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境行为

环境行为

环境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4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2篇、会议论文90篇、专利文献152455篇;相关期刊57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城市建筑、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201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环境社会学青年论坛、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环境行为的相关文献由2112位作者贡献,包括彭远春、崔凤、张浩等。

环境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2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90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2455 占比:99.33%

总计:153477篇

环境行为—发文趋势图

环境行为

-研究学者

  • 彭远春
  • 崔凤
  • 张浩
  • 江桂斌
  • 王芳
  • 史建君
  • 林秀治
  • 侯俊
  • 刘新刚
  • 刘维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献士
    • 摘要: 绿色购买行为是减少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绿色购买行为文献的梳理,总结影响绿色购买行为的内部因素、社会因素、外部因素和人口特征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消费者在实施行为时的收益目标、规范目标和享乐目标,提出促进其实施绿色购买行为的干预策略,为决策者和营销管理者推广绿色产品提供依据.
    • 张云; 舒抒; 罗鑫; 钟琴; 邹华
    • 摘要: 甾体激素是一类强效的内分泌干扰物,早先的研究重点在于最先发现的雌激素,而实际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的使用量远大于雌激素和雄激素,并且GCs对COVID-19确诊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肯定。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大背景下,GCs的使用量还可能持续增加。因此,了解GCs在水环境中的源和汇,掌握其在环境中的赋存归趋和生态毒理效应,对评估和控制GCs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此进行文献调研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GCs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参考。GCs主要来源于制药厂、医院、养殖场以及污水处理厂,其在多个河流湖泊中检出率为50%—100%,水相质量浓度最高可接近500 ng·L^(-1),在沉积物中为1.10—5.85μg·kg^(-1)。GCs的亲水性强于其他甾体激素,其在水环境的迁移性可能更强,因此在地下水中也有检出。在环境赋存和归趋的研究中,未来可重点关注常见GCs的前体物及代谢产物、悬浮颗粒和有机质等对GCs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及GCs与其他类污染物在不同环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在毒理研究方面,针对GCs对人体健康以及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对其他营养级生物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的研究则有待进一步开展,这样才能为更科学地评价GCs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支撑。
    • 党娅琪; 邱静
    • 摘要: 疫情期间行为受限条件下,大学生处于长期居家学习的状态,学习客观状态以及所处空间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针对这一现象,开展本次针对大学生居家学习的客观行为特征和客观环境要素对学习状态的影响的调查研究。针对预调研和居家“环境-行为-心理状态”相关研究,提出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变量的分析归纳,通过网络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 林芷珊; 林广思
    • 摘要: 可供性理论从功能的角度描述儿童环境感知的心理本质及其对特定环境的行为反应,体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关怀。通过文献回顾,首先厘清了可供性理论因能够直接描述儿童的环境–行为关系而成为儿童环境感知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借助可供性的不同维度、层级及特性能够详细描述开放空间为儿童提供的多种活动机会。可供性作为联系环境与人类感知、行为的媒介概念,描述了行为发生的一系列条件,详细地解释物理、社会文化、个体因素是如何对儿童可供性实现甚至儿童发展造成影响的。对可供性的测度和分析构成了当前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儿童友好型开放空间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供性理论指导下的儿童友好型开放空间研究还超越了空间设计决策与设计效能评估,进一步为以循证设计为导向的研究–实践框架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
    • 陈筱敏; 王瑜
    • 摘要: 在各种城市自然地理资源中,滨水公共空间作为相对特殊的空间资源,对城市的整体空间塑造有重要的作用。而人作为滨水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与客体——滨水公共空间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本文基于对环境行为的分析,通过对汕头市滨海路海滨长廊的实地调研,利用行为场所观察法、实地访谈、数据汇总等方法,探讨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滨水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特征和使用评价,结合海滨长廊的历史发展变化,对海滨长廊提出应采纳公众建议创造出具有历史与色彩的城市形象的建议。
    • 程志华; 张一航
    • 摘要: 居民环境行为表现出“知易行难”特征,影响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效果。文章采用陕西省西安市748份调查样本,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检验了居民环境行为“知易行难”深层次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居民环境行为在垃圾分类方面确实表现出“知易行难”的特征,环境意识、主观环境知识、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了居民环境行为;性别和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
    • 马美玲; 吴永发; 黄天雷; 贾汉
    • 摘要: 甪直古镇作为江南传统水乡古镇,具有较为丰富的滨水空间形式,满足了多元主体的行为需求。文章选取苏州甪直古镇的滨水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以及空间行为两个层面探讨,分析滨水空间要素、空间层次、空间界面以及空间尺度及其与空间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针对滨水空间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保护与传承甪直古镇滨水空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朱易
    • 摘要: 良好的信用状况是风险社会中每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形的“身份证”,环境信用是社会信用其中一环。个人环境行为包括个人环境致害行为和个人环境友好行为。根据公民环境行为的性质进行公民环境信用评价,形成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信用制度错综复杂,环境本身也具有多重属性,综合的环境信用制度是现代治理体系的一种新型的方法。建立公民环境信用评价的必要性在于:公民环境行为的评价会随时代发生变化;当前企业环境评价制度存在缺陷;需要与社会信用立法进程接轨。我国公民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包括:(一)确立公民环境信用评价法治框架;(二)建立公民环境行为评价体系;(三)重视评价机构及人员的诚信状况;(四)建立公民监督举报机制。公民在良好的环境利益观念下进行环境行为,公民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接轨,达到信用社会的治理目的。
    • 何珊; 郭渊; 王琛; 吴丰昌; 何佳
    • 摘要: 目前镍的毒性评价大多基于单一指标和室内控制实验研究,如何综合考虑镍在水环境中的形态及天然复合水化学条件的影响,进而准确预测水体中镍的生物毒性是水质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难题.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镍的来源、形态、生物有效性、毒性机理、水质基准和标准及污水处理工艺等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围绕镍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展开,剖析了水化学因子对镍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概述了镍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总结出镍对淡水水生生物的六大毒性作用机理,展望镍的生物有效性对毒性效应的影响趋势,对我国镍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张涛; 齐欣
    • 摘要: 在国际化教育成为主流的背景下,高校对学生主动环境行为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日益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尚缺乏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教学环节,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加入国际化因素后对大学生环境行为更深层次的影响。以能源类高校学生为样本,通过对环境行为理论的分析,确定大学生清洁能源意识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行为等相关因素,收集数据并建立相关模型,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模型的准确程度。基于此模型得出,国际化教育能够通过影响学生的清洁能源使用意识对其环境行为产生影响,进而提出通过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的方式,促进高校学生主动性环境行为的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