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钼酸

磷钼酸

磷钼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6388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分子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等;磷钼酸的相关文献由80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光辉、陈绪煌、邱江华等。

磷钼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6388 占比:99.54%

总计:36557篇

磷钼酸—发文趋势图

磷钼酸

-研究学者

  • 王光辉
  • 陈绪煌
  • 邱江华
  • 曾丹林
  • 刘策
  • 庞海军
  • 张志明
  • 李婷婷
  • 王颖
  • 马慧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蒙旭雯; 李纪元; 周广飞; 张竹修; 汤吉海; 崔咪芬; 乔旭
    • 摘要: 采用一锅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封装不同含量磷钼酸的HPMo@HKUST催化剂,通过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吡啶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孔径、酸位、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考察HPMo@HKUST在乙二醇与异丁烯选择性醚化制备乙二醇单叔丁基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HPMo@HKUST催化剂成功封装磷钼酸,在维持HKUST晶型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且引入的Brönsted酸位能提高催化乙二醇与异丁烯选择性醚化的催化活性与产物选择性。乙二醇单叔丁基醚的选择性随着磷钼酸负载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10%HPMo@HKUST催化剂在异丁稀与乙二醇摩尔比6、催化剂用量占乙二醇质量的30%、100°C反应1 h条件下,乙二醇转化率为88%,乙二醇单叔丁基醚选择性为81%。
    • 高爽; 张俊茹; 李佳其; 于悦; 韩璐; 肖舒宁; 袁运鸿; 陈晓陆
    • 摘要: 以有机氨功能化的SBA-15为载体,制备过渡金属取代的磷钼酸(PMo_(11) M,M=Fe,Co,Cu)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FT-IR、BET、TEM、TG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过渡金属成功负载到载体SBA-15上;催化剂的整体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催化剂活性组分均匀地分散在介孔SBA-15的表面和孔道中。结合XPS数据和氧化脱硫实验结果,发现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可以活化活性氧物种,有助于催化剂脱硫性能的提升。以二苯并噻吩(DBT)为底物,进行氧化脱硫反应,考察引入的过渡金属对催化剂结构的改变和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Co取代催化剂(PMo_(11) Co-NH_(2)-SBA-15)的脱硫效果最好,DBT的转化率达到91.15%。PMo_(11) Co-NH_(2)-SBA-15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高悦; 齐轩
    • 摘要: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膜与丙二胺环化,然后与溴代正丁烷亲核取代,再与磷钼酸离子交换,制得磷钼酸聚离子液体修饰PAN(PILPMo-PAN)纤维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分析PILPMo-PAN纤维膜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光吸收性能,并考察PILPMo-PAN纤维膜的脱硫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ILPMo-PAN纤维膜具有光催化脱硫性能,在反应温度60°C,反应时间6 h,双氧水与硫质量比1601的条件下,PILPMo-PAN纤维膜对二苯并噻吩(DBT)的脱除率为97.08%,达到深度脱硫的效果;重复使用6次后,PILPMo-PAN纤维膜对DBT的脱除率仍保持在80%以上。
    • 张飞宇; 黄雨婷; 曾庆瑞; 冯威
    • 摘要: 为增强多酸基复合材料的光致变色效果,将具有质子化功能的聚吡咯与磷钼酸复合,制备一种质子化复合膜,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结构、光致变色性能及变色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磷钼酸保持了稳定的Keggin型结构,磷钼酸和聚吡咯的基本结构均未破坏;聚吡咯的活性基团与磷钼酸间通过非化学键型内酰胺键相互作用,促进了质子化作用,改善了光致变色性能,拓宽了复合膜的光吸收范围;在可见光照射下,无色透明的磷钼酸/聚吡咯复合膜变为蓝色,表现出较强的光致变色响应性,变色后的材料在空气中加热,呈现出较好的可逆性;变色后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出现了Mo^(5+),表明磷钼酸颗粒与聚吡咯基质间发生了光还原反应,光致变色过程按质子转移机制进行.
    • 雷敏; 高倩; 王双飞; 周敬红; 王志伟; 王加宝; 刘静; 刘新亮
    • 摘要: 利用锆系金属有机骨架(UiO-66)负载磷钼酸(PMA)制备负载型催化剂(PMA@UiO-66),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在H2O2的氧化作用下,负载型催化剂PMA@UiO-66对制浆漂白废水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的去除效果,并研究了PMA@UiO-66的回用及其稳定性.结果 表明,PMA成功负载在金属骨架上,且不会影响金属骨架UiO-66的晶体结构,PMA@UiO-66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有利于污染物进入活性位点;在PMA@UiO-66/H2O2的作用下,漂白废水中AOX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5.7%和60.0%;PMA@UiO-66具有良好的回用性和稳定性,循环4次之后AOX的去除率为51.8%且反应前后PMA@UiO-66的结构未发生变化.
    • 赵柳; 宋胜杰; 马康富; 王宏; 付丽华; 刘新阳; 陈立东; 成卫国
    • 摘要: 水热法合成了铈铁纳米复合氧化物,采用化学沉积法在其表面包裹SiO2制备核-壳结构磁性材料,以其为载体负载H2O2结合Keggin结构磷钼酸(HPMo)制备了HPMo-H2O2/CeFexOy@SiO2吸附-氧化脱硫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31 P魔角核磁共振(MAS-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将CeFexOy包裹形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以其为载体负载HPMo-H2 O2后Keggin型多酸的骨架结构保持,并产生少量过氧化磷钼酸盐活性物种.不同催化剂对有机硫化物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脱硫和氧化脱硫性能,均呈现出HPMo-H2O2/CeFexOy@SiO2>CeFexOy@SiO2>CeFexOy的活性顺序,多酸的引入大大提升了其对大分子有机硫化物的吸附和氧化脱除性能,催化氧化脱硫活性的提高源于多酸分子"假液相"反应过程的结果.在反应温度60°C,反应3 h,m(油):m(催化剂)=35:1,n(O):n(S)=10:1的条件下,对DBT氧化脱除率达到99.4%.制备的磁性核-壳结构氧化脱硫剂有理想的氧化脱除DBT的循环使用性能,并且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简单分离,是一类制备方法简单、催化活性高且稳定性好的绿色环保型催化剂.
    • 蒋莉; 顾钰; 袁妍; 董延茂
    • 摘要: 为了提高不锈钢材料在酸性环境中的耐腐蚀性,通过电聚合技术于304不锈钢基体上沉积内层掺杂磷钼酸、外层掺杂樟脑磺酸的导电性聚吡咯复合防腐蚀涂层(PPY-PMA/PPY-CSA),通过FT-IR、SEM、EDX、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讨了其与单层磷钼酸掺杂的聚吡咯涂层(PPY-PMA)之间的组成、结构、形貌和防腐蚀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PPY-PMA/PPY-CSA复合涂层附着力强,结构更为致密,在0.3 mol/L的H2SO4溶液中,PPY-PMA/PPY-CSA复合涂层可通过内、外层涂层的相互作用及缓蚀剂的释放为304不锈钢提供优异的防腐蚀作用.在288 h服役期间内,PPY-PMA/PPY-CSA复合涂层未出现退化现象,相对于PPY-PMA涂层防腐蚀性能更为稳定.
    • 杨尚志; 李海帅; 牛作吉; 史慧贤
    • 摘要: 采用超声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蒙脱土为载体,La和H3PMo12O40共掺杂改性的TiO2基多元复合材料(LPM-TiO2),采用多种表征分析方法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吸附性能和光吸收特性等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表征.选择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B)作为降解对象分别考察了LPM-TiO2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 表明:20mg/L MPB经40min紫外光照射后降解率可达100%,同时经120min可见光照射后降解率可达95.7%,LPM-TiO2优异的紫外和可见光光催化性能,主要是由于H3PMo12O40和La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LPM-TiO2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其经5次循环使用后,MPB的降解率仍可达90%.
    • 李小海
    • 摘要: 选用锐钛矿型TiO2作为载体,以磷钼杂多酸(HPMo)掺杂Cu作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HPMo/TiO2负载型杂多酸SCR脱硝催化剂.研究了Cu掺杂比例、催化剂煅烧温度和活性组分负载量等因素对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并通过XRD、BET和SEM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结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活性组分配比为Cu:Mo=3:1,煅烧温度为350°C,活性组分负载量为10%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最佳,催化剂在200°C时NOx去除率即达到92%,在250°C时有着最高99%的NOx去除率.XRD和BET等表征结果显示,Cu的加入增加了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性,使比表面积增大;适量的Cu掺杂和适宜的煅烧温度有利于增强Cu与Mo的相互作用,使得活性组分分散性良好,晶粒体积减小,晶粒之间连接紧密及催化脱硝活性提高.
    • 张亨; 张汉宇
    • 摘要: 介绍了磷钼酸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晶体结构、制备提纯方法及用途等.对磷钼酸的制备、萃取精制等进行了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