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缺血损伤

脑缺血损伤

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26583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文献由9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生、刘敬霞、刘轲等。

脑缺血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26583 占比:99.17%

总计:26806篇

脑缺血损伤—发文趋势图

脑缺血损伤

-研究学者

  • 李建生
  • 刘敬霞
  • 刘轲
  • 张平
  • 梁生旺
  • 熊利泽
  • 王斌
  • 于文涛
  • 刘晓
  • 刘柏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欣; 张培丽; 雷丹; 马东梅; 杨炀; 孟璇
    • 摘要: 目的研究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银杏叶片组,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银杏叶片组灌胃银杏叶片40 mg/kg,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20、10、5 g/kg,假手术组和脑缺血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 mL/kg),1次/d,连续7 d。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夹闭或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脑组织腺苷三磷酸、乳酸、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脑组织乳酸、丙二醛水平显著增加(P<0.01),腺苷三磷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异常改变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 史海燕; 史振国; 张超; 王兆蒙; 葛鹤年; 刘刚
    •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醒脑汤对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神经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闭塞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造模24 h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气化瘀醒脑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益气化瘀醒脑汤(5、10、15 g/kg)灌胃,阳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10 mg/kg),1次/d,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4 h后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比较大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并检测外周血氧化应激损伤指标(SOD、T-AOC、GSH-Px)。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益气化瘀醒脑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梗死灶内细胞和血管坏死、脑组织细胞疏松、形态改变、间质水肿;益气化瘀醒脑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脑组织损伤减轻,细胞稍显疏松,水肿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大量凋亡;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醒脑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MDA含量升高,SOD、T-AOC和GSH-Px活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醒脑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MDA含量显著降低,SOD、T-AOC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气化瘀醒脑汤可显著降低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组织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水平有关。
    • 孙锡萍; 王念龙; 刘天易; 祝明浩
    • 摘要: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紧张素(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川芎龙蛭汤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实验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龙蛭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各10只,造模24 h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川芎龙蛭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的川芎龙蛭汤灌胃,阳性组给予芪蛭通络胶囊,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比较大脑梗死面积,大脑病理形态变化,不同方法测定外周血及脑组织中TNF-α、Ang-1和VEGF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龙蛭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Ang-1和VEGF水平和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龙蛭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Ang-1 VEGF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实验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TNF-α、Ang-1和VEGF水平显著升高,给予川芎龙蛭汤可显著改善脑组织损伤,其机制与降低TNF-α、升高Ang-1和VEGF水平有关。
    • 马富云; 胡霞敏
    • 摘要: 在脑缺血损伤发生过程中,自噬既有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又有加剧损伤的作用,调控自噬成为治疗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的新途径。非编码RNA可从自噬诱导、成核、膜的延伸等过程进行介导,干预自噬,减轻脑缺血损伤。现有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对自噬的调节是通过结合自噬相关蛋白或参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来实现的。关于非编码RNA参与自噬调节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研究,大部分与雷帕霉素靶蛋白相关,其次是参与自噬体形成的相关蛋白即Beclin1、Atg、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等。非编码RNA还可通过其他途径调节自噬从而干预脑缺血损伤。进一步探索非编码RNA对自噬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寻找自噬调节方案,为抗脑缺血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王凯华; 杨鑫勇; 郑光珊; 陈真珍; 覃辉; 黄建民
    • 摘要: 目的:探讨柚皮素对脑缺血小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从线粒体自噬途径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模(MCAO)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原代皮层神经元的糖氧剥夺再灌注模型。动物实验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柚皮素组、抑制剂组、抑制剂+柚皮素组。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柚皮素组、正常+柚皮素组、模型+抑制剂组、柚皮素+抑制剂组。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细胞活力,观察小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内粒体结构和线粒体自噬体分布情况,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TOMM20、COX4I1、P62、LC3、Cyt C表达水平。结果:柚皮素可以降低MCAO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增强神经细胞活力。电镜及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柚皮素可以激活并促进MCAO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结论:柚皮素可以激活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
    • 祝巍; 王立君; 沈文生; 王思思; 李颖; 李雨静; 王静竹; 高燕; 方聪; 赵寒阳; 孙秀红; 孙智勇
    • 摘要: 目的探究全身亚低温联合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CMNCs)移植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认知障碍和能量衰竭的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SD乳鼠330只。随机分为11组,每组30只。空白对照组(A组)、HIBD常温组(B组)、HIBD亚低温持续72 h组(C组)、HIBD亚低温24 h干细胞移植组(D组)、HIBD亚低温48 h干细胞移植组(E组)、HIBD亚低温72 h移植组(F组)、HIBD亚低温24 h后持续3 d移植干细胞(G组)、HIBD 24 h干细胞移植组(H组)、HIBD 48 h干细胞移植组(I组)、HIBD 72 h干细胞移植组(J组)、HIBD 24 h、48 h、72 h干细胞移植组(K组)。乳鼠生长的第10天、第21天和第35天对其进行称重;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乳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超微电镜观察分析乳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鼠脑组织炎症因子和干细胞分化标记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脐带CD24和CD29阳性表达率,荧光显微镜测量线粒体膜电位。结果A、B、C、D、E、F、G、H、I、J、K组乳鼠生长第10天、第21天和第35天体重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乳鼠体重有差异(F=13.285,P=0.000),各组乳鼠第21天与第35天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乳鼠体重变化趋势有差异(F=28.712,P=0.000)。C~F组3种反射(悬崖调转反射、阴性趋地性、步态反射)时间较A组延长(P0.05);C~F组3种反射时间较G~K组延长(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K组乳鼠HIBD模型复制成功后第3天,脑间质水肿,小血管间隙增宽,左侧大脑出现大片坏死,细胞溶解、破坏、消失;皮质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核固缩、崩解,细胞浓染,并见小胶质细胞。第21天,B~K组与A组有差异,B~K组脑组织见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B组可见大的梗塞灶及液化空洞形成。C~K组表现为部分炎症细胞;B组与C~K组比较,脑损伤程度较大。其中G、J、K组脑损伤及炎症程度较C~F、H、I组小。B~K组逃避潜伏期较A组延长(P<0.05),G、J、K组逃避潜伏期较B~F、H组缩短(P<0.05)。B~K组神经元致密区长度较A组变短(P<0.05),厚度较A组变薄(P<0.05),而突触间隙宽度较A组变厚(P<0.05)。C~K组乳鼠神经元致密区长度较B组变长(P<0.05),厚度较B组变厚(P<0.05),突触间隙宽度较B组变薄(P<0.05)。G~J组乳鼠神经元致密区长度较D~F、K组变长(P<0.05),厚度较D~F、K组变厚(P<0.05),突触间隙宽度较D~F、K组变薄(P<0.05)。A、B、C、D、E、F、G、H、I、J、K组乳鼠HIBD模型复制成功后第3天、第8天、第12天的TNF-α、IL-6、Nestin、TUBB、MBP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TNF-α、IL-6、Nestin、TUBB、MBP有差异(F=39.451、19.754、36.957、16.794和16.958,均P=0.000);②各组乳鼠TNF-α、IL-6、Nestin、TUBB、MBP有差异(F=10.719、10.159、43.271、5.947和11.217,P=0.000、0.000、0.000、0.012和0.000);B~K组TNF-α、IL-6在HIBD模型复制成功第3天、第8天和第12天较A组升高(P<0.05),C~K组TNF-α、IL-6较B组降低(P<0.05)。C~K组Nestin、TUBB和MBP较B组升高(P<0.05)。③各组乳鼠TNF-α、IL-6、Nestin、TUBB、MBP变化趋势有差异(F=22.678、25.483、6.597、20.159和20.154,P=0.000、0.000、0.003、0.000和0.000)。A~C组CD24和CD29阳性表达率较E~K组降低(P<0.05),G、I组较H、J、K组CD24和CD29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B~K组线粒体膜电位较A组降低(P<0.05),C~K组线粒体膜电位较B组升高(P<0.05),G~J组线粒体膜电位较C~F组升高(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UCMSCs能改善HIBD乳鼠认知障碍和能量衰竭,对脑神经有保护作用。
    • 王倩; 杨建鑫; 刘贵琴; 李向阳
    • 摘要: 脑缺血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包括能量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Ca 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分泌、自由基生成增多、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藏药性质特殊,且藏药方剂成分复杂、炮制工艺和服用方法独特,使藏药对脑缺血疾病有着巨大的治疗潜力。本文就脑缺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单味藏药和藏药方剂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脑缺血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藏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王倩; 杨建鑫; 刘贵琴; 李向阳
    • 摘要: 脑缺血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包括能量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Ca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分泌、自由基生成增多、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藏药性质特殊,且藏药方剂成分复杂、炮制工艺和服用方法独特,使藏药对脑缺血疾病有着巨大的治疗潜力.本文就脑缺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单味藏药和藏药方剂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脑缺血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藏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俞睿; 祝美珍; 刘倩菁; 向昱臻; 苏萍; 韦亮; 孙诗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清脑益元汤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缺血侧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大组,每大组再分为4个亚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脑益元汤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模型,按术后取材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即1、3、7、14、28 d 5个取材时间点.造模成功后取大鼠缺血侧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同一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UNEL阳性凋亡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Bax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同一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清脑益元汤组阳性凋亡细胞表达降低(P<0.01);Bcl-2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Bax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 清脑益元汤能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Bax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 杨新旺; 尹赛格
    • 摘要: 中风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并造成严峻的社会、经济负担。因其损伤后修复机制的高度复杂性与目前被批准使用药物的极度稀缺,故新型抗中风药物的发现、新的机制解析及新药物靶标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色氨酸羟化酶1(TPH1)参与多种精神和神经行为相关进程,但其对中风的作用未见报道。多肽分子是新药靶点发现与确认的有力工具及重要来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