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2-08

主办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部

会议文集: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论文报告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采用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分离培养分子鉴定法两种方法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微生物展开研究,旨在全面揭示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组成与结构.克隆文库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中华绒螯蟹肠道内主要菌群,其中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Marinifilum、Unclassified为优势菌属;分离培养后16SrRAN测序结果发现,变形菌门中的Gammaproteobacteria成为肠道内唯一的菌群.其中的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优势菌属.以上这些发现为今后河蟹益生菌开发、病害防治、生态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近年来我国冷库建设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如何实现冷库中流场的均匀性是保证冷库今后使用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了Simple算法,结合波兴涅克(Boussineq)假设,对冷藏库内的气流组织进行了三维模拟,并用试验加以验证,得出了利用非结构网格模拟的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性更好,并比较了三维、二维方法对冷库内气流分布模拟的准确性,研究发现三维方法对冷库气流场的模拟更准确可靠,并得到了冷库竖直和水平平面上的气流分布.
  • 摘要:陆源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陆源污染治理是中国现阶段海洋污染防治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策执行的主体、手段、监督三个方面对中国与日本的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治理的政策执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日本治理陆源污染的政策执行主体多元、手段多样、监督高效,为中国陆源污染治理政策执行主体结构的优化、执行手段的增强、执行监督的强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 摘要:本研究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卵巢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和肝胰腺中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卵巢发育情况把凡纳滨对虾的卵巢分为6个期:卵原细胞增殖期,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次级卵黄发生期,成熟期,恢复期.把罗氏沼虾的卵巢分为5个发育阶段: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次级卵黄发生期,成熟期,抱卵期.雌性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分别提取卵巢和肝胰腺的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对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凡纳滨对虾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巢和肝胰腺中都有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在卵巢中,随着卵巢的发育,卵黄蛋白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不断增加,分别为:1.1,5.9,10.4,26.9,85.0,产卵以后急剧减少,为1.6.在肝胰腺中,随着卵巢发育,相对表达量不断增加,分别为:1.3,3.3,7.1,37.3,51.6,产卵以后急剧减少,为1.0.肝胰腺在次级卵黄发生期卵黄蛋白原mRNA增加明显,卵巢在成熟期卵黄蛋白原mRNA增加明显.罗氏沼虾的研究表明:在卵巢和肝胰腺中都有卵黄蛋白原mRNA的表达.随着卵巢的发育,肝胰腺中卵黄蛋白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不断增加,分别为:3.4,12.6,15.2,并在成熟期达到最大,为38.9,产卵以后为2.9,而卵巢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卵黄蛋白原合成的贡献比较小,分别为1.0,1.3,1.7,4.8,1.5,除成熟期外,其他各期差异不显著.
  • 摘要:本文根据2000~2007年我国大型拖网渔船的渔业生产数据,结合表层、50m、100m水层盐度和温度等环境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PLS)探讨环境因子与智利竹筴鱼渔场关系.研究认为,智利竹筴鱼渔汛旺期为6-9月,最适盐度范围为33.6~33.7.9月份盐度分布范围显著小于其他月份.表层、50米水层最适温度主要是13~14℃,100米水层最适温度范围主要是8~13℃.东南太平洋冬季西风漂流的向北移动导致了中心渔场位置的西北方向转移.表层盐度对渔场分布影响最为显著,这与上升流形成的营养盐分布相关.50m水温作为温跃层变化的指标,对渔场分布产生次要影响.PLS模型可以消除海洋环境因子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环境因子可以解释CPUE的28.5%变异情况,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
  • 摘要:中长期渔情预报是利用渔业历史产量数据以及与鱼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海洋环境因子作为预报的基础条件和基础数据,从宏观上预报未来一年或几年某种经济鱼类的资源量,已逐渐成为渔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如何进行渔汛生产部署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海洋渔业应用,本文介绍在Windows XP平台上,利用C#语言和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研制的中长期渔情预报模型,该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BP神经网络等技术,利用海洋环境数据和渔业历史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中长期预报模型.本文以西北太平洋柔鱼为例,应用开发的系统进行预测分析,得到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5%,与用线性回归的结果23.2%的误差作对比,证明本系统能为渔业预测提供宏观上的技术支持.
  • 摘要:2010年3月用食藻虫引导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对上海市临港新城果园镇里塘河道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选取河段500m,河宽20m,水深平均3.5m.为了保持食藻虫在治理河段水体中的密度,在河道两端采用筛绢网帘拦截,治理河段共投入4kg食藻虫,立即采用抛秧法在治理河段近岸3m处种植400kg,其密度为135g/m2;南岸采用扦插法栽培苦草四行约30,000株,其密度为100株/m2.结果表面: 在生态修复工程2-3个月后,苦草伊乐藻逐步形成水下植被,覆盖率高达40%.每月水质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Mn)、总氮(TN)和总磷(TP)在最低时分别比1月份下降了60.67%、85.36%和88.74%;修复过程中11月份水质最好:氨氮平均为0.088mg/L,亚硝态氮平均0.024 mg/L,叶绿素α平均5.31 mg/m3.试验期间,修复区水体TN、TP、NO2-N、NH4-N和CODMn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水体透明度(SD)平均在150~180cm,水质达到国家Ⅱ~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 因此,食藻虫与苦草和伊乐藻结合的生态修复方法是河道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也为其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 摘要:通过配制不同ARA水平(0.06%,0.24%,0.36%,0.6%)的饲料,并以新鲜缢蛏作为对照,在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进行投喂实验,研究饲料中高不饱和脂肪酸对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及各组织脂类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的ARA饲料对GSI和HSI无显著影响;2) ARA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卵巢、肝胰腺水分和总脂含量以及脂类组成无显著性影响;3)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肝胰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组成.高水平的ARA可能会抑制EPA的合成,因此饲料干物质中0.06%-0.24%的ARA就足以满足此时卵巢发育以及各项生理机能的需求.
  • 摘要:在利用SVM模型作相关预测研究时发现,不同的核函数会影响预测精度,同一个核函数的不同参数设置也会使预测精度有很大变化,为了寻求最佳的核函数及其参数以保证模型最高的预测精度,本文构造了一个误差函数,把求取最佳核函数参数的目标转化为求误差函数的最小值,使得误差函数最小的参数就是保证预测精度最高的核函数的参数.以验潮站历史风暴潮相关数据为实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 摘要:我国池塘养殖已有千年历史,不但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供给,还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景观价值.随着各地加大对休闲渔业的投入,池塘养殖更加具有游憩服务价值.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休闲渔业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显然,正确评估池塘养殖游憩服务价值对休闲渔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基于计数模型的个人旅游成本法(ITCM)评估上海青浦、嘉定和奉贤区的池塘养殖游憩价值.研究发现:(1)随着使用模型不同,对池塘养殖游憩价值评估结果也有所差异,数据存在离散特征时,负二项模型优于泊松模型.(2)个人旅游成本(ITCM)与区域旅游成本法(ZTCM)估计结果比值为1.7∶1,分别以两种方法估算值作为养殖池塘游憩价值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比较合适;(3)基于计数模型的个人旅行成本法对青浦、嘉定和奉贤区池塘养殖游憩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各约为352873.62元·hm2·a-1、1179909.92元·hm2·a-1、18502.98元·hm2·a-1.
  • 摘要:网箱养殖模式是新兴的海水养殖模式,具有养殖周期短,固定投资少等特点.文章以黄海水产研究所寻山牙鲆养殖基地的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北方牙鲆网箱养殖模式搭建成本收益分析框架,采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生物经济模型等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清这种新型海水养殖模式的经济规律,为养殖经营者提供有效的经营指导.研究发现,牙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和养殖者利润呈正相关关系,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养殖者利润呈负相关关系,市场价格是影响养殖者利润的主要因素.研究同时发现,牙鲆的体重增长速度较为平稳,养殖者利润受到市场季节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即养殖者利润在10月份左右达到一个最高值,然后受到供给放大,价格下跌影响,10月至11月利润急剧下降,11月之后逐步回升的一个趋势.因此,对于养殖者来说,合理控制养殖上市时间,拓展市场渠道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 摘要: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是我国鱿钓船的重要捕捞对象,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公海海域,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学者对其捕捞群体的结构特性了解很少.本文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892尾),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日龄、生长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 阿根廷滑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渔获物主要由冬生群(6-7月)和秋生群(3-5月)组成,不同年份捕捞群体有差异.不同产卵群体、不同性别的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重生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冬生群,雌、雄个体胴长的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线性函数来拟合为最适,体重生长方程则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拟合最适;秋生群,雌、雄个体的胴长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体重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随着日龄增加,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重相对生长呈现下降趋势,绝对生长率则呈增加趋势,同一日龄段内,雌性个体的胴长与体重生长率都基本稍大于较雄性个体生长率.
  •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鳃中氯细胞的分布,及其不同盐度(0‰,10‰,20‰,30‰)胁迫对氯细胞数目和形态变化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氯细胞分布在鳃丝的鳃小片基部,根据其表面开口长度,可分为3种亚型:Ⅰ型(>6.5 μm)、Ⅱ型(3.2-6.5μm)和Ⅲ型(<3.2 μm).不同盐度下氯细胞总数目变化趋势为10‰<0‰ <20‰ <30‰.从0‰盐度转移到10‰盐度后,氯细胞总数目减少,主要是由于Ⅰ型氯细胞数目显著下降.20‰盐度中的氯细胞数量高于10‰盐度,但不显著.30‰盐度中的氯细胞数量随Ⅲ型氯细胞数量的显著提高而增加.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盐度条件下Na+-K+-ATPase免疫反应性细胞均分布在鳃丝的鳃小片基部.本研究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可通过改变鳃氯细胞数量和形态结构来适应环境中的盐度变化,推测Ⅰ型氯细胞和Ⅲ型氯细胞分别在低盐、高盐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 摘要:Hepcidin抗菌肽是由生物肝脏细胞表达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碱性小分子肽,它们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不同来源的Hepcidin分子中均存在8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它们与Hepcidin的抗菌活性有关.本文参考已经报道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hepcidin全长cDNA序列,通过RT-PCR首次从其肝脏中克隆了编码hepcidin原前体肽的基因"pIH".该基因编码由7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原前体肽(prepro-peptide),其中包括47个残基的前体肽(propeptide)和25个残基的成熟肽(mature peptide),在其羧基端区域含有对于鱼类和哺乳类动物均显示高度保守的8个半胱氨酸残基.通过对上述编码hepcidin原前体肽的基因添加EcoR I和HindⅢ酶切位点,选择含"trx"融合头的pET-32a(+)作为表达质粒、E.coli BL21 (DE3)作为工程菌,成功构建了"pET-32a-pIH"原核表达系统.阳性克隆经1mM IPTG诱导、在37℃培养12h后,表达的"trxA-pIH"融合蛋白的70%以上是可溶的.Tricine-SDS-PAGE分析表明,细胞经超声破碎后的上清通过固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旨在为人工养殖大鲵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大鲵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全面、呈味氨基酸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基本无限制性氨基酸,是质量较好的优质蛋白质,且蛋白质质量明显优于大鲵皮肤蛋白质.大鲵皮肤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大鲵皮肤中含硫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与豆类食物搭配食用以达到食物蛋白质互补效果.此外大鲵肌肉和皮肤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尤其是锌、铁、铜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人工养殖大鲵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摘要:记述了采集于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水井湾溶洞(25°28′25.6″N,108°06′15.2″E)—适应洞穴环境的鳅类新种:佳荣盲高原鳅Triplophysa jiarongensis Lin et Li,sp.nov..新种与之前记录的7种分布于西江水系的高原鳅(阿庐高原鳅、个旧盲高原鳅、长须盲高原鳅、巨头高原鳅、邱北盲高原鳅、石林盲高原鳅和天峨高原鳅)同属典型洞穴鱼类,都具有一系列与洞穴环境有关的适应性特征.新种与本属其它种类的区别主要为:胸鳍长,后伸达腹鳍起点;尾鳍微凹形;体表色素退化,光滑裸露无鳞;背鳍截形,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略后方;腹鳍后伸盖过泄殖孔;臀鳍截形;尾柄上下缘存在脂状鳍褶;背鳍分支鳍条8;臀鳍分支鳍条6;胸鳍分支鳍条11;脊椎骨总数4+34;眼完全退化,外观无痕迹;鳔前室被骨质鳔囊包裹,后室发达膨大呈游离膜质鳔.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其栖息地概况和部分生态学信息.
  • 摘要: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EF)是参与蛋白合成过程中肽链延伸的蛋白因子,包括延伸因子EF-1和延伸因子EF-2.延伸因子EF-1由α、β、γ和δ四个亚基组成,在蛋白翻译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非洲爪蟾延伸因子-1δ(elongation factor-1δ,EF-1δ)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出中华绒螯蟹EF-1δ基因并进行各组织间的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EF-1δcDNA全长933 bp,编码263个氨基酸.经BLASTN和BLASTX软件分析表明,此EF-1δcDNA核苷酸序列与非洲爪蟾EF-1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为70%: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红斑蝶EF-1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4%.聚类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EF-1δ的氨基酸序列与鱼虱EF-1δ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F-1δ在正常成熟中华绒螯蟹肌肉中表达量最高,精巢、肝胰腺中有少量表达,心脏、卵巢、胃、肠、鳃中有微量表达.不同发育状态的中华绒螯蟹EF-1δ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肝胰腺和鳃组织中表达量(P<0.05);3个不同发育状态蟹EF-1δ在肌肉中的表达量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早熟蟹肌肉中表达量最高,正常成熟蟹肌肉中次之,幼蟹肌肉中最低;不同发育状态蟹EF-1δ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
  •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传动系统,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传动系统靠齿轮的啮合将已经转化为机械能的波浪能输出为电能,由于其传动系统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对其传动系统故障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三维绘图软件SOLIDWORKS绘制了一对与该系统参数相当的齿轮,并导入ADAMS,将其中一对正常啮合、另外一对驱动轮断齿啮合,设置其啮合参数与真实情况相同,根据Shannon采样定理,设定合适的出仿真时间和步长,对驱动齿轮marker点加速度及在X、Y方向分量进行动态模拟仿真,得出时域图像数据,再经FFT变换,生成频域图,分析对比了时域图和频域图,得出结论,为传动系统中齿轮故障研究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为齿轮实际故障诊断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摘要:比目鱼的变态包括眼睛的移动,色素的不对称分布,消化道的变化以及骨骼的变形.其中众所周知的是其眼睛的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学者一直认为比目鱼眼睛的移动是头盖骨的变形导致的.直到近来,这一观念才被推翻.有学者证实比目鱼眼睛的移动不是由头盖骨的变形导致的,而是由眶下组织细胞分裂的左右不对称导致的.在比目鱼中,各种变态事件都是有甲状腺激素调控的.在任何一个时间点,身体各个组织所处血浆环境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是相同的,然而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变态时间却不相同,这说明甲状腺激素的调控部分依赖于外周组织.细胞内有活性的甲状腺激素(T3)的水平是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胞内的T3水平不仅仅依赖于血浆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主要是T4),同时还依赖胞内的2型甲状腺氨酸脱碘酶(Dio2,产生T3)和3型甲状腺氨酸脱碘酶(Dio3,灭活T3)的活性.我们推测Dio2和Dio3调控的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在牙鲆眼睛移动的过程起主要作用.因此我们进行了牙鲆Dio2和Dio3的整体原位杂交,并着重关注了眼睛周围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情况.我们发现牙鲆眼睛周围的皮肤组织中Dio2和Dio3的表达呈不对称分布.
  • 摘要:为了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结合性质,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了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体外结合率,并研究了温度、血浆浓度及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在4℃、15℃、20℃、25℃、30℃、37℃条件下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高于二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也显著高于四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p<0.05).当DIF浓度在0.5-5 μg/mL范围之间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32.4-19.6%之间,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结合能力(β)和解离常数(Kdp)分别为3.5x 10-7 mol/g和4.04x 10-6mol/L;当DIF浓度为5-40 μg/mL范围内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游离药物与总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77x-0.18.结果表明,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受温度影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在0.5-5μg/mL范围内结合率为非线性,而在5-40μg/mL范围内为线性.
  • 摘要:选取超声(300W,3min)、酶解(35℃,10 min)、超声结合酶解(300W超声3min,再35℃酶解10 min)的方法处理南美白对虾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通过检测主要过敏原含量和免疫活性的变化,分析3种处理方式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经过酶解和超声结合酶解这2种处理方式后,分子量为36 kDa的主要过敏原蛋白明显降低,免疫印迹和双抗夹心ELISA的结果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经无花果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处理后的样品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两种酶对Tm的降低效果较好;消减效果次之的是-胰凝乳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但是,只是超声的情况下原肌球蛋白免疫活性与对照样品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根据处理所用温度选择合适的酶的种类是首要考虑因素;其次,选择酶切位点多即特异性酶切位点少的酶,最后再考虑通过辅助手段如超声波处理后能到达预期效果的酶.
  • 摘要:中国是虾产品出口大国,出口规模从总体上看逐年增大但也有小范围的波动,而影响虾产品出口的因素较多,本文主要研究影响虾产品出口规模的因素及影响程度,为虾产品的出口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政府企业部门决策时作参考.本文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基于2005-2009年2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来分析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进口国的GDP、中国虾产品的产量及APEC成员对虾产品的出口起促进作用,尤其是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两国间的距离起阻碍作用.根据结果提出加强健康养殖、提高运输保鲜条件与技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 摘要:本文以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两种技术,采用优化后的试验参数,对雌、雄锯缘青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四个部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锯缘青蟹各部位气味差异明显.采用GC-MS方法共鉴定得到六大类77种化合物,并对其中主要的挥发物含量、气味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处理GC-MS结果,得到了表征雌、雄锯缘青蟹四个部位的特征性挥发物.
  • 摘要:黄颡鱼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敏特性进行研究.参照传统方法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的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然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其药敏特性.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了8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YC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药敏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C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游动孢子囊多呈圆筒形、棍棒形或穗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不断从孢子囊顶端释放出来,成团聚集在游动孢子囊口,并经过一个时期的静休后,成团脱落或直接分散在水中游动;次生孢子囊具有典型的侧生现象;藏卵器呈球形或梨形,大多与雄器异枝,少数与雄器同枝,含1-15个卵孢子;成熟卵孢子中生或亚中生,偏生一个大油球.其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绵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菌株CBS 101.49 (GenBank登录号:AF119579)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YC为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此外,在实验选用的中草药和消毒剂中,黄连和异噻唑啉酮分别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菌株Y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6 mg/L和2 mg/L.本研究首次分离了黄颡鱼卵致病性异丝绵霉菌株YC,并确定了其药敏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