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缓释微丸

缓释微丸

缓释微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28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005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解放军药学学报、药学与临床研究、药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等;缓释微丸的相关文献由1475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庆伟、刘俊轶、吕玉珠等。

缓释微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1.2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0054 占比:98.69%

总计:20321篇

缓释微丸—发文趋势图

缓释微丸

-研究学者

  • 姜庆伟
  • 刘俊轶
  • 吕玉珠
  • 唐亚坤
  • 狄媛
  • 马玉国
  • 唐星
  • 张昕
  • 崔新刚
  • 梁延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向伟; 姜莉莉; 周国忠; 张宁
    • 摘要: 目的优选膜控型非诺贝特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效果。方法以非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为成膜材料,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对微丸进行包衣,以雾化压力、物料温度、喷枪流速为考察因素,以7 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选微丸的制备工艺;以老化时间和包衣增量为变量,考察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的缓释微丸的体外表征。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为雾化压力1.7 bar,物料温度35°C,喷枪流速2.5 mL/min。成膜材料增量20%,老化10 h时体外释放效果最好。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缓释微丸的圆整度好,大小均匀,微丸表面成膜材料致密规则。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自制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效果良好。
    • 卢道元; 孙萍; 杨祺
    • 摘要: 目的:制备磷酸川芎嗪骨架型和膜控型缓释微丸,考察其释放度及释药机制。方法:用挤出滚圆机制备骨架型缓释微丸和膜控型缓释微丸含药丸芯,并以流化床底喷方式对膜控型缓释微丸含药丸芯进行缓释包衣,乙基纤维素和surelease分别作为骨架和膜控缓释材料,并进行释放度考察。结果:膜控型缓释微丸能够达到12 h缓释效果,而骨架型缓释微丸难以达到,膜控型缓释微丸释药机理主要为被动扩散。结论:磷酸川芎嗪膜控型微丸缓释效果优于骨架型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 韦业娟; 吕白; 雷雅然; 杨国宝; 丁雅宁; 王玉丽; 高春生; 焦杨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秋水仙碱缓释微丸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模型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秋水仙碱缓释微丸。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片剂组和缓释微丸组,每组6只。片剂组将秋水仙碱片研磨成粉,水溶后灌胃给药,缓释微丸组通过特制的灌胃器给予秋水仙碱缓释微丸,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 d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用尿酸钠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比较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炎性病变。通过比较各组大鼠腹泻率、摄食量、体重变化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含量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体外溶出结果显示,缓释微丸中的秋水仙碱成分在6 h内溶出80%以上,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与模型组比较,片剂组和缓释微丸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相较于秋水仙碱市售普通片剂,所制缓释微丸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和炎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安全性好。
    • 李晨; 刘怡莙; 张宽才; 喻理德; 胡玛尔; 尤国仁; 刘文琴
    • 摘要: 本研究合成了大良高姜中活性成分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ACA),然后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ACA缓释微丸.研究黏合剂、滚圆时间及速度对释放度的影响,并经过加速实验考查了制剂的性质,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大高良姜骨架缓释微丸,研究了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缓释微丸的处方.此方法制备的ACA缓释微丸工艺简便易行,质量可控.
    • 陈小伟
    • 摘要: 目的:制备复方阿昔莫司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阿托伐他汀钙速释微丸;挤出滚圆法制备阿昔莫司载药丸芯,以乙基纤维素N-100为缓释包衣材料,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阿昔莫司缓释微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托伐他汀钙、阿昔莫司的释放度.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微丸溶出迅速,阿昔莫司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结论:制备的复方阿昔莫司缓释微丸具有较理想的释放效果.
    • 孙雨菁; 李琰华; 李俊伟
    • 摘要: 抗高血压药物的口服固体制剂在鼻饲患者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许多固体制剂因其特殊的制药技术,不能掰开、研磨后鼻饲。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口服药物体内的释药过程,归纳总结了几类抗高血压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并尝试探讨药物不同缓控释类型在鼻饲使用中的特点,为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提供合理用药参考。缓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缓控释制剂、膜控型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肠溶型控释制剂、微丸控释制剂几大类。目前常用的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主要为拜耳公司的进口原研药渗透泵型硝苯地平控释剂(拜新同,Adalet),国产硝苯地平缓释剂为亲水凝胶型骨架型缓释剂,控释片为渗透泵型控释剂。常用的美托洛尔为阿斯利康公司的进口原研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缓释片),分别为普通片剂和骨架微丸型控释剂,国产酒石酸美托洛尔主要为基于渗透压释药原理的以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或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 ethoce,EC)为骨架的缓释制剂或胶囊剂。缓控释制剂因其研磨后,不同程度破坏其缓控释结构,药物快速入血,加之单片剂量为普通片剂数倍,带来极大副反应,禁止研磨鼻饲使用,尤其是渗透泵型控释片。有刻痕的骨架型缓释片可掰服,禁止研磨。
    • 郑珊; 潘俊杰; 韩大尉; 陈生科; 陈超; 曾忠良
    • 摘要: 目的制备盐酸多西环素缓释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研究工艺及处方因素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制备和释放度的影响.结果优选最佳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45 r·min-1、滚圆速度600 r·min-1、滚圆时间12 min;优选的处方为MCC 19%、十八醇45%、粘合剂:无水乙醇+EC.试验表明多西环素缓释微丸主药含量和微丸累积释放度均达到预期结果,其释药机制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混合型机制.结论通过以上处方和工艺自制的盐酸多西环素缓释骨架微丸释药平稳、缓慢、持续.
    • 杨初蕾; 张倩颖; 唐星
    • 摘要: 目的研究一种使用乙基纤维素及Eudragit?NE30D包衣的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的方法,并对其释放机理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挤出滚圆法制备含药丸芯,再通过流化床进行包衣,以体外释放度作为标准考察Eudragit?NE30D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吸水膨胀、干燥失重实验考察包衣膜性质。结果随着乙基纤维素及Eudragit?NE30D包衣增重的增加,药物释放减慢,当内层乙基纤维素包衣增重为6%,Eudragit?NE30D增重为4%时,自制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行为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pH值1.2盐酸溶液、pH值4.5磷酸盐缓冲液、pH值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与原研一致;电镜图片显示微丸表面光滑圆整,在溶出过程中存在吸水膨胀过程。结论此制备方法简便易行且所得微丸与原研质量一致。药物释放由丸芯骨架结构及双层膜控结构共同控制。
    • 马丹阳; 张璐; 唐星; 王艳娇
    • 摘要: 目的制备乌拉地尔缓释微丸,并初步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湿法研磨对乌拉地尔进行减小粒径处理,制得粒径d50值约为0.8μm的含药混悬液,结合流化床液相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以乙基纤维素(EC)和羟丙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筛选处方并与参比制剂进行相似性比较。结合模型拟合分析初步探讨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制得微丸粒度0.67~0.85 mm,形状圆整,衣膜光滑,载药量为21.5%,当EC与HPMCP混合质量比为1∶1、包衣增重为5%时在各溶出介质中均与参比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相似,微丸释放表现为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机制。结论成功制备乌拉地尔缓释微丸,工艺简便可行,微丸释放机制以伴随衣膜结构松弛膨胀的扩散为主,并受部分渗透压作用影响。
    • 温慧敏; 尹小娟; 杨沙; 杨昭武; 刘森; 张忠; 庞超平
    • 摘要: 目的 研究琥珀酸美托洛尔普通颗粒与自制缓释微丸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验证缓释微丸的缓释特性,为后期开展缓释制剂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普通组、缓释组各6只,每组雌雄各3只,普通组大鼠单次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普通颗粒,缓释组大鼠单次口服等剂量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采用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版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两种剂型的AUC(0-t)、AUC(0-∞)、Cmax以及MRT(0-t)、MRT(0-∞)、t1/2z、Tmax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琥珀酸美托洛尔自制缓释微丸具有显著的缓释特性.可为新剂型的研制、开发提供资料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