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组织

皮肤组织

皮肤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73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72367篇;相关期刊303种,包括百科知识、医药与保健:下旬版、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等;皮肤组织的相关文献由165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伟、贾晓明、付小兵等。

皮肤组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4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2367 占比:99.35%

总计:72837篇

皮肤组织—发文趋势图

皮肤组织

-研究学者

  • 陈伟
  • 贾晓明
  • 付小兵
  • 卢天健
  • 徐峰
  • J·A·帕勒洛
  • M·朱纳
  • 孙同柱
  • 徐新明
  • 李东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东义; 拉希玛; 赵若阳; 陶娜拉; 韩海格; 丁文淇; 贾紫洁; 刘慧莹;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 摘要: 本试验以蒙古斑点马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皮肤的表型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验证,试图解析蒙古斑点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斑点马奠定基础。选择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型差异;对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差异表达mRNAs;将筛选到的典型基因通过免疫荧光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试验,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蒙古斑点马黑色皮肤组织和白色皮肤组织中的色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黑色皮肤组织表皮和毛囊毛球部位,而白色皮肤组织相应的位置未发现有黑色素沉积。740个基因的表达量在黑白两个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09个基因在蒙古斑点马黑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215个基因在蒙古斑点马白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差异表达mRNAs主要富集到了黑色素生成等通路,其中TYR、TYRP1、DCT、PAX3、DAPL1等基因与毛色形成相关。在蒙古斑点马毛囊中,TYR和TYRP1蛋白在毛囊的毛球部位不表达。DCT在毛囊毛球的毛母质部位表达。因此,蒙古斑点马的毛色形成主要由黑色素形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量所决定。
    • 张颜; 孙宝盛; 肖贵榜; 杨玉能; 杨泓涛; 李世春; 邓位喜
    • 摘要: 【目的】开展黔北麻羊黑白毛色差异的蛋白组学分析,明确影响其毛色差异的特异性蛋白及其通路,为揭示黔北麻羊特征毛色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集3只黔北麻羊公羊背部黑色羊毛皮肤组织块和腹部白色羊毛皮肤组织块,通过SDT裂解法提取黔北麻羊皮肤组织蛋白并进行蛋白定量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通过组间比较共筛选出420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与白色羊毛对照组(White)相比,黑色羊毛试验组(Black)有247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呈上调表达、173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呈下调表达,其中与形成黑色羊毛的黑色素相关蛋白共有15个,包括表皮视黄醇脱氢酶2(SDR16C5)、视黄醇脱氢酶16(RDH16)、视黄醇饱和酶(RETSAT)和角蛋白79(KRT79)等9个上调蛋白,以及蛋白激酶B(AKT)、β抑制蛋白1(ARRB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等6个下调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差异表达蛋白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功能的51条GO功能条目上;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有159个蛋白定位于细胞质、128个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及88个蛋白定位于线粒体;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富集在209条KEGG通路上,其中5条通路与黑色素生成相关,分别是视黄醇代谢(Retinol metabo-lism)、黑色素生成(Melanogenesi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结论】导致黔北麻羊存在黑白毛色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参与黑色素生成通路的KRT79及参与视黄醇通路的SDR16C5、RDH16和RETSAT等蛋白表达上调,促进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和黑色羊毛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参与PI3K-AKT通路的AKT表达下调,以及SFRP1表达下调而降低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均有利于黑色素生成。
    • 韩智超; 韩一平
    • 摘要: 随着太赫兹源的发展,利用组织的太赫兹波光声效应以非入侵方式对病变组织进行区分检测展现了巨大优势。通过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了在1.0 THz下皮肤及皮肤癌的热效应与光声效应,并通过光声信号对不同生长时期的基底细胞癌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光声信号有效区分不同皮肤结构与不同基底细胞癌生长时期。该结果揭示了利用太赫兹波光声效应实现早期皮肤癌的太赫兹无损诊断的应用价值。
    • 余晓; 杨帆; 丁雪菲
    • 摘要: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已经用于皮肤癌、皮肤烧伤以及皮肤疤痕治疗效果的诊断和过程监测,通常采用太赫兹时域和频域光谱参数作为区分皮肤组织不同状态的诊断参量.目前最常用的皮肤活体反射式太赫兹测量装置需将皮肤放置于介质窗上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这使得皮肤表层水分含量因为阻塞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太赫兹诊断皮肤的精确性.随着太赫兹生物应用从离体检测到活体测量方向发展,需要分析阻塞情况下皮肤太赫兹光谱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太赫兹反射系统对手臂皮肤在石英介质窗上的阻塞过程进行了连续测量,然后对不同时刻时域波形的峰峰值、半波脉宽等13个特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域信号和传递函数的峰峰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拟合斜率等参量随阻塞时间而呈指数衰减;传递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时间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斜率等随阻塞时间呈指数增加;时域波形的半峰全宽、对数频谱等保持不变.然后用双德拜模型来模拟皮肤组织在0.2~1 T Hz频段的介电常数,采用遗传算法和Leven-berg-M arquardt相结合的优化算法得到了皮肤阻塞情况下不同时刻的双德拜参数,结果表明:ε∞和εs均随着时间呈指数上升,5 min内增幅分别达到了27.8% 和12.5%;ε2、弛豫时间常数τ1和τ2基本保持不变.将皮肤组织视为多层媒质结构,基于Bruggeman有效介质模型,将计算得到的太赫兹反射率和测量得到的反射率作为目标函数,再采用上述混合优化算法得出了皮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阻塞时间的增加,皮肤角质层中的水分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增加,5 min的阻塞时间即可增加23.8%.因此,在进行临床应用和研究时,必须谨慎考虑皮肤与介质窗接触阻塞而导致的参数变化.该研究有利于提高太赫兹活体检测的准确性和推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临床应用.
    • 于丽娟; 张艳花; 拉扎特·艾尼瓦尔; 徐新明; 玛尔孜娅·亚森; 狄江
    • 摘要: [目的]研究miRNA在不同羊毛弯曲中国美利奴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参与的调控通路,筛选出与中国美利奴羊羊毛弯曲相关的miRNA,为进一步探究细毛羊羊毛弯曲性状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羊毛弯曲频率有极端差异表型值(大弯曲组与小弯曲组)细毛羊个体皮肤的miRNA组进行测序与比较分析.[结果]共鉴定出425个miRNAs,其中包括143个已知miRNAs和282个新发现的miRNAs.在大弯曲组与小弯曲组共筛选到8个上调和17个下调的miRNAs.对差异miRNA的预测靶基因进行简单的Gene Ontology与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跨膜信号受体活动、信号转导活动、分子转导活动、膜的组成等过程.15761个靶基因注释到252个信号通路.[结论]筛选出了25个与细毛羊羊毛弯曲性状相关的候选miRNAs.
    • 刘惠; 徐东升; 陈虹; 王莹莹; 杨金生
    •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免疫组化和共聚焦技术研究拔罐对环跳穴区皮肤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健康SD大鼠,剃除双后肢环跳穴区毛发,充分暴露穴区皮肤组织,在左侧环跳穴进行拔罐干预,拔罐后即刻灌流,并分别取正常大鼠和拔罐大鼠左侧穴区皮肤组织,长宽均为1 cm.使用25%高渗糖脱水后用恒冷箱切片机制成20μm厚的组织切片,然后分别用Mast Cell、NPY、5-HT抗体进行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拔罐组大鼠环跳穴区皮肤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且结构不清,真皮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挤压变形,Mast Cell、NPY、5-HT阳性表达明显增强.Mast Cell和5-HT在表皮和真皮内靠近血管和毛囊聚集,在皮下组织中大量散在分布围绕血管形成不连续的细胞带.NPY神经纤维在真皮及皮下组织的分布以串珠形式为主,在真皮下层绕血管毛囊汇聚明显.使用荧光显微镜分别在10倍镜下对5-HT和Mast Cell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在20倍显微镜下NPY阳性表达纤维的长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拔罐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能够使环跳穴区皮肤组织中Mast Cell、NPY、5-HT的表达上调,这些神经活性物质的释放可能激活相关信号传递通路而实现拔罐的效果.
    • 张译元; 郭延华; 唐红; 高磊; 王新华; 周平; 王立民
    • 摘要: 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Ovis aries)(以下简称转基因细毛羊),羊毛产量得到显著提高.为探明与羊毛产量相关的细毛羊皮肤蛋白的表达变化,本研究利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蛋白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转基因细毛羊和野生型细毛羊的皮肤总蛋白进行分析,以期筛选获得与羊毛生长特性相关的特异性蛋白.首先应用DIA蛋白质组学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方法对转IGF-Ⅰ基因细毛羊和野生型细毛羊皮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候选蛋白质筛选.结果表明,共计筛选获得2 914个蛋白,差异表达蛋白930个,其中374个上调表达、556个下调表达,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有18个;GO分析表明,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相关的注释分别有24、14和18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涉及42条信号通路,其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分泌型糖蛋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肿瘤抑制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等8条信号通路可能与羊毛生长发育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对揭示差异表达蛋白与羊毛性状的关系有促进作用,为探明羊毛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及分子标记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 肖郑颖
    • 摘要: 根据皮肤的解剖学特点,构建皮肤组织的五层模型,提出了激光与皮肤组织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求解Pennes生物热方程,仿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激光和不同激光参数辐照下,皮肤组织中温度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平顶光束和高斯光束入射后,温度分布和光束本身能量分布密切相关,激光功率和激光半径不同会引起组织中温度场明显变化.数值模型的建立可为激光应用于皮肤病学领域时提供参考.
    • 孙国强
    • 摘要: 目的:探讨紫丹银屑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对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及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人源化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只.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小鼠背部裸露皮肤建立银屑病动物模型,观察组小鼠给予紫丹银屑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治疗1周后两组小鼠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观察两组皮肤组织及外周血VEGF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IFN-γ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IL-4水平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表面性状及组织切片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大量银白色鳞屑消失,浸润面积明显减少,皮损显著好转.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治疗后小鼠角质层内多形核细胞浸润基本消失,两组小鼠治疗前血清VEGF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小鼠血清VEGF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小鼠治疗后血清VEGF浓度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丹银屑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可有效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症状及性状,减轻银屑病小鼠炎性因子表达,降低血清VEGF因子表达,临床疗效满意.
    • 乔禹
    • 摘要: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大或小的伤疤。为什么我们的皮肤在破损或经历手术后会长疤呢?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在《科学》上发表相关论文,揭示了皮肤形成伤疤的分子机制,并且针对这一机制,找到一款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的药物。通过小鼠实验证明,这种药物具有让伤口恢复正常的惊人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