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客体关系

主客体关系

主客体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3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600篇;相关期刊477种,包括现代哲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思想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研究会2010年年会、首届中国创新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2015年会暨经济新常态·金融法治建设研讨会等;主客体关系的相关文献由78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培英、李德顺、程红兵等。

主客体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8 占比:3.5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600 占比:96.40%

总计:20331篇

主客体关系—发文趋势图

主客体关系

-研究学者

  • 张培英
  • 李德顺
  • 程红兵
  • 项久雨
  • 徐继存
  • 曾志
  • 朱德全
  • 李景源
  • 潘洪建
  • 石书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家鑫
    • 摘要: 随着网络社交成为日常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网络社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态,网络社群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然而,学界尚未充分认识到网络社群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崭新特点及内在矛盾。过去以网络工具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中心说”“受教育者中心说”以及“主体间性说”都难以准确概括当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特征。只有在网络社会论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间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求同存异的基本范式以及说服教育的基本方式。
    • 乔慧
    • 摘要: 大众、观众、受众、大众文化在国外文化研究中所对应的众多名词如the people,mass,the masses,popular,popular culture,mass culture的使用变迁、扬弃变通,代表了不同学派、不同历史阶段对文化产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电影制作方与电影观众主体、客体和主动被动等诸多关系的认识定位与观念立场。新时代的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在有意无意地重构电影生产与消费中的主客体关系,将“大众”“观众”作为主体的研究意识,为电影生产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视角。当拥有了“大众主体”这一观念性立场,电影文化产业这一个原本漂浮的概念就开始真正有了内容和方法。
    • 韦孟雪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体现为人机异质同化、人机双主体互动、人机和谐共生关系。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具有了部分人的属性,在未来人机关系呈现三种可能:人机协调、人机冲突或是人机湮没。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正确把握人机关系,根本在于坚守“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和利益为出发点规定人工智能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引导人机发展的方向和可能,实现人机高度融合、协调发展。
    • 聂冰清
    • 摘要: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凸显,传统单子式的主客体关系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互,亟需一个更具现代性教育特点的理论指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加以重构。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以自媒体网络空间为背景,遵循以人为本、平等共进、自主建构的基本原则,从网络空间是主体交互的共同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交互中的自律主体、教育者是主体交互中的他律主体来探讨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机理。通过解构绝对主导,重塑交往观念;打破教育隔阂,聚焦共同客体;创新课堂教学,加强主体互动这三个方面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重构的路径。
    • 张昭
    • 摘要: 主客体关系是把握整个忠诚教育过程演变的逻辑主线,也是提升忠诚教育效度的关键抓手。根据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忠诚教育过程中其主客体关系的核心应当是建立一种主体间性,但在网络社会思潮、碎片式数据信息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主体间性的建立面临着困境。基于此,有必要从主体间内在矛盾的破解以及主体对客体资源的筛选整合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升忠诚教育效能。
    • 康世磊; 岳邦瑞; 薛立尧
    • 摘要: 人类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实践的内容与方向.风景园林作为空间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践行者,需要合理的世界观指导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景观的不同内涵中均明显地反映着人—景观的二元分离的关系.生态学相互依存、广泛关联的有机整体观可以给予我们以启示,即把景观视为一个过程.
    • 肖祎
    • 摘要: 绘画是人类视觉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一种创造行为。绘画作品的形成显示了建立在主客体关系之上的意识活动过程。从行为的角度来看,绘画首先是一种实践,与其他实践不同的是,它是带有视觉属性的实践。由画家创造的,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能够引导观众去解读和鉴赏作品中的诸多视觉元素,像绘画语言、题材内容、表现效果等,进而使观众得以去感觉画面并获取个体的审美体验。
    • 胡凯云; 严建强
    • 摘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部分博物馆带来了生存危机,也引发博物馆对于自身价值的反思.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议题,一些西方博物馆曾面临过相似困境.20世纪后期的经济危机促使西方博物馆需要阐明自身的作用以获得持续资助,博物馆价值相关的探讨与争论也因此兴起.已有研究围绕价值的认定与分类展开,并形成有利于描述博物馆贡献的价值框架,但是其中尚存在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之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根基式的价值概念阐释作为串联不同价值要素的逻辑基础.在此,引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思维,将博物馆价值视为“博物馆”(价值客体)对“受众”(价值主体)而言的“意义”(价值内容),这就决定了博物馆价值是在机构本身属性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产生.上述价值定义可以作为博物馆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博物馆价值框架的完善和利用提供参考.
    • 佟新远
    • 摘要: 随着新媒体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思政教育主客体关系产生新特点、新变化与新问题.为应对变化并解决问题,使思政育人活动与新媒体环境得到协同与融合发展,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来定位主客体关系,注重信息技术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加强新媒体环境与教学行为的相互融合,以提升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主客体关系的优化.
    • 胡敏中
    • 摘要: 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把传统西方哲学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模式概括为"主客二分",并加以超越,甚至否定、批判和消解.这一学术动向也影响到我国,有学者在否定和批判"主客二分"的同时,隐喻式地否定、批判主客体及其关系,把主客体关系的思维模式等同于"主客二分",认为这种思维模式也一样有片面、静止、僵化和二元对立的特征.其实,主客体关系是多面相的,从而能被建构多维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自然为人立法、人与自然互为立法、人为自然立法、更高形态的人与自然互为立法就展现了主客体力量对比变化的人类历程.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和成果都是对人和世界关系的追寻,所以,人和世界、主体与客体是人类历史和哲学的永恒主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