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的相关文献在1970年到2023年内共计138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6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29300篇;相关期刊704种,包括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国中医急症、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学术年会暨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年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秋水仙碱的相关文献由32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大坚、康向阳、陈新滋等。

秋水仙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6 占比:4.04%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9300 占比:95.86%

总计:30566篇

秋水仙碱—发文趋势图

秋水仙碱

-研究学者

  • 杨大坚
  • 康向阳
  • 陈新滋
  • 李卓娅
  • 李庆芝
  • 罗祖明
  • 刘姹
  • 尚靖
  • 李云
  • 李晓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晓丹; 覃裕翠; 麦琬婷; 陆建媚; 韦妍妍; 黄秋洁; 叶勇
    • 摘要: 目的:采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秋水仙碱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超滤法比较。方法:微透析探针分别浸于含125μg/mL、250μg/mL、500μg/mL秋水仙碱的兔、大鼠血浆中。灌注器以2.5μL/min的流速依次灌注40 min不同浓度的血浆平衡,每60 min间隔采样1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秋水仙碱浓度,计算兔、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超滤法进行比较。结果:秋水仙碱在0.09992~99.92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方程为A=25052 C-6613.6,r=0.999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36%、0.85%、0.92%和2.53%、1.74%、1.19%;秋水仙碱浓度在13.96μg/mL、52.10μg/mL、71.44μ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9.53±0.04)%、(99.99±0.13)%、(99.92±0.22)%;秋水仙碱浓度在120μg/mL、250μg/mL、500μg/mL的兔、大鼠血浆体外平均回收率分别为46.43%、35.46%,秋水仙碱浓度为125μg/mL时,兔、大鼠体外血浆8 h内稳定性考察平均值分别为41.22%、30.23%,RSD分别为1.36%、1.01%。在相同浓度相同种属下,低、中浓度秋水仙碱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兔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水仙碱与兔、大鼠血浆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微透析法和超滤法结果差异不大。
    • 颜红兵; 霍勇
    • 摘要: 尽管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从而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仍存在其他重要的残余心血管风险,例如炎症[1]。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表现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医学界一直在艰辛探索将抗炎治疗在临床上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2-3]。
    • 董文敬; 孙经武; 张宁; 刘振; 石新烨; 刘婧玚
    • 摘要: 秋水仙碱是一种独特、复杂的抗炎剂,几十年来一直用于预防痛风的急性炎症发作。近年来,临床试验已证明其在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力。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内膜下脂蛋白累积引发异常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富含脂质的炎症斑块形成。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活动被认为是冠心病进展的重要机制。秋水仙碱可通过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而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微管蛋白引发的白细胞运动、胞吐和吞噬作用,中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激活与吞噬,中断白三烯与细胞因子生成,减少微管相关炎症细胞趋化,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趋化、黏附和募集。秋水仙碱对血小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2个方面。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是秋水仙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其中抗炎可能是秋水仙碱发挥治疗效果的核心机制。低剂量、长疗程的秋水仙碱干预方案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实质性好处。本文主要对秋水仙碱作为附加疗法在心包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内再狭窄、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冯雯; 张彤; 盖云; 陈娇花
    • 摘要: 目的:观察免煎颗粒剂痛风关节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型的急性痛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采用免煎颗粒剂痛风关节膏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1组采用饮片剂痛风关节膏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2组口服秋水仙碱片,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治疗组、对照1组分别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内服秋水仙碱联合外敷痛风关节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秋水仙碱。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均有疗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疼痛程度、疼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表明治疗组在缓解关节疼痛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内服秋水仙碱联合外敷痛风关节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秋水仙碱,免煎颗粒剂与饮片剂痛风关节膏两者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且免煎颗粒剂痛风关节膏缓解疼痛的效果显著,优于饮片剂。
    • 黄云先; 刘云怀; 杨光荣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丽江山慈菇中秋水仙碱的含量。方法:采用OmniGene LLC生厂的HPLC Column Hubble C 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C。结果:在建立的含量测定HPLC条件下,秋水仙碱在26.133~522.66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2.14%(n=9)。结论:本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丽江山慈菇药材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 包英华; 苏慧玲; 陈永浩; 冯艺飞; 严基银; 张自斌
    • 摘要: 以鼓槌石斛原球茎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0、0.1%、0.3%、0.5%)在不同温度(26、0、4、8°C)下分别处理12 h或24 h,经不同时间(20、40、60、80 d)培养后,分析其多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碱浓度、温度和原球茎培养时间均对鼓槌石斛原球茎多糖含量产生影响,且各处理因素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原球茎培养时间为20 d、秋水仙碱浓度为0.1%时,8°C处理12 h原球茎多糖含量可达35.60%、26°C处理24 h可达36.62%,均高于相同条件下对照组的多糖含量23.77%和16.94%.说明秋水仙碱和控温处理相结合使用,对鼓槌石斛原球茎多糖积累产生一定影响.
    • 韦业娟; 吕白; 雷雅然; 杨国宝; 丁雅宁; 王玉丽; 高春生; 焦杨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秋水仙碱缓释微丸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模型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秋水仙碱缓释微丸。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片剂组和缓释微丸组,每组6只。片剂组将秋水仙碱片研磨成粉,水溶后灌胃给药,缓释微丸组通过特制的灌胃器给予秋水仙碱缓释微丸,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 d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用尿酸钠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比较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炎性病变。通过比较各组大鼠腹泻率、摄食量、体重变化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含量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体外溶出结果显示,缓释微丸中的秋水仙碱成分在6 h内溶出80%以上,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与模型组比较,片剂组和缓释微丸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相较于秋水仙碱市售普通片剂,所制缓释微丸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和炎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安全性好。
    • 张静; 程亚博; 池昊天
    • 摘要: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手术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腕关节炎疗效。方法:将常规采用秋水仙碱+二黄新伤止痛软膏治疗的痛风性腕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n=35),而经常规药物治疗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善或合并关节僵硬采用腕关节镜手术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的痛风性腕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观察组(n=35)。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疗效、外周血生化指标[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Mayo腕关节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病程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关节血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00%vs.17.14%,P<0.05)。结论:腕关节镜手术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腕关节炎疗效优于药物联合外治法,可有效预防复发,整体安全性较高。
    • 李玲; 李承永; 李庆芝; 李贵笃
    • 摘要: 以5种不同浓度(0.05%、0.10%、0.15%、0.20%、0.25%)的秋水仙碱溶液,采用扎孔—裹棉—滴液法处理永康黄姜的根茎幼芽,利用形态鉴定法对后代进行鉴定、选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对永康黄姜后代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秋水仙碱溶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出现的11种变异类型中,只有宽叶型、叶下披型、簇缩型能稳定遗传。其中,宽叶型和叶下披型性状表现稳定、抗性强、产量高,分别较对照增产31.6%、29.6%,其对应的秋水仙碱溶液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0.15%、0.20%。说明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永康黄姜幼芽,在0.15%~0.20%的浓度范围内突变率高,更易获得优异而稳定的突变类型。
    • 郭玉婷
    • 摘要: 目的对比苯溴马隆与秋水仙碱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8例GA患者(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59例)、B组(59例)。A组接受苯溴马隆联合地塞米松治疗,B组接受秋水仙碱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尿酸(SUA)、血沉(ESR)、氧化应激指标[3-硝基络氨酸修饰蛋白(3-NT)、丙二醛(MDA)、8-异前列腺素(8-isoPG)]、骨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钙素(OC)]水平、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A组总有效率95%(56/59)较B组81%(48/59)高(P<0.05);治疗3个月2组SUA、ES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较B组低(P<0.05);治疗3个月2组血清MDA、3-NT、8-isoP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较B组低(P<0.05);治疗3个月2组血清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低,且A组较B组低,OC水平较治疗前高,且A组较B组高(P<0.05);治疗3个月2组GQOLI-74评分较治疗前高,且A组较B组高(P<0.05)。结论与秋水仙碱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GA患者相比,应用苯溴马隆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在提高疗效、调节机体SUA、ESR水平、缓解氧化应激、改善骨代谢、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