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存境遇

生存境遇

生存境遇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69篇;相关期刊404种,包括名作欣赏、上海文学、文学自由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生存境遇的相关文献由60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珂、钱理群、谢有顺等。

生存境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8 占比:34.1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169 占比:65.64%

总计:1781篇

生存境遇—发文趋势图

生存境遇

-研究学者

  • 王珂
  • 钱理群
  • 谢有顺
  • 郑凌
  • 郭志艳
  • 庄伟杰
  • 张玉玲
  • 李学书
  • 王芳
  • 丁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锦芳
    • 摘要: 杜甫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他时刻都清楚自己是谁,活得怎么样,像什么。有时他用某个生动的词来指称自己,有时则把自己比成某个物象或历史人物。从这些角色或身份认同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杜甫一生多样的生存境遇,一个在巨变的时代既肩负着全家人的生存希望又心怀天下苍生的普通而又伟大的儒者形象,一个努力用诗歌描绘自己形象和真实人生的伟大诗人。而这背后,是杜甫“读书破万卷”的功夫、“日三省吾身”的儒者坚持、对遣词用典艺术的努力探索及渴望在当时和后世都找到知音的心愿。
    • 罗志敏; 杨浏祎
    • 摘要: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入发展阶段即“普及后阶段”后,中国高校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不同的生存挑战。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当外生条件发生变化时,高校的生存博弈规则将会发生流变:一是政府以重构财政安排转移财政压力,将会重塑高校财政经费配置格局;二是生源规模状况的转变,将倒逼高校实现市场博弈中的供需角色互换;三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技术革新大潮,将打破传统高校的发展格局。而以上流变又会使高校在此非均衡的外生条件下持续地进行组织演化,具体呈现为高校的不同生存境遇以及由此而来的不同发展态势(发展壮大或衰落、消亡)。为此,无论是主管机构还是高校都应未雨绸缪,针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防范与应对措施。
    • 达则果果
    • 摘要: 阿库乌雾敏锐地感知到“混血时代”的到来带给个体生存经验与族群文化精神的强烈冲击。都市文明浪潮下物质主义至上的时代洪流让他产生战栗与惶惑的“震惊”体验,他立足于文化“混血”的当代语境,以民族主体身份意识对族群精神进行现代追寻,从拉康式的“镜像”中反观自我,在与他者的疏离和融合中反思并探索建构族群文化的新路径。同时,身为学者和诗人的阿库乌雾充分彰显了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意识,从灵魂深处抒发了对岌岌可危的现实生存环境的忧虑。
    • 张毓强
    • 摘要: 一个门类知识生产到“学”的成型,其基础是族群生存经验的积累。由经验到“学问”一直上升到可以原则上阐释族群生存境遇、现实问题、历史教育和怀想未来世界的“中观理论”,进而观照人自身的心灵和个体的生命体验,上升为宏观的哲理慎思,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实际上,族群生存经验的积累,除时间因素外,空间和文化环境的相对稳定也是必要条件。近代以来,国人的生存经验在各种时代主题中不断变幻。
    • 王丽丽
    • 摘要: 曹禺与钱钟书两位作家在文学作品中从人受自身和不可知力量束缚方面展示人的生存境遇。他们都在哲学的高度上将荒诞这一美学范畴引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走出了写实主义、英雄史诗的凝重感,获得了与现代主义相通的荒诞意识和哲学品格。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揭示荒诞的基础上,也从悲悯与直面两个方面探索了人对生存困境的超越。
    • 俞可
    • 摘要: 2020年,疫情造成的非常态背景,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自身生存境遇的诸多反思,也加速了作为城市文化载体之一的美术馆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调整。过去一段时间,美术馆尽管仍然被存放在某种被规划出来的建筑空间体以及常态的知识系统里,但技术、媒介、观念和现实的转换。
    • 王丽丽
    • 摘要: 曹禺与钱钟书两位作家在文学作品中从人受自身和不可知力量束缚方面展示人的生存境遇.他们都在哲学的高度上将荒诞这一美学范畴引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走出了写实主义、英雄史诗的凝重感,获得了与现代主义相通的荒诞意识和哲学品格.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揭示荒诞的基础上,也从悲悯与直面两个方面探索了人对生存困境的超越.
    • 马忠礼
    • 摘要: 马金莲是"80"后作家群中首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宁夏青年作家.马金莲以她深刻的底层记忆和真切的底层体验,写出了西北底层的家长里短和悲喜人生.马金莲的底层小说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以苦难和死亡为背景,展示西海固底层人民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本真;(二)通过讲述她所熟悉的"人与物"的故事,揭示西部底层妇女的生存状况,讴歌她理想中的农村生活方式和乡村文化世界;(三)以现代化进程为参照,反思现代化进程给农村传统的生活伦理和儿童的成长造成的冲击和构成的威胁.对底层的书写饱含着马金莲对底层的真切表达、理性审视和深沉忧思,其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发掘.
    • 熊芝锋
    • 摘要: 1980年,作家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发表在这一年《收获》杂志的第1期上,两年后,电影《人到中年》问世。不同于这一时期伤痕文学与电影对“四人帮”的控诉与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人到中年》的小说与电影注目于“文革”后百废待兴的现实状况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共鸣。
    • 陈占军
    • 摘要: 县级融媒体直接面对基层受众,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强化内容生产的"融思维",在内容建设上强化功能思维、生存思维和传播思维,生产出质量更好,更贴近基层受众的内容产品,切实提高县级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