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境感知

环境感知

环境感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37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8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49699篇;相关期刊407种,包括内燃机与配件、电子产品世界、中国新通信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会议、CCF2014-2015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会等;环境感知的相关文献由3383位作者贡献,包括单翔、史扬杰、叶伟伟等。

环境感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8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9699 占比:99.60%

总计:150301篇

环境感知—发文趋势图

环境感知

-研究学者

  • 单翔
  • 史扬杰
  • 叶伟伟
  • 奚小波
  • 孙福华
  • 张剑峰
  • 张瑞宏
  • 蔡广林
  • 金亦富
  • 马国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锡如; 薛其威
    • 摘要: 针对无人驾驶系统环境感知中的三维车辆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车辆检测算法。通过统计滤波与随机抽样一致算法(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实现地面点云分割,剔除激光雷达数据冗余点及离群点;改进3DSSD深度神经网络,利用融合采样提取点云中车辆语义信息与距离信息;根据特征信息对车辆位置进行二次调整生成中心点,使用三维中心分配器匹配中心点并生成三维车辆检测框。将KITTI数据集划为不同场景作为实验数据,对比多种三维车辆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三维车辆检测,平均检测时间为0.12 s,检测精度最高可达89.72%。
    • 李悦; 林广思
    • 摘要: 城市绿地与健康的研究现多集中于城市绿地客观保健功能和对既有健康活动需求的满足情况,而城市绿地对于健康促进的完整机制仍待揭示。因此引介健康心理学的健康行为理论为视角,采用“在场”与“缺席”分析思路,重读城市绿地与健康的权威综述,分析得到城市绿地健康行为中3对“动力–阻碍”关系:亲生物性动力与原生阻碍、需求动力与客观阻碍、行为控制信念动力与主观阻碍,其中城市绿地相应角色为存在、支持、吸引,这为城市绿地健康促进机制搭建了新的解读框架。城市绿地与健康的现有议题在此框架下呈现新的分布结构,并指出在亲生物性、可达性与功能性等主流议题之外,城市绿地品质与潜在使用者克服主观阻碍的能力之间的关联也值得深入探讨。
    • 林芷珊; 林广思
    • 摘要: 可供性理论从功能的角度描述儿童环境感知的心理本质及其对特定环境的行为反应,体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关怀。通过文献回顾,首先厘清了可供性理论因能够直接描述儿童的环境–行为关系而成为儿童环境感知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借助可供性的不同维度、层级及特性能够详细描述开放空间为儿童提供的多种活动机会。可供性作为联系环境与人类感知、行为的媒介概念,描述了行为发生的一系列条件,详细地解释物理、社会文化、个体因素是如何对儿童可供性实现甚至儿童发展造成影响的。对可供性的测度和分析构成了当前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儿童友好型开放空间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供性理论指导下的儿童友好型开放空间研究还超越了空间设计决策与设计效能评估,进一步为以循证设计为导向的研究–实践框架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
    • 李升波; 张航
    • 摘要: 智能化是汽车的三大变革技术之一。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具有拟合能力优、表征能力强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是进一步提升汽车智能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深度学习技术,包括发展历史、主流算法以及感知、决策与控制技术应用。首先回顾深度学习的历史及现状,总结神经网络的“神经元-层-网络”三级结构,重点介绍卷积网络和循环网络的特点以及代表性模型。其次阐述以反向传播为核心的深度网络训练算法,列举用于深度学习的常用数据集与开源框架,概括网络计算平台和模型优化设计技术。最后讨论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和运动控制三大方向的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具体包括物体检测和语义分割、分解式和端到端决策、汽车纵横向运动控制等,针对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深度学习技术,指明了不同问题的适用方法以及关键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 薛其威; 伍锡如
    • 摘要: 针对无人驾驶系统环境感知中的车辆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三维车辆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毫米波雷达与摄像机联合标定,匹配2个传感器间的坐标关系并减小采样误差;采用统计滤波剔除毫米波雷达数据冗余点,减少离群点干扰;构造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块,利用逐像素平均融合点云与图像信息;加入特征金字塔提取融合后的高级特征信息提升复杂道路场景下的检测精度;建立特征融合区域建议结构,根据高级特征信息生成区域建议;使用非极大值抑制去除冗余检测框后,通过检测框顶点匹配输出车辆检测结果。经KITTI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车辆检测,平均检测时间为0.14 s,平均检测精度为84.71%。该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为无人驾驶系统的车辆检测提供有效方案。
    • 陈璐瑶; 谭少华; 杨春; 何琪潇
    • 摘要: 游憩满意度是使用者对环境进行"环境特征-环境感知-真实反馈"主观感知的评价结果,目前针对环境感知的量化和衡量标准较为缺乏。以重庆市九龙坡绿道为例,借助感知价值的方法,基于使用者的需求特征,从时间感知、安全感知、功能感知、氛围感知和设施感知5个方面归纳出绿道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IPA–Kano模型测度绿道游憩满意度,明确影响绿道游憩满意度的环境序列特征。研究发现:1)影响使用者感知重要性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时间感知与安全感知的重要性最高,表明绿道服务功能的易获取性与安全性是影响使用者游憩感知的重要因素;2)使用者对绿道类型和不同环境要素的感知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从特征要素来看,功能感知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氛围感知,表明绿道建设中应注重对其功能设施的完善;3)将环境感知重要性与感知绩效相结合确定九龙坡绿道环境特征优化的优先次序为:停车场地充足>标识系统清晰、步道宽度适宜>公共厕所配置充足、线路无障碍和公共交通便捷。
    • 胡媛媛; 武云鹏; 丁玲; 宋泉良
    • 摘要: 地面无人装备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无人装备产品快速研发的同时,如何能更好地从实战出发,提出适用于无人装备作战使命和作战任务的装备性能试验测试指标,从而在竞争择优中筛选出真正好用、管用、实用的地面无人装备成为同等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地面无人装备最关键的环境感知能力为研究对象,借鉴美国国防部DoDAF多视角研究方案,基于RIMER能力评估方法,从作战需求出发为研究环境感知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 萧磊
    •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发展新热点。构建“智慧城市”就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对民生等各类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这一愿景固然美好,但是大规模微小物联传感设备将广泛部署在通信网络中,作为城市末梢,发挥环境感知、远程操控的功能,该类设备执行感知和通信功能依赖于电池供电。但有限的电池容量不足以支持设备的长期、频繁、稳定工作,特殊的布设位置,给更换电池等设备维护带来巨大成本。大规模物联设备亟需一种稳定、可控的能量补给方式,以增强其持续工作能力。
    • 武肖搏; 董志国; 马志鹏; 刘子通
    • 摘要: 传统智能驾驶环境感知领域通过图像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雷达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感知环境信息时,存在传感器数量多、计算复杂和成本高等缺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聚焦序列图像快速构建环境3D信息的方法。根据聚焦形貌恢复技术原理,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硬件。首先通过车载单目镜头获取目标物序列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裁剪、分割和中值滤波等预处理;最后通过聚焦形貌恢复算法获取聚焦清晰的点,形成被测物的全聚焦图像,完成被测物表面形貌的三维重构。在真实路面上对环境3D信息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车载单目镜头获取聚焦序列图像能够快速、有效地构建目标的3D形貌,提升图像传感器对于环境3D信息内容的实时感知能力,为智能驾驶中的环境信息感知提供可靠的三维形貌测量方案。
    • 郝明锐
    • 摘要: 为实现煤矿井下物料标准化装载、智能化配送、自动化转运和无人化运输的连续型辅助运输工艺,解决当前煤矿无轨辅助运输存在的系统能耗高、尾气污染严重、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落后,难以满足标准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要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矿井轮式物料运输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其具备清洁动力、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和自动驾驶等功能,可作为煤矿智能辅助运输系统的运载平台。该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运输机器人的行走、装载等基本功能划分为独立的单元模块,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组合,完成多种作业任务,达到减少车型种类,增加部件通用性的目的,为实现矿井物料运输的标准化和无人化提供装备基础。①针对煤矿巷道的特殊工况和物料运输需求,提出了该型机器人的技术指标和总体架构,明确了各系统的层级关系和单元组成。②介绍了作为机器人主要功能载体的行走底盘的结构形式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动力系统的匹配设计,并通过建立底盘运动学模型和相应的微分方程,提出了预测机器人行驶状态的描述参数和控制变量。③介绍了机器人环境感知、无线通讯和自主定位等系统的设计方案:环境感知系统综合采用RGB-D深度相机和平面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设备,实现机器人在巷道运行时的实时数据采集;无线通讯系统通过在巷道内部署低延迟的WiFi+LoRa+UWB防爆基站,实现机器人运行范围内无线通信网络的全覆盖;自主定位系统综合利用了无线通信定位功能和环境感知定位技术,以实现机器人运行时的精确定位与导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