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27篇;相关期刊781种,包括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前线、求实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等;社会主义道德的相关文献由1502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建文、王德森、魏英敏等。

社会主义道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8 占比:39.1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27 占比:60.82%

总计:3826篇

社会主义道德—发文趋势图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学者

  • 姚建文
  • 王德森
  • 魏英敏
  • 张春风
  • 牛文军
  • 臧乐源
  • 张晓东
  • 本刊编辑部
  • 吴丽凡
  • 周毅

社会主义道德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江
    • 摘要: 当前社会中不良道德倾向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道德倾向、道德主体虚无倾向、道德权利索取倾向、极端利己主义道德倾向、形式主义道德倾向、道德标准绝对化倾向和丑化歪曲社会主义道德倾向等七种。这些不良道德倾向带来了当前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道德主体虚无化、道德取向名利化、道德标准混乱化、道德运行间断化等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内含着集体的善,集体的善所具有的道德主体的集体性、良善价值和道德行为的互惠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当前社会中不良道德倾向所带来的危害。
    • 金德楠
    • 摘要: 道德信仰、道德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核心议题。就道德信仰而言,它描述了一种道德形态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境界,是该种道德形态得以生成的前提性精神基础,即它高于且派生道德,具有规定道德形态的主体内容与价值趋向、塑造道德理念与行为的评价标准、生成个体道德目标与道德动机、嵌入并且规范个体道德行为等效用,这些效用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人们的道德行为。此外,人们的道德行为还主要受到利益关系与制度伦理、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的综合影响,这些要素构成了道德信仰之于道德行为建构效用的界域。如果脱离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的理论原则,过分夸大道德信仰对道德行为的建构效用而无视其界域,则会陷入“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误区。
    • 赵亮
    • 摘要: 倪德卫、舒尔曼和泰维斯分别发表在1956年、1966年和1978年的研究,基于现代中国的不同历史节点回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它们都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及其教化方式的重视,从道德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和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凸显了中国革命的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也为理解社会主义为何能在中国顽强存续和不断壮大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倪德卫等人没有发现,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东西方道德观念都强调终极和绝对的境界,其研究因此把社会主义道德理解成某种控制的结果。实际上,这种道德在新中国恰恰是作为推动人不断解放的过程,人们既有的各种道德观念围绕着尊重劳动和创造快速地扬弃和重组,以支撑和构成“永久奋斗”的新人和社会。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道德既体现了现代中国的创新意志,又紧密联系着在这种创新中反而愈加深沉和强大的民族传统。社会主义道德正因此为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愈加牢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提供了关键的精神指引和文化支撑。
    • 云溪子
    • 摘要: 提倡存良知、不赚昧心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能比高大尚的要求更有效果。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把“德”放在很高的位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职业道德,是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把职业道德列为积极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之一。职业道德,为大多数从业者所遵循、发扬光大。但恕我直言,如今的职业道德有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 石娜
    • 摘要: 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立德修身教育,指出道德之于青年成长成才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青年立德修身,要立国家、社会、个人之大德、公德、私德,修见贤思齐、严苛律己之身以正本心,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青年立德修身教育的关键内容,在勤学、明辨、笃实中做到立德教育的入脑入心入行,在每日三省吾身中做到修身教育的入细入微入实.立德是治国安邦之道,修身是青年成才之基,只有时时修身,才能坚实立德.
    • 何肇烈
    • 摘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主义因其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标准、制度原则和理念信仰,因而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伦理和制度的核心.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集体主义,使其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守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重大社会危机时刻往往表现出强大的功能性价值.
    • 王小江
    • 摘要: 社会主义道德代表了人类社会最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丰富的集体的善思想,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人类社会中集体的善.集体的善将社会主义道德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道德意愿和道德实践、道德目标和道德手段、最高评价和最低评价的有机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涵和外延,能够规范道德实践并推动道德体系的长效运转,尤其是集体的善所具有的道德主体的集体性、良善价值和道德行为的互惠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当前社会中不良道德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所以,全社会应大力挖掘道德宣传中集体的善的因素,培育对集体的善内化和践行的社会土壤,将集体的善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成效的评判标准,借助法治手段筑牢社会主义道德中集体的善的存在基础.
    • 肖群忠
    • 摘要: 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质的,它们之间是本来与未来、基础与导向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对我国社会生活将持续发挥其价值引领和顶层设计作用,其作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中华传统道德是本来的民族文化价值根源与基础,主要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私人交往甚至影响个人修养的追求;西方近现代道德与中华传统美德由于各自产生的文化传统不同而具有异质性,但西方道德的合理因素也将为我所借鉴利用,西方道德主要适用于公共领域和国际交往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准确表达了对这三种道德资源的应有态度。
    • 孙铭悦
    • 摘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只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瞬息万变,大学生作为我国最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因而必须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在前言中阐述了研究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其次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丰富知识见识、提高生命质量、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最后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 曲蓉
    • 摘要: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我国已初步建成一套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运行机制.该机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应建立在对道德运行机制和有效性两方面内容的深刻理解之上,从社会成员对该机制的道德认同、该机制内外诸要素之间的系统作用以及该机制在推进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完善方面的目标达成状况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道德运行机制总体上行之有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多样的道德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道德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道德运行机制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评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效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同时使道德运行机制具备自评价、自反馈、自纠错、自调控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