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
疼痛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55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9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427889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齐鲁护理杂志、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疼痛控制的相关文献由108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君慧、侯丽莉、汪晖等。
疼痛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7889篇
占比:99.96%
总计:1428431篇
疼痛控制
-研究学者
- 王君慧
- 侯丽莉
- 汪晖
- 王峻
- 董翠萍
- I·E·丹霍夫
- 孙静
- 李峥
- 詹雪
- 杨秀花
- 沈曲
- 王爱君
- 田莉梅
- 许勤
- 邓海波
- 郭淑丽
- 闵三旭
- 陈华琴
- D·W·莫兰
- E·卢特哈特
- M·R·麦克尤恩
- 于双美
- 付丽萍
- 侯文咏
- 冯霞
- 刘俊波
- 刘娜
- 刘娟
- 刘敏
- 刘杰
- 刘迎春
- 叶三霞
- 吴亚鸿
- 吴金梅
- 周燕
- 周默艺
- 姬小莹
- 孙红
- 孙美华
- 孙萍
- 宋淑香
- 尹良军
- 左宁玉
- 张凌云
- 张艳琴
- 张雅琴
- 徐春
- 徐晓梅
- 戴欣怡
- 文梅
-
-
梁颖颖
-
-
摘要:
目的论疼痛控制护理措施应用在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所发挥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102例膝关节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51例。观察组,通过常规护理和疼痛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实施干预,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护理,不同护理以后的整体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3例,5.88%)护理以后与对照组(13例,25.49%)相比具有更低水平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7 d,观察组的疼痛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减轻趋势(P0.05),护理开展以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进,相比对照组具有更好的优势(P<0.05)。④观察组(49例,96.08%)患者相比对照组(44例,86.27%)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更高的评估质量(P<0.05)。结论将疼痛控制护理应用在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出现的风险,改善术后的疼痛程度,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
吴志
-
-
摘要:
康医生:我老公是一名肺癌患者,他服用阿片类药物一段时间了,但最近药物的止痛效果越来越差,疼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这让我揪心不已。请问康医生,口服止痛药无效,是否就无计可施了?福建省何女士何女士:您好!当癌痛出现时,第一时间就要进行疼痛的诊断治疗。治疗时除了口服常用的药物,还有很多新的治疗技术可以选择。让癌友疼痛控制达到百分之百是癌痛治疗的目标。
-
-
邹素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雷达图的风险综合评估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2月某院收治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纳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患者纳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单一风险评估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雷达图的风险综合评估,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疼痛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术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基于雷达图的风险综合评估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雷达图的风险综合评估干预可显著降低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疼痛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获取优质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
王秀静;
张雪雪;
王晓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对肝癌介入术患者术后恢复、疼痛控制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接受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ERAS管理,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及疼痛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中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管理能够促进肝癌介入术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疼痛程度,增强疼痛控制,且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
丁立莹
-
-
摘要:
目的探究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接受多样化健康教育对其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某院接受手术的肺癌患者共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干预组接受多样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术后1~5天的疼痛数字评分(NRS)、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控制相关知识掌握度分别为92.86%和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施行多样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疼痛控制相关知识的掌握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在肺癌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值得推广。
-
-
刘霞
-
-
摘要: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6例创伤骨科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视觉模式评分(VAS)观察对比两组各时段疼痛程度,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12、24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采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
李晓丽
-
-
摘要:
目的:调查鼻部手术病人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干预后疼痛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鼻部手术治疗病人105例,术后24 h对病人采用一般资料核查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鼻部手术病人HPOI中的疼痛期望得分为(1.89±0.52)分,疼痛经历得分为(4.68±1.11)分,疼痛对情绪的影响得分为(4.25±0.98)分,疼痛对身体或日常生活的影响得分为(4.12±0.86)分,对控制或减轻疼痛方法的满意度得分为(5.16±1.06)分,对控制疼痛教育的满意度得分为(5.48±0.23)分;病人疼痛经历总分为6~19(14.2±2.8)分,其中得分15~19分者占31.43%。疼痛经历总分与HPOI子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无使用镇痛泵及填塞材料是术后病人疼痛经历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鼻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较高,专职化护理对术后疼痛控制效果较好,可联合使用多种疼痛控制方式缓解鼻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
-
-
赵晓丹
-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综合性疼痛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12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规范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以及患者对护理方式的好感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程度、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下降、疼痛程度减轻、SF-36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规范护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
陆汉荣;
何伟森;
李志坚;
龙彩玲;
彭国夫;
黄乔东;
莫家全;
陈海涛;
陆家茵
-
-
摘要:
晚期上腹部恶性肿瘤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胃癌、腹部淋巴肉瘤等,部分癌症病人疼痛程度剧烈,经过三阶梯药物治疗后表现出疼痛控制不理想、机体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是临床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2~4],国内推荐使用CT引导。但一些医院由于条件所限,采用C形臂引导,因大血管。
-
-
孟蓉晖;
樊羽;
王战然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术后应用疼痛规范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疼痛规范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术后4、12、24 h疼痛评分、睡眠质量水平、生命体征、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药物镇痛、疼痛评估、疼痛基础知识掌握得分[(22.16±3.54)、(21.84±2.93)、(19.12±3.13)分]高于对照组[(18.92±3.24)、(17.26±3.67)、(15.91±2.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4、12、24 h疼痛评分[(2.36±1.66)、(1.83±0.23)、(1.35±0.21)分]低于对照组[(3.82±1.88)、(2.96±1.53)、(2.48±0.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日间功能紊乱、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眠时间评分[(1.2±0.3)、(1.4±0.1)、(1.3±0.1)、(1.4±0.2)、(1.5±0.2)、(1.1±0.1)、(1.1±0.1)分]低于对照组[(1.7±0.4)、(1.7±0.1)、(1.7±0.1)、(1.8±0.3)、(1.7±0.3)、(1.7±0.2)、(1.7±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动脉压[(83.75±12.23)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73.21±11.51)mm Hg],呼吸频率[(86.41±3.36)次/分]、心率[(20.61±0.31)次/分]低于对照组[(98.22±4.33)、(25.51±0.62)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6.6%(20/58)]高于对照组[82.8%(2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疼痛控制中,疼痛规范模式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有效性,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
唐祥蜀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肝胆外科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护理情况,并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进行疼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采用VAS视觉评分对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行肝癌手术的患者可应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型疼痛护理,可快速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患者感受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
-
-
石海花;
王虎;
李毅
- 《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本文旨在观察应用坐骨神经阻滞控制跟骨骨折术后疼痛的效果,探讨跟骨骨折术后疼痛控制的方法.分析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该科住院的32例跟骨骨折患者,在该科住院于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均为单侧跟骨骨折。记录患者中重度疼痛持续的时间,评价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调查表;记录术后24小时内止痛药物的使用量、患者患侧肢体感觉;术后24h采用Bromage评价下肢肌力;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坐骨神经阻滞可有效果控制跟骨骨折术后疼痛,同时可减少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术后24小时患者肢体麻木及肌力可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
-
-
王莉
- 《第十三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居家肿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原因. 方法: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居家肿瘤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相关疼痛咨询. 结果:患者咨询的问题包括疼痛控制不佳(67.6%)、爆发痛(2.3%)、药物使用(3.6%)、药物选择(0.9%)、原发病相关(5.0%)、其他(20.5%).396名接受疼痛评估的患者中,中重度疼痛比例约87%.432名患者疼痛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剂量不足262(62%).343名中重度疼痛患者中,未使用强阿片药物的患者占20%. 结论:患者教育是疼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应当在全面准确评估疼痛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治疗,爆发痛和难治性疼痛仍然是居家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的难点问题;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应当更有助于居家癌症患者管理,帮助他们更加便捷地获得药品、减轻经济负担.
-
-
-
翁美芳;
宋正波;
叶小红
- 《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调查癌痛出院患者口服阿片类止痛药的依从性及疼痛控制情况.rn 方法:对94例出院携带阿片类药物口服的癌痛患者出院1周进行电话回访,详细询问服药情况及疼痛情况.rn 结果:84例患者能按时按量按医嘱服药.有10例患者未按医嘱正确服药,其中8例患者是刚开始服用阿片类药物,2例是长期口服阿片类药物患者.rn 结论:大部分患者依从性好.刚开始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依从性较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依从性差.
-
-
张明学;
代永静
-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功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社会.国外康复护理学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康复护士在患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没有专职的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工作中骨科护士就要承担和完成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任务.本文就目前骨科康复护理进行总结综述,以期对临床康复护理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本文分析了骨科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时机的选择,对于肢体康复而言,护理贯穿于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从术前开始才有利于术后康复。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尤为重要,术后疼痛使患者早期康复受阻,严重疼痛导致患者不能及早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丧失最佳康复时机,功能恢复不满意,卧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感染等)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不满意率增高。目前,国际疼痛控制组织已提出规范化疼痛处理(GPM)原则,即有效消除疼痛,限制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骨科护士应更新康复护理观念,尽早介入患者的功能锻炼。亟须通过继续教育提升骨科护士的康复护理水平。我国的康复护理仍处在探索阶段,制定康复护理评估和质量控制的详细内容和标准。引导康复护理工作向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规范康复护理的实施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促进骨科临床康复护理与国际接轨,提高骨科护士的素质,形成高质量的骨科康复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健康和功能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
邓邦瑾
- 《养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致骨折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在于骨折,当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时,患者表现为急性疼痛,并且可能有局部肿痛等症状出现.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和遗传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中西医药物治疗对控制骨质疏松性疼痛有很好的作用.
-
-
邓邦瑾
- 《养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致骨折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在于骨折,当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时,患者表现为急性疼痛,并且可能有局部肿痛等症状出现.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和遗传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中西医药物治疗对控制骨质疏松性疼痛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