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滑模变结构

滑模变结构

滑模变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1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1978709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弹箭与制导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2014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等;滑模变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86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龙、刘国海、郑雪峰等。

滑模变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78709 占比:99.97%

总计:1979259篇

滑模变结构—发文趋势图

滑模变结构

-研究学者

  • 陈龙
  • 刘国海
  • 郑雪峰
  • 刘春芳
  • 张昌凡
  • 毛小兵
  • 王霄鹤
  • 陈兆岭
  • 何静
  • 刘贤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琼; 金鹏; 张道德; 周刚; 胡新宇
    • 摘要: 针对履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条件非线性变化导致的车速和转向角速度跟踪存在时滞和不稳定的问题,基于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转向控制方法,并将履带车辆的控制系统进行解耦,分别控制车速及转向角速度.采用积分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能够适应路面变化的车速控制器;引入模糊控制柔化控制信号,降低滑模抖振,并结合自适应调节设计了能够适应转向阻力非线性不确定的转向角速度控制器.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转向控制仿真分析,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相比较,车辆行驶速度与转向角速度跟踪响应速度分别提高了1.9 s和0.5 s,转向角速度跟踪精度提高了4%.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备响应速度快、抗扰动能力强的优点,能够实现履带车的稳定转向.
    • 常广晖; 陈志敏; 叶珍霞; 刘树勇
    • 摘要: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GMA)有应变大、能量密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在主动隔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自身材料的磁滞非线性导致其位移控制精度大大降低。为提高其控制精度,方便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提出一种前馈逆补偿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位移追踪控制策略。首先,采用自由能磁滞模型表示GMA的磁滞非线性特性;然后,通过变步长的LMS自适应滤波器逼近自由能磁滞模型的逆算子,实现前馈逆补偿,反馈控制方面则采用离散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来实现;再次,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的干扰,采用Kalman滤波器进行滤波,消除了位移跟踪控制中变结构控制量的抖振;最后,仿真试验分析了控制器的跟踪性能以及抗噪声干扰能力,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陈昶荣; 许鑫
    • 摘要: 针对主从式结构飞行器协同编队控制问题,以侧滑转弯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制导控制一体化(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IGC)方法设计编队控制器。首先在惯性坐标系中定义相对运动坐标系,建立相对运动模型,结合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得到全状态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然后采用反演方法,结合滑模变结构与神经网络自适应理论设计了编队控制器,并证明了控制系统稳定性;最后在高速情况下进行了六自由度数值仿真,对比了IGC设计方法与分离设计方法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IGC控制器能够快速精确地对期望编队队形进行构建与保持,并且较分离设计方法具有优越性。
    • 高学洋; 郭斌; 胡晓峰; 陈丽平
    • 摘要: 根据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EPS)测试性能安全性与高精度的发展趋势,研发一套基于LabVIEW开发的汽车EPS性能测试系统,测试系统降低试验难度,缩短试验周期。采用以滑膜变结构反馈控制为控制策略的伺服加载方式,模拟实际不同路况汽车转向所受的转向阻力。对某型汽车的转向轴式电动助力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的扭矩波动量、曲线对称性均满足预期要求,验证所设计EPS性能测试台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 刘妍萍
    • 摘要: 面对当前使用的基于黎卡提微分方程、综合位姿误差控制优化仿真方法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导致控制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轮式机器人运动误差控制器设计;使用双框架陀螺仪,为控制器提供电力;采用FB900C/E角位变送器,将交流信号转换为角位移输出;使用TMS320F2812的DSP控制器,负责控制整个控制器的数据传输以及电平转换;充分考虑相变量输入的n阶线形数据,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律,计算滑模变结构控制滑动面;在滑模变结构模态控制阶段,构建滑模变结构模态控制阶段的运动方程矩阵;对滑模切换面强制状态点运动,通过控制目标实现稳定控制;对DSP程序控制流程进行设计,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误差控制结果传递到电位器上,并将运行数据发送到主机,由此完成轮式机器人运动误差控制;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控制器通过自适应调整参数后,滑模抖振得到明显消除,且最大控制误差为0.01 rad,具有精准控制效果。
    • 焦思洋; 潘涛; 孔哲; 刘宝宁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高速动能弹制导控制算法,并结合高速动能弹自身的弹体特性及作战目标需求,对算法中相关参数进行了设计整定。针对滑模变结构固有抖振问题,设计相应算法抑制抖振,通过建模仿真证实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滑模变结构制导控制算法能够使高速动能弹命中目标,且经处理后的滑模抖振问题也能得到相应的抑制。
    • 杨俊茹; 李宁; 李瑞川; 荆本雨; 李贺; 穆常苹
    • 摘要: 根据拖拉机进行犁耕作业时的工作环境,结合现有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阻力-位置-滑转率三参数调节的耕深控制方式;充分结合拖拉机的实际犁耕条件,阐明了力-位-滑转率综合控制的工作原理,并设计出控制性能良好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田间试验产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阻力-位置-滑转率三参数调节的耕深控制方法合理可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复杂的耕作环境,满足实际犁耕作业的需求,同时兼顾耕作质量及发动机负荷,为更精确的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 吴元凯; 范菁; 李晨光; 倪旻
    • 摘要: 永磁同步电机(PMSM)传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存在负载扰动、响应速度慢、跟踪精度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滑模变结构的MRAS方法。通过把传统MRAS观测器中的PI环节和PI速度调节器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代替,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采用Sigmoid连续函数代替滑模变结构控制中的符号函数,削弱了滑模控制引起的系统震荡。仿真结果表明,双滑模变结构MRAS方法可以改善PMSM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 宋红超
    • 摘要: 根据煤矿采煤机牵引部变频调速的要求,采用中高压供电对于提高采煤机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考虑了煤矿环境的高功率密度和安装空间的有限性基础上,本文首先对矿用中压背靠背式变频调速系统的前级整流部分进行了拓扑选型。在电压外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上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代替传统的PI控制,来实现直流端电压的稳定输出。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矿用能量回馈型三电平整流器不但可以为变频器的后级逆变部分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而且能够实现四象限运行。
    • 唐东; 高强; 侯远龙; 史蒂芬; 周生龙; 刘宇祺
    • 摘要: 为了提高某破障武器随动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对其进行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研究。结合伺服系统的模型,引入脊波递归神经网络(RRNN)对模型动态自适应逼近,可有效提高响应速度和鲁棒性。通过脊波递归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RRNN-SMC),有效地抑制了扰动、参数变化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脊波参数和链接权值进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滑模抖振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发现,该方法能够保证随动系统的稳定性,加快动态实时响应的速度,提高随动控制的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