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1篇、专利文献268590篇;相关期刊628种,包括求实、理论前沿、江海学刊等; 人的主体性的相关文献由106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淑君、韩庆祥、何裕华等。

人的主体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1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268590 占比:99.62%

总计:269611篇

人的主体性—发文趋势图

人的主体性

-研究学者

  • 何淑君
  • 韩庆祥
  • 何裕华
  • 刘铁芳
  • 夏甄陶
  • 孙晓毛
  • 安维复
  • 文喆
  • 肖川
  • 许小主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颖瑜
    • 摘要: 以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的智能革命对人类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利于增强治理协同性,提升决策效率和治理效能,展示出美好的治理前景;另一方面,由于算法权力膨胀、个人价值迷失和人类责任缺位等现象凸显,导致治理中面临人类边缘化风险。因此,重塑人工智能治理中人的主体性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在未来人机共生的治理环境当中,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治理主体之一,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应持包容审慎的态度,设定好人工智能的应用边界,引导技术应用服务于增进人类福祉。同时,从人类自身出发探索将人的主体性带回治理的有效路径,包括加强全球合作,应对治理挑战;完善国家制度,保障人类自治;发展创新型社会单元,开展创造性生产活动;重塑个人责任意识,提升治理能力等。
    • 刘胡敏; 杨康
    • 摘要: 创伤是战争文学研究的热点。英国战争叙事中创伤的表征的流变与哲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的发展相关。在一战前的英国战争文学叙事中,人的主体性和创伤的表征在战争文学中缺位。一战后,随着人们对主体性的关注和哲学研究中主体性的确立,现代意义上的创伤也在文学作品中有了表征,创伤叙事逐渐成为英国战争文学叙事的核心。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解构,英国战争文学开始逐渐通过物叙事来呈现创伤。
    • 武彦; 余丽芳
    • 摘要: 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科技革命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美好和机遇,科技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担忧与焦虑。科技原罪的背后可以窥见人的局限性和弱点。科技是人的科技,离开了人,科技就失去了意义,人是科技发明和应用的主体,科技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人,任由科技毫无限制地发展必将毁灭人类。所以,必须在发展视域下反思科学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重视人的主体性作用,实现科学技术与人的共同发展。
    • 刘亚芳
    • 摘要: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技术的加持下走向了一个更加高效、快速的阶段,而同时技术也在反噬着人类,构成对人公开或隐蔽的宰制,新的异化形式产生。本文分析了罗萨提出的“新异化”中空间异化、物界异化、行动异化、时间异化四个方面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并提出解决措施。
    • 王学成; 任千里
    • 摘要: 算法推荐是目前内容平台最常用的内容分发方式。算法推荐提供千人千面的内容,也经常有学者思考这种内容分发模式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算法推荐的结果实际上是用户自我传播的直接映射。在算法推荐的过程中,算法固然会对用户产生规训,但用户更掌握着控制算法的主动权。即使是普通用户也拥有直接决定算法推荐结果的能力,这反映出算法中人的自我认知。
    • 闫欣彤
    • 摘要: 数字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据向资本的转化,资本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耦合推动着数据资本权力的形成与扩张,对数据资本与数字技术的占有成为掌控社会权力的重要途径。而进行数据生产实践的个体在资本之下,陷入了更加隐匿的剥削机制之中,人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呈现出新型异化方式。因此,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与存在论思想,与当代依旧关系密切。由此出发,正确认识数字时代的时代特质与社会问题,积极扬弃数据资本权力,明确数字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社会的进步与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 张丽莉; 冯小燕
    •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价值逻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在逻辑是人的主体性存在,外在逻辑是教育时空生态的改变.信息技术为教育理论深度发展创造了支持性条件,知识的增长为教育理论增生提供知识源,技术的变革为教育基本理论创新提供催化剂.信息技术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重要表征是师生间关系深化发展和学习者身份多元差异.信息技术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未来可能,要沉思技术与人的关系,重塑教育知识观,厘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联.
    • 胡晓瑞
    •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人的主体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缺失,导致人们之间交往出现异化,人的主体性逐渐变为机器的主体性。科学技术社会下,从人的主体性的困境出发,消解科学技术导致的人的主体性存在的问题,促进科学技术角色的合理归位和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人的主体性的重构。
    • 张丽莉; 冯小燕
    •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价值逻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在逻辑是人的主体性存在,外在逻辑是教育时空生态的改变。信息技术为教育理论深度发展创造了支持性条件,知识的增长为教育理论增生提供知识源,技术的变革为教育基本理论创新提供催化剂。信息技术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重要表征是师生间关系深化发展和学习者身份多元差异。信息技术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未来可能,要沉思技术与人的关系,重塑教育知识观,厘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联。
    • 周围光
    • 摘要: 杨金海教授的《人的存在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思想,厘清了人性和人的本质是什么,阐述了人的存在的主体性和人的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人的价值论确立了人的存在论基础.人的存在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入学发展的重要一步,为寻找现代人类的精神家园做出了重大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