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不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34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73580篇;相关期刊389种,包括国际呼吸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五届颈肩腰腿痛学术经验交流会、2005急危重症论坛等;呼吸功能不全的相关文献由362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刘又宁、刘秋月等。

呼吸功能不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3580 占比:99.88%

总计:1074919篇

呼吸功能不全—发文趋势图

呼吸功能不全

-研究学者

  • 张静
  • 刘又宁
  • 刘秋月
  • 骆宝建
  • 吴恩东
  • 徐凤平
  • 李琦
  • 钮善福
  • 韩芬
  • 单若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彬吉; 郭竞宇; 周佳瑾; 牟兰雪; 母桃娟; 张开艳; 吕云辉
    • 摘要: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HGB)增多,但对于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及其对临床合并症的预测价值尚无公认的结论。目的探讨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对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2020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住院的1035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基线资料,HGB增多者纳入HGB增多组(n=145),与之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匹配的HGB未增高者纳入HGB正常组(n=145);比较两组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临床检测指标和合并症发生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HGB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GB预测OSAHS发生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结果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为16.8%(174/1035),其中男性患者HGB增多发生率25.7%(157/610)高于女性患者4.0%(17/425)(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重度的OSAHS患者HGB和HGB增多发生率均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P<0.05)。HGB增多组的OSAHS患者AHI、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maxAT)、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S90%)、红细胞计数(RBC)、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HGB浓度(MCH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甲状腺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高于HGB正常组,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_(2))、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低于HGB正常组(P<0.05);HGB增多组合并高尿酸血症、蛋白尿、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HGB正常组,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低于HGB正常组(P<0.05)。HGB增多患者HGB水平与BMI、AHI、maxAT、TS90%、PaCO_(2)、UA呈正相关(P<0.05),与MSpO_(2)、LSpO_(2)、PaO_(2)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maxAT、MSpO_(2)、LSpO_(2)、PaCO_(2)、血清肌酐(Cr)、UA为HGB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男性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的HGB临界值为169.5 g/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95%CI(0.504,0.893),P=0.033〕;预测男性OSAHS患者Ⅱ型呼吸衰竭的HGB临界值为181.5 g/L,AUC为0.836〔95%CI(0.682,0.989),P=0.005〕。结论昆明地区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高,HGB增高程度与夜间低氧程度及肺通气能力有关;伴HGB增多的OSAHS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合并症发生率更高。HGB增高的程度对男性OSAHS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 吴苏华; 张宗满; 梁国源; 李远华; 潘爱文; 姚玉婷
    • 摘要: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规范的早期肠内营养(EEN)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EEN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难以控制的肠内营养不耐受,常规的处理方法是暂停肠内营养,但会导致营养支持不连续,因此,制定合理的喂养方案,并依据规范、科学的喂养流程进行EEN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EEN治疗接受机械通气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EEN治疗,观察组给予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EE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误吸、胃潴留)发生情况、4 d热卡达标率、7 d热卡达标率和热卡达标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LA)〕,营养不良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心肺功能指标〔包括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7 d热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热卡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ALB、TP高于对照组,PCT、hs-CRP、LA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Hb、ALB、TP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CT、hs-CRP、LA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_(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PaCO_(2)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LVEF、PaO_(2)、氧合指数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EEN可有效改善接受机械通气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肺功能,缩短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 关晓楠; 李艳兵; 刘文婷; 宗敏; 马桂伶; 张建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心源性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后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年龄≥60岁患者311例,将30 d内再次插管的41例为失败组,成功撤机的270例为撤机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0 d内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获益率。结果失败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30 d内病死率较撤机组显著升高(23.4%vs 10.9%,P=0.016;23.4%vs 8.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级和重度肾功能不全是再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后,ROC曲线分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敏感性73.3%,特异性8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阈概率3%~76%内具有临床获益。结论心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较多,以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提供指导。
    • 李丹; 高胜浩; 安君娜; 张婷; 程剑剑; 马利军; 张晓菊; 李震宇; 王东平; 李轩轩; 黄泰博; 王海播
    •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在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RICU中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68例。由呼吸治疗师实施无创序贯降级治疗。观察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前(T0)、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后2 h(T1)、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后24 h(T2)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_(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痰液黏稠度及转归情况。结果4例患者因个人原因退出本研究,最终纳入64例患者。T1时心率、呼吸频率高于T0时(P0.05)。19例患者撤机并拔出气切套管,占29.7%;18例患者撤机成功转为经气管切开处加温湿化氧疗,占28.1%;10例患者白天经气管切开处氧疗,夜间佩戴无创正压呼吸机,占15.6%;11例患者自购无创正压呼吸机,在普通病房、康复医院及家庭之间实施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占17.2%;6例患者因感染加重转为有创机械通气,占9.4%,其中4例患者死亡,占6.3%。随访截止时,未发生不良事件和不耐受现象。结论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可作为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 利珉熠; 张益
    • 摘要: 目的:探究洋地黄类强心苷药物去乙酰毛花苷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80例患者联合使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强度、呼吸功能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去乙酰毛花苷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症状缓解快,安全可行。
    • 蔺军; 冯宁; 江莉萍; 郭昆; 周吕桢
    •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2例PCP呼吸衰竭并低氧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选择面罩或鼻吸氧治疗,观察组选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损伤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aO_(2)、PaO_(2)、PaCO_(2)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H值与损伤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明显优化PCP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其通气功能,且能够有效减少损伤事件的发生。
    • 陈培佩; 章敏飞; 王薇; 蒋春明
    • 摘要: 杆状体肌病(NM)是一种显性或隐性遗传突变引起的一组异质性先天性肌肉疾病,发病率为1:50000[1]。其特征是在肌肉活检中可见杆状体,发病年龄从新生儿到成人各不相同。大多数患者是以弥漫性肌肉无力和张力低下为特征的先天性发病,多累及四肢近端、面肌、颈屈肌、呼吸肌,肌肉无力的变形性面部特征有高腭弓、小颌、长脸,骨骼表现可有脊柱侧凸、鸡胸和高足弓,运动功能发育迟滞,眼肌麻痹表现有眼睑下垂和斜视的异常外源性眼球运动,严重的肌肉张力减退通常出现在出生时和生命早期(婴儿松弛综合征),以及类似青蛙的姿势,吮吸困难和呼吸功能不全,多在婴儿期死亡。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1例先天性杆状体肌病患儿,住院20天后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体重稳步增长。现对其病例资料及个性化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 孙启斌; 王黛婧; 侯雨阳; 单若冰
    •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的产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胎龄0.05)。结论合并HCA的产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胎龄<34周早产儿早期呼吸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呼吸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增加早产儿感染发生的风险。
    • 王亚锋; 夏晓黎; 马艳萍; 张宁; 魏才杰; 马娇娇
    •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器组(27例)、EDP组(26例)和联合组(29例)。各组按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并给予腹部顶沙袋训练、阻力单车训练,呼吸器组加用呼吸训练器,EDP组联用EDP治疗,联合组给予EDP联合呼吸训练器治疗,疗程10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症状评分。结果组内比较: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O_(2))]、6分钟步行试验(6MWT)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减小(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联合组较呼吸器组和EDP组FEV1%、FVC、FEV1/FVC%、p(O_(2))、6MWT增加,p(CO_(2))、CAT、m MRC评分减小(P0.05)。结论EDP联合呼吸训练器能够改善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缺氧状态,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普布卓玛; 黎艳红; 赵毅
    • 摘要: 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肌病(myopathy associated with anti-signal recognition peptide antibodies),是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 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的一种亚型,肌肉受累更为严重,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近端肌无力、颈部无力、吞咽困难、呼吸功能不全、肌肉萎缩。发病年龄常为32~70岁,也可在青少年中发病[1],临床表现类似于肌营养不良症状[2]。该疾病除累及肌肉外,还可出现重要脏器损伤,如心脏、肺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