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0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专利文献5467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求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相关文献由27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克庸、李玲、李盛业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研究学者
- 周克庸
- 李玲
- 李盛业
- 王庆五
- 王拓彬
- 王长存
- 赵仲英
- 郑建邦
- 黄燕华
- 丁冬梅
- 丁晓强
- 丁玉才
- 万斌
- 于文军
- 于洪志
- 何国庆
- 何惠
- 何泽云
- 余宁平
- 侯一红
- 侯子健
- 侯波
- 倪豪梅
- 兰忠平
- 关清廉
- 冯振翼1
- 冯改朵
- 刘健1
- 刘再兴
- 刘凤武
- 刘向应1
- 刘夕章
- 刘安若
- 刘平
- 刘强
- 刘惠洲
- 刘慧珍
- 刘振英
- 刘景泉
- 刘景荣
- 刘柱石
- 刘根芳
- 刘沛兵
- 刘灵
- 刘祖炎
- 刘谨
- 刘钰
- 刘镇江
- 包铁良
- 卢善勋
-
-
张恒
-
-
摘要: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活动对象的主体是群众,活动的关键点是群众的参与度,活动的落脚点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伊通县紧紧围绕群众"参与度"这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线"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
-
黄文祥
-
-
摘要:
思想道德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发展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认真总结和吸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
-
-
陈二波1
-
-
摘要: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就是要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和审美渗透。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媒介,互相融合,形成审美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引导呢?
-
-
刘健1
-
-
摘要:
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我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语句一一摘抄下来,然后认真地写在自制的空白书签上,又把书签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奖励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自学书签内容的方法,激励学生自学内容,并向教师汇报。
-
-
刘景荣
-
-
摘要:
2011年教育部推出了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掌握修订后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是深化语文课改的必经之路。第一,调整了目标要求,突出了基础性。新课程标准中表述:"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
-
-
-
唐传英
-
-
摘要: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给我们留下至理名言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这里,我结合我这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