备,实现合理共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海事管理机构应加强评估支持平台的建设,优化评估题目,同时,联合航海院校加强评估员队伍建设.
-
-
-
-
韩美玲;
丛琳;
孙家庆
-
-
摘要:
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阐述建设任务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航海院校“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双一流”背景下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及科研素材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建设思路及具体方法.
-
-
-
-
摘要:
2020年7月29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召开的“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和船员身心健康”工作座谈会在江苏召开。我校作为航海院校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来自江苏海事局、上海海事局、山东海事局、浙江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及辖区的航海院校与航运企业,中远海运船员公司、合肥工业大学等共30家单位代表围绕“强化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举措”“深化海船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改革”“船员身心健康感知与干预”等主题开展研讨。
-
-
-
田慧玉;
王其林;
张志宏
-
-
摘要: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交通强国已经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交通强国,航海的发展不可或缺.随着近年来随着航海院校的发展,旧的半军事管理模式不符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等现象逐步显现,并成为制约和困扰各航海类院校深层次发展、内涵建设的一大瓶颈,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备考大证打下自律性的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半军事管理的现状和困境,阐述了航海院校半军事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提出了构建半军事管理模式、航海文化、党员模范建设以及传统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探索军队、党员引导模式与校园航海文化结合新模式,树立学生热爱学习认真备考大证.怎样创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半军事管理模式,推进航海类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
-
-
孙福胜
- 《2010年交通运输类院校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0年
-
摘要:
航海院校以培育高素质航海人才为最终目标,航海人才理应具有丰富的航海文化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航海院校具体实际,探析航海院校航海文化建设,提出建立先进的和特色的海航文化,必将有利于促进航海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我国航海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
-
陈元静
- 《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海洋强国"和"一代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航海人才,航海类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的责任.本文从对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的理解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航海院校教学过程的关系,对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对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在保障航海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
-
-
-
-
-
-
史方敏;
范嘉芳
- 《首届“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在概述STCW78/10公约对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产生较大影响的修改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履约的准备情况,提出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从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与方法五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的措施,以应对公约修改对航海人才培养的影响.
-
-
史方敏;
范嘉芳
- 《首届“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在概述STCW78/10公约对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产生较大影响的修改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履约的准备情况,提出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从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与方法五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的措施,以应对公约修改对航海人才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