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科创伤

骨科创伤

骨科创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00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7308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健康之友、双足与保健、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等;骨科创伤的相关文献由167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冯卫中、刘伟等。

骨科创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1 占比:2.54%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7308 占比:97.38%

总计:28043篇

骨科创伤—发文趋势图

骨科创伤

-研究学者

  • 王建
  • 冯卫中
  • 刘伟
  • 吴涛
  • 吴金友
  • 李明星
  • 王宝山
  • 闫峰
  • 严坤
  • 冉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春; 王锦姝; 王寿宇; 刘兵; 王思懿
    • 摘要: 目的分析纳米银聚氨酯敷料在骨科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骨科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聚氨酯敷料治疗,观察组采用纳米银聚氨酯敷料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效果、愈合时间、换药次数、VAS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抗菌效果及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PD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菌落计数低于对照组,APTT、PT、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聚氨酯敷料可优化骨科创面的愈合效果,缩短其愈合时间,同时减少换药次数、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创面生长因子水平,具有良好的抗菌、抗凝效果。
    • 陈日寿; 段俊林; 陈伟; 叶林强; 冯永洪; 黄祖辉; 刘亮洪
    • 摘要: 目的了解骨科创伤患者伤口分泌物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防控SAU的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骨科创伤患者伤口分泌物标本80份,经细菌培养分离出80株SAU菌株,根据感染位置深浅将其分为浅表感染组和深部感染组,每组4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观察浅表感染组和深部感染组SAU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比较2组SAU菌株毒力基因检出率的差异。结果80株SAU共检出20种毒力基因,分别为黏附素基因bbp、clfA、clfB、cna、ebpS、fnbA、sdrC、sdrD、sdrE、icaA、map,溶血毒素基因hla、hlb、hld、hlg,杀白细胞素基因lukE、lukM、pvl,侵袭毒素基因splB、ssp;其中各种毒力基因的检出情况分别为:黏附素基因bbp 78株(97.5%)、clfA 74株(92.5%)、clfB 75株(93.8%)、cna 66株(82.5%)、ebpS 75株(93.8%)、fnbA 80株(100.0%)、sdrC 56株(70.0%)、sdrD 40株(50.0%)、sdrE 77株(96.2%)、icaA 78株(97.5%)、map 72株(90.0%),溶血毒素基因hla 80株(100.0%)、hlb 78株(97.5%)、hld 74株(92.5%)、hlg 72株(90.0%),杀白细胞素基因lukE 71株(88.8%)、lukM 6株(7.5%)、pvl 19株(23.8%),侵袭毒素基因splB 14株(17.5%)、ssp 66株(82.5%)。浅表感染组及深部感染组fnbA、hla基因检出率均为100.0%(40/40);深部感染组SAU的clfA、pvl、ssp基因检出率高于浅表感染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SAU检出的20种毒力基因在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患者均有检出,其中clfA基因、pvl基因和ssp基因可能与感染深度相关。
    • 沈文娥
    • 摘要: 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后肿痛是创伤骨科常见的临床症候之一,伤后24~72小时为肿胀高峰期,常出现张力性皮肤水疱,此为手术禁忌证,若在损伤后第一时间采用冷敷处理,可有效减轻肿痛^([1])。临床冷敷多是将市售小冰袋外裹毛巾或棉垫后置于患处,存在冰袋较硬与皮肤贴合性差,患处位于四肢时不易固定,还易导致局部冻伤,冷敷面积小及需频繁更换等缺陷。笔者运用潜水泵的离心负吸原理,设计了一款骨科创伤护理用循环冷敷装置,于2020年5月应用于临床,使用后效果满意。
    • 黄铭杰; 区智凤; 曾嘉欢; 谭志韵; 张静玲; 刘育敏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创伤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住院的74例骨科创伤老年病人的基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骨科创伤病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筛选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精准度。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2周(OR=3.647)、合并基础疾病(OR=3.077)、未应用抗菌药物(OR=4.402)、侵入性操作(OR=2.583)及意识障碍(OR=2.563)为老年骨科创伤病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未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及意识障碍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老年骨科创伤病人医院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同时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老年骨科创伤病人医院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815[95%CI(0.797,0.837)],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对于因骨科创伤住院的老年病人,应个体化分析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未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及意识障碍等因素,评估老年骨科创伤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易感病人,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高丽丽; 邢海雯; 王志红
    • 摘要: 目的:观察在骨科创伤VSD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治疗中,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行VSD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治疗的45例骨科创伤患者为标准组对象,对该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同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同科室收治的且行相同治疗方案的骨科创伤患者45例为常规组对象,对该组患者在抢救护理中实施常规化流程。比较标准化和常规化抢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结果:标准组满意度(95.56%)高于常规组(75.56%),并发症发生率(2.22%)低于常规组(15.56%)(P<0.05)。护理后标准组NRS、HAMA、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且AD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抢救护理中,标准化流程的实施更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缓解疼痛和焦虑情绪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谢晶; 李丹; 寻明兰
    • 摘要: 目的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以降低患者DVT发生率。方法选取科室2019年2—4月住院患者236例为对照组,计算DVT发生率,并对DVT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给予实施,再调查2019年5—7月住院患者241例为试验组,计算其DVT发生率,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DVT发生率由对照组的6.78%下降至试验组的2.08%,试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法,对骨科创伤患者开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DVT预防管理的质量,体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目标。
    • 卢郁琴; 张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创伤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医院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VSD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间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期间的疼痛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期间的疼痛水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VSD术后,舒适护理可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帮助骨科创伤患者更快恢复,对于骨科创伤VSD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郑琪翔; 徐小凤; 陈咏梅; 蒋婷; 魏思莹; 敬荷雅
    • 摘要: 目的比较SF-36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SF-12量表(12-item short form survey,SF-12量表)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在老年骨创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中的评估结果差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运用SF-36量表、SF-12量表以及EQ-5D分别对2020年5月—2021年5月入住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医学中心的157例老年骨创伤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评估。结果本组157例骨创伤患者,女性96例(61.1%),男性61例(38.9%);年龄65~97岁,平均75.0岁;仅一处骨折133例(84.7%),两处及以上骨折24例(15.3%);仅上肢骨折35例(22.3%),上下肢均存在骨折122例(77.7%)。SF-36量表、SF-12量表以及EQ-5D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77、0.701、0.393,折半信度分别为0.862/0.864、0.738/0.321、0.374/0.551,说明SF-36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结构效度以抽样适合性检验值表示,分别为0.762、0.697、0.612,说明SF-36量表和SF-12量表展示了良好的结构效度;同时效度比较SF-36量表得分(91.9±17.2)分、SF-12量表得分(30.8±6.6)分,计算得出r=0.911,P<0.05,说明SF-36量表与SF-12量表呈现高度的相关性。结论在评估老年骨创伤患者生存质量时,SF-36量表拥有更高的信效度,具有极高的内部一致性,建议相关研究者首选SF-36量表。
    • 林恋凤
    • 摘要: 目的 对骨科创伤护理中应用安全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安全护理的观察组,每组156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4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1.7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安全护理在骨科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是保障骨科创伤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郝静; 文伟
    • 摘要: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创伤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0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STA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