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创伤骨科

创伤骨科

创伤骨科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53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4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27308篇;相关期刊409种,包括健康之友、家庭保健、健康大视野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4现代护理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等;创伤骨科的相关文献由3833位作者贡献,包括祁海亮、刘保和、寇博张彬等。

创伤骨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4 占比:6.51%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27308 占比:93.33%

总计:29259篇

创伤骨科—发文趋势图

创伤骨科

-研究学者

  • 祁海亮
  • 刘保和
  • 寇博张彬
  • 龚乐
  • 曾炳芳
  • 李明
  • 张德刚
  • 唐佩福
  • 孙胜男
  • 王爱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常规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以2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降患者分为感染组(n=113)和未感染组(n=167).检测患者D-D、CRP、ESR及血常规指标,分析其与术后感染的关系.结果 两组术后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感染组ESR、WBC、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术后D-D、CRP水平均升高,感染组D-D、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D-D、ESR、CRP及血常规指标在创伤骨科围术期感染患者中异常升高,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 房芬芝
    • 摘要: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取疼痛护理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5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5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两组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96.0%>75.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2.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模式应用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肢开放性骨折病人日益增多。由于高能量损伤多、伤情复杂多变,治疗不当可导致感染、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缺损、骨折不愈合、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下肢开放性骨折的诊疗是目前创伤骨科的热点和难点,应予以高度重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国内下肢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也日趋专业化、规范化。本期专家论坛《下肢开放性骨折的诊疗要点》,综合了国内外最新诊疗指南和文献,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针对下肢开放性骨折的10大诊疗要点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分析,重点突出、系统性强,以期提高广大骨科医师对该损伤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 纪方
    • 摘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创伤骨科医生,我们肩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应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精心治疗肢体伤残者,使他们尽快恢复活动的功能,重新获得生活和劳动的能力,回归社会重返建设岗位。问题是,肢体损伤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病情纷繁复杂,使身居临床一线的医生面临严峻的挑战。有因损伤部位带来的困境,有因特殊的损伤类型存在处理的陷阱,有因损伤特征易被忽视而造成不良后果,更有甚者,虽有多种处理方法而临床却无从选择,不一而足。
    • 蒋协远;
    • 摘要: “医德为本,要以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诊疗方法。我们当医生的不能只追求技术,还要更加细致入微地全方面体察患者的职业和生活要求,尽全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这不仅意味着更好、更合适的治疗,也是一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这是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创伤骨科主任医师蒋协远从医多年的感悟。虽然蒋协远深耕骨科研究领域,并获得过多项荣誉,但回顾自己的从医生涯,他从未忘记作为一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
    • 陆声榆; 沙轲; 陆彩玲
    • 摘要: 计算机和导航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在创伤骨科临床应用开拓了更多更好的方法,因其具有精准性、安全性、微创、辐射损害轻、手术并发症少等突出优点而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优势。本文介绍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发展简史,探讨计算机导航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展望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创伤骨科手术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 杨光
    • 摘要: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20 年 12 月 ~2021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 68 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专科治疗和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结果:从治疗有效率来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 73.52% 和 94.11%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VAS 评分较低(P<0.05)。 结论:针对创伤骨科病症的治疗,采用微创技术,能够缩短恢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 尚林强
    • 摘要: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TXA)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实施手术的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密封信封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前30 min及间隔8 h后静脉输注15 mg/kg氨甲环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节点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中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6,P<0.001);观察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39,P<0.001);观察组术后血清指标中的C反应蛋白(CR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3,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5)。结论氨甲环酸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张林
    • 摘要: 目的分析将微创技术应用至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骨科患者,患者的入院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实施微创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每组7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疼痛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案,微创技术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对患者的创伤更小,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 摘要: 3D打印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该技术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骨科的各个领域,如脊柱骨科、创伤骨科、关节骨科等等,其带来的多孔支架、个体化内植物、个性化导板、术前实体解剖模型在临床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方加虎教授团队论文《3D打印在骨科畸形矫正中的应用》回顾近年来应用3D打印技术对四肢畸形进行矫形的病例,并结合多年来在矫形骨科领域的临床经验,对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尤其是矫形骨科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