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下垂
眼睑下垂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97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154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2013‘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研讨会、第四次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等;眼睑下垂的相关文献由10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冬梅、丛志强、于刚等。
眼睑下垂
-研究学者
- 李冬梅
- 丛志强
- 于刚
- 侯志嘉
- 吴倩
- 徐静
- 曹文红
- 李光早
- 樊云葳
- 赵天兰
- 陈涛
- 张莉
- 葛树星
- 赵锡艳
- 丁静文
- 冯晓玲
- 刘泉开
- 刘金陵
- 刘阳
- 史婉银
- 吴以岭
- 吴静
- 呙安林
- 周世有
- 周晶
- 唐宏亮
- 孙欢欢
- 崔丽英
- 常小荣
- 张治福
- 张薇
- 张霞
- 彭冲
- 徐乃江
- 徐能武
- 方利泉
- 李丹丹
- 李慧
- 李文英
- 李林
- 李洋
- 杨先
- 汤服民
- 汪厚莲
- 熊全臣
- 王媛
- 田妮
- 白汉玉
- 聂庆珠
- 胡蓉
-
-
陈培佩;
章敏飞;
王薇;
蒋春明
-
-
摘要:
杆状体肌病(NM)是一种显性或隐性遗传突变引起的一组异质性先天性肌肉疾病,发病率为1:50000[1]。其特征是在肌肉活检中可见杆状体,发病年龄从新生儿到成人各不相同。大多数患者是以弥漫性肌肉无力和张力低下为特征的先天性发病,多累及四肢近端、面肌、颈屈肌、呼吸肌,肌肉无力的变形性面部特征有高腭弓、小颌、长脸,骨骼表现可有脊柱侧凸、鸡胸和高足弓,运动功能发育迟滞,眼肌麻痹表现有眼睑下垂和斜视的异常外源性眼球运动,严重的肌肉张力减退通常出现在出生时和生命早期(婴儿松弛综合征),以及类似青蛙的姿势,吮吸困难和呼吸功能不全,多在婴儿期死亡。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1例先天性杆状体肌病患儿,住院20天后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体重稳步增长。现对其病例资料及个性化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
-
李霞波;
王敏;
杨佩瑶;
刘昊;
侯力华
-
-
摘要:
资料患者女性,35岁,主诉双眼上睑下垂、视力下降伴头痛4 d来我院就诊。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眼睑下垂、伴视力下降、眼球转动受限,我科门诊以“双侧动眼神经麻痹(原因待查)”收住院。既往2型糖尿病史1年,高血压病史2年。近3个月无月经来潮,未有孕。入院查体:血压125/97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20次/min,脉搏102次/min,随机血糖14 mmol/L。神经眼科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匮乏,满月容,言语流利,应答切题,查体欠合作。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右眼0.06,左眼数指/眼前30 cm。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瞳孔右眼4 mm,左眼5 mm。直接、间接光反射迟钝,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晶状体密度增高,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见图1。
-
-
刘如梦;
徐亚男;
朱晓音;
田京伟
-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新的VMAT2抑制剂130P4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作用。采用体外研究考察130P4对靶点VMAT2的亲和力,采用SD大鼠自主活动模型、眼睑下垂模型和催乳素分泌模型对130P4进行体内药效学评价。结果显示:130P4与VMAT2的亲和力高(K_(i)=1.38 nmol/L);130P4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自主活动,诱导大鼠眼睑下垂,和升高血清催乳素水平;等摩尔剂量下,130P4药效作用优于上市药物Valbenazine。综上所述,130P4与靶点亲和力高,在大鼠体内对VMAT2具有抑制作用,药效作用优于Valbenazine。
-
-
-
-
摘要:
春夏时节吃一点时令野菜,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每年也会因为误食有毒野菜,发生过敏、中毒事件。这些野菜不能吃1.钩吻(图1)钩吻全株有毒,以根和嫩叶毒性最大,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口服中毒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吞咽困难、复视、眼睑下垂、呼吸麻痹等,严重者可致死。它与金银花(学名“忍冬”)很像,容易被误食。
-
-
张双燕;
宋扬;
贺新;
邓林;
李红;
师弘;
尤向辉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抗体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常见的代表性药物,因其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在临床肿瘤治疗领域广泛应用[1-2]。
-
-
杜青;
王英超;
顾宝东;
马先军
-
-
摘要:
Lewis-Sumner综合征(Lewis-Sumner syndrome,LSS)又称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ADSAM),由Lewis及其同事在1982年首次报道,为一种慢性、获得性、不对称性、多灶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其病因可能为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活化,以体液免疫介导为主[1]。本文报道1例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Lewis-Sumner综合征。
-
-
冯超逸;
刘红;
吴继红;
陈倩;
孙兴怀;
田国红
-
-
摘要:
Joubert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纤毛病变导致的以脑干及小脑蚓部发育异常、肌张力降低、眼球运动障碍及多系统受累为特征的综合征。其眼部表现包括视网膜病变、眼球运动失用、眼球震颤、眼肌麻痹及眼睑下垂等症状。影像学显示以脑干及小脑蚓部萎缩呈现“臼齿征”为特征性损害。本文报道1例以视力下降及眼球震颤首诊眼科的患者,眼部检查发现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球震颤及眼球侧视运动障碍。基因检测发现为CEP290复合杂合突变导致,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5型。本文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经过的分析,总结该病的特征,尤其是眼部特征,供眼科医师借鉴。
-
-
杨钰;
王玲
-
-
摘要:
张某,男,53岁。2021年3月25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视物重影,伴右侧肢体乏力,左眼睑下垂,语言欠流利,遂就诊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颅脑MR示左侧中脑大脑脚急性脑梗塞,双侧基底节、左侧放射冠多发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遂住院治疗,予抗血小板、抗凝、稳斑、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4月4日头晕再次加重,颅脑MRI示脑干亚急性脑梗死,无新发梗死灶,继予原方案治疗。
-
-
李瑞瑞
-
-
摘要:
侵袭性胸腺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胸部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好发于纵隔的交界性肿瘤,患者多为青少年,年龄多小于30岁,女性居多,伴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是侵袭性胸腺瘤临床首发的主要特征,患者常首次就诊于眼科门诊。胸腺CT的影像学特征及功能学检查有助确诊,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本文笔者将从临床案例切入,和大家分享该病的诊治体会。
-
-
张蕾;
赵红;
潘叶
-
-
摘要:
目的 评价改良扇形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臂临床设计,对214例(285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手术采用重睑切口,眶上切迹颞侧做额肌瓣鼻侧垂直切口,颞侧不做垂直切口,其皮下分离范围为眉毛下缘向上到眉上约5 mm,腹面分离止于眶上缘下.比较术前及术后上睑缘至角膜中央反光的距离(MRD1)、双眼对称性、上睑弧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诊平均(10.2±3.1)个月,患者MRD1大于术前[(3.2±0.7)mm vs.(-0.5±0.8)mm,t=58.760,P<0.01],上睑活动度明显增大[(11.2±1.4)mm vs.(3.5±0.8)mm,t=80.617,P<0.01].190例患者(253眼)术后达到了理想眼睑高度及弧度,最终成功率88.8%.术后未出现上睑内翻、暴露性角膜炎、额肌麻痹、额部感觉丧失及严重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成功率高,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合理选择.
-
-
许玉松;
李慧丽
-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采取灵龟八法按时取穴与一般针刺的疗效及疗程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30例眼睑下垂患者,观察组与常规针刺组各15例.观察组利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在我科正常上班时间(早上8点到下午6点)内按辰巳午未申对应时辰及穴位选为开穴,在针刺其他穴位如百会、阳白、上星、攒竹、鱼腰、风池、头维,足三里.常规针刺组直接针刺百会、阳白、上星、攒竹、鱼腰、风池、头维,足三里.皆根据虚实施以补泻.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 结果:观察组经1-2个疗程后,15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常规组经1-2个疗程后,15例患者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7例.所以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采取灵龟八法按时取穴对提高眼睑下垂疗效有重大意义,并对缩短治疗疗程有较大意义.
-
-
朱斌;
徐明光
-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31岁女性患者,因蝶骨嵴脑膜瘤切术术后出现眼睑下垂,不能露睛,经多种治疗无明显好转.后经过针刺治疗,眼睑可以逐渐睁开,接近正常水平.针刺选穴主要应用循经对应取穴、局部取穴和随症取穴.本例患者肿瘤大部分位于中颅底,少部分累及前颅,肿瘤并侵入海绵窦,情况比较复杂,术后出现右侧眼睑下垂,考虑损伤到动眼神经。治疗思路:主要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选择合适的穴位。因疾病比较疑难,故采用对应的远道取穴与局部、随症相结合。患者行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后,出现眼睑下垂,不能露睛,尝试过物理治疗、高压氧舱等多种方法,历经5个月,未有明显好转。
-
-
牟杨;
余茜
- 《2016年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SSP(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治疗眼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眼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结合SSP治疗.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53.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SSP在治疗眼睑下垂中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
-
-
赵锡艳
- 《第四次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仝小林教授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眼睑下垂的治疗经验.认为本病辨证属于痰浊瘀血阻络,治疗给予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按次法治疗后眼睑下垂消失,视物模糊,眼干、眼涩症状均明显好转.
-
-
-
余泱川;
刘小斌
- 《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会议》
| 2011年
-
摘要:
文章以证候描述和病因病机为主线,对中医古代文献中有关跟睑下垂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通过以时间为轴梳理各时期的症状术语,笔者认为中医古籍关于眼睑下垂的证候描述存在着"病变部位逐步明确","症状产生机制逐步明晰","症状描述渐趋详实"3个趋势.而通过对该病论治内容的梳理,笔者认为关于眼睑下垂的病因病机,中医文献中出现过"筋热驰缓,目纲失司","脾胃气虚,升阳无力","气血亏虚,风邪客睑"3种主流认识.
-
-
-
苗明三;
康乐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薤白总苷对利血平诱导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 方法:采用利血平针剂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每天给予盐酸氟西汀片(10mg·kg-1),大、中、小剂量薤白总苷(300mg·kg-1、150mg·kg-1、75mg·kg-1)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同时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d.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利血平(4mg/kg),观察眼睑下垂程度,4h后测量小鼠体温. 结果:利血平小鼠抑郁模型复制成功,薤白总苷能明显或显著降低小鼠眼睑下垂得分,显著改善体温下降情况. 结论:薤白总苷各剂量组能显著逆转利血平小鼠出圈率降低程度,和小鼠眼睑下垂程度,改善利血平抑郁模型小鼠的体温下降.
-
-
吕宝霞;
孙晓青
- 《2013‘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对一例睑下垂术后暴露性角膜炎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讨论医疗损害的因果关系,对医院过错的参与程度等事项进行法医学鉴定.根据法医学检查,认为医院对解某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主要因素),医疗过错与解某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