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首届中国创新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首届中国创新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首届中国创新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5-11-07

主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议文集:首届中国创新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7月的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说,科技人员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应通过改善各种机制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该届政府常务会议题21次与科技创新相关,强化了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塑中国发展竞争新优势的决心.在创新能力发展到政府发展规划高度之前,柳冠中先生也曾从企业经营角度深刻剖析过设计创新机制应及早嵌入制造型企业管理当中,并给出了建议[1].那么,高校设计教育又应当如何响应和管理自身的创新机制呢?将教学过程融人项目化管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加强产一学一研合作,推行工作坊专题教育,既发挥了地方优势,又利用了院校的人才、科技资源优势,达到校、企双赢,更在实际中检验了学生的创新转化能力,进而达到三赢。院校可依据自身基础制订出特色开发课程体系、引人企校或国际互访学习等内容,利用课程中开展深层次合作,在教学方法中渗入品牌项目化管理。
  • 摘要:传统的工业设计学科设置、专业发展方向、课程内容等方面必须寻求变革,主动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抓住智能化制造设计趋势,才能培养合格的新时期工业设计人才。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内容,在交叉融合新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内容才能更加契合智能产品设计的要求。根据智慧工厂与智能生产的要求,必须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才能适应物联网与智能制造与设计的需求。
  • 摘要:In the21st century,the revolution of nanotechnology sweeps the world,gradually exert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human life and improving its quality day by day.Subsequently,this program gives a birth to nano-art.Artists are inspired by numerous nanotechnology achievements,creating a series of devices,photography,and related graphic designs.Until now the definition of"Nano Art"is unclear,the public usually regards"using nanotechnology to create art work in nano-scale".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strictly,the art work in this paper does not mean real nano art work,we expect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nanotechnology's concepts and nano-structures to environmental design.Its aim is to expand nano art,which shows designers'understanding to the nano world.
  • 摘要: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型城市在加快建设与合理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数字化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与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以及各领域网络环境的建立,使人类生活又一次面临着信息传播技术前所未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城市轨道交通随着数字化城市的发展也在进行各个方面的改善与突破,其中具有信息传达作用的导向系统更能突显数字化信息发展与传播,传统的图形符号将面临数字化的变革,为方便人们出行提供更加人性化与规范化的信息指示,城市轨道交通导向系统的数字化信息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数字化信息发展重要部分.
  • 摘要:一般视觉传达设计要素,在具体分类中可界定为文字、符号、图案、插图与摄影五大项,任何一种平面之视觉传达均脱离不了此五大项.长期以来,使用语言、文字来传达所有的事物,则亦有其限度,许多事物,仍需借图画来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加深了解其内容.[1]视觉传达重点与冲击力是包装设计的重点之一,有重点的广泛表现才能突出包装的特点,包装视觉要表现设计,若能很快地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一致,则很容易打动消费者的心,进而购买.在包装设计中应用自然元素并不是将图形做简单的机械复制和拼凑,其实它是一种抽象化的符号语言,是尽可能地去满足商品的内涵意义,从而使自然元素与品牌内在理念更为贴合,使包装设计更具精神文化内涵。
  • 摘要: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QQ时代的单纯聊天到人人网时代的趣事分享,从微博时代的新闻资讯、美图趣事到现在微信时代的功能"大杂烩",社交软件的功能变得日趋强大.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变革也剧烈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关系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对亲人间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家庭成员间来往也越来越少,感情逐渐淡化.本文将在对现代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家庭圈社交分享平台,增进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并架构家族族谱体系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家族成员关系,让家庭情感纽带稳固和谐。
  • 摘要:消费社会下,设计形态成为了消费主义的载体,它更多的是顺应与迎合消费意识形态,是为了帮助使用者达到自我认同与群体归属。消费社会由于物质生产丰富,消费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表征,商品二元结构(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的产生是对消费行为和消费目的的一种异化,人们通过对各种意义的消费来确证自身,虽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但设计在此阶段却前所未有地体现了对用户从身到心的关怀,设计的民主在消费社会也带有一种异化的意味。
  • 摘要:食品包装设计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食品包装的时候设计者必须在自己所学的基础上涉猎不同的包装设计,只有看到现下的潮流趋势,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设计不落伍,达到服务于市场的目的.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和行为上的感知进行一系列的整体设计.因此,食品包装设计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设计活动,正在商品市场担任重要的角色.
  • 摘要:设计教育是一种发展教育、应用教育、综合教育.从这三个关系特征来看,是对教育内涵要求极高的教育类型.为什么说是"发展教育",设计的本质是一种"预设",把一种"意义"或者"价值"的要素"置入"设计对象的过程叫作"设计".设计通过生产、加工及传播,就把这种价值的"预设"变为一种"文化现实".各高校能在理性的思考中自觉地控制与把握,把设计一教育放在合理的位置和重视程度上,应当重点发展的是与设计研究、设计基础、设计实验、设计传播与设计师范教育有关的专业,而不是泛泛的、既非职业型又非研究型、既不具备实践优势又不具备思想优势的本科教育。
  • 摘要:鉴于社会现象的指向性特征日益"数据"化,当今因之被指称为"大数据"时代.在这种"大数据"时代的整体社会环境下,中国的设计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很有必要对其发展的历程、趋势和走向加以梳理,并探讨其面临"大数据"时代的指向及应对方式.1阻碍中国设计教育持续发展的症结及引发的思考30多年来,中国高等艺术设计院校一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世界各大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但其中仍存在着阻碍中国设计教育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症结。立足当下,准确认识和掌控设计学科与科技协同创新的进化关系、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进化的关系、学科设置与国家发展进化的关系、教育特色与文化进化的关系、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进化的关系、知识纵横与跨界的进化的关系、教学大纲与社会发展的进化关系、课程设置与价值进化的关系、课程要求与方法的进化关系、教师团队与教学成果转化市场的进化关系、教学标准与价值评判体系的进化关系、教学质量与学科整合进化的关系等等,乃是构建当代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的必然趋势。
  • 摘要:不管是顺势而为,还是被动应对,了解时代语境和新的学科理念,都是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的基础,否则会出现理念口号化,行动形式化的现象。江南大学近年的设计教育改革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机会。同时,设计学院的教育改革离不开江南大学轻工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背景的影响,也离不开设计学院五十余年来几代设计教育前辈为学院已经打好的基础的支撑。由于各个学科所处的大学定位和层次的不同,行业和区域特点的差异,各个学校应当审时度势,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路线去探索各自的设计教育改革。
  •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计界有识之士一直在围绕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探讨如何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认识设计教育的系统性、应用性、规律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学科理念与方向,设置专业及规模,多学科协同推进创新,以实现建设中国特色设计教育体系的追求.在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5年之际,有必要研究其发展路径。从院校的整体性构成而言,环境氛围的营造、倡导和启迪,教学内容的系统提升和推进,有限的课堂和无限的路径等,是院校内涵建设的实质性内容。在每块内容的建设中可找到多种发展路径。“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云平台具备了最丰富、最便捷、最灵活、最生动的资源和工具保障,提供了新的承载平台和结构模式,对教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多向和多途径的通道,为启迪和引导式教学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和工具,为教育、为专业跨界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发展路径。
  • 摘要:To promote a better public living environment,a public design team was founded in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PolyU)in2002.One of the key missions and objectives of the team was to promote inclusive innov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a wider spectrum of city users,e.g.,older persons,young children,newly arrived residents,visually impaired people,wheelchair users.In2007,the first Public Design Lab in the world was founded in the University to promote mor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design collaborations.Participatory design and community involving have been highly advocated and implemented also.
  • 摘要:Project introduction The LeNSin project aims 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intercultural cross-fertiliza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by consolidating and empowering a global network called the Learning Network on Sustainability.This network is composed of6existing,functioning regional networks:LeNS_Brasil,LeNS_Mexico;LeNS_South Africa,LeNS_China,LeNS_India and LeNS_Europe.The project stresse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DfS)focused on Sustainable Product-Service Systems(S.PSS)and Distributed Economies(DE),both known as promising models to coup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social equity/cohesion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 摘要:The wetland,praised as the kidney of the earth,offering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benefit,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systems on the Earth together with the sea and forest[1].Urban wetland park is generally park that provide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Besides,its main functions are offer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natural and wild delight and also relaxation[2].The essence of urban wetland park is using the existing or degenerating wetland in or around city to renew or rebuild the wetland eco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feature,nature and ecology.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tland has been a hot topic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se years.And there has been an upsurge of constructing urban wetland park in China.However,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homogenization of landscape and the absent of culture also appear.How to build the urban wetland park scientifically?It is of huge significance to fuse local landscape in the design of urban wetland park.
  •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你不能用事物最初被创造时的那个逻辑来试图解决问题".因此,本人热衷于创新并将创造性工作主要聚焦于创造有影响力的新事物.在创业的20多年时间里致力于革新做事方法,确立了"设计和建筑的服务架构"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许多项目中.探讨了服务创新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不管是学校还是医院这类以服务为导向的建筑物,都可以自由地去使用网格法的思维方式。总之,第一,建筑会成为一种服务平台;第二,服务的创新会使服务更加智能;第三,“城市作为一种服务”的概念将应用于更多公共服务领域。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然而,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规划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等一系列矛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安全风险不断加大.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处理好各种矛盾问题,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视觉导识体系,保持城市的安全、稳定与繁荣,成为城市规划领域日益重要的考虑因素.选择国内某特大城市特定公共空间进行试点实验,对视觉导识系统在公共安全管理预警体系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进行实证评价。力图建构特大城市视觉导识和公共安全预警标识系统数据化、模块化、专有化和标准化体系,为政府部门“顶层设计”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摘要:可持续设计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主导而产生的设计方式.目前,设计界已广泛认同"可持续设计"这一理念,同时也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除了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设计还会在思想、意识等方面影响着主体,而主体又基于这些思想,指导着活动,从而影响环境。所以说,对于可持续设计而言,除了使用功能,还要有更深层的对主体的引导,才能更深远地长久地改变环境。只有这样的循环过程,每一个过程都符合可持续设计的要求和标准,才是真正全面的可持续设计。
  • 摘要: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交通工具发展更为多元化的同时也应该保证交通工具的优化和使用舒适性.日本作为地铁交通较发达的国家,由强大合理、设计精准、清晰明了的导视系统支撑着.它是在惨痛建设的经验中不断发展,才探索出建设完善的导视系统可起到"以一顶百"的作用,由此可见导视系统的重要性.人们时常会通过自己的感官系统来判断自己所需的正确信息.导视系统的不完善往往会导致生活中出现乘客找不到路、乘坐反方向、部分车厢的严重堵塞与明显空缺等现象.为了加强对整个地铁每节车厢客流量的监控与及时有效提示,本文将探究导视分流系统的智能创新设计,从而实现地铁的绿色运行并增强其灵活性.智能导视分流系统不仅仅可以运用在地铁中,还可以深人各个人流量较多的公共空间,使得类似的创新系统扩大发展,让更多的群众体验到智能系统带来的优势。同时这也预示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将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利益。
  • 摘要:面向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是互联网时代设计发展的新型模式."互联网+"以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先进设计方法为指导,空前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推进了社会进步.中国现阶段正在处于产业与设计升级转型的重要时期,创新设计成为互联网时代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新动力,正在形成万众创新的态势.本文以此为背景,以国内小米公司为例.探讨了创新设计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路径。小米创新设计路径是以用户为主体的设计模式。作为国内成功的新创企业,该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生态环境,在探索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甚有借鉴意义。互联网时代,设计师更要理解用户的需求,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目标,融入用户价值、服务创新、互联网思维、跨界设计,努力推进产业与设计的转型升级。
  • 摘要: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当下流行的热词.努力探索适于当下创意经济发展模式,将“设计、创意、思维”融入创意经济产业链活动中,即设计、设计思维、设计管理与制造、服务、文化资源、经济资本、媒介等融合,逐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演进。借助高新技术、互联网手段,打造创意经济产业链、信息流,将现代资本(文化、经济等)、创意、设计、产品与市场相融合,优化现有工业产业格局,将创意经济的内在原子力发挥到最大,产生出高效的、科学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笔者认为着重发展以设计为主导的系统性思维的创意经济产业链,与当下设计发展与产业经济融合是相适应的。
  • 摘要:陶瓷,作为我们国家的艺术和文化史上的独特发明,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展开当代的陶瓷艺术创作与探讨是极其必要的,如何让古老的陶瓷去表现当代的情感、精神和观念?这种思考和探索也将有利于拓宽当代陶瓷的表达领域,促使陶瓷由一种传统媒介向当代媒介转化,为我国当代陶瓷的发展开辟新思路,对我国的当代陶瓷创作给予借鉴。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的陶瓷产品设计开发,也是需要相应的载体、产品、平台、体验等链条去进行策划。比如陶瓷的创作基地就是载体,陶瓷作品就是产品,物流、商贸渠道等产业链条就是平台,艺术展览等文化项目就是体验,整个链条的相互结合才能让陶瓷产品更多地被大家熟悉,形成文化资源的有机生物链,进而激活文化生态体系,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这也是陶瓷设计在当今的发展契机所在。
  • 摘要:设计源于需求.一定意义上社会需求的满足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作为一种具有本质力量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行为,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使命总归是要通过实现某种社会生产力才能得以完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形成了本课题对社会实现的追求与努力.自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分工的加剧,设计"造物"的社会功用愈加显现;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设计的现实追求逐步转向更趋广泛的社会生态领域,新的问题也随即产生.从设计生态化的社会实现研究的角度开展设计的社会生态学研究,将以设计生态化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生态为出发点,对影响设计存在本身的各种生态问题展开深入的社会性反思。基于节约型社会的视角,结合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整体实际,系统论证设计社会生态学的运行机理,积极探索中国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课题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在现代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人的需求也随之复杂多样.家电特别是冰箱类大型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如若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就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被淘汰.现代社会的物质已经极大的丰富,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已经上升到情感层面,希望产品在功能完备的同时能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采集冰箱生产企业的生产制造数据和市场实际调研数据,并将两方面大数据进行贯穿匹配及可视化分析,有助于生产制造企业的设计部门设计出最优方案,以及产生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的设计细节或微功能.
  • 摘要:本文对汽车产品工业设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主要设计开发方法存在的缺陷。以企业为主导的汽车设计虽然专业性高,但缺乏创新氛围;而设计竞赛和第三方众包平台下的汽车设计想象力有余,但缺乏专业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自营众包平台的开发方法。该方法在创新性、专业性和用户参与流量上具有综合性优势,具备开放式的全员参与人口和专业化的运营机制。有助于提升汽车产品的工业设计水平和创新价值,值得汽车企业和汽车研究机构在建立设计开放平台中参考。
  • 摘要:2012年11月,易观国际首席执行官于扬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现在,各个传统行业都在寻找与互联网的结合,"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创新理念."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跨界融合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跨界意味着变革、开放、重塑与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自诞生之日一直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近几年,很多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已经抛开电视等传统媒体,转战到互联网等新媒体上,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岌岌可危.而实际上,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改变传统的媒介形态,"互联网+"之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其说是一种挑战,不如说是一种机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一个长期互补共存的过程。当前我国的国情与传统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使其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首先,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和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使传统媒体仍然拥有巨大的用户群。其次,传统媒体的专业性能够为用户提供大量质优精细的产品内容,这显然是现阶段依托电视内容的新媒体无法做到的。最后,传统媒体能够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意味着用户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使用,对于很多思维反应慢、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的中老年用户来说增加了学习的成本。但是,尽管传统媒体优势重重,其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利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媒体业是大势所向,传统媒体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开拓新的传播渠道,维系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富自身。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才是共赢。
  •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信息已成了当今企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正值"互联网+"时代之际,汽车交通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不断融合,汽车交通不断信息化、智能化.目前汽车交通行业正进入大数据时代,通过车联网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车辆运行状态分析、驾驶意图分析和交通状态分析的智能控制系统基站及监控平台,可以高效提升车辆监管、汽车性能监测和诊断、交通指挥、车辆调度管理的能力,进而提高交通效率、行车安全,降低交通管理和运营成本.本文在车联网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智能控制车路协同系统的方案,该系统可以实时感知周围交通环境和交通状况,传输并处理车、路及智能监控管理中心间的数据,为驾驶者提供智能的交通服务。车路协同系统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行车安全、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对该系统的研究分析还处在初期,系统所涉及的知识及技术还需更深入地研究,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剂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路协同系统领域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完善。
  • 摘要:在节约型社会发展需求被高度重视的当今社会,极简主义设计风格被普遍接受,但其所带来的商品无品牌化却成为抄袭和山寨的"捷径".如何在极简中实现产品设计特色,已成为当今"中国创造"所应关注的重点.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品设计趋势又会面临简约化下的新考验。在产品设计提升品牌个性的道路上,国外著名品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效的方式方法,笔者只从平面化新思维入手,讲述一些可运用于产品设计以塑造产品品牌个性的思维手段。
  • 摘要:书籍,狭义上讲是指带有文字和图片的纸张集合,广义上讲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下,书籍内容的载体由纸质载体向电子屏幕转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阅读需求,迎合市场的需要,电子书籍的设计日益重要.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内涵,其文化性和书籍有着浑然天成的契合点.目前,电子书籍的市场存在着重技术、轻设计,设计缺乏文化性的特点.书籍设计课程要增加将剪纸元素融入电子书籍设计内容,培养学生将剪纸融入电子书籍设计的能力,从而提升电子书籍设计的文化内涵,优化书籍设计课程改革.创意是电子书籍设计的核心,需要利用创意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目前,书籍设计课程教学中,有一部分高校依旧以传统书籍的内容教学,另一部分高校在进行电子书籍设计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多地强调Flash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学生具备了图片美化、音频插入的技能。但是,缺乏对于电子书籍的整体视觉效果的把握,整体视觉元素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的整体设计,内容较零散。
  •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下人已经历经工业革命与信息革命,来到数据革命时代.在这个以云技术作为生产工具,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其生产方式的改变,促成当下人的价值观念与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最终引起品牌设计发展趋势的转变.O2O模式正是当下数据时代中最为热门的一种新型营销架构.这种全新架构给未来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架构,即"线上运营+线下运营"并且与"用户数据"高度结合的模式,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体验.基于这种全新模式,品牌设计在这样的商业大环境下,也定将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探索与发展阶段.基于020模式下的品牌设计应该注重品牌创新与用户体验。品牌设计师需要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进行品牌的服务设计,抛弃单纯的以设计产品作为目标的理念,将用户作为品牌创新的核心对象,本着用户价值最大化的设计目标推动品牌设计的不断发展。
  • 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纷纷谋求转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行业必然经历思维的转变.相对应的室内设计教学也应当融入更多互联网思维及结合未来的趋势做出调整.中国的设计行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学习逐渐走向这样一种新的认知形态:design=solve problem+make sense+create value+a way of thinking.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设计有着不同的定义与范畴.如果不能给所教授的设计学科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定义,那么就不能组织出合理有效及跟随时代发展的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在设计教学策略制定中更应该被重视的。设计思维与方法的教授应该重于设计知识的灌输。在设计教学中启发与解放学生的想象力。③课程体系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跨界的学习与完整知识结构的建立。设计教学中应该更加围绕市场及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摘要:数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是新媒体时代对于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可视呈现.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可以转化为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进入"世界图像时代",多媒体融合下的信息可视化展示在满足大众的传播需求下,帮助普通民众轻松读取自己所需信息,并对当下社会形成认知,更进而借助多种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推动社会创新.无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团体,我们建立的是分享数据的机制,通过创作数字化的信息界面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去观察、感受、触摸城市。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作为推动大数据时代社会创新的助力,是政府、社会组织团体及公民个人之间对话的界面,此时,数据信息传达的效能、传播的力量将成为信息可视化的首要任务,而非炫目的图形。
  • 摘要:传统工业设计正在悄然发生“转型”,这将使得设计在更多领域发生作用。现代工业设计有三个特征:一是“服务设计”,这是商业或者社会转向系统竞争时代的产物,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需求”的本质的;二是“交互设计”,伴随着一个世界转变为二个世界的进程,虚拟与现实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沟通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语言体系,交互设计充当了上述三个领域沟通的翻译,即传“达”的作用;三是“社会创新”,设计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于对当今已异化了的世界“文明”的修正,伴随着欲望的膨胀和无节制的消费,引导可持续的观念更成为设计师的责任,而不仅是商业的附庸。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设计是以人类总体文明对工业文化、商业文化和资本文化的修正,也是平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欲望的杠杆。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设计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谐调的催化剂!设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服务引导人类去创造公平、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 摘要:设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构建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到驾驶的汽车,再到观赏的电影都离不开设计。总而言之,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想象、设计和创造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整个设计进程不再是关乎于造型,而是针对行为的一种设计构想,如大量的关于儿童、老人行为的设计,车载wife,智能机器人、智能化多功能的便携产品等。行为设计不是简简单单的风格设计,在未来,物与物之间充满了关联。IOT的这种形态,在设计创新思维的定位中有很重要的作用,IOT会创造出一些新的行业。传统行业要么改变,要么消亡。而中国创造则是一个年轻的有活力的力量,将是世界创造非常有竞争力的领导者。
  • 摘要:通过对社会转型中手工艺文化产品设计的发展优势分析后,我们发现社会需求侧重点发生了改变,从对物质需求的追求和从文化同化危机中转变为注重精神需求和建立多样文化。面对如今新的消费需求以及新的消费人群,产品的质量、品牌溢价已经不再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动因,那些具有新的消费模式与满足多样性需求的、具有创新设计的产品才能在当代发展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在对手工艺文化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工艺性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对现代工艺设计看法的变化。
  • 摘要:动漫衍生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文化产品,它能与众多行业融合,衍生出不同的产品,这种能够在多领域中不断衍生的产品,目前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成几何倍快速增长,以至于让人们还来不及对它的出现去做出准确的判断,它已理所当然地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中.当对它进行理性的思考时才发现,动漫衍生产品从一开始设计就应准确掌握可持续设计的"度"."度"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引发出许多关联产业间的矛盾和问题.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动漫衍生产品应该依赖什么而出现,又因为什么而生存,它会给未来发展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可持续设计的概念. 动漫衍生产品几乎涵盖了可持续概念的全部内容,能否准确把握好文化传承视野下,动漫衍生产品可持续设计的“度”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度”是动漫衍生产品可持续设计的原则和规范,也是动漫产业发展的规律。背离“度”,必然会引起不良的后果。本文中,以“度”为基准点,找出可持续设计在人性化、品牌、产业链和产品设计深度上要把握的尺度。
  • 摘要:设计是给人带来愉悦和欢乐的东西,设计时而让作为作者的痛苦,而更多时候,它是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我们的创作,更多的是希望将带有本身思考的美丽事物与别人分享,也许我的想法还很单纯,但是我想,真的还很年轻,流年经过这最美好的年华,我不想过早地染上社会世俗的尘埃,趁还年轻,尽情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谁说尽善尽美的设计一定是充满生机的呢.我选择了VI(Visual Identity)设计,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民国的建筑,融合了不少欧美建筑的元素,却又省略了不少繁复的装饰和花纹,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只属于民国的风格。
  • 摘要:龙山黑陶装饰花纹设计与运用有着两方面的研究价值:其一,能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展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而不局限于一味地模仿和抄袭西方的设计理念.其二,填补龙山装饰花纹艺术的商业与文化价值,将装饰花纹用于设计中,能更好地提升其品牌形象.而现阶段还未有人系统化研究龙山装饰花纹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因此对于包装设计方向来说,龙山装饰花纹的包装设计与运用有着极大的完善空间.
  • 摘要:石库门是上海有特色的建筑之一.20世纪10年代以后,新式石库门逐渐取代老式石库门,新式石库门在建筑风格上是西方化了.新式石库门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受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新式石库门门楣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这些花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石库门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此次设计选择新式石库门门楣纹样中的常见纹样.通过变形运用在包装设计中.包装设计不但要考虑到实用性,并且需要考虑美观性。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应该设计不同的包装设计。好的包装设计可以提升整个产品价值。将上海元素与经典国货结合是一种品牌推广,也是一种上海文化的传扬。
  •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logo与其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最新的设计元素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举例法、观察法、行为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举例法:以2015年最流行的logo元素为参照物,列举成功的标志范例。观察法:以身边的人的爱好趋向为出发点,经行风格分析。行为研究法:以元素设计分类为研究课题,对整体图标设计经行深入研究。比较分析法: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应用标志做整理比较分析。基于现代文化科技信息技术的迅速传播发展,设计者们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逐渐开始突破传统的外部形状、色彩运用以及视觉元素与其他设计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大胆创新,由此不断产生新的设计发展趋势。川对这些优秀的设计整理归纳可知,大部分logo的设计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象性手法;表征性手法;借喻性手法;标识性手法;卡通画手法;几何构成手法;渐变推移手法。但无论是哪种手法,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一种元素与理念的结合产物。标志设计其实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涵盖的意义与作用极为广泛。
  • 摘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景观建设始终缺乏理论体系的指导,在追随西方的脚步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由于传统文明和当代文化在思维形态、社会形态及表达语境上相去甚远,致使中国在传统文明的承继上出现了诸多障碍.中国古典园林在当代社会全球语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无所适从,各种形式怪异和理念匮乏的新建景观更是打着后现代主义的旗号肆意蔓延.尽管后现代主义、地域文脉主义、低碳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多次被提出并试图探讨中国当代景观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新中式"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思想理论的指导在其确切的定义和设计方法论上尚未达成共识.在当代语境下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的优秀传统、建构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正是中国未来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本文从解构主义视角解读中国古典园林,探讨传统的造园之“道”在当代语境中的衍生内涵,不仅对于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景观理论思想体系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于探索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新中式”景观开辟了新的实践途径。
  • 摘要:装饰艺术的概念,字面解释:装点、修饰之意.包括对人的自身生活环境、使用器物的装饰.庆典、娱乐、纪念等活动有关的装饰行为.装饰性、适应性、工艺性是其重要特征.它是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的手法.它必须与所装饰的客体有机地结合,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以便丰富艺术形象,扩大艺术表现力,加强审美效果,并提高其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装饰艺术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在过去,叫它工艺美术,应用在花布、陶瓷、家具、玉器、首饰等,它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改变装饰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的生活,服饰,家居,身份地位等都有不同的诠释,现在的人们开始研究它、学习它,让它从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中解放出来.如装饰绘画,还有现在的时髦语言"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它仍然装饰艺术的漫延和渗透.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历经七八千年的磨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它们是各个时期原创图案的延续,生生不息、丰富新颖、风格迥异、别具特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曾诞生过新的图案语言,顺应了新工艺的特殊要求。彩陶上的图案是用毛笔画就的几何形,拙朴单纯;青铜器图案是用纵向线和横向线主创的婆餐纹、夔凤纹、夔龙纹等,肃穆神秘;漆器图案的弹性曲线,画像砖图案的粗放线条,瓦当图案的影形造型,敦煌图案的神秘洒脱,这些原创语言奠定了中国图案语言的基础。它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平面性。
  •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都在逐渐被满足,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产品的"物化"以及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得最前沿的信息,虚拟社区可以帮助你做任何的事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却使人情关系变得冷漠,人的主体价值观被忽略.在高强度的工作与压力之下,人们必须要寻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便是温馨以及富有情感的产品以及生活空间.情感可以给产品带来高附加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情感化设计也是当代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像菲利普斯塔克和著名的阿莱西公司,都是从情感着手用创新设计为人们带来便利。情感化设计也是不能被忽视的潮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趋向于用情感来表达产品而不是功能。
  • 摘要: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原始人以记事的简单图画开始,经过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了一种兼具音、形、意、韵的独特文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为进行汉字设计提供灵感和设计依据.需要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理性地看待汉字设计历史的发展,发掘汉字设计过程中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的关系,丰富汉字美学研究内涵,扩大汉字艺术表现范围,传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设计者思维的立足点不同,汉字设计方法也略有区分,图形化汉字的设计主要是在结构和图形上进行不断的演变,根据我的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总结出五种方法,分别是形象法、几何概括法、笔画法、同构法和中英并置法。
  • 摘要:风格作为一个艺术概念,最初产生于美学领域.学者们使用这个概念区分不同的艺术形式或者同一艺术形式不同作品的差别.它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它是通过艺术品展现出的更加稳定、更为深刻、更能折射出本质的一种特点.笔者认为,应深人探究风格认知和造型评价之间的关系,构建消费者产品风格认知、设计师产品风格认知与产品造型特征的映射库,将产品风格描述直观化、元素化,搭建消费者和设计师关于产品风格的直接、客观的沟通平台;同时,构建基于风格匹配的产品造型评价方法,为产品评价提供定量、客观的评价依据。
  • 摘要:自行车是运动休闲活动的最佳代步工具之一,随着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自行车运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既健康又环保,全民皆可参与,运动型自行车的市场前景广阔.运动自行车大体分为山地车、公路车、休闲车三种类型.骑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需要选购心仪的车型.因此运动型自行车的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购买者的实际需要,还要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通过形态美学上的设计,在易用性、安全性、美观性、便捷性等方面应予以充分探究论证,体现机械艺术性上的结构美感.本文以公路车为例,从机械美学的角度,将自行车结构设计与造型、尺度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 摘要: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产品在改善生活环境上具有极大的潜力,连接互联网的设备,通过本身携带的各种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可以通过云端和手机端进行处理和控制.这些设备所获取的数据成为人们进行控制操作的信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的脚本语言实现自动控制.然而,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智能设备在智慧型的家居系统中,相互之间却并不能进行信息的交换,其控制端也需要安装不同的应用程序来进行管理和控制.从电子产品到数字化的智能产品,再到智慧型产品,这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这些设备,使人接入互联网,迈入数字虚拟世界;使产品和环境介入互联网,构建起人-物-环境协同的虚拟空间.将这个过程中的数据得到有效处理,并为人类所用.在智慧型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用新的策略、框架和方法模型,来帮助设计师从系统整体设计的角度进行把握。
  • 摘要:Culture can be defined as a system of meaning that a group of people share;it is a kind of emotion,some ways[1].Over the last few years,culture context has been an essential and indispensable design resource for it can spark user's particular emotions.Although designers realize its unimaginable power on social innovation as Tim Brown(2009)explains[2],they fail to have access to the approach to consciously integrate it with technology design.
  • 摘要:服务的存在由来已久,从早晨起床、吃早餐、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到下班休息的整个过程都以服务为支撑展开,服务设计产生于社会经济以知识产业为重心的背景下,顺应了产品设计由"物"向"用户"为中心的转移.目前,服务设计已在公共服务部门、教育、医疗、互联网等领域广泛开展,并深人生活设计的方方面面.服务设计被运用到不同领域,发展出多样的服务设计应用方向。目前,服务设计已在公共服务部门、教育、医疗、互联网等领域广泛开展,并深入生活设计的方方面面,借助用户行为研究和交互模式,服务设计给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用户带来更优体验和其他价值。服务设计以新理念融入复杂社会系统,为社会、经济、环境危机提供解决策略,从整体协调人-环境-人际间关系,这是对现代设计危机最好的反思。
  • 摘要:近年来,通用设计的理念随着设计师们的不断推广而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线,是为更多人的利益而存在的设计.通用设计的目标包涵了改善残疾人生活状态以及应对因其障碍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在中国,对于残疾人的定义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定义一致,即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为残疾人.中国依据五类残疾标准分类,即:肢体、视力、听力、智力以及精神病患者五类.本文提出将通用设计的理念融合到轻度认知障碍儿童的康复辅具设计中的观点,旨在用设计更好地服务于认知障碍儿童。在辅具设计中,更好的帮助提高认知障碍儿童的智力发育,让认知障碍儿童在未来能与健康儿童一样融入社会,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 摘要:现代旅游的信息化,就是利用网络新技术,借助便携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旅行计划,就是所谓“智慧旅游”。简而言之,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人触摸时代。这样一来,导识设计的功能除了指明道路的作用,还能回应人们的需求,帮助人们通过这套系统对一个特定的城市区域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人(用户),未来的交互式旅游导识设计必将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交互式旅游导识设计将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交叉,构筑出与人们旅行活动无缝连接的未来旅游导识设计的美好愿景。好的旅游导识设计,为人们带来美妙的旅行体验,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是旅游新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
  • 摘要:展示设计中,最终目的是营造一个"场所",而这种"场所"是在空间中进行的,因此空间设计是展示设计的主角[1].如今,世界各地的展馆建设也在不断增加.展厅设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在不断地发展.形态组合是展厅设计的基础,需要设计者更加深层次的解读空间设计,通过对空间形态的把握,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争取为以后展厅设计探索出一条新的路.本文只是从什么是形态组合、形态组合的语言、形态组合的实际运用,这几方面去论述空间形态在展厅中的应用。当然,实际的形态组合在展厅中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对形态组合方法的认识要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探索与发现。
  • 摘要:对于中国现当代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的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中,大量儿童由于缺乏与其心理、生理年龄相对应的语言沟通、游戏玩伴、心灵伴侣,从而易形成孤独和失落的心理感受,然而设计师可以通过交互玩具的外观、声效、表情和视觉影像等媒介的设计使其与孩子们的沟通达到最佳的效果,满足孩子们不同心理年龄的情感需求,最终促使儿童的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儿童玩具,从儿童的游戏行为为角度对玩具设计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玩具与儿童之间的交互关系。在设计师进行玩具设计时应注意玩具的特性:开放性、思维参与性、玩伴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等,为玩具注入情感,让玩具能更好地和儿童产生互动关系。我们需要设计符合儿童心理和游戏行为特征,以及满足孩童自身的需求去开发新产品,创造新的娱乐方式。
  • 摘要:艺术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是不可分离的社会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人机交互被广泛用于生活中,艺术设计作品也不例外,与人的互动性更强.壁画在如今不只是一个文化载体,而是以多种形式和面貌追随着时代的脚步.本文重在探讨当今壁画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公众的交互性.壁画是艺术作品与墙壁结合进行装饰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用绘画,雕塑以及其他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建筑物的内外墙面上进行制作.壁画形式在原始时期开始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具有建筑物装饰与美化功能,又具有引导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感知的功能,对公众有着无形的影响力.
  • 摘要:纵观如今具有本地化校园个性和共性并存的高校手机应用程序仍然是缺乏系统的、统一的设计,对于本校用户群体的需求,本校校园信息架构的分析仍是单一的,较少考虑用户需求的差异性。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应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在信息视觉的指导下,构建增加用户猫性的信息架构设计和满足用户信息视觉逻辑的界面设计,成为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 摘要: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开发中.如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时间,个人娱乐产品及互动游戏设备应运而生,且种类繁多,并逐渐走向成熟和个性化.智能互动娱乐平台以触控技术为基点,通过简化人机交互的过程带来新的视觉、触觉、听觉、感官等方面的体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技术的变革对生活的影响.目前有专门机构对国内互动娱乐业态进行了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互动娱乐游戏桌可应用于商业娱乐、餐饮服务、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能办公等领域,根据客户需要,个性化设计软件程序,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既是桌子,又是一件性能卓越的电子产品,一举多得.其造型应遵循设计基本原则:功能性、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等,其尺度设计、材料应用、色彩搭配也要与环境相适应,以丰富用户体验.而采用的技术需以高性能、低成本、高效益为目的,优选智能触控技术,应用电容式触摸屏均可提升产品品质.
  •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大幅度增加,各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和养老产品不断被推出。在居家养老模式下,怎样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怎样让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保障,是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智能家居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通过对老年人住宅及家居产品的重新设计,以物联网技术、人机交互等各种技术为载体,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日常居家养老的需求,使他们能够真正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 摘要:所有的产品都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随着社会化进程的转变,医疗行业作为服务窗口,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转变、医疗发展的需要,都促使当前的医疗行业除了在追求技术与设备的创新与提高,更应关注医护人员情感需求、医疗设备的交互体验、医院系统的合理安排、患者之间的和谐沟通,从而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完备医疗系统.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充分顾及患者、医疗工作者的需求,重新梳理输液流程,不仅从理性方面改善输液监控系统,改良输液设备,减少输液重复流程,提高输液效率。更从感性的一面出发,深人理解与体会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心理方面。使患者在输液的时候不因烦琐的输液程序而困惑,能够感受到产品智能呵护患者的一面。
  • 摘要:用户体验设计的本质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服务于用户,补给于用户,用户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如何理解他们的需求,达成他们的目的,这些都需要去考虑,并给予用户理解和包容,也只有这样,最终的产品设计才具备"人性化"的要求.在产品设计领域,为了了解用户的需求,"情节设计"承担起了讲故事的角色.这里的讲故事不是为了情节的好玩吸引眼球,而是为了发现用户将会遇到的状况,解决其中的问题.以叙述的方式描述任务,将任务"情节化",从中发掘用户的需要.也就是说,讲故事成了人们解释自己做什么,或者怎么做的最自然的方式,它便于当事人理解.本文主要通过故事的定义、故事的构成要素、故事的作用和故事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故事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人类阅读的文明从史前文化时期就被匆匆前行的历史记录下来,从"结绳记事"到"无字碑书",再到"活字印刷"以及电子阅读载体为特征的新一代电子媒介,每一代阅读载体的形式发展无不记录了其特征的变化.从主体的阅读方式,到客体的显现形式,两者作为阅读行为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针对主客体关系的讨论在哲学中早已有之,主体与客体也并非孤立,关于阅读行文中两个重要部分的讨论,正是借助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架起了一座探讨的"桥梁",界定了阅读行为中主体与客体,并对阅读载体设计上的"主客体之变"展开研究.
  • 摘要:人们对某一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其使用价值,而是越发重视产品的附加价值-情感、美学、个性化价值等.从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来看,人性化设计备受关注,关怀性的产品更容易吸引和打动消费者.例如一款获得红点奖的老人拐杖设计,它结合了拾硬币的功能,解决了老人不方便蹲下拾硬币等薄物这一问题.关怀性的设计往往体现于生活中的小方面,让人们在不经意间眼前一亮,给人或者动物提供温暖和方便.
  • 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新定义,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发展的同时,城市也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战略被提出,将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同时将更多新技术用于构成城市的核心系统中,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促进更广泛的参与.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精益式用户体验创新设计方式,以协同工作空间和协同模式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以“协同实验室”为抓手构建创新设计平台型的“智慧校园”。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整合创新设计团队、科研基地、管理部门、企业以及各类其他资源等多方参与,协同创新。达到促进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国度研究与交流的目的,展示新成就,使交流碰撞出创新火花。
  • 摘要:可识别性,是指具体在某一地区内,由于方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具有可识别性的事物可以使其自身从周围环境中被区分出来的,并能表明自身特征和价值的性质。在城市空间中这种关系往往诞生于人类物质与社会存在之间产生区分的时候。城市空间的识别性是这个城市中的人感知到的精神内涵区别于其他的城市特征,是这个城市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用现有的物质和精神内涵创造的一种场所和非场所成果的集合体。但如今的城市空间正在经历着重重的危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化对地域特色文化的冲击。
  • 摘要: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是中国园林界层次最高的国际性盛会,每两年举办一届.2015年9月25日,武汉园博园正式对游客开放,展会将持续至2016年5月.武汉园博会园区建设的主题是"生态园博,绿色生活",坚持"变废地为宝地,变分割为融合"的理念,创造天地人和、生态回归的奇迹.旨在扩大国内外园林绿化行业交流与合作,展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传播园林文化和生态环保理念,引导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设计师在构筑园林小品和局部细节上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体现出时代气息。除了在景观细节设计上的巧思,园区还展示了许多新雕塑来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
  • 摘要:在设计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设计师不断完善设计的同时也是设计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这其中不但包括有出色的设计方法、巧妙的构思、高品位的追求,作为设计师的表达能力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因为这是设计师同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如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如何能够让别人快速而准确的理解自己的想法,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纯依靠语言往往过于抽象,这需要大量的图面表述能力:包括设计书写、设计草图、结构爆炸图等。设计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良好的图面表达能力才能够胜任设计工作,这同时也是设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
  • 摘要: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创新,是当代文化建构的重要体现,认识和把握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趋势,同时也需要教育的革新、推动与指导.艺术与科学综合美育模式建构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改革和完善创新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艺术与科学综合美育模式研究有其学术价值与实际价值.对于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传统模式显现的问题,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在教育阶段的介入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建构艺术与科学综合美育模式、艺术与科学共组的课程体系,艺术思维与意志的开发、培养与引导,科学美学理论的引入及科学、美学、教育结合的探索都将在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教育中起到推动作用,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时代转型、当代美育发展注人新思路与新活力。
  • 摘要: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的灵魂是创意,创意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大学教育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单纯的模仿者,而是要将他们培养成适应时代的创新者。创新需要有创意思维的能力,创意并无公式可循,与创意有关的方法都是灵活而变化的,但这不代表创意思维是没有依据和线索的,它依然存在着自身的逻辑。基于此,老师急需更新教学理念,注意教学的多元化和多角度,发展出一种符合学生情感规律,遵循学生心理个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 摘要: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设计体现出感性化、人性化等设计趋势,消费者开始喜欢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产品,从设计中追寻文化认同,世界各国也逐步形成了展现自身特色文化的设计风格,以此呈现设计差异.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体现了美学经济体验下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认同和需求,融合文化、美学、科技等要素的设计需求对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本质以及设计创新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不同高校应该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地域特色以及自身特色确定学校设计艺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明确提出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合理的培养模式,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 摘要:专业建设是艺术设计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不难想象,我国从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以来,除借鉴西方先进的办学经验之外,也在不断地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课程结构的设置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企业从课程中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以确定用人方向。学生能从课程设置中了解对口的企业,课程的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点。而优化的课程结构能事半功倍的帮助学生完成四年的学习,在专业的课程结构安排中,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选修课与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每一个版块要求比例恰当,安排合理,充分体现当代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宗旨,以适宜性、灵活性的特点规划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摘要:学院更新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日常教学管理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硬件和校园文化氛围等。新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生设计本能的培养,教师引导将学习能力返还给学生,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授课模式,能够平等对话,相互质疑,甚至相互批判、启发,树立新型设计理念。在新的人才评估体系中,将参加公益大赛和展示作品对废弃物品设计利用纳人考核范围,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植根学生心中。从试点的班级学生追踪调查、反馈汇总,在新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有较大提升,更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求。
  • 摘要:视觉艺术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教育改革措施中产生的新学科,已置身于世界视觉文化转向的浪潮之列。在展开和重待展开的以跨文化与公共性为特征的艺术教育实践方面,奉行总院培养“四通”(中外通、古今通、艺理通、品学通)人才的学术要求,具体措施体现在:①以通识教育为本,不人为地设置学科、思想间障碍;②培养视觉文化判断力,以社会课题为抓手,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社会、在实战中磨砺思想;③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自然、社会等不同领域的智慧而非知识的整合过程。而以上所有努力的核心意图在:今天的视觉艺术“教育”功能取决于能否提出新的角度和产生出新的问题来激荡思想,而不是以提出旧问题的方式再生产陈旧知识。
  • 摘要: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从健全体制机制、细化实施方案、强化督导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四个方面,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中重点提出各高校应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由教务部门牵头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创业教育"的译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出现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已成为一个全球话题,说明了创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积极的促进因素,而近年来中国有环境设计类专业的高校已有1000多所,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作为首批转设成功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将环境设计类人才创业教育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研究.
  • 摘要:在《包装设计》课程里,要把传统文化设计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试图通过"RCPD"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图案元素,并把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的设计素材进行整理与归纳,将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消化与理解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同时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刚开始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至理性认识的层次,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语言表达相互沟通和互补,从而实现传承历史、服务于现代社会的设计目的.
  • 摘要: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根据中国教育网统计数据,当下中国设计教育总计有60万人左右在校生(含本科生、研究生),即每45人中有1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本文旨在梳理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基础上,创新提出艺术设计"项目式教学"模式,将其涉及的内容并联相关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归类整合,形成课程群,加强专业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联系,实现"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专业及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施工管理经验的积累,达到学习与实践并轨,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 摘要:本文为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二维形态构成》为例"(项目编号:JG1567)成果.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受信息时代数字媒体的普及影响,视觉语言向数字媒体转变.为以信息为主要设计对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领域.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注入新的课程内容,原有课程也面临被替代、更名、合并等命运.然而在忙碌于新课程内容教学的同时,传统专业基础课程本身也发生了内容上的更新和变革.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冲击和技术变革的转型时期,为保障设计课程的教学知识点连贯性和实用性,国内各大院校纷纷对传统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设计软件的应用早早地介入于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之中,以寻找与后续新开课程内容上的对接,形成适合新时期需要的课程教学.本文以基础课程《二维形态构成》为例,论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介入对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为其他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 摘要:对于城市建筑色彩而言,其主要是在城市设计规划中利用的现代色彩学的原理,属于一门全新的学科,在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激活了旅游市场.一般而言,城市建筑色彩的运用,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旅游资源要素,对现代人工刻画建筑产生的冷漠感加以弥补,使社会、自然和人之间形成新的和谐,重新创造城市之美.当然在城市建筑色彩设计过程中,需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协调,做好城市整体建筑色彩的设计,将城市自身独特的色彩感觉加以凸显.
  • 摘要: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就必定会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感受,无论是对事还是对它物,这就是所说的情感.产生情感后,人们通常会通过情绪来表达自身的态度,人类有表达情感的社会需求.装饰艺术是一种具有强烈视觉性的艺术形式,通过探究装饰艺术设计使情感具有实体.情感可视化运用于装饰艺术设计中比文字更生动、更富有直观情感感受,正确的情感表达可以减少沟通、交流的障碍,减少了人们因表达不清而产生的误会与误解,情感的正确传递能使我们的社会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当下的不仅仅要关注"情感"的社会学发展,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另外,在大数据的时代情感的可视化通过图形、色彩等可视语言记载、搜集、整合增加大数据的储存,方便用于其他研究之中.
  • 摘要:本论文主要针对绿色设计概念的阐述和对不同品牌的绿色植物及园艺产品包装设计进行调查和研究,仔细比较包装设计中所用元家以及包装工艺,将绿色环保理念的设计理念应用于现代绿色植物及其相关园艺产品的设计,并提出合理建议。
  • 摘要:现代网络及虚拟计算机技术使得图形用户界面能够运用直观而丰富的视觉符号,超越时空距离,跨越地域界限,多角度地直接呈现各种地域文化信息,其生动、互动和直观的特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在跨文化传播时是任何其他传播方式都无法企及的.图形用户界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构建与信息传播方式,它增加了沟通渠道,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并为当代文化传播方式的直观化和多样化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图形用户界面如何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生存传播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因此关注与研究图形用户界面中跨文化传播问题甚为迫切。中国本土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发展的根在于民族的文化,而原动力在于民族的精神,并结合当前先进的文化来促成自身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才能实现图形用户界面的跨文化传播目标。
  • 摘要:近几年国家高考整体生源下降,对高校艺术教育影响明显,如何应对这种境况,建立与国家需要相适应的设计人才培养的相关机制与方法势在必行.面对众多艺术学门类各种专业的高校,考生填写高考志愿时,或是选择参加专业校考时,就已了解了各个学校的不同特色和优势。良好的口碑和人才培养是家长和考生们选报高考志愿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家的建设需要特色,大学的发展需要特色。同样,设计学科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也应该具有各自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形成一流的品牌效应,并得以健康发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人才需要的重要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和较高教学质t的设计学科专业,必将走出高考整体生源下降有可能导致的生源不足困境。
  • 摘要:当今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专业课的发展尤为重要.笔者以设计中的前沿领域新能源技术及市场需求为突破口,通过系统地调研和分析,将新能源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研究对象定位于现在非常引人关注的无人快递车设计领域.课程要求学生一方面能对新能源、无人驾驶技术等前沿科技进行系统研究,确保设计方案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还要能对快递物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确保设计方案在相关法律、规则及操作流程等管理层面的可行性,使新的设计理念真正解决行业目前的困难.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及市场认知能力.
  • 摘要:转型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矛盾是乡村吸引力丧失,农村劳力流向城市,致使农民"离乡又离土"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根源是乡村生产方式单一、农产品滞销、土地空间利用低效、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结构失衡、农村文化势微等问题,与此对应的是城市高压、空气污染、城中村野蛮生长、拥堵、资源紧张的矛盾现实.云南元阳阿者科村,一个人年均收入仅千元的哈尼族少数民族世遗村落,尽管地处偏远,但与中国其他乡村一样,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逐渐散失自身活力,产生了上述问题."红米计划"正是对阿者科村的活化设计.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缺少创新将导致“千村一面”,同质化将导致乡村魅力尽失,逐渐失去活力,用设计将地域性文化合理的展现出来是唤醒乡村灵魂的根本,包括物质与精神的再设计。
  • 摘要:设计的诸多变革,并不是“新兴设计”取代“传统设计”的过程,事实上现在的新兴设计,也正在逐步成为未来的经典设计。通过向不同学科、工作领域渗透,设计开始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这在客观上扩展了设计的班域。“放大了的设计”背后是新的生态系统,这让经典设计有了更为宽广的应用领域和更为自由的应用空间。除了在专业或者学科意义层面上的理解,设计同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观察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体验、新增价值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
  • 摘要:从产品角度谈设计概念,有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本人的研究领域是工程设计,汽车、飞机、火箭以及所有与航天航空有关的机械工程,这些都属于工程设计领域.从其他角度看设计概念,设计是一个过程,设计师需要有灵感,有创意,有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指发散和创造的能力),设计师必须具备设计思维,不仅会组合,还要会推理分析.同时,必须将理科和艺术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师.
  • 摘要:在具体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创意阶段感觉到需要较为深刻的认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同一方向的研究视角不易使我们的思想推向深入,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很多事物看上去总是显得那么矛盾,设计要帮助人类战胜自然又要要求人类顺应自然;设计要建设物的文化又要发展人的文化.设计要使商业利益最大化又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网络视频无处不在,但人们的私密空间越来越没有保障;汽车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又正在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废弃物是淘汰的东西,但其中却隐藏着丰富的价值;传统文化显得那么过时,但传统的文化很可能就是未来的一部分……看似内容与形式恰恰是相反的甚至是互斥的思想和体系,在具体的设计研究时,一方面要向两端思考,帮助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最终却往往又看到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补充的关系.将互补的理解、互补的视角、互补的方法运用于设计学科,把两级对立的范畴、方法、观点和理论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更加完备的设计学科研究方法论。可以预言,随着辩证的互补设计方法逐步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学科研究者和设计室所认识,必将会大大推进设计学科的向前发展。
  • 摘要:系统流程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系统流程要依于理论,结合实践,要放在一定的场景中进行讨论.考虑这一问题是为了长期系统化地实施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还要通过实践来获得经验.本文将对教育流程进行关于经验、历史和社会等方法途径的分析.现今的全球化社会中,各个国家之间不再有界限,各个国家的文化也跨越边界,彼此融合,因此设计师需要思考国家之间通过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来解决系统流程问题.设计思维能够创造出很多可能性,虽然现在有很多论点被提出,但希望设计师能更多地从生活中寻找论点。我们现在的关注点集中在开放性、同时性和团队工作中,这些关注点的研究背景发展迅速,但实际内容增加有限。需要更多的进行关于灵活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开放交流的讨论。
  • 摘要: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市场持续萎缩,生产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是企业采用利润驱动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使消费市场被过度开发,传统的市场开发策略近乎失效,面对逐渐枯竭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潜力没有得到释放.在这一前提下消费者的购买力持续下降,畸形的消费文化也因此而形成.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升级,消费者开始崛起,他们开始拥有了以往没有的选择权,消费者开始涉足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营销等领域,新的消费环境正在形成,这种局面对当代设计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 摘要:设计——这一为人类所开创的活动与字眼,已历经不同的文明时期且载记了无数经典与佳话,为此,人们从关注自身生存与周围食物开始、产生模仿与联想、实施设想与抉择、积累经验与教训,改善生活与环境、直到追求持续与生态发展等,此间,一路走来亦不免留下诸多的遗憾与困惑.也许,不免发问,设计何以适时而变,设计之创新何以探寻,设计创新之可能性何以可见?本文以陶瓷设计为例,稍加展开如下几方面的探讨.设计创新之路径,无论在何年代均含新颖、引领之特质,有赏用兼备之功效。今日之设计创新,无疑须与和平、人文、环保、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人类取得了共识的理念相吻合。设计者只能在已取得人类共识理念的大框架内思考与行动而不可与之相去甚远,只有这样,方能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及他人的扶助而变得合理可行,才不悖设计者的良心和责任。
  • 摘要:传统的创新主要指独立自主创新,在设计领域,真正能引领设计风潮的只是少数领先企业,而中国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设计人员能力有限的资源瓶颈,较难进行独立自主创新,反观日本、韩国在设计发展薄弱时期所采用的设计模仿创新战略不失为当前中国设计的一个务实的选择.但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中国实施设计模仿创新战略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来应对这些变化,也就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产权保护的大环境下如何来实施设计的模仿创新战略.设计模仿不仅仅通过模仿高质量的率先设计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给企业内部微观环境带来许多变化,给企业带来超过设计本身、深层次的竞争力。这种深层次的竞争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设计研发,并且占有市场份额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工业设计相对落后、企业资金相对薄弱的现状下,设计模仿战略对提高我国企业长远发展、追赶国外领先企业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对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较晚,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型企业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它们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石.中小型制造业的发展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的局面,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重视设计,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今天困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最险恶、最具潜在担忧的问题就是战略与客户体验的统一。战略是企业的一系列活动,所有的活动都需经过设计策划,才能将企业战略变为现实。如何进行战略创新将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 摘要:针对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要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设计创新"的贡献值得关注,产品设计创新是企业品牌的核心,也是未来竞争中的决定力量.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取决于产品附加值的高低.因此说产业没有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之分,第一产业也可以带来高附加值,第二、第三产业也可能是低附加值.真正决定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在于三种产业的占比多少,而是在于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附加值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 摘要:近年,随着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模式对创新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设计产业发展方式、呈现形态等出现很多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情趣的一系列变化”。大数据和“互联网+’,正带来深刻的思维转变,创新设计产业的发展也深受其影响,当用户已经形成互联网思维时,创新设计产业也必然在创新思维、创新方式、产业形态、发展模式上有相应变化,这些都是互联网+设计产业需要认真研究的内容。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