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轮式机器人

轮式机器人

轮式机器人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67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36588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管理观察、中学科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14年第十八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第29届中国控制会议、2009中国自动化大会暨两化融合高峰会议等;轮式机器人的相关文献由149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剑锋、汪雅楠、兰毅等。

轮式机器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6588 占比:99.94%

总计:336795篇

轮式机器人—发文趋势图

轮式机器人

-研究学者

  • 黄剑锋
  • 汪雅楠
  • 兰毅
  • 高峻峣
  • 罗沛
  • 张磊
  • 徐晓华
  • 姚燕安
  • 李帅鹏
  • 李金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波; 张强; 李建成; 陈先瑞
    • 摘要: 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设计具有循迹避障功能、可用红外操控和手机/电脑遥控的智能小车系统。规划了智能小车的总体设计方案、硬件电路设计、程序代码的编写以及软、硬件的综合测试,并通过上位机实现了对智能小车的远程控制、拍照及存储等功能。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 郝明锐
    • 摘要: 为实现煤矿井下物料标准化装载、智能化配送、自动化转运和无人化运输的连续型辅助运输工艺,解决当前煤矿无轨辅助运输存在的系统能耗高、尾气污染严重、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落后,难以满足标准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要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矿井轮式物料运输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其具备清洁动力、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和自动驾驶等功能,可作为煤矿智能辅助运输系统的运载平台。该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运输机器人的行走、装载等基本功能划分为独立的单元模块,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组合,完成多种作业任务,达到减少车型种类,增加部件通用性的目的,为实现矿井物料运输的标准化和无人化提供装备基础。①针对煤矿巷道的特殊工况和物料运输需求,提出了该型机器人的技术指标和总体架构,明确了各系统的层级关系和单元组成。②介绍了作为机器人主要功能载体的行走底盘的结构形式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动力系统的匹配设计,并通过建立底盘运动学模型和相应的微分方程,提出了预测机器人行驶状态的描述参数和控制变量。③介绍了机器人环境感知、无线通讯和自主定位等系统的设计方案:环境感知系统综合采用RGB-D深度相机和平面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设备,实现机器人在巷道运行时的实时数据采集;无线通讯系统通过在巷道内部署低延迟的WiFi+LoRa+UWB防爆基站,实现机器人运行范围内无线通信网络的全覆盖;自主定位系统综合利用了无线通信定位功能和环境感知定位技术,以实现机器人运行时的精确定位与导航。
    • 刘妍萍
    • 摘要: 面对当前使用的基于黎卡提微分方程、综合位姿误差控制优化仿真方法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导致控制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轮式机器人运动误差控制器设计;使用双框架陀螺仪,为控制器提供电力;采用FB900C/E角位变送器,将交流信号转换为角位移输出;使用TMS320F2812的DSP控制器,负责控制整个控制器的数据传输以及电平转换;充分考虑相变量输入的n阶线形数据,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律,计算滑模变结构控制滑动面;在滑模变结构模态控制阶段,构建滑模变结构模态控制阶段的运动方程矩阵;对滑模切换面强制状态点运动,通过控制目标实现稳定控制;对DSP程序控制流程进行设计,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误差控制结果传递到电位器上,并将运行数据发送到主机,由此完成轮式机器人运动误差控制;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控制器通过自适应调整参数后,滑模抖振得到明显消除,且最大控制误差为0.01 rad,具有精准控制效果。
    • 王险峰; 邱祖泽; 丁子琳; 赵通; 杨浩伟
    • 摘要: 传统的机器人导航系统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中常常无法引导机器人躲避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无法精准采集数据;为此提出一种改进RBPF算法的轮式机器人SLAM导航系统,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改进RBPF算法是一种滤波算法,将激光雷达与里程计的信息作为提议分布,提高了导航精度;系统硬件主要由导航功能模块、底盘驱动模块、控制模块组成,利用RPLIDAR A1型激光雷达设计导航功能模块,并设计底盘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软件设计中,以改进RBPF算法为基础,设计了轮式机器人SLAM导航系统的实现程序,应用算法代入的方式加强了普通轮式机器人导航算法对粒子计算与卡尔曼滤波的敏感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障碍物的室内场景中,与传统滤波算法以及基于软件库系统相比,改进RBPF算法规划的路径更短,导航错误点出现率降低了30%左右。
    • 王鑫; 刘怡明; 王明明; 孙晓云
    • 摘要: 在不同路面行走过程中,为了提高轮式机器人的响应速度,降低外部扰动对调速系统的影响,改善系统抖振,根据分数阶微积分原理,结合滑模控制与内模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分数阶滑模内模控制(Fractional Order Sliding Mode Internal Mode Control,FOSMIMC)新方法,应用于轮式机器人调速系统。通过MATLAB/Simulink与Carsim仿真软件建立四轮差速运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分数阶滑模内模调速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消除系统受干扰时产生的稳态误差和降低调节时间,而且可以削弱系统抖振现象,同时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
    • 刘英旋; 万腾
    • 摘要: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精确农业的发展理念得以进一步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需要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还需要对生产环境相关信息进行精确把控,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科学性。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对田间信息采集与应用的重视程度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阶段。针对这一问题,从现阶段田间信息采集技术出发,设计了一款功能全面的轮式田间信息采集机器人,实现了对生产环境、土壤状态、作物情况等众多信息的快速采集,并对其功能和控制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该机器人设备的开发能够显著节省田间信息采集成本,且多种数据的同步采集与应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 韦江平; 李浩玮; 王伟; 黄智榜
    • 摘要: 在机器人路径规划实践中,运用快速扩展随机树法(RRT)法引进动力学约束,但是若行进路线上分布着很多障碍物,基于RRT算法下的路径检索效率将会明显下降,并且这种算法自身不具备最优性。鉴于以上状况,设计了一种混合式的路径规划策略,运用路径导引点拓展了RRT结构,基于所得结构探查到机器人可通行的区域范围,配合启发式搜索算法寻找到机器人运动轨迹。结合仿真实验所得结果,以上方法策略能快捷有效地处理复杂障碍物广泛分布工况下机器人运动路径规划相关问题。
    • 徐浩; 郭为忠
    • 摘要: 轮子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轮式移动系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机器人采用轮式移动系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为克服普通轮子对复杂地形适应性不足的问题,研究者们在轮子与行驶表面的吸附方式、轮子自身的几何形态、行驶过程中的转向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轮子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这一移动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崎岖地形翻越、垂立壁面爬升、地面全向移动等场景要求,该文提出了三模式变形轮、磁吸附轮、变参数全向轮等3类新型轮子结构,及其相应的轮式移动结构;通过连杆机构实现了三模式变形轮在圆轮模式、爪模式、勾模式之间的切换和机器人的双向越障;通过磁吸附轮结构和被动三自由度悬架,使全部轮子始终贴合壁面,实现了机器人的壁面行驶;通过空间机构调节辊子安装角参数,使轮子摩擦力方向受控,保障了机器人的全向行驶;通过样机搭建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文所提创新设计的可行性。
    • 冯俊华; 曲欣
    • 摘要: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四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是一种模仿四足动物运动的仿生机器人,其结构包括躯干以及位于躯干前后的四条腿部,每条腿部结构相同,均包括大腿、小腿和足部。相较于轮式、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具有显著的灵活性以及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能够在绝大部分地面上行走,越障能力出色,这些特点使得四足机器人在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中具有轮式机器人无法比拟的绝对的优势。四足机器人的腿部结构结构简单,稳定性和灵活性好,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或取代人类的部分工作,在抢险救灾、探险勘探、娱乐以及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四足机器人近年来日益成为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
    • 李德毅
    • 摘要: 当前自动驾驶的主流技术路线要求根据路况数据,生成对应不同环境的驾驶模式。理论上,这一自动驾驶模式必须输入无穷多的数据,形成无穷多的驾驶模式供计算机选择。人之所以接受培训后获得驾照,是因为我们预设驾驶员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能越开越好。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是能自主学习的轮式机器人,无需驾驶员的辅助,能像人一样学习,否则就不能叫自动驾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