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
章草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科教文汇、艺术百家、中国钢笔书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等;章草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贾明哲、董惠宁、吴钰等。
章草
-研究学者
- 贾明哲
- 董惠宁
- 吴钰
- 朱天曙
- 乔十光
- 侯开嘉
- 储云
- 吕文明
- 孙秀明
- 孟云飞
- 宋安东
- 崔自默
- 曾凡朝
- 李亚杰
- 李华
- 李洪智
- 杨代欣
- 梁帅
- 王沁园
- 王蘧常
- 皮建霞
- 罗小利
- 罗清华
- 葛超
- 蒋琰滨
- 赵彦国
- 轩敏华
- 陈昕
- 马亚楠
- 黄蒙田
- 丰俊青
- 介子平
- 付强
- 任杰
- 任正雷
- 何本安
- 余德泉1
- 余辉
- 侯向阳1
- 侯镜昶
- 俞栋
- 倪旭前
- 元国霞
- 冯春宝
- 冯猛
- 刘东芹
- 刘丽萍
- 刘书扬1
- 刘传奇
- 刘军
-
-
胡寒杨;
任杰;
郭凌威;
朱书全
-
-
摘要:
历代书论中皆有论及王羲之师承张芝、钟繇、卫氏之言论,王羲之也曾自述:"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至今犹法钟张。"[1]虽然历代书论以及王羲之自己未曾谈及对于索靖章草的学习,但是在东晋时"索靖草书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者皆然,劝不用善"[2],且"书为右军法"[3]的王廙甚是喜爱索靖章草。《宣和书谱》载:"王廙尝得靖书,每宝玩之,遭永嘉丧乱,乃四叠缀衣以渡江。"再者,东晋时习书者取范不限一家一体。
-
-
胡长春;
刘洪健
-
-
摘要:
在20世纪初的文字改革潮流中,久被历史冷落的章草书体,在适逢地下文献出土、影印技术发展以及学界搜集整理等众多条件的合力推动下,受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并将其运用到文字改革的方案之中,一度表现出良好的复苏态势。然而受现实语境、实用缺陷以及字体发展规律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已具兴盛之势的章草书体历时不久便以衰落而败退。以高二适《新定急就章及考证》等现代书家的章草理论著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着力从草形、释正等方面进行探究,可以看到章草书体在民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命运。民国章草书体的兴衰,对促进当代文字改革以及草书艺术的发展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
-
-
-
摘要:
《开元室章草题跋》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8开,竖排,中式翻法,图文并茂,沈鹏题字,薛永年和莫言分别作序,设计新颖,独具匠心。书法题跋古已有之,但是当代学人较少涉猎。作者李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以其擅长的章草来题跋。其对象大多是自家收藏的汉画像石、北朝摩崖、瓦当、碑刻和砚铭的拓片,个别也有应邀为收藏单位的画作和书法所题。这些题跋有长有短,内容则不外述作品,考源流,辨题材,论风格,抒新见,评述其历史与艺术价值。
-
-
元国霞
-
-
摘要:
引言1919年,弟子张大千请曾熙书章草作品,曾熙激动不已,为其作章草《从所每无联》,并在题款中感慨:“季蝯仁棣癖嗜予书,且嗜予作章法。予于章颇谓能发幽造秘,当世阿某外,鲜有知之者,季蝯乃造门而请,亦大奇事,因并识此。”
-
-
苏渊雷
-
-
摘要:
一书法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的线条勾画之美,正表现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美术天赋。殷商的甲骨文与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十分细丽。两周的金石铭文(如石鼓的流丽和齐罍的遒劲),在书法与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六书分而《说文解字》以出,自篆法作而章草行楷又均从派生。自汉黄门令史游创为《急就章》草法,魏晋而后,即有锺繇、皇象、索靖、卫夫人及王羲之等之书。
-
-
邵乃翔
-
-
摘要:
郑诵先(1892-1976)是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幼承庭训,以唐楷启蒙,及长醉心于章草,受碑学影响,融碑版、篆隶,后取法帖学,晚年归于《爨宝子》,衰年变法,以碑帖融合的书法面貌,开一代章草新风。郑诵先习古而不泥古,于书法一途,开拓创新,打破藩篱,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民国书s家的个案。本文通过对于郑诵先的学书经历、章草演变及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以探求郑诵先对于当代学书人的启示。
-
-
利维
-
-
摘要:
秦汉是书法演变最为跌宕的时期,秦灭六国后,规范了书体标准,改大篆为小篆。民间又产生了书写更为便捷的隶书,后者在两汉时期发展成熟,至汉末逐渐引导了章草、行书、楷书的萌芽。
-
-
毛秋瑾
-
-
摘要:
本文从俄藏敦煌文献《月仪帖》五件墨迹残片着手研究,判断写本年代为唐代.因为此种《月仪帖》墨迹残本与碑帖所收索靖章草代表作《月仪帖》内容一致,书风近似,继而将史籍记载与敦煌文献中有关索靖的资料相结合,探讨索靖的生平、书风及其书学理论,证明刻帖所收索靖《月仪帖》有据可依,保留了魏晋以来程式化章草的面貌.
-
-
张耀虎
-
-
摘要:
书法艺术发展至唐代,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点画波磔,八法济美,而其中尤以草书为最难。草书集各体书之美,无论从技术性还是艺术性来看,都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就有了"观书者必观其草,不工草书者不能称善书"的说法。草书也因其自由放纵的抒情性,历代为书家格外青睐。东晋"二王"草书出古入新;唐张旭博采众长,创为大草,僧怀素师其法,并臻高妙;唐以后有黄山谷、祝允明、王觉斯;近现代的于右任、林散之,无一不是以草名世。本期以祝允明的章草、文徵明学草、于右任和林散之的以草书人生,以窥草书艺术一斑。
-
-
聂军生
-
-
摘要:
聂军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建丰台区工委原副主委,民建北京市委弘华艺术社副理事长,民建北京市委艺术家沙龙副会长,丰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经典碑帖辅导丛书·九成宫醴泉铭》《历代书家经典大系·欧阳询》等著作。聂军生在学习探讨书法艺术过程中主张:"以古法稳定传承的发展,以诠释书写艺术的灵魂临摹古代名家碑帖,以不断提高对毛笔的掌控能力和结字体势去理解篇章法则的处理。"聂军生的书法作品正是以其理念发展其擅长的楷书、章草书。其章草尤见神韵,笔道精妙涵润,且厚重大气;章法空灵自由,古朴凝练,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