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75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718088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二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永磁电机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等;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相关文献由138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会明、周扬忠、彭希南等。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18088篇
占比:99.96%
总计:718405篇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研究学者
- 王会明
- 周扬忠
- 彭希南
- 邱松进
- 邱璐珊
- 郑浩
- 钱松英
- 沈建新
- 陈旭东
- 张登灵
- 夏长亮
- 彭湃
- 潘华
- 王志强
- 刘刚
- 季小尹
- 应成炯
- 李清都
- 林明耀
- 窦满峰
- 陈炜
- 史婷娜
- 周波
- 戴国骏
- 江建中
- 刘景林
- 励庆孚
- 张国华
- 张文娟
- 张晓宇
- 朱莉
- 潘艳
- 王曙鸿
- 赵卫忠
- 赵泉勇
- 鄢继勇
- 钱波
- 陈家新
- 鲜娟
- 丁本元
- 万谦
- 刘向辰
- 刘晨
- 刘颖
- 卢青高
- 史立伟
- 吕德刚
- 吴治国
- 周凤争
- 周园
-
-
关丽雅;
李耀国;
左强;
冯燕超;
信心;
张鹏
-
-
摘要: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效率高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针对某执行机构所用电机的设计要求,依据传统的电机设计理论,进行了设计计算;采用仿真软件,建立了该电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对电机磁路进行了分析及优化设计,确定了电机的结构参数,根据设计参数研制了样机,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机设计方案合理,电机各项性能优异,满足设计要求,相关工作具有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为公司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研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
-
彭志华;
王静薇;
尹进田;
林立;
黄国华;
唐杰
-
-
摘要:
传统空调电机一般采用单相异步电动机,这种单相异步电动机存在效率低、噪音大、功率密度小等缺点,因此,空调电机中性能优越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将逐渐取代异步电机。利用Ansoft软件建立了空调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二维瞬态场有限元模型,对铁芯磁场进行分析,并对负载损耗进行计算。软件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比对误差较小,为空调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实际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刘洋;
钟建英;
徐建源;
韩东鹏;
张世维;
朱继斌
-
-
摘要:
以高压开关智能化构架为背景,基于126 kV真空断路器反力特性和操作速度要求确定驱动电机的设计目标,针对断路器驱动电机特殊的工况对智能化电器驱动电机的结构设计和电磁设计方案进行论述.建立驱动电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搭建126 kV真空断路器电机操动机构驱动电机的试验平台,结果表明电机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断路器分合闸的性能要求,电机输出与负载特性匹配度高,具有体积小、电感小、响应速度快的优点,易于实现智能控制.
-
-
鞠宇宁;
徐忠义;
张东宁;
施杨华
-
-
摘要:
不同槽极组合及转子磁路结构对电机的性能和加工过程有直接的影响,不同定子槽数、转子极数和转子磁路结构之间存在多种可能的组合.为了缩小选择空间,缩短设计阶段方案选择的周期,以12槽10极、表贴式转子的分数槽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作为初始方案,以输出转矩作为设计指标,分别设计并研究了具有不同定子槽数、转子极数和转子磁路结构的多个方案,并利用电磁分析软件Ansoft对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给出不同方案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
-
荆福琪;
蔡家斌;
潘正;
石晓洁;
宋军军
-
-
摘要:
针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力矩波动问题,对力矩波动的原因及其现象进行了分析,获得各种故障导致的力矩波动信号特征.搭建了一种新型测试力矩波动的实验平台,对某微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进行力矩波动测试,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基于力矩波动成分的谐波分析,提取出由于故障状态引起力矩非正常波动的谐波特征.通过横纵对比电机不同转速和负载情况下的频谱图、时频图以及能量功率图等发现:该电机在低转速时并无故障,但达到中高转速时会发生力矩波动,经分析后得出此现象是齿槽效应、电流换相或转子旋转体不平衡所引起的.
-
-
张云;
王知学;
谢君;
李爱娟
-
-
摘要:
首先给出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结构;然后针对硬件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给出了功率逆变电路的功率器件选择计算方法,提出根据负载特性选择电流容量,基于三电阻采样法设计了电流检测及保护电路,实现硬件电流滞环比较保护功能,分析了自举式功率管驱动电路的驱动电阻与自举电容的参数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提出的关键硬件参数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
-
梁晓峰;
刘美钧;
李霜;
郭显伟
-
-
摘要: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结构简单,用电子换向代替机械换向,具有效率高、可靠性高、寿命长等特点.文章对某小型电动舵机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进行了有限元电磁仿真设计,分析了电机定子斜槽、霍尔元件安装位置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程梁;
王维强;
余天赐;
严运兵
-
-
摘要:
电机转矩脉动会导致电力传动系统控制特性和系统可靠性的降低,同时造成机械振动、噪声和谐振等问题.针对更为严格的应用要求,本文提出了内模控制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在内模控制与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入无迹卡尔曼滤波,电流环和转速环采用内模PI控制,反馈信号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系统在转矩脉动抑制方面与传统双闭环PI控制系统相比,效果显著.
-
-
-
-
-
-
杨小兵;
李岐植;
范佳佳
- 《第十二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纯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弱磁扩速控制方法,论述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弱磁扩速原理,通过控制电流超前反电动势相位控制电枢反应等效去磁实现电机弱磁扩速,根据电动汽车实际运行规律采用稳定可靠的控制方案和软硬件限流措施,实现了稳定可靠的电机弱磁扩速,在电机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的电机控制器上实现了这种控制方案,并在电机测试台架上进行了测试,获得了电机额定转速2倍多的扩速效果.
-
-
娄桂林;
赵洪涛
- 《第七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为了抑制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换相转矩脉动,设计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双闭环控制系统.完成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运行在高速区与低速区时传统PID控制和神经网络换相电流预测控制的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新控制策略适合于电机的任何速度区间,能很好的抑制电机的换相转矩脉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
王立
- 《2019 Altair 技术大会》
| 2019年
-
摘要:
通常采用3-D有限元方法分析斜槽电机的性能,但3-D模型剖分单元数目庞大、计算时间极长,对计算机性能要求也较高.为快速且准确地预测月表极限温度下月球车车轮驱动用斜槽电机的性能,提出了2-D模型耦合恒流源电路处理多截面模型中分段电机同槽导体电流相等计及定子斜槽的方法,并研究了计算精度的影响因素.针对一套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方案,利用Altair公司的Flux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齿槽转矩、空载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并结合转子典型位置下气隙磁场沿电机轴向的分布特征以及谐波分析结果评估了计算精度.该方法的计算量较小,计算结果与3-D模型仿真结果、实测结果的比较则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
-
-
杨博;
吴伟
- 《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以轮式机器人上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精确控制机器人速度和转向功能,建立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传统PID控制过于依赖控制对象的模型参数,鲁棒性差,实际生产现场条件下难以达到最优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滑模变结构控制是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一种有效的综合方法,通过对切换函数符号判别,不断地切换控制量来改变系统结构,使状态变量运动到事先设计好的空间切换面上.变结构控制对系统的参数摄动和内外干扰鲁棒性非常强,且结构简单.在响应快速考虑负载转矩的情况下,运用滑膜变结构控制,对轮式机器人电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完成流程图的编译.最后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模块进行模块的搭建并进行仿真实验,得到实验结果,验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
-
-
国明宇;
夏加宽
- 《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对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电机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此类电机要求具有低速大扭矩,扭矩波动小,易于控制、转动惯量小等特点,故设计时应考虑使电机具有较高功率密度和较低转矩波动,因此,选用设计的电机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针对电机中要求转矩波动低这一特点,着重分析了极弧系数对齿槽转矩的影响,通过解析式推导出极弧系数选取影响着齿槽转矩的波动,并用Ansoft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不同极弧系数下电机的齿槽转矩进行了仿真对比,优化了极弧系数的选取,提高电机的性能.