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外科手术

眼外科手术

眼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6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29791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女医师大会、第十届全国眼外伤职业眼病眼科手术学术讨论会等;眼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3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赵堪兴、陈家祺等。

眼外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0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29791 占比:99.81%

总计:731166篇

眼外科手术—发文趋势图

眼外科手术

-研究学者

  • 张伟
  • 赵堪兴
  • 陈家祺
  • 郭新
  • 亢晓丽
  • 魏文斌
  • 陈霞
  • 马惠芝
  • 孙兴怀
  • 王勤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群吾; 蔡茂欢; 徐梅
    • 摘要: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12/2020-03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病原学检查为阳性、溃疡及浸润深度≤1/2角膜厚度的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30例30眼,经常规抗感染治疗3~7d,溃疡无明显好转或者浸润继续加重,采用局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滴眼液治疗,术后随访3~6mo,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2例12眼经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眼液治疗后,其中11例11眼感染控制,溃疡逐渐愈合;1例1眼因浸润加重行角膜移植术。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8例18眼经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局部抗真菌治疗后,其中13例13眼逐渐愈合,2例2眼在第1次消融后又出现苔被样改变,但病灶面积较前明显收缩,予再次消融治疗后逐渐好转;3例3眼无效,最终行角膜移植术。治愈患者26例26眼,术后随访3~6mo,感染无复发,角膜遗留斑翳或白斑,真菌感染患者复查共聚焦显微镜未查见菌丝。结论:对浸润深度≤1/2角膜厚度的感染性角膜溃疡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愈合、改善视力,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 万茜茜; 刘贺婷; 王家凤; 郑雨薇; 许育新
    • 摘要: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35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病人,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注射组20例和手术组15例,其中注射组又分为结膜微切口组(注射组a)和无结膜切口组(注射组b),每组各10例。手术组根据术前三棱镜度数设计手术方案,注射组予以内直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比较各组间3个月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注射组与手术组治愈率分别为75.0%和8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a与注射组b治愈率分别为70.0%和8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后出现上睑下垂2例,轻度外斜视1例,均于1个月之内恢复,1例复发,予以重复注射。均未出现结膜淤血、瘢痕、组织粘连等并发症。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效果较好,安全性、可重复性高,可作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早期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 徐振婷
    • 摘要: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不同药物诱导在眼科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下行眼科手术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去氧肾上腺素,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顺式阿曲库铵.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恢复情况(睁眼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5?min(T2)、手术30?min(T3)及术后10?min(T4)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44%较对照组77.78%高(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联合去氧肾上腺素诱导在眼科全麻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后清醒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许丽敏; 荣军博; 郎丽娟; 李志刚
    • 摘要: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所致的限制性斜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稳定期限制性斜视40例(5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斜视矫正术,术中行牵引试验,将限制作用强的眼外肌行后徙术或断腱术,随访观察术后眼位、眼球运动、复视变化及双眼视功能.结果 术前12例为单纯垂直斜视,28例为水平合并垂直斜视.术前水平斜视度平均为(48.97±31.09)PD,术后减少至(7.55±6.93)P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2 P<0.001).术前垂直斜视度为(40.50±23.09)PD,术后减少至(5.60±5.07)PD(t=7.810,P<0.001).术后35例(87.50%)功能眼位恢复正位,复视症状消失;3例通过佩戴压贴三棱镜症状消除,2例因无法适应压贴三棱镜行二次手术.28例术后恢复近立体视,22例恢复远立体视功能,无眼位过矫者.结论 手术治疗TAO限制性斜视,可达到功能性治愈和美容的效果.
    • 郝瑞; 张伟; 赵堪兴
    • 摘要: 目的 分析病因不典型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特点、可能病因及手术疗效.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AACE并行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8±7)岁,12例患者均伴有复视主诉,发病时长(8.83±3.71)个月,均行眼部常规检查除外弱视及眼部器质性病变,行眼眶及头颅MRI检查除外眼眶及颅脑疾病,并经病史询问否认存在引起AACE的常见诱因(如单眼遮盖、精神或心理因素、中高度近视眼等).分析此类患者的发病特征、看近(33 cm)与看远(5 m)斜视度数差异以及斜视矫正手术前、后斜视度数和立体视变化.选取同期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单眼斜视矫正手术治疗且性别、年龄匹配的1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及10例自幼发病、无复视症状的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资料作为对照,比较3类患者内直肌肌止点位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例AACE患者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的等效球镜度数为(1.70±0.88)D;术前第一眼位看近的内斜视度数为(22.42±5.82)三棱镜度(PD),看远的内斜视度数为(20.00±4.86)P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术中行被动牵拉试验,所有患者双眼内直肌无明显紧张或挛缩,外直肌无麻痹情况存在.12例AACE患者内直肌肌止端附着点距角膜缘距离为(5.20±0.27)mm,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为(5.30±0.25)mm,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为(5.30±0.31)mm,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12例AACE患者术后6周、3个月和6个月均残留小度数隐性内斜视(平均3.42~6.33 PD),且术后立体视较术前好转,术前有2例患者无立体视,术后12例患者均有立体视.结论 病因不典型AACE患者不合并高度近视眼,无远视眼,看远与看近内斜视度数无明显差别,推测其内斜视的产生可能与先天存在的隐性内斜视失代偿有关,从而产生复视的临床症状,常规手术量能够减轻内斜视,恢复立体视,但术后仍残存少量隐性内斜视,此类患者内直肌附着点无异常.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眼科学分会;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
    • 摘要: 日间手术是目前发展迅速的手术医疗服务模式,眼科因其疾病诊疗特点更适合开展日间手术.为促进我国眼科日间手术推广和健康发展,提升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会同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眼科学分会,在《我国眼科日间手术流程专家共识(2018年)》的基础上,针对眼科日间手术的设施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手术执行的具体实施、质量与安全管理等环节,通过认真、全面、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为我国眼科临床开展日间手术提供更多指导.
    • 郝胜利; 高楠; 赵素焱
    • 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研究者对机器学习的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图像检测、面部识别等方面已取得了快速进展,其性能及准确度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人类.面部图像的识别及处理对于眼整形外科极为重要,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机遇.现就人工智能在眼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王艳红; 彭洁; 王倩; 闫磐石
    • 摘要: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手术摘出复杂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杂眼内异物87例(87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异物性质、位置、大小等因素选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手术,包括磁棒接力、异物钳夹出及外路摘出术,术后随访3~8个月,观察异物摘出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87例眼内异物均一次手术摘出.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χ2=10.462,P=0.002).11例(12.64%)巨大眼内异物视网膜复位不良,行二次视网膜复位术治愈.76例(87.36%)术后随访期内均无视网膜脱离或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异物性质、位置、大小等因素选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手术摘出复杂眼内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宁利; 王怀洲
    • 摘要: 近年来临床涌现出大量以微创、非滤过泡依赖性等为特点的新型抗青光眼手术,在引进和开展这些新型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追求新技术和微创而忽视手术适应证的现象.本文在阐述新型微创抗青光眼手术具有更为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强调临床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必要性,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并规范手术操作,才能发挥新型微创抗青光眼手术的作用,促进青光眼临床治疗水平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