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8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2008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2008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11-22

主办单位: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8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人体体液中无机物与部分以电解质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血液中重要的电解质主要有钾(K+)、钠(Na+)、钙(Ca2+)、镁(Mg2+)、氯(CIˉ)、碳酸氢盐(HCO3ˉ)等。钾离子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为细胞内液中最多的阳离子。本文介绍了血钾的主要生理功能,对血清钾异常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
  • 摘要:秋水仙碱(又名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抗炎作用,为高效抗痛风药。20世纪70年代发现该药可抑制某些癌细胞有丝分裂,使细胞分裂终止于中期,为作用M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而用于治疗乳腺癌、食道癌、胃癌、肺癌等。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大,现在较少用于肿瘤治疗。近年来秋水仙碱被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Sweet综合征、Bacht综合征等,并取得了一定疗效。随着临床应用范围扩大,秋水仙碱中毒机会增加。本科最近收治一位大剂量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通过对其病例资料的分析,指出目前秋水仙碱中毒没有特殊治疗方法,早期催吐、洗胃、应用活性炭并综合治疗可能会给中毒患者带来益处。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重度盐酸曲马多中毒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服药史(盐酸曲马多6000mg)、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以及毒物检测报告诊断明确,即盐酸曲马多中毒(重度)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该患者中毒后分别出现了昏迷、呼吸衰竭、肝、肾、胃肠功能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分析其救治成功的原因,指出积极的综合性救治是该患者经历超大中毒剂量仍然能恢复正常健康的重要原因。
  • 摘要: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去10年围绕着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改善脑及冠脉灌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心肺复苏中应充分监测的是冠状动脉灌注压,冠脉灌注压大于15mmHg显示出可增加心脏复苏成功及自主循环恢复,其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心肺复苏术可供选择的若干技术,这些技术的临床效果也不断被评估,本文对被证实可改善脑供血的技术进行简述:增加按压/通气比、腹部按压的心肺复苏、开胸心脏按压、充气背心心肺复苏、主动减压心肺复苏。
  • 摘要:众所周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阐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作为疾病诊断的新工具,特别是遗传突变、遗传病因风险评估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特异性DNA重组技术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得以广泛应用,已涉及到一些急危重疾病,如脓毒症病人。本文意在简要阐述分子生物学行为/技术在感染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反应及变化的机理,同时展望新的分子生物学行为在诊断、治疗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 摘要:奥运期间,各运动场馆都严格按奥组委医疗工作要求,结合各场馆运动伤特点、奥运测试赛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更细化的医疗救治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并最后形成各场馆的抢救预案。在场馆主任等管理层的统一方案下,医疗经理针对奥运期间的各项医疗意外制定预案,整合发挥各医院单位之间急救危重病专业、120系统等骨干的作用,使“FOP点-医疗站-120”成为一个统一职能整体,为做好场馆各类医疗救护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其中制定的场地自行车、小轮车、山地自行车医疗救护的“白金十分钟救护流程”成为大家开展救护工作的指南。本文介绍了南非教练现场“白金十分钟”抢救具体情况,分析提出:急救力量准备在先、达到标准;要把握急救的时效性就地抢救;急救训练从实战出发;心肺复苏是自救互救的第一技术,有着巨大的发挥潜力。
  • 摘要:晕厥是一个常见问题,也是急诊室的主要急症。作为急诊医生,如何对晕厥有清晰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有能力高效而尽量准确的分析和处理晕厥病人,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和挑战。随着诊断手段、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地进行,关于晕厥的诊断指南更新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因此有必要对此有一个清晰和全面的了解。对于晕厥病人,查明其背后的原因十分重要。由于急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一个晕厥的病人都进行全部的检查,而只能根据病史、体征和一些辅助检查做出初步判断。因此急诊医生对于晕厥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程度和相关检查的把握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晕厥的定义与分类,简述了急诊晕厥的诊断策略,并就特殊人群的晕厥情况做一论述。
  • 摘要:在医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急诊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但作为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急诊医学的发展却还不到半个世纪。在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等国家再次对急诊医学产生了重视,纷纷建立起急救系统并开展了急诊医学的研究工作。受其影响,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急诊医学,尤其是2003年在我国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体系。但是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目前体制上的问题,也有急诊科医师自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急诊现状的分析,提出将来的急诊科医师应该是经过急诊科规范化培训的具有一定专科背景的医师,他们在医疗工作中能妥善处理各种危急重症,并具备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急诊科的发展模式是“大急诊”的模式,以中心城市为单位,各个大中型医院的急诊之间相互协调,统一调度,保证对危急重症处理的时效性和合理性。
  • 摘要:肠道病毒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之一,於1969年在美国加洲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婴儿的粪便中首次发现。近年由于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在我国安徽阜阳等省市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并有死亡病例报告,己引起各级政府及医疗卫生机构的高度重视。早期识别EV71感染重症患者并给予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肠道病毒71的流行病学特点,简述了肠道病毒71感染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期,并着重对重症诊断的标准与发生机制进行讨论,指出治疗方面目前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抑制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为主。
  • 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危重病人治疗过程中心率管理效果进行评价。rn 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入两组,一组常规治疗,并控制心率60-100次/分;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随访至转出ICU或病死。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两组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存活率的差异。rn 结果:(1)心率管理组病人脱机迅速,机械通气时间缩短;(2)心率管理组病人住ICU时间缩短;(3)用药控制心率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rn 结论:对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心率管理有益无害。
  •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S1S2程控刺激诱发猪室颤制作心脏骤停模型的效果。rn 方法:18头家猪经麻醉,气管插管,心电监测,左颈外静脉置管放置电极导管,左股动脉置管测动脉压后应用程控刺激仪经右心室内膜给与40v、S1S2(300/200ms,步长-10ms)程控刺激诱发心室颤动。rn 结果:16头家猪应用S1S2程控刺激致颤成功,致颤间期范围在110-190ms,均数±标准差为168±23ms。2头家猪在应用S1S1(350ms)固频刺激判断电极位置时就诱发室颤。所有18头家猪室颤3分钟后除颤均能成功。rn 结论:该致颤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对心脏刺激较小,是制作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B,PKB)、磷酸化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ion of 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的变化,以及APP17肽对它们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然后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3组:手术对照组(A组)、心肺复苏组(B组)、心肺复苏+APPl7肽组(C组)。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时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静脉注射等量APP17肽10μg·(300g)-1。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组大鼠复苏2h后海马神经元P13K、PKB、P-CREB表达情况:Western—blot蛋白定量测定海马神经元PKB、P-CREB含量。rn 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与A组相比B组大鼠海马神经元PKB、P-CREB阳性表达减少(P<0.05);P13K表达较A组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blot法测定PKB、P-CREB蛋白含量减少;C组上述指标较B组明显增加(P<0.01)。rn 结论:心肺复苏大鼠自主循环恢复2h海马神经元PKB、P-CREB表达降低,APP17肽能恢复神经元PBK、PKB、p-CREB的表达,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采用盲法使用肾上腺素合用山莨菪碱进行大鼠心肺复苏研究,观察山莨菪碱对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旨在探寻心肺复苏的新方法。rn 方法:采用45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肾上腺素组和肾上腺素合用山莨菪碱组。实验采用经食道心脏起搏诱发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使用电动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机进行胸外按压,采用盲法给药方法对比不同组间自主循环恢复及复苏成功率复苏的结果。rn 结果:肾上腺素合用山茛菪碱组自主循环恢复和复苏成功率、3h存活率均高于单用肾上腺素组,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自主循环恢复即时’肾上腺素组平均动脉压高于肾上腺素合用山莨菪碱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后5min开始,肾上腺素组明显低于肾上腺素合用山莨菪碱组,至自主循环恢复后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心脏骤停复苏即使用肾上腺素合用山莨菪碱可以提高自主循环恢复和复苏成功率,以期增加复苏存活率。
  • 摘要:百草枯(paraquat,PQ)是人类急性中毒病死率最高的除草剂,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多种自由基造成对机体严重的损害,尤其是对肺脏损害最重。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客观科学的研究依据结合起来,制定出完美的治疗措施并服务于患者。由于目前对百草枯中毒还没有统一且有效治疗方案,所以各家方法不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及抗自由基、血液净化治疗及肺移植等。但何种治疗更有效,哪种综合治疗更合理,需要循证医学研究来调查,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 摘要:自1991年华盛顿会议提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定义以来,一直是危重病医学关注的话题,脓毒性休克所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中患者的主要死因。研究者们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不仅和脓毒症患者病情、预后有关,还能调节脓毒症、失血性休克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这些可能与HDL能中和血浆中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有关,因此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econstitute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rHDL)已被临床实验当作战胜脓毒症的“新武器”。复习国内文献,关于脓毒症和血脂代谢的文献较少,本文就脓毒症患者血脂代谢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研究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有效衔接的方法,探讨加强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方法学。rn 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0例,实验组330例。(1)统计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及死亡的例数;(2)统计转运成功的例数、转运死亡的例数;(3)统计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例数及死亡的例数;(4)统计收入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的例数。rn 结果:对照组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9±1.5分钟,实验组为6±1.3分钟,比对照组缩短了3分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占306例(92.73%),对照组现场具备确切诊断的占38例(12.6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现场急救死亡率、转运死亡率、急诊科延续抢救死亡率、收入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实验组缩短了出诊时间,在现场尽快明确了急救诊断,尽早进入标准化治疗;实验组及时安全的把患者转运到医院并在急诊科得到有效的后续治疗,安全护送到ICU或专科病房。因此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之间形成了有效衔接,保障了急救绿色通道的高效畅通,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死亡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 摘要:目的:探讨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提高对VAP的防治水平。rn 方法:对4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与统计学分析。rn 结果:98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46例发生VAP,VAP发生率为46.9%;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共检出病原菌134株,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2.4%)、铜绿假单胞菌(20.1%)、金黄色葡萄球菌(17.1%)、大肠埃希氏菌(9.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2%)。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菌素及亚胺培南等各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均十分严重。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MRSA)20株,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全部敏感,但对其他抗生素耐药严重。rn 结论:VAP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VAP应重视消毒、无菌操作以及根据该病区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选择最佳经验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糖尿病高渗透压高血糖状态病人病情评价和治疗预后的价值。rn 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对在急诊抢救室治疗的糖尿病高渗透压高血糖状态病人在入院当天治疗前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两组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的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应用Iogistic回归评价死亡的危险因素。rn 结果:共40例病人入选,死亡10,存活30,死亡率25%。治疗前,血糖、血钠、血渗透压、血肌苷和血红蛋白,两组病人无明显差别。入院当天治疗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30.1+5.4 vs 22.9±3.9,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当天治疗前APACHEⅡ分值是死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血糖、有效血渗透压、血肌苷和血红蛋白不是死亡危险因素。rn 结论:APACHEⅡ评分能有效评价糖尿病高渗透压高血糖状态病人的病情和预后。
  • 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监护病房(EICU)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rn 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2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E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9.50%,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5.25%;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60岁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60.52%;平均住院日为28天;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rn 结论:E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诊疗操作多,大量使用抗生素,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以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摘要: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禽流感或SARS以及重大交通事故造成的群体伤,恐怖分子袭击造成的大爆炸和公共食品卫生事件,这些天灾人祸造成的大量受害者超过了所在地区现有医疗机构承担能力,需要紧急调集大批救援人员和物资展开紧急医疗救助即为灾难。因此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地救治,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灾难医学救援体系,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将急诊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灾难医学救援体系。本文简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急诊流行病学研究,介绍了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系统,分析了突发事件中急诊流行病学对减灾防灾的作用。
  • 摘要:感染性休克一直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休克引起全身缺氧及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通过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逐渐认识到尽管其发生、发展有不同机制与过程,但组织缺氧被认为是引起组织损伤的最根本原因。及时准确地监测危重患者的重要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情况,是重症监护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监测方法如血气分析、血乳酸、心输出量等只反映全身总体情况,对局部组织缺氧缺乏敏感性,且在休克早期可以正常。一些研究显示组织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是其低灌注的特征,可作为组织缺血缺氧的监测指标。因此可通过监测胃粘膜PCO2变化以早期发现胃肠道缺血缺氧状况。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感染性休克兔胃粘膜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变化。
  • 摘要:胰腺内含有多种大量的消化酶,在临床工作中,最主要的有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a-amylase,AMY)。临床检验中比较常用的是血清淀粉酶(AMY)测定。本文介绍了引起淀粉酶升高的常见病因,对血淀粉酶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并简述了脂肪酶升高的相关内容。
  • 摘要:重症监护医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再以某种具体疾病或机体某一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症监护医生面对的是集多种疾患于一身的患者,并伴发有危及生命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有创诊断与治疗技术的不合理应用、细胞毒性药物的使用及放射治疗的应用,危重症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危重症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也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措施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对老年危重症患者部分器官疾病有效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是存在诱发另一器官疾病的可能性,即疗效与不良影响并存。本文对老年危重症的病情评分与预后评估进行介绍,简述了正确理解老年危重症监护的限度,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主要监护与支持进行探讨。
  • 摘要:血清心肌酶是指一组特异性反应心肌损伤的酶学指标,包括心肌酶(CK,CK-MB、AST、LDH等)、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及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cTn)。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s,ACS)时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大量血清酶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判定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并评估治疗效果。但上述酶学指标升高并非ACS所独有,故在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鉴别。本文对心肌酶、肌红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分别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常见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诊疗思路及常见疾病。
  •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意外创伤、突发事件及危重症病人逐渐增多,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机制及救治规范甚为迫切。当前,各地已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紧急救援体系,但在跨地区转运病员急救诊治方面尚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具有快速反应“急”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在伤病员发现现场和转运途中需及早实施准确、有效、不间断的医疗救治,以最大限度减低伤残、死亡率,为下一步医疗救治赢得时机,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达到“救治”的目的。本文以四川抗震震灾医疗救治为例进行探讨。
  • 摘要:急诊医学是一门对于急性的伤或病提供立即的评估、处置、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的专门学问,不单指危重病人,只要是突然发生的事件、事情,都是急诊医学的服务范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属独立的二级临床学科。本文对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进行介绍,讨论了急诊工作的质量控制及督查。
  • 摘要: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奥运史上传递时间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活动。笔者作为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运行团队的医疗保障负责人兼随队医生参与了境内火炬传递,共传递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6个城市,行程4万多公里。全国各传递城市在火炬接力活动中圆满地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这与北京奥组委火炬中心向所有传递城市医疗行政部门下发了医疗工作保障计划,与各地高度重视,严格实施有着直接关系。本文介绍了火炬接力医疗卫生保障计划的具体内容、运行团队医疗保障工作流程及体会。
  • 摘要: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979年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第二十三门独立学科,它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医学发展之一。其重要任务是紧急处理各种威胁生命的机体失代偿状态,抢救生命,稳定生命体征,迅速解除患者痛苦,使之得到进一步治疗的机会。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教学也有别于其他专科的教学。如何优化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培养合格的急诊医学人才,是摆在每个急诊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总体上看,急诊医学队伍建设与当初相比有了很大改观,已确立了自己的体系,即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室(创伤中心+危重病中心+中毒中心+心肺脑复苏中心)、急诊ICU、一般的观察床位和实验室等,并取得明显的进步。然而,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依然是急诊医学发展的瓶颈。随着从事急诊专业的医师数量增加,目前急诊医学教育已不一定适应其快速发展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本院近10年的教学经验,初步探讨了急诊医学的教学规律,以期对急诊医学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关系,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及血清可溶性CD1055水平在SA及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rn 方法:149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SA组:50例;UA组:47例;AMI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AG检查,均测定血清CD105水平。随机抽取其中的31例SA患者、31例UA患者行IVUS检查。rn 结果:SA组病变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SA组12.00%,UA组18.00%,p>0.05)。UA组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UA组0.82±0.55,SA组0.54±0.23,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AMI组显著高于UA组(5.16±2.92,4.06±0.19,P<0.05),UA组显著高于SA组(UA组4.06±0.19,SA组3.47±0.17,p<0.05),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UA组4.06±0.19,对照组2.57±0.54,p<0.01):S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A组3.47±0.17,对照组2.57±0.54,p<0.05)。不稳定型斑块组血清可溶性CD105非常显著地高于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型斑块组4.01±0.18,稳定型斑块组3.22±0.16,p<0.01)。rn 结论:AMI患者、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溶性CDl05水平有望成为预测冠脉斑块易损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 摘要:目的:研究便携式超声心输出量监护仪(USCOM)在测量儿童心输出量方面的准确性。rn 方法:应用USCOM测量60例正常儿童的左室心输出量,并与M型超声Teichholz公式法、多普勒主动脉血流量法测定的数值比较。rn 结果:USCOM测定的正常儿童左室心输出量与M型超声Teichholz公式法、多普勒主动脉血流量法测定的相应数值相关显著(r=0.88,p<0.05;r=0.83,p<0.05),t检验提示均无显著差异。rn 结论:目前国内尚无应用USCOM的报道,本研究显示USCOM可较准确地测量心输出量。
  • 摘要:胃肠道不但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内分泌器官,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及重要的屏障功能。由于胃肠粘膜结构特点,在创伤休克、严重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应激情况胃肠道成为受影响最早也是最重的器官。由于应激和内脏器官血液重新分布,胃肠道血流量减少,胃肠粘膜缺血缺氧,造成粘膜屏障的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肠道内细菌和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并使激活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出现,进一步发展为MODS。同时,由于机体组织细胞的持续缺氧,使细胞代谢异常增强,加重了细胞的缺氧状态,内脏粘膜呈现严重酸中毒,进一步促进粘膜屏障的破坏,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可导致病人死亡。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检测胃肠道功能的方法,但由于有些是有创检查,有些设备昂贵操作复杂而难以在临床开展。本文介绍的方法,属于微创或无创,操作相对简单,有望在临床开展。研究指出,危重患者监测胃肠屏障功能,具有重大意义。监测粘膜内pH、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方法,可以早期了解胃肠功能,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 摘要:脓毒症(sepsis)过去译为败血症,但含意不明确,已废弃不用,又有人译为感染但易与Infection混淆,因此目前统一译为脓毒症。实际上不管名称如何称谓,其本质含意为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入引起发热,呼吸快,脉搏快,白细胞升高或降低的炎症反应现象。本文分析了脓毒症治疗困难,而致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讨论了脓毒症发病机制与治疗困惑,提出脓毒症治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想在脓毒症治疗方面有所作为或突破,就需要新思维:借助现代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辩证论治、整体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扶正祛邪、个体化治疗等哲学思维方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能是将来脓毒症治疗的一个新路子。
  • 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胰酶被激活后,导致胰腺组织细胞的局部化学性炎症反应,可伴有多个脏器的功能失调和代谢功能紊乱。急性胰腺炎时常出现糖代谢的紊乱,以高血糖多见,血糖的变化在AP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AP时血糖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了AP时血糖升高的原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糖调控的意义和要求进行讨论,提出SAP病人营养支持与血糖调控方法。
  • 摘要:危重病患者常常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引起体内炎性介质的“瀑布”样反应而导致病情加重乃至死亡。T淋巴细胞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最重要的细胞群,其中CD3+、CD4+和CD8+亚群分别是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的前体,其相互作用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而CRP是炎症状态的一种预警因子,而ALB能反应炎症的严重程度。胸腺肽α1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多肽,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减轻炎症介质所致的损伤,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拟控计胸腺肽α1对严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以及CRP和ALB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 摘要: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protein,FABP)是一族同源性的小分子胞质蛋白,其分子量为14KD~16KD,含126~134个氨基酸序列,存在于不同的脏器中。近年来,关于FABP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疾病治疗、监测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摘要: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异常检验指标,且与病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另外随着年龄增长,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也是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检测了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凝血功能、D 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年龄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ge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prognostic system Ⅱ,APACHEⅡ),探讨凝血功能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旨在为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评估提供更多依据。
  • 摘要:本文对北京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救治的全部32207例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北京地区奥运期间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为加强院前急救、提高急救成功率提供决策依据;并摸清某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大会保障做好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急诊护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特殊的工作,研究如何做好急诊护理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及急救护理水平,使我们目前应重视的工作。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探讨做好急救护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已达到增强护士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护理质量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与特点,提出急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并就急诊工作环境对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护患矛盾增加的原因及护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 摘要:尽管胆石症和饮酒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主要病因,但近年来,由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诱发的急性胰腺炎,即所谓的(hyperlipe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AP)日益受到关注。HL既是AP的病因,又是AP发生后代谢紊乱的表现之一,这一点已经被多数学者认可。本文介绍了HAP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诊断,提出治疗HAP的关键是迅速去除引起HL的原发和继发因素,把血TG值降至<5.56mmol/L,则可以有效减轻腹痛等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在缓解期针对HL原因的治疗可以降低HAP复发的风险。
  • 摘要:各种病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溺水、电击、窒息及药物中毒等)所致的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或建立呼吸循环功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研究CPR后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有效的脑保护剂,意义重大。本文对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进行介绍,简述了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并对外源性补充神经营养因子激活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进行讨论。
  • 摘要:“灾难”是指自然力,如地震、水灾、台风等造成的突发事件,打乱了自然的秩序,造成生命财产极大的损失。此外还有一特点是造成大量的伤病员,不是一般的医疗资源能应对,因此有必要以一种异于平常的方式来处理大量的伤病员,这就需要动用社会可以利用的一切医疗资源才能救治大量的病人,这种异于平常的行动方式就是所谓的“灾难处置”。灾难处置包括很多内容,如统一指挥、通讯联络畅通、动用社会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立即投入救灾,除警察、消防、物资食物供给、住宿外,本文主要就灾难处置时的紧急医疗救援作用以及在灾难处置时的要点进行介绍。
  • 摘要:癌胚抗原(CEA)是在1965年由Gold和Freedman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CEA是一种胎儿抗原,也是临床上极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但是由于分泌CEA的正常组织包括支气管、唾液腺、小肠、胆管、胰管、尿道、前列腺,因此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和一些良性肿瘤患者中也可出现CEA异常升高,所以CEA不可称为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但可作为监测肿瘤的发生、复发、转移及预后的指标。CEA是人体多脏器癌症的广谱肿瘤标记物,临床上常作为肿瘤患者的筛查、良性与恶性肿瘤鉴别、肿瘤术后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本文介绍了CEA的测定方法及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了血清CEA水平明显升高的临床意义。指出对于血清CEA水平升高的患者,要综合考虑,除外影响其测定的因素(尤其是吸烟和饮酒史),除外假阳性的可能,考虑到一些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可能,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再加上其他的辅助诊断手段,以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减少误诊率。
  • 摘要: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是人类社会刚刚步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政治呈现强国政治,弱国没有话语权的态势。世界经济在飞速的发展,地球资源在快速的耗尽。各国为了生存在争夺资源,向能源蕴藏量丰富的地区和国家争夺势力范围。身处被占领国的人民及民族要解放要自主的斗争在继续。怀有不同政治目的的组织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国内怀有不同妄想势力和对社会不满的人伺机在制造影响活动。人类正处在探索自然阶段,自然界现象又无法控制,异常天气现象近年频繁造成自然灾害。北京奥运会在如此纷飞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举办。因此,做好北京奥运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北京急救中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常态急救转运工作与非常态急救工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